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心灵的时刻、遗憾的时刻:评电影《王的盛宴》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廖康

#1  心灵的时刻、遗憾的时刻:评电影《王的盛宴》

心灵的时刻、遗憾的时刻:评电影《王的盛宴》

廖康


陈涉造反、楚汉相争,导致中国战乱十四年,人口从两千万减少到六百万。哪怕拍几十集电视剧,也难以集中反映这么长久巨大的兴衰,而企图用视觉艺术来展示这历史兴衰的原因也十分困难。尤其是把太史公的观念奉为圭臬,用来诠释这段历史就更难了。读《史记》,人们的普遍印象是:项羽出身高贵,磊落光明,勇冠三军,战无不胜,上不惧皇帝,下怜惜士兵,虽有霸王之称,却无称帝之念。他是位一心只想推翻暴秦的诸侯盟主,对待反秦诸侯赏罚分明,分封合理。却因不听范曾之言,在鸿门宴上放过一个阴险的野心家,又不会用人,让杰出的军事家韩信从身边溜走,因而导致自己节节失败,最终自刎乌江。历代的文艺作品都是这样演绎,陆川的电影《王的盛宴》企图突破的也不是观念,而是表现手法。他利用现代科技的方便,不断地闪回,再现刘邦的几个终身难忘的心灵时刻:项羽战神的光辉、鸿门宴上的恐惧、巍峨秦宫的激励、子婴临终的恳请、韩信无辜的抗辩和吕雉磨砺的坚毅。如果只是探索人物的心理,在两小时的电影里这样做,堪称是一种可喜的尝试,堪称是一种可行的方式。但若企图通过这些关键时刻反映一部历史,对任何一个导演来说,都是勉为其难,最多也就是引发志同道合者心灵的一阵共鸣,加强一下已经形成的对项羽和刘邦的印象。而任何一个企图通过电影回答历史疑问者也注定要失望,他们不可能得知:为什么那些忠臣会为刘邦这样一个市井无赖卖命,助他成功?刘邦成功的原因究竟何在?

毫无疑问,对这段历史不了解的观众不可能欣赏这个影片。绝大多数外国人休想看明白楚汉相争的缘由和轮廓。当然,陆川这电影也没有那企图。《王的盛宴》是给熟悉那段历史的人看的,这个出发点很好,电影没必要为中国观众重新梳捋一遍众所周知的过程。可惜的是,电影也没有把众所不知的要点展现出来。可能有些评论家会指出,电影不是用特写镜头强调了吕雉在历经磨砺后所表现的坚毅吗?不错,这的确是陆川的贡献之一,尤其是和能歌善舞,只会取悦项羽的虞姬相比,吕雉辅佐丈夫,对刘邦的成功起了不小作用。而且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她会下狠手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更不知道她会封吕氏族人王侯。那样表现吕雉,不失公道,不失写实。当然,那几个镜头也不一定是表现吕雉善良,而只是表现她很清醒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并不意味着她将来仍会善待丈夫的庶出。除去她这点光彩以外,唯一一个我们不知道的内情是通过萧何质疑史官的记述而提出的:鸿门宴上,项羽暗中安排了保护刘邦的人——韩信。

这也太离谱了。项羽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用得着这样偷偷摸摸吗?韩信一个人怎么可能保护刘邦?如果项羽曾经这样重用韩信,怎么又会放他走?而且,韩信投奔刘邦后对此为什么只字不提?即便他有颗高贵的心,在刘邦未识其才时,不愿以此来邀功,当他受诬陷为自己辩解时,为何不提此旧情?电影都没有交代。这点新奇生动地说明,创新对于艺术作品虽然必要,但必须合理,胡编乱造只能令人耻笑。而且,诠释历史,创新必须在大处着眼。在枝节末梢上略作修理不仅无助于事,还可能会自相矛盾。

对楚汉相争的历史可能有不同的诠释吗?当然可能,而且必需。否则,我们心中就总会有一丝不解,刘邦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他到底是怎么打败项羽的?其实,在《王者盛宴》中,有一个镜头已经触及到了最重要的原因,但又溜走了。不是陆川艺术高超,点到为止,而是他根本没有意识到,才失之交臂。电影对子婴的表现相当感人,他也的确是个悲剧人物:生于秦宫,本无劣迹,诛杀赵高,投降义军。无论从哪个角度审判子婴,他也罪不当诛。但仅仅因为他是嬴氏家人、秦朝皇帝,仅仅因为项羽仇恨秦朝、血腥报复,子婴就被腰斩,成为秦朝灭亡的象征。电影表现子婴,从一身白袍,到一身囚衣,到一身血迹,残酷的报复与还债的悲情交织在一起,“秦亡”的吼声与秦存的信念融合在一处。这些镜头超越了成王败寇的理念,超越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廉价史观。可惜未能再走一步,说明秦存于何处。

有的批评家可能会指出,陆川点到了嘛:当刘邦进入秦宫时,子婴曾拼死恳请他不要让秦一统天下的理想死亡。但可惜的是,这一统天下的理想后来在刘邦面对巍峨秦宫感叹独白时,被说成是独占天下、独享荣华的野心。而且还让刘邦把它说成是子婴激发他与项羽争天下,为己报仇的计谋。多好的一个契机被错过了!被电影简单地表现为野心,廉价地阐释为阴谋。往好了说,即便是雄心也并不一定能成为一统天下的保证。我们知道,随后的两千年,秦并非存在于历代君王的野心或雄心里,而是存在于秦始皇开创的郡县制中。如果电影能让观众知道这才是子婴所说的理想,那就有新意,有深度了。

秦汉之际,中国经历了几千年来制度上最大的变更——从世袭贵族的封建制转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我无意论说哪种制度落后,哪种制度先进,哪种制度对百姓和社稷更好,哪种制度有益于中国发展。我只想强调,秦汉之际,世袭贵族的封建制消亡了。随后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当我们使用“封建”这个词时,大多数都是误用。换句话说,都不是在严格的政治学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而是泛指过去的君主制度。封建制被秦始皇废除之后,虽然在汉初仍有回潮,但到汉文帝时就彻底寿终正寝了。在此过程中,刘邦不愧为秦始皇大业的继承人。而项羽却是封建制的复辟者,他从来就没有一统天下的雄心,不是因为他缺乏大志或具有妇人之仁,而是因为他的建国理念与刘邦不同。他们打仗不仅是争夺天下的王位,更是要建立什么样的国家。

项羽失败,除了暴虐和不会用人以外,还因为他看不到天下已经礼崩乐坏。远逝的周礼孔子用文不能恢复,项羽用武也不能恢复。秦朝从内部被赵高闹得分崩离析,在外面被诸侯打得落花流水。秦亡后,项羽的分封不可谓不公平,但诸多王侯仍不满意,战乱频仍,没有让项羽过一天安生日子。随后四年,他先是忙于平定这个,平定那个,当国际警察,作诸侯老大。却没有得到诸侯的欣赏,也没有能够建立稳定的秩序。人民仍然在战乱中遭殃,生灵不断在战乱中涂炭。秦始皇早就指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王侯”《史记•本纪第六》,所以他不再封王建国,而要实行郡县,一统天下,独掌军权。项羽看不见这个根本原因,复辟封建制,让诸侯再次没完没了地争斗起来。项羽在调解平乱中,只消耗了自己,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而刘邦不同,自楚汉相争以来,每得一地,他便建立郡县,人民在新秩序下得以安生。虽然他也封了韩王韩信,但那仍是汉家领地,田赋兵员皆由刘邦掌管。不到一年,刘邦就占领了整个秦国故地和当年韩国及魏国黄河以南的土地。汉家土地和人口已经远远超过西楚,致使刘邦有能力开始战略进攻。

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刘邦虽有一时挫折,在彭城未能协调好新组织的诸侯三军,被项羽飞速奔袭击溃,但他很快收拾人马,“缠住项羽,分击诸侯。”一面让项羽以为他再加一把劲就能击垮汉军,生擒刘邦,从而长期滞兵荥阳和成皋;一面分兵让韩信北伐东征,虏魏豹,擒夏说,斩陈余,杀龙且,灭燕国,平齐国;同时让彭越骚扰西楚后院,并派卢绾、刘贾带两万人渡白马津协助彭越攻打楚国,最后会师垓下,围歼项羽。刘邦之所以有这么多兵将和财力在短短四年之内就灭楚平天下,不仅因为他会用人,善于“将将”(韩信语),还因为他采取了更加行之有效的郡县制,从而壮大了自己的力量,稳定了所征服的各国。虽然为了让韩信加入围歼项羽的决战,他不得不封韩信为齐王,但那只是权宜之计。一旦灭楚,刘邦就只身入韩营,夺了他的军权。刘邦的大智大勇在以往的文艺作品中都没有得到表现,《王的盛宴》只强调他的野心和恐惧,继续把他何以成功的疑惑留给观众。

陆川也继续把韩信的“冤枉”加以艺术表现,甚至让他的形象近似项羽,让刘邦一开始就说他一生惧怕的就是这两个人。现代很多人喜欢拿韩信同林彪相比。他们在军事上也许有不少相似之处,都是常胜将军,但在政治上,他们非常不同。韩信有野心,建国理念与刘邦相左,而且在天下未定时就表现出来了。在会师垓下之前,他竟然向刘邦要求作齐王。这就好比林彪在打胜辽沈战役后,要求做东北王,否则不参加淮海战役一样。当然,林彪没有那么做。要是做了,他还活得到1973年吗?

按说刘邦对韩信就算够宽容的。平天下后,虽然夺了他的齐王,却又封了他楚王。楚国虽不如齐国富裕,但韩信可以荣归故里,报恩报仇了。韩信赐当年给他吃食的洗衣妇千金,报了恩;羞辱了没有照料他到底的南昌亭长,解了气;但却只是吓唬了一下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市井混混,还当场任命那个流氓为楚中尉,让恶人得势。这可不是依照刘邦所继承的秦朝规章论功行赏的办事方式,而是以往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为所欲为的做法。韩信在政治上的糊涂还表现在对钟离昧的处理上。他与钟离昧私交较好,但也没有深厚到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地步。刘邦下诏令韩信逮捕钟离昧,韩信开始没有照办,但当刘邦要来楚国视察时,他又逼钟离昧自杀并向刘邦献头。显然,韩信还以为自己仍是秦以前的楚王呢。他不知道,国体已变。他的头上还有皇帝,还有朝廷的法度,他虽是楚王,也要执行中央的命令,不能再随心所欲地看着办了。

当然,不止是韩信一人有这种误解,拒不执行中央的命令。汉朝建立后,刘邦就在不断平叛:诛临江王驩,俘燕王臧荼,破颍川利几……实行新制度,刘邦比秦始皇严酷得多。稍有谋反嫌疑,他就出兵讨伐。说到底,他的目的是建立和巩固郡县制,消灭不得已而临时封的王侯。所以刘邦不仅杀降将,也杀功臣。相比之下,刘邦还是喜爱韩信,不忍杀戮。当他怀疑韩信企图谋反,借游云梦之机,拿下韩信,仍然手下留情,只贬他为淮阴侯。最后,当刘邦怀疑韩信参与了陈豨的造反,还是吕后萧何在刘邦出征还朝前匆匆诛杀了韩信。这一切也表明韩信始终被刘邦手拿把攥,真不知道所谓他惧怕韩信是从何说起?

艺术作品可以创新,可以不依照历史讲述故事,但其目的是表现新意,是在没有自相矛盾的故事里表现作者的意图,或借古讽今,或愉悦观众。可惜,刘邦恶小人,项羽大丈夫的故事自司马迁起,讲了两千多年了,用无数艺术形式讲过了。这次,陆川又用电影,闪回一些镜头,通过心灵的几个时刻把为人熟知的印象又加强了一番。他的朋友藤井树居然在影评“《王的盛宴》:理想主义者的挽歌”里说“陆川意图推翻此前我们早已熟识的‘历史’”,我真不知道他推翻了什么?有什么创新?更看不出陆川用艺术形式对这段历史给出了什么“不同的答案”。深入人物心灵,表现历史的关键时刻,应该说是一种新颖的表现手法,但因没有对历史新颖的观念和解读,电影闪回的心灵时刻却沦为遗憾的时刻。

2013年7月14日


2013-7-15 10:4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2  

“林彪没有那么做。要是做了,他还活得到1973年吗?”——林彪不是后来还是想坐第一把交椅么?他要做更大的王。做东北王太小了。

经廖康影评,一定要将《王的盛宴》找来一看。


2013-7-18 02: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3  

那是后来的事,而且是正统的一家之言。这是因老方要求写的,我可没说电影拍得好,谈的更多的是历史。


2013-7-18 10: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4  

问:“刘邦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答:
“朱元璋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毛泽东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斯大林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希特勒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廖兄满意俺的回答吗?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7-18 13:4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5  

  封建制可以走向共和;而中央集權就是皇權獨裁制,毛澤東思想。廖康中毒太深,走不出迷宮。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3-7-18 14: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3-7-18 06:44 PM:
问:“刘邦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答:
“朱元璋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毛泽东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斯大林那样的流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拥戴?”
“希特勒那样..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用这种反问来回答。但你真觉得项羽复辟封建制比刘邦巩固郡县制有益于人民吗?你说项羽为什么失败,刘邦为什么成功?你若是当时的百姓,是希望继续参与各国纷争,给王侯们当兵,还是希望天下一统,回家种地?


2013-7-19 11: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7  

“我无意论说哪种制度落后,哪种制度先进,哪种制度对百姓和社稷更好,哪种制度有益于中国发展。”

真的无意吗?我看你很有意嘛,廖兄此话太此地无银了。为何不敢明确地亮出观点?为何要欲说还休半遮半掩?

大一统并不是利国福民的良丹妙药,而是极端独裁的永恒地基。

秦统一六国,百姓倒是不用打仗了,而是去建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死的人决不比春秋战国时少。所以秦十几年就垮了。

再看汉朝,武帝时以4、5千万国民之全力,去打只有最多两三百万人的落后匈奴,加上其它好大喜功的东征西讨,几十年间全国人口减半。绿林赤眉之巨祸不远矣。

更不要说春秋战国时的文化辉煌,永远不再!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7-19 13: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8  

  周王朝行封建制,不但周天子跟諸侯互相牽制,諸侯之間也互相制約。這種社會結構,雖非完美,但由禮樂節制,平和持久,百姓可以“回家种地”。待禮崩樂壞,便每況愈下。戰國不如春秋;秦國不如戰國。自秦皇始,“中國沒有歷史,只有災難循環。”(黑格爾?)直至今日21世紀猶然,蓋集權也。秦皇是罪魁禍首,劉邦是孝子賢孫。歷史沒有如果,但可推演。沒有嬴秦劉邦,中國何嘗不會走古代歐洲、近代美國的路子呢?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3-7-19 15:0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3-7-19 06:27 PM:
“我无意论说哪种制度落后,哪种制度先进,哪种制度对百姓和社稷更好,哪种制度有益于中国发展。”

真的无意吗?我看你很有意嘛,廖兄此话太此地无银了。为何不敢明确地亮出观点?为何要欲说还休半遮半掩?

..

因为那是一个大话题,不是这篇短文能说清楚的。我只想让你站在当时普通人的位置考虑一下。


2013-7-19 19: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10  

太阳情人,你显然没有看过范文澜的统计数字。春秋的光辉早已被战国的硝烟遮掩,周礼也远逝了。孔子总结为:礼崩乐坏。百姓的感叹是:宁为太平狗,不作乱世人。但哀叹无用,你能回天吗?该怎么办?

我认为秦那么快就亡的原因有四:1)大搞工程,修陵墓,建阿房,劳民伤财(有人算过,说那些工程比打仗的人少多了,还付工钱,但我仍认为那是中国百姓的巨大负担,远不止是最后的稻草);2)秦始皇自以为能长寿,没有安排好接班人,让赵高钻了空子;3)没有惩罚赵高,违反了秦律,还重用他;4)对诸国王侯心慈手软,留着那些被剥夺特权的人成为复仇战乱的祸根。秦亡不是因为秦的制度。秦恰恰是在制度、法律、文字、度量、道路等等方面存活了两千年。

刘邦比秦始皇残暴多了,他杀光了可能报仇复国的人,沿用秦制,连骂他实行郡县制的人都很少了。主观上可能是为了刘家,但客观上对百姓有好处。

注意,我只是提出原因,指出事实,并没有做评价。而且我觉得任何一种评价都不会完美,只会引起争议。我没有那能耐和时间参与争议。

要说倒转历史,还不如回到周朝以前呢。是周礼让中国人成为等级观念的奴隶。请参阅李劼的研究商周巨变文章,我也写过评论。


2013-7-19 19: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1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我是15岁左右通读的。老范是御用史家,现在那东西是不能奉为范本的。

陈胜、刘邦都不是六国贵族的后代。失期当斩,于是揭竿而起。秦亡于它的暴政,赵高亡秦,那是演绎小说。

这制度存在了两千年不假,但并不说明它不是个吃人制度。和西方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7-20 09: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12  

难怪呢。我小时候也读过,但错过了很多重要的东西。观点可以不接受,但史实还是有价值的。赵高的事,你再翻翻史记,如果是演义,也是司马迁编的。拿秦制和中国自己以前的制度比较才有意义,欧洲的语言文化差异大多了,几乎没有可比性。

司马迁描写陈涉造反的理由是板上钉钉的错误。1975年在湖北云梦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徭律》规定:“失期三日到五日,(言卒)【口头批评】,六日到旬,貲一盾,过旬,貲一甲……水雨,除兴。”根本没有死刑,就是罚款,而且下雨就免了。陈涉自己说得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抗暴秦只是个借口,他就是想当王。从造反到死才6个月,却没少杀自己人。推翻秦朝,他的作用只是带了个头。


2013-7-20 11: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3  

赵高的历史作用没那么大,把秦倒台归到他身上是可笑的。秦二世靠阴谋上台,李斯的作用更大,毕竟他是宰相,而李就是那台绞肉机的制造商之一。有了秦二世,没有赵高,也会有其他的什么高。

你想说明一个道理:秦始皇、秦政不是那么残暴,甚至过于仁慈了,连陈胜、刘邦等造反也是因为想要实现自己的野心,而不是官逼民反。

大一统对百姓好不过是一种短期现象,合久必分,分则大乱,每分一次人口减半。汉武时不分也是人口减半。两千年来就是这么折腾,直到今天还没完呢。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7-20 11: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4  

同意此分析,中国只有春秋是思想文化的盛世。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yy at 2013-7-19 15:00:
周王朝行封建制,不但周天子跟諸侯互相牽制,諸侯之間也互相制約。這種社會結構,雖非完美,但由禮樂節制,平和持久,百姓可以“回家种地”。待禮崩樂壞,便每況愈下。戰國不如春秋;秦國不如戰國。自秦皇始,..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7-20 11: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1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3-7-20 04:47 PM:
赵高的历史作用没那么大,把秦倒台归到他身上是可笑的。秦二世靠阴谋上台,李斯的作用更大,毕竟他是宰相,而李就是那台绞肉机的制造商之一。有了秦二世,没有赵高,也会有其他的什么高。

你想说明一个道理:秦..

秦始皇对诸国贵族仁慈,但对百姓徭役太重。赵高杀蒙恬、李斯,导致王离、章邯投降,秦朝亡。秦二世就是个傀儡,结果还被赵高杀了。你把他和赵高的关系弄颠倒了。项羽和刘邦都屠过城,比秦始皇残忍多了。刘邦还杀功臣,主观可能是为己,客观上对国对民有好处。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怪,恶人恶事反倒可能对大众有利。《玫瑰坝》里就有同样反映:

此外,《玫瑰坝》还让我们看到,与荒唐理念所导致的灾难相比,王守伦的罪行仍是小恶。他毕竟只是一个人,贪欲有限,为害有限。但是当侯亚昆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带领乡民大搞人民公社,修水库、炼钢铁、吃食堂、炸鱼、谎报粮产、禁止私炊,当这样一个品学兼优,理想美好的年轻人积极贯彻错误路线的时候,其危害就比几个漂亮女人失贞严重多了。几十个人饿死了,全村人都吃不饱饭,若不是因为侯亚昆在权利斗争中遭到王守伦的暗算,非正常死亡还会多得多。这是全书最精彩的情节,它充分显示了生活的复杂性,正如一句谚语所说:“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善良意愿的砖石铺筑的。”与之相反,诡计恶行在现实中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称之为反讽也好,称之为黑色幽默也好,我看到的就是赤裸裸的真实。


2013-7-20 13: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6  

廖兄,受教了!

其实我对这些中国历史早就没有什么兴趣了,谢谢你的文章让我再回炉几次。

多人推荐《玫瑰坝》。搞不好不久的将来这会是一部名作。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7-20 18: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廖康 at 2013-7-20 01:27 PM:


主观可能是为己,客观上对国对民有好处。..

  這話不新鮮,可是說顛倒了。原話應該是:任何客觀上對國對民的好事,沒有民主憲政的支撐,都是為主觀上的一己之私。

  為國為民,天下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按照廖康的說法,老虎是打不得的,老虎愈大對國對民愈有好處。希特勒如果成功了,猶太人殺得還是太少了。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3-7-22 14: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18  

  這些話不新鮮,可事情已經很清楚了,廖康走的路,顯然跟司馬南、方濱興、吳法天、孔慶東如出一轍。現在揭發出來了,這些人的背後,都有骯髒的金錢輸送,無一例外。廖康自己犯糊塗,也就隨他了,可如今他已經走得夠遠了。必須提高對他的警惕。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3-7-22 14: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19  

一个小文痞因拍马屁未得到理睬而产生的愤怒和一个女人向男人示好,受到轻视和冷落后的怨恨一般无二。他不会放过任何机会来无中生有,恶语中伤。


2013-7-22 16: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20  

  你既不是黨員,又不是幹部,誰拍你的馬屁啊?面皮比P股還厚 不會是想我嫁給你想瘋了嗎? 有點神經錯亂,有點小可憐。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3-7-22 16: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21  

原来你喜欢拍党员干部的马屁。不打自招。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yy at 2013-7-22 09:36 PM:
  你既不是黨員,又不是幹部,誰拍你的馬屁啊?面皮比P股還厚 不會是想我嫁給你想瘋了嗎? 有點神經錯亂,有點小可憐。



2013-7-22 17: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22  

  你是党员干部,我一定可著勁兒拍你的馬屁。但僅僅思想上入黨,打扮成幹部模樣,是遠遠不夠滴,你需要繼續努力,接受火線考驗。我等著呢,就不知道你這輩子還有沒有入黨的福氣了。我閒著也是閒著,暫且欣賞一下小傻蛋氣急敗壞的傻勁,打發時間,玩刺激,好消遣。這裡有個小傻蛋陪伴還真是不錯。繼續繼續。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3-7-23 13: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23  

由于xyy把此线变为口水战,我无意回答了。但对于thesunlover的问题,我还是有话要说。我无意为秦始皇翻案,但想指出,秦朝覆灭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百姓徭役太重,对诸国贵族太仁慈(才使复辟和战乱可能),对赵高太信任。过去文人骂他焚书坑儒,没骂到点子(他坑的是方士,不是儒生)。读书人总是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想到大多数人民。六国人,尤其是贵族和读书人怀念故土,当然骂他统一是霸道。但结束上百年的战乱,统一中国,当年是有益于人民的。真正该骂的是修地府和阿房宫,耗尽了国力,让人民苦不堪言。刘邦杀功臣很残暴,屠城更残暴,但因为他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六国复辟不再可能,巩固了统一的王朝,不再打仗了,对当时的百姓(他们“宁为太平狗,不作乱世人”)是有利的。至于什么制度对中国长期有利,那是个政治问题,我无力探讨。也觉得假设没有意义。


2015-9-22 19: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iaoman

#24  

再读。信息量很大,消化了两天。  前阵子我翻译了【过秦论】和读【鸿门宴】【恨赋】等名篇帮助了理解。我现在看得不多,等我多看和理解透之后可能可以发表一些看法。 但可能要等很久。


2015-9-24 19: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