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阴盛阳衰绝非黄梅一家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阴盛阳衰绝非黄梅一家

阴盛阳衰在戏曲界是个老问题。这次经由沙途在黄梅新德博客再次提出。

这就促使我终于落笔来说说这个老掉牙的问题。

不说别的文艺领域比如电影电视话剧。单说戏曲界,恐怕除了京剧之外,很少剧种能够幸免(当年晋剧丁果仙最红的时候大概可算是一个例外)。对于黄梅戏而言,这种情况表现得很厉害(有五朵金花而无三个金哥)。阴盛阳衰最最最厉害的应该是越剧当之无愧。

究其原因,大致上有这么几个方面。我们来细细分析的每一点,都和京剧来两相对照。这样一来,问题更加凸显也能更好地理解。(或许这样学术味道更足一些。)

最重要的是跑来审美(戏曲美)的对象眼里地感觉看到的是啥。舞台大幕拉开,戏曲舞台唱做念打,以唱为重一点不错。但是最最最首先的是扮相。扮相不佳唱得再好要么是做隔墙西施唱电台,要么是像萧老肖长华那样唱丑角。当然这扮相佳与不佳只指台风——台上面九龙口一亮相的感觉。那才是真正抓住观众的地方。

纵观京剧舞台,各个生角流派的创始人都是仙风道骨玉树临风。就是四大名旦四小名旦都是男旦,讲究的是扮相。为何梅老板稳居第一,这也和他的扮相最佳密切相关。俞振飞在昆曲界作为小生独领风骚,也和他的卖相挺括(这四个字是上海方言)有一定关系。

后来的京剧舞台上,为何再没有四大名旦那样的盛况,而生角演员却仍然独占鳌头?这个中原因与生角演员的台风始终不衰也休戚相关。可以列举扮相极佳的有于魁智言兴朋傅希如等人。(可惜言兴朋已定居纽约。)

而地方戏曲生角这方面相比之与旦角的扮相总要差一些些。换句话说,即使某些生角也算是台风不错,但是要能让人作为心目中的偶像(就算单以扮相而言)还差得远着呢。目前看来,有好评的有锡剧王子周东亮昆曲王子张军等。越剧王子已过四十略显肚子,因为何赛飞身体不佳辞演《玉卿嫂》赵志刚也就不出场改由B角登台。尹派唱得不错可惜其貌乏善可陈。因此,多出些王子级别的男演员至关重要。而黄梅戏至今从未听说过有黄梅王子一说。

接着是唱腔。京剧老生的唱腔流派底子厚,甚至于超过旦角。尽管旦角全盛期间流派也不少,但好多早已后继无人。目前大致上可以说仍然是梅派程派荀派张派为主。尚派唱的人很少,黄派的后代黄小秋也在纽约。

生角唱腔的繁荣则依旧。就连最难唱的言派也有一个言派有后的再度辉煌阶段。而地方戏则在这一方面较差。或者说生角无有特别的唱的手段来吸引观众。和扮相一样平平的居多。不是不好,而是缺乏特色。更谈不上流派。

回过头来看。凡是唱腔有特色的生角演员往往便有可能能够领先于旦角。先来看的例子是越剧(当然,沪剧越剧评弹滑稽是我最熟悉的种类)。撇开袁雪芬的政治地位不算——那导致电影《梁山伯和祝英台》里她挂头牌。其余的范瑞娟和傅全香则是范领先;徐玉兰和王文娟则是徐领先。沪剧里面王盘声在艺华沪剧团一直是领先的,尽管经常王雅琴挂头牌那是因为她是团长是沪剧皇后。事实上大家多半是冲着王派来的。爱华沪剧团的袁滨忠情况也是如此。袁派唱腔独树一帜,人又长得帅气。凌爱珍挂头牌也是因为是团长关系。到后来好多戏里她也无法再挂头牌(这一点下面会再提到)。

评弹界更是如此。响档(评弹界专有名词指角儿)很多是男演员坐上手位置。那里面男演员的流派更是多极,至今女演员的多种流派已经式微,但是男演员的好多流派特别是三大流派至今撑在那里。

其他地方戏包括现在的越剧沪剧在内,这种特色唱腔百花盛开的景象均已变质。那样一来,男演员的风头更加跌落也就不可避免。

再下来是戏目。好多地方戏中以男性为中心的本子日益见少。新戏中也是有这样的现象。举一个老的例子——三上桃峰是一出文革中冒出来的被狠批的现代戏。原先柳林晋剧团演的是老生为主角就是那个支书。结果被省晋剧团拿去改为女支书由王爱爱扮演。这样一来,男角凡有戏的时候自然就被旦角抢了风头。可悲的是,后来批判性演出的担纲者也是王爱爱。

上面说的爱华沪剧团袁滨忠遥遥领先,其原因也是好多戏都是必须以他为主。比如“年轻的一代”“千万不能忘记”“桃李颂”“团圆之后”直到“红灯记”。

相比之下,京剧本身原创打响的剧目中以生角为主的戏至少至少和旦角为主的戏一样之多。

省黄蒋建国团长拿梅花的那出戏“雷雨”,也必须说将周萍改为第一主角是为原因之一。同样的是上海沪剧院将“家”变为“瑞珏”也是一种变更第一主角突出原来的第二主角的情况。

另外也算一并列入这一点的是京剧武生戏大大超过武旦戏。并且久演不衰。这也大大加强了生角的分量。

所以,要扭转这种现象,必须出戏出好戏出新戏也必须多出以男演员为第一主角的戏。设想,柯老二入党中的柯老二如果改成柯湘(不是杜鹃山里的那个),能论上我们的黄新德先生去拿梅花吗?

最后一条是观众的性心理和审美指向。现在,超女又被好男压倒。说明广大娱乐界的观众的倾向性也是可变的。电影电视里的阴盛阳衰现象并不明显,甚至于丑男盛行(这一点在滑稽界相声界很明显)。所以,只要戏曲界的男演员本身条件具备又有好的平台来展现自己,既靠姿色(不必忌讳这一点,演员本来就是被大家看的)又靠功力吸引广大观众特别是女观众包括女大学生进剧场(就像大家当年涌过去看越剧王子赵志刚一样)指日可待。

顺便说一句,本人退休后致力于戏曲创作时即注意到了这阴盛阳衰现象。有不少本子均以男主角为第一主人公。比如今年十一月十二月刚出炉的“曹雪芹议亲”(第一主角为小生)“梦断晚晴轩”(第一主角为老生)。现在手头还有一个创作题材(预计明年下半年开始写)将会是和京剧“群借华”一样满台都是男演员而无一女性出场。



是非是我非我
2007-12-20 12: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