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赖伟峰:弦乐四重奏的世界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赖伟峰:弦乐四重奏的世界

弦乐四重奏的世界

赖伟峰  

四个朋友的故事

透过音色同构型高的四把弦乐器的搭配,可以让音乐达到前所未有的调和水平。弦乐四重奏组合成音乐中最根本的四个声部,也组成了室内乐曲目的中流砥柱,他们就像四个好朋友一样,需要高度的默契,才能搭配出完美的演出。现在就让赖伟峰带您进入室内乐的核心─弦乐四重奏性。

在讨论本期特别企画的主角“弦乐四重奏”以前,让我们先一同来了解什么是室内乐吧!

室内乐,如果以简单的定义,是指“二到十人演出编制的曲目统称之”。由于不讲究排场、气势,因此它与大编制的乐曲形式有着三点很大的不同:第一、没有指挥设立,演出者必须以良好的默契让音乐进行。第二、各演出声部的地位相互平等,强调整体表现的均衡。第三、对合奏者音乐风格的统一性要求极高,摒除己见、形成共识为首要达成条件。因此室内乐与大型管弦乐强调炫丽的主从关系,以及独奏乐曲强调灿烂的展技演奏,在美感的要求上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一种“平衡内敛之美”。

音乐史上的古典时期,可以说是室内乐的黄金时期,海登、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等大师为室内乐建立明确的风格,让室内乐在日后能有茁壮成熟的发展环境。在各种室内乐的搭配组合中,彷佛四个朋友辟室密谈的弦乐四重奏无疑是中流砥柱,虽然室内乐的组合还包括有:附伴奏的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大提琴与钢琴),大提琴、小提琴、钢琴组合的三重奏,四重奏另加上一支木管(例如竖笛)的五重奏,六重奏、八重奏、九重奏等等形式的合作。但是,弦乐四重奏至今终究还是室内乐最核心、最重要的演奏形式。

弦乐四重奏的美感特质

要用文字说明“弦乐四重奏”,是件相当简单的事:“弦乐四重奏是室内乐演奏的一种,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总共四把弦乐器所构成。”但是,您是否想过,为什么选择如此配置,而不用弦乐家族中四种乐器各一支(少用一支小提琴,另加上低音提琴)来组成呢?目前的弦乐四重奏组合是何时开始沿用?弦乐四重奏对作曲家而言有何魅力?对乐迷来说又该如何聆赏?弦乐四重奏它又是怎样成为室内乐的主角?

说起弦乐四重奏真正开始沿用的时间,其实并没有清楚的时点,但是弦乐四重奏的演进与室内乐的演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十六世纪中叶提琴发明以前,室内乐演奏的主角是维奥尔琴(Viol),不过十五世纪时室内乐的合奏通常没有指定乐器,根本别谈什么固定形式的乐器搭配。提琴发明之后一百年,也就是巴洛克时期,器乐曲最重要的奏鸣曲形式终于确立,让室内乐有了扩大发展的沃土。进入古典时期之后,随着数字低音部的消失,大提琴不再是室内乐中拉数字低音的陪衬角色,另外听众与作曲家也都觉得必须在高音域(小提琴)与低音域(大提琴)中间,加入连接的声部(中提琴),让声音成为完整的整体。

其实在海登以前以及海登同期的作曲家,例如史塔密兹、鲍凯里尼都写有此类作品,然而这些四重奏以及海登早期的四重奏,并不能真正算是弦乐四重奏,因为主要还是由第一主奏,其它三支提琴伴奏。

致命的吸引力

谈到弦乐四重奏乐器的组合,假设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支组成“弦乐四重奏”,看似十分合理,实际上却相当偏颇。什么都不谈,光就音域均衡这一点就绝对说不过去。想要达到各声部均衡,并非各种乐器的数量都相同就能达到。在交响乐团中十六支小提琴只能配四支大提琴,低音提琴也只需要两支就够了。弦乐四重奏这样小的编制,低音部由大提琴来担纲就绰绰有余,如果请来低音提琴加入,那小提琴没有个四支、八支音量可能难与之抗衡,这样一来弦乐四重奏不就「超额」操作了吗?其实,这些问题音乐家们早在百年前就伤过脑筋了,为了达到最好的均衡效果,他们比谁都在意,各位看倌也就不必再自作聪明想要“更动”弦乐四重奏的编制了!

再来谈谈弦乐四重奏对作曲家存在何种魅力?起初,弦乐四重奏是业余休闲之作,从未有人严肃地面对它。但是,作曲家们后来发现,透过音色同构型高的四把弦乐器的搭配,可以让音乐达到前所未有的调和水平。如果再加上奏鸣曲以及四乐章形式的运用,弦乐四重奏俨然成为「绝对音乐」的最佳代言人,表现上几乎要与“标题音乐”绝缘。渐渐的,弦乐四重奏成为专为有文化品味、爱好音乐的小众听友所写,作曲者不需要展现夸张、庞大、吓人(如交响、协奏曲)的结构,反而可以用更贴近私人内心的想法来创作,因此使得后世许多作曲家都十分愿意尝试此类作品,视弦乐四重奏为交响曲之外又一考验技法试金石。

至于弦乐四重奏成为室内乐中的主角一事,绝对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的音乐演进,而不是因为它比较会“抢戏”。无论在表现幅度、乐念阐述上,弦乐四重奏对作曲家都造成了“致命的吸引力”,因此愈多作曲家为它创作,也就让它有更多机会表现,自然地成为室内乐作品的中流砥柱。

对乐迷来说该如何聆赏弦乐四重奏呢?其实四重奏对作曲者与听者来说都是一大挑战,由于同是弦乐器因此音色没有太强烈的对比,对初听者来说诱因不大,很容易陷入烦闷胶着的苦境中。此外,作曲家绝对音乐取向的创作,更让弦乐四重奏多了种冷竣、不易亲近的外貌。但是,如果您了解弦乐四重奏的发展起源,知道当年它也曾经“业余”过,而且它所要呈现的是“四把提琴亲昵的私密对话”这种感觉,您就不会对它“敬而远之”了!!

弦乐四重奏的基石

正如前述,室内乐在古典时期完成发展雏型,弦乐四重奏的基石就奠定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大师手中。就数量来看,海顿的八十三首(新一派的说法是七十四首)、莫扎特的二十三首、贝多芬的十七首,比起他们本身其它室内乐的创作都多出许多。海顿将音乐织体架构在动机的发展上,完备了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堪称「弦乐四重奏之父」。莫扎特则锦上添花,以更抒情、轻松的语法延续四重奏的生命。贝多芬则完全发挥立个人风格,贝多芬透过主题的发展,以及诙谐曲取代小步舞曲或中段的形式突破,不仅将弦乐四重奏的艺术推向第一个顶峰,更留下早、中、晚期风貌不同的创作,早期以弦律与和声为重,中期则加入交响化的声音,到了晚期彷佛内心密语。

事实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都是顶峰杰作,这三位被称为第一维也纳乐派的古典巨匠,燃起了后代作曲家对弦乐四重奏的想象力。

弦乐四重奏的世界有多大?

整体来说,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远远的超过他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准,在贝多芬之后弦乐四重奏的艺术性就一直没有巨大的突破,一直到巴尔托克的六首问世才再次擎起大旗,成就稍稍可与贝多芬匹敌。而在贝多芬与巴尔托克两人之间,则由舒伯特、舒曼、史麦塔纳、布拉姆斯、德弗札克、柴可夫斯基等人浪漫派、国民乐派手法的弦乐四重奏来填补。以下,赖伟峰继续告诉您,弦乐四重奏有哪些必听的曲目。

值得一听的弦乐四重奏曲,到底有多少阙呢?音乐史上的弦乐四重奏虽然还不到不计其数的地步,也依然有着相当可观的数量,如何以有限的时间掌握最精彩、最重要的作品呢?在这里,我们以作曲家、流派、风格将您必须了解的作品分成基本篇、浪漫篇、进阶篇三大部份列出,让您对弦乐四重奏的曲目有个整体的了解。

基本篇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弦乐四重奏是四重奏中最重要的基石,三个人加起来超过百首的作品中,那几首是值得珍藏一世的真正珠玉?

我们先来看看海顿,海顿经常以六阙弦乐四重奏为一组,编给同一作品编号(当时室内乐的创作习惯)。以弦乐四重奏的发展来说,作品九、十七、三十三等三组各代表重要里程碑,作品九海顿确立了弦乐四重奏的形式,作品十七大提琴不再扮演配角的位置,作品三十三则是真正以奏鸣曲形式写成的现代弦乐四重奏鼻祖。

如果您对历史发展不感兴趣,只想听好听的音乐,那么几阙有标题海顿四重奏应该认识一下。作品二十这组的六首,因为大提琴表现特别杰出,音乐绽放无比热情,因此被称为《太阳》四重奏。之前提到的作品三十三这六首,因为是献给俄国公爵保罗,因此被称为《俄罗斯》四重奏,其中的第三首正是知名的《雀鸟 (Vogel)》,此曲因为第一乐章第二主题以及第二乐章中段都有鸟的感觉,因而得名。作品五十号献给普鲁士王威廉二世,其中第四首f小调被誉为最棒的四重奏曲之一;而第六首D大调则因为第一小提琴不断在不同弦上演奏同一音,听起来像青蛙叫而被称为《蛙鸣》四重奏。从作品六十四号起,海顿的弦乐四重奏进入成熟阶段,其中第五首的《云雀》因为第一乐章第一主题彷佛云雀飞翔,因此相当受到听众喜爱。作品七十三号一共有三首,此三首都相当杰出,尤其以第三首昵称《骑士》,因为其第四乐章音乐宛如马匹般奔驰而受到欢迎。作品七十六不仅是海顿自己最颠峰的四重奏作品,同时也是弦乐四重奏中无法超越之作。其中第二首是知名的《五度》,因为一开始下降的五度音程而得名;第三首是「皇帝」,此曲第二乐章是奥地利国歌;第四首因为精神抖擞而被称为「日出」。最后别忘了,海顿较早期的《小夜曲》弦乐四重奏,作品3之5。其中第二乐章优美的旋律配上轻盈的拨旋伴奏,这大概是海顿最受欢迎的一首小品。

莫扎特所留下的弦乐四重奏数量大约是交响曲的一半,创作时间都集中在一七七○到一七九○这二十年间,而且中间还有十年的时间莫扎特他完全没有写此类作品。这二十三首作品音乐学家会依创作地点与背景给它们概称,在此也条列如下让您一目了然:

《罗迪》四重奏:第一号,一七七○年二月于米兰附近的罗迪所创作。

《米兰》四重奏:第二至七号,一七七二年十月到一七七三年三月在米兰所创作。

《维也纳》四重奏:第八到十三号,一七七三年八、九月间在维也纳所创作。之后莫扎特中断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约十年,直到受到海登作品三十三感动(又是作品三十三!!,可见其重要性。)心想再创弦乐四重奏高峰,而写下「海登」四重奏六阙。

《海登》四重奏:第十四到十九号,一七八二年十二月到一七八五年一月,在维也纳所创作,曾亲自请到海登来欣赏。被誉为最具莫扎特个人特色的音乐,为弦乐四重奏的巅峰作之一。

《霍夫麦斯特》四重奏:第二十号,一七八六年八月为出版界好友霍夫麦斯特所做,写于维也纳。

《普鲁士王》四重奏:第二十一到二十三号,一七八九年六月到一七九○年六月于维也纳所作,献给普鲁士王威廉二世(与海登作品五十提献者相同)。莫扎特二十七首弦乐四重奏中的最后十首是一定要听的,其中有两首被后世取有标题,分别是《海登四重奏》这组中降B大调第十七号的《狩猎》以及《普鲁士四重奏》这组中C大调第十九号的《不协和音》。

贝多芬的十七首弦乐四重奏,跟他的交响曲一样的重要,在他生命的三个时期各有经典。它们分别是早期的作品十八,此套共有六首(第一号到第六号)。中期:作品五十九有三首(七、八、九号),作品七十四(第十号),作品九十五(十一号)。晚期:作品一二七(第十二号),作品一三○(第十三号),作品一三一(第十四号),作品一三二(第十五号)、作品一三五(第十六号)。另外还有一首没有纳入编号,属于第二时期的《拉兹莫夫斯基》四重奏。其中作品十八是第一时期的杰作,清新脱俗、曲调感人,其中第一号F大调可说是弦乐四重奏的「标准」作品,因为通常决定一首四重奏是难或易,是与此曲作比较而得。作品五十九的三首因为都采用俄罗斯民谣,因此也被称为《俄罗斯四重奏》。作品七十四的第十号被称为《竖琴》,并非因为纳入竖琴这项乐器,而是第一乐章运用许多琶音所致。作品九十五的第十一号别名「庄严」,是其第二时期最成熟颠峰的作品。晚期的五首阙阙经典,绝对音乐的表现下,贝多芬超脱了形式与技术的限制,通畅无碍地展现乐念,把弦乐四重奏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崇高境地。

整体来说,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远远的超过他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准,在贝多芬之后弦乐四重奏的艺术性就一直没有巨大的突破,一直到巴尔托克的六首问世才再次擎起大旗,成就稍稍可与贝多芬匹敌。而在贝多芬与巴尔托克两人之间,则由舒伯特、舒曼、史麦塔纳、布拉姆斯、德弗札克、柴可夫斯基等人浪漫派、国民乐派手法的弦乐四重奏来填补。

德布西的作品则代表另一派的法式美感,不仅兴起拉威尔等其它法国家的跟进,同时也鼓舞二十世纪作曲家如:荀伯格、贝尔格、魏本、兴德密特、巴伯、艾伍士等人,重新检视弦乐四重奏的价值并群起效尤之。接下来我们就继续介绍,这另外两大弦乐四重奏“派系”的精英份子。

浪漫篇

在浪漫作曲家个人风格大张旗鼓,但很可惜弦乐四重奏并没有在形式上有重大突破,这个时期多以优美旋律、浓郁的感情,博得乐迷的青睐。在“浪漫篇”中再作细分的话,可以划分成“德奥派”、“国民乐派”两组,其中“国民乐派”又可依地区细分成捷克、俄国、北欧。先来谈“德奥派”,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布拉姆斯的作品都值得一听。舒伯特一共创作了十五首弦乐四重奏,不过生前仅出版过一首。或许乐迷印象中他擅长的是艺术歌曲,实际上他对弦乐四重奏也是相当用心,成绩十分可观。如果以形式结构来论,最伟大是第十三号a小调作品29,此曲第二乐章主题采用「罗沙蒙」旋律,因此也被昵称为「罗沙蒙四重奏」。最知名当然是第十四号d小调的《死与少女》,全曲充满舒伯特成熟的曲趣,马勒还为此曲改编更大编制乐谱。第十五号G大调作品161 ,是最成熟有力的一曲同时也是四重奏中演奏难度最高的曲目之一,长达四十分钟演奏时间考验聆听者的耐性。

舒曼在相当密集的时间里写了四首四重奏,其中一首编制较特殊以三支弦乐加上一架钢琴(钢琴四重奏作品47)。在他三首弦乐四重奏中,最知名的是第三号A大调作品41-3,在内容上是三阙中最棒,尤其是第二乐章的变奏表现,呈现绝妙的创作品质。

门德尔松写了约十一首弦乐四重奏,不过许多只写了一个乐章,非一般的四乐章。第一号作品十二旋律轻快,尤其第二乐章Canzonetta更是受到欢迎。第二号作品十三明显的师法贝多芬,由于原谱上门德尔松写有《那是真的吗?》的原诗,因而得名。作品四十四一共有三首(第三到五号),其中第二首因第二乐章诙谐曲而闻名。另外,第六号作品八十是门德尔送去世前两个月所完成的作品,再加上与之感情深厚的姊姊芬妮的死亡,所以音乐中充满悲伤、不安的感觉。

下笔谨慎的布拉姆斯一直到四十岁都还没写出一首弦乐四重奏,原因与他写交响曲相同,压力过重!实际上他曾写了二十首以上的此类作品,但都因自己不满意而销毁。虽然他的最后留下的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五十一之一、二,作品六十七)深受贝多芬影响,但是他以独特沈厚的对位与黏腻的音色,巧妙的发挥中提琴的表现幅度,让这三首作品成为古典、浪漫时期同类作品中最难演奏的,乐团如果没有三两下,很难将这三首曲子奏好。

接下来在谈谈“国民乐派”,东欧的捷克以史麦塔纳与德弗札克为代表。史麦塔纳写了两首四重奏曲,其中第二号已经很少演奏了,而第一号标题是《我的一生》,当时已经失去听觉的史麦塔纳,以回想一生幸福的独白方式所写。在以绝对音乐为准则的弦乐四重奏中,此曲的标题表现方式显得与众不同。

德弗札克留下十五首弦乐四重奏(注),不过一般以第八号起德弗札克才表现其个人风格,而他的早期作品彷佛一部大师临摹史,第一号受舒伯特影响,第二号受华格纳、李斯特影响,第三号走史麦塔纳民族主义路线,第七号以贝多芬为本。其实虽说第八号他树立个人风格,可是第九号德弗札克依然学习布拉姆斯,第十一号再度模仿贝多芬。不过,从第八号到第十四号的这七阙是他较常被演奏的,其中第十号作品51《悲歌》最易被人接受,第十二号作品96《美国》因为运用美国黑人歌谣,因此与他的新世界交响曲一样出名。

再把视野放到俄罗斯,当俄罗斯作曲家的民族意识抬头之际,他们对弦乐四重奏感到烦闷无聊,因此强力五人组多花心思在管弦乐上。其中只有鲍罗定真正算是室内乐作曲家,他写了两首弦乐重奏,第一号借用贝多芬的主题,第二号虽然结构松散,但是和声色彩却相当丰富,尤其第三乐章夜曲更让此曲大受欢迎。

俄罗斯另外一位在弦乐四重奏有杰出成就的是柴可夫斯基,最知名的三首中,以第一号最常被演出,因为大文豪托尔斯泰听了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感动的掉下泪来。

北欧地区的四重奏相当稀有,葛利格与西贝流士各留下一首。葛利格原本写了三首,不过早期所写的那首因不满意而销毁,最后一首又未完成就过世了,现在大多演出的是g小调作品二十七。此曲以循环曲式写成,民族情绪高过形式表现,因此乐风相当北欧、结构反而自由。

西贝流士唯一的一首弦乐四重奏,d小调作品五十六《亲爱的声音》,不仅唯一而且相当具有代表性,将西贝流士天才的乐念充分发挥,极抒情的曲调令人怜爱。

进阶篇

弦乐四重奏到了现代并没有式微,反而因为各地乐风发展而出现多样化、丰富化、实验化的良性发展,对于喜欢弦乐四重奏的朋友来说,有许多值得进阶练功的曲目。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弦乐四重奏,当然是巴尔托克那六首,在他创作的早、中、晚期各有两首,我们可以说这是巴尔托克透过音乐的自传。这六首作品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创造了四重奏新的语汇与可能性,无论节奏、和声、还是技法都展现前所未有的新颖,不过其中最常被演奏的还是其中的第五号。这六首作品演奏难度相当高,一般的乐团都不敢随便尝试。

不过真正影响二十世纪弦乐四重奏的,应该算是德布西的那一首(作品十),这阙作品是德布西最严谨、最富形式的作品,同时直接影响到拉威尔也写了“一首”,这两首作品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法国室内乐的代表。其实,另一位法国前辈法朗克很巧也写了一首弦乐四重奏。德布西的影响还不仅至此,英美两地的作曲家,布列顿、巴伯、艾伍士也都受其影响,重新检视弦乐四重奏同时给予创作。

以十二音技法为本的第二维也纳乐派的三人,也以新的美学加以创作,荀伯格写了四首(作品七、十、三十、三十七),魏本也有作品五、作品二十八两首,贝尔格的作品三、《抒情组曲》等。不仅在听感上追求突破,在形式上也渐渐不再以四乐章,或是奏鸣曲式为主,听者必须以一种新的心情面对。

现代的俄国派也留下足迹,史特拉汶斯基曾在1914年写下三首连篇小曲,普罗高飞夫的两首(作品五十、九十二)第一首是旅居西方时所做,而第二首回到俄国以俄国素材所写,别称「卡巴丁」四重奏。另一位重要的弦乐四重奏作曲家是萧斯塔高维契,他那一套十五首的作品在二十世纪的确数量惊人(萧氏十五首交响曲也是令人称奇!),形式上取法古典,内容却融合其交响曲表现手法,加入知性、哲学的抽象表现手法,研究二十世纪四重奏者不可轻视。当然,如果您真的是弦乐四重奏迷,以上介绍的这些作品喂不饱你,那么再告诉您一些生冷拼盘:威尔第、杨纳杰克、卢塞尔(A.Roussel)、诺华克(V.Novak)、柯大宜、维拉-罗伯斯(H. Villa-Lobos)、马蒂奴(B.Martinu)、米尧、兴德密特、华尔顿、齐玛诺夫斯基、潘德烈斯基(K.Penderecki)都写有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中三种乐器的音域

第一、二小提琴(Violin)
中提琴(Viola)
大提琴(Cello)

小提琴的音域可由低音G,到比上加三线的高音E还高八度,横跨了近四个八度的音域;其四个空弦分别为G、D、A、E(Sol、Re、La、Me)。而中提琴的最低音空弦C(比中央C低八度),较小提琴最低音弦低了五度;最高音也比小提琴低八度。大提琴的四根空弦和中提琴一样(C、G、D、A),不过每弦的音域各低八度,最低音要比中央C低了两个八度,可达65.4赫兹的低频。

欣赏角度与训练教材

弦乐四重奏的演奏者所需的技巧其实不下于独奏者,尤其是二十世纪的曲目,从德布西、巴尔托克、拉威尔等作品中,对演奏者要求的演奏难度绝对不比协奏曲简单,而且在四重奏成员对音乐内容的了解以及合奏的默契上的要求更为严苛,因此团员除了要拥有自己的特色以外,还要保有为团体付出牺牲的心情。因此成功的弦乐四重奏团,往往不是老师与学生的组合,就是同校同学,要不就是一家人。要训练出好的四重奏团,当然有必备的方法,其中最出名的当然属Flonzaley四重奏团的第二小提琴手A.Pochon所写的“弦乐四重奏教科书(A Progressive Method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另外,匈牙利愣纳四重奏创始人愣纳(J.Lener)所写的“弦乐四重奏的技术(The Technique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也相当重要。匈牙利作曲家拉萨(L.Lajtha)所写的“弦乐四重奏的五首练习曲(5 Etudes pour Quatuor a Cordess)”是针对四重奏的节拍、音量、速度、双因、琶音的训练。理论方面的书籍,诺顿(M. Norton)的“弦乐四重奏的演奏艺术(Art Of String Quartet Playing)”,以及史特拉顿(Stratton)与法郎克(Frank)所合写的“室内乐演奏(The Playing of Chamber Music)”对提升弦乐四重奏的欣赏与认知相当重要,喜欢钻研弦乐四重奏的人不妨找来看看。

弦乐四重奏经典录音

基本篇

海顿

弦乐四重奏31-36 Mosaiques四重奏团 Astree E 8784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112 企鹅三星带花

弦乐四重奏第50-56号 林赛四重奏团 ASV CDDCA 853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114 企鹅三星带花

弦乐四重奏《皇帝》、《骑士》 阿邦贝格四重奏团 Teldec 242440-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675、1114 企鹅三星带花、日本三百名曲

弦乐四重奏作品76 柯大宜四重奏团 Naxos 8.550314/5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111 企鹅三星带花

莫扎特

第一至二十三号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四重奏团 Philips 416419-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228 企鹅三星带花

第十七、十九号弦乐四重奏 阿邦贝尔格四重奏团 Teldec 2292 43037-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229 企鹅三星带花

贝多芬

弦乐四重奏第一、三号 布许四重奏团 EMI CHS 565308-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910 企鹅三星带花

中期弦乐四重奏 阿邦贝尔格四重奏 EMI CDS 747131 8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576、577、579 日本三百名曲

晚期弦乐四重奏 阿邦贝尔格四重奏 EMI CDS 747135 8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581、582、584 日本三百名曲

弦乐四重奏全集 意大利四重奏团 Philips 454 06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909 企鹅三星带花

浪漫篇

舒伯特

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 意大利四重奏团 Philips 446 163-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36 企鹅三星带花

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 东京四重奏团 RCA7990-2-RC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787 日本三百名曲

舒曼 布拉姆斯

第一至三号、第一至三号弦乐四重奏 梅洛斯四重奏团 DG 423670-2

门德尔颂

弦乐四重奏全集 The Coull Quartet Hyperion CDS 44051/3

史麦塔纳 、鲍罗定

第一号《我的一生》、第二号弦乐四重奏 Decca 452 239-2

德弗札克 、柯大宜

第十二号《美国》、第二号 哈根四重奏团 DG 419601-2

鲍罗定

第一、二号弦乐四重奏 鲍罗定四重奏团 EMI CDC 747795-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939 企鹅三星带花

柴可夫斯基

第一到三号弦乐四重奏 鲍罗定四重奏团 Teldec 4509-90422-2

葛利格、西贝流士

《甜蜜的声音》弦乐四重奏 瓜内里四重奏 Philips 426286-2

进阶篇

巴尔托克

弦乐四重奏全集 Keller Quartet Erato 4509-98538-2

法朗克

弦乐四重奏 费兹威廉四重奏团 Decca 425424-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061 企鹅三星带花

德布西、拉威尔

弦乐四重奏 阿邦贝尔格四重奏团 EMI CDC 747347-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643、767 日本三百名曲

德布西、拉威尔

弦乐四重奏 意大利四重奏团 Philips 420894-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998、1303 企鹅三星带花

德布西、拉威尔

弦乐四重奏 梅洛斯四重奏团 DG 419750-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999、1304 企鹅三星带花

艾伍士、巴伯

一、二号弦乐四重奏 埃默森四重奏团 DG 435864-2

荀白克、魏本、贝尔格

弦乐四重奏集 LaSalle四重奏团 DG 419994-2

史特拉汶斯基

三首弦乐四重奏小品 阿邦贝尔格四重奏团 EMI CDC 754347 2

普罗科菲耶夫

第一、二号弦乐四重奏 埃默森四重奏团 DG 431772-2

萧斯塔高维契

第一至十五号弦乐四重奏 费兹威廉四重奏团 Decca 443078-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382 企鹅三星带花

兴德密特、华尔顿

弦乐四重奏 好莱坞四重奏团 Testment SBT 105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123、1500 企鹅三星带花

齐玛诺夫斯基、魏本

第一、二号弦乐四重奏、《为四重奏之慢板》 卡密纳四重奏团 Denon CO-79462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1427、1505 企鹅三星带花

维拉-罗伯斯

弦乐四重奏第一集 Cuarteto Latinoamericano Dorian DOR-90205 新版唱片圣经编号49 刘汉盛100榜单

(作者:赖伟峰 来源:12声场)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2-26 22: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弦乐四重奏介绍

弦乐四重奏这一艺术形式,是由作为贝多芬老师的海顿以及在创作上曾给于贝多芬很大影响的莫扎特开创并形成的。贝多芬一生共写下了十六部弦乐四重奏,这个数字与海顿的八十四部或者莫扎特的近三十部相比虽然不算多,但这十六部中几乎每一部都有鲜明的特点,成为弦乐四重奏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弦乐四重奏的发展史中成为前继海顿,莫扎特,又对后世作曲家有极大影响的里程碑。今天只要翻开任何一张弦乐四重奏音乐会节目单,几乎很少有不包括贝多芬的作品的。世界各种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如英国伦敦比赛,意大利波契亚尼大赛,加拿大的“班夫”比赛,澳大利亚墨尔本比赛都是将贝多芬的中后期作品列为决赛曲目,而日本大阪和德国慕尼黑的室内乐比赛更是规定,三轮比赛每轮必须演奏一首不同时期的贝多芬作品。显然,贝多芬四重奏已经成为演奏家的试金石,专业四重奏组要在舞台上站住脚就看演奏贝多芬的水平了。

弦乐四重奏的组合看来简单,就两把小提琴,中提琴加大提琴,但历来为作曲家们视为作曲技法的基本功。这一点从贝多芬对待写四重奏的慎重态度可以得到证明:贝多芬从15岁开始作曲,他写了作品3和作品9的弦乐三重奏,也写了作品16号的钢琴五重奏,就是迟迟不动笔写弦乐四重奏。为什么?从贝多芬给他的朋友卡尔.阿达曼(此人也是贝多芬第一部四重奏的第一小提琴演奏者)写在分谱上的短语中也许能找到答案:“不要让任何人看到这份谱,因为我作了许多改动,直到现在,我才知道该怎样适当的写四重奏”。

贝多芬的十六首四重奏可以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部分。写于1800年的六首通常称为早期四重奏,其实这作品18号的六首不论从作品的成熟或者从音乐史家对贝多芬年代的划分都应属于第二个时期的。这一年除了《第三钢琴协奏曲》外他全都在写四重奏。自1806年至1810年称为中期的五首,它们是作品59号的三首(献给俄国公使拉祖莫夫斯基),作品74号《竖琴》和95号《庄严》,这些作品与他的第五、六、七、八交响曲是同时期的。晚期的四重奏是名符其实的晚期作品了。从1823年写完《第九交响曲》后,在1824到1826年的两年里,直至他逝世前几个月,他写下了最后的五部弦乐四重奏。可以说,晚期生活遭受极大痛苦的贝多芬是以弦乐四重奏作为他最喜爱的,表达丰富感情的唯一形式。这就是令人时而生畏感到不易听懂又难以演奏的作品127,130,131,132,135和称为《大赋格》的作品133号。

http://classical.baike.com/article-95955.html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2-28 18: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3  唱片介绍

唱片编号:DG 138534
唱片原文名称:LUDWIG VAN BEETHOVEN: QUARTETTE OP.59 NR.1,OP.131
唱片中文名称: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作品59号,作品131号
作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乐队:阿玛迪斯弦乐四重奏团(Amadeus Quartet)

本张唱片收录了贝多芬的两部弦乐四重奏作品:分别是作品59《F大调弦乐四重奏 . 拉祖莫夫斯基》之一和作品131《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

一、作品59《F大调弦乐四重奏 . 拉祖莫夫斯基》之一

在作品59的三首中,这一首的风格还算是比较接近早期四重奏的,但在曲式上要比早期传统的要自由的多,在音响上,贝多芬将四件乐器的表现能力做了许多探索,并试着弦乐器上创造出其他乐器的效果:如双簧管、单簧管,甚至风琴或竖琴,在第二乐章的诙谐曲中还能听到圆号的音色。

第一乐章 快板

在几乎没有任何准备下,大提琴就引进了主题,第二提琴及中提琴以八分音符作伴奏音型,这种伴奏音型虽然在海顿的四重奏慢板中常能见到,这里贝多芬用在快板,并后来被人们认定为四重奏的典型写法。主题由重复的八分音节奏控制,这种典型的弦乐断音奏法,又是相当普遍的和弦,却以不很古典的方式出现,令人耳目一新。仔细一听原来低音旋律与上声部构成了主和弦的第二转位,这在早期都是作为不和谐和弦的,旋律到了第一小提琴,还是处于不稳定的调性,直到第19小节才第一次出现了主和弦!第二主题是从第一主题中引出的,建立在F大调上,十分和谐温暖,先由第一、第二提琴后由中、大提琴奏出的号角似的三四度音程的二重唱日后对舒伯特显然有深刻的影响,在他的《死与少女》及《C大调五重奏》中一再出现。第二主题的第二部分由大提琴连续向上跃进而引入的,带休止的八分音符使人联想起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中定音鼓的节奏,小提琴旋律时而在高处翱翔,时而以六连音爆发出高潮,高低音区的回声般的呼应也使人联想乐队中的管乐音色。

据说贝多芬在写《第三交响曲》时曾取消了传统的呈示部须反复一次的做法,但后来又恢复了。在这里贝多芬似乎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方法:在103小节开始的发展段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呈示部的反复,但四小节后即进入了第一发展段,原先主题的材料成了乐曲不断发展的无穷源泉,四件乐器充分陈述,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一个个新的境界,当转调到降D大调时,第二个发展段开始了,这次是以赋格形式出现的,原来的节奏成了对琴的声部,这长达一百多小节的发展乐段,竟全部来自八个固定不变的八分音符音型。

第二乐章 诙谐曲 生动的小快板

在贝多芬四重奏中以3/8拍写成的快板除了作品18号第六首终曲为热烈欢快的舞曲外,作品18第四首的第二乐章与这乐章有不少相似之处,当然不论从内容、篇幅、力度要求都是大大超过了前者了。

这首用奏鸣曲写成的结构庞大的诙谐曲既有舞曲的性格又是强烈狂热的,开始是两个动机间的对话,第一个动机其实就是只有一个音的节奏变奏,这个动机是如此简单,但却贯穿了全曲,我们想起舒曼的话:“贝多芬从街上随手拣起一个动机,但他能重新将它创造出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和莫扎特不同,莫扎特往往是先完整的阐述主题后再片断地将它发展,贝多芬却正好相反,往往把小的动机积累最后组成了庞大的结构。这里至少有七个不同的小动机,它们既类似又一直在变化,这乐章具有一种渴望的精神,快乐和忧郁就象太阳和影子轮流交替。

第三乐章 非常伤感的慢板

如果说诙谐曲是以主题的高超变化及它们的巧妙组合成为精彩的乐章的话,那么现在这首慢板是以它的简朴和宽广成为又一精华之作。在这乐章中仅有两个主题,但它们的表现力却是无穷的。所具有的深度使这首乐曲早已超越了人们从技术角度对它的分析。开始时由一提轻声奏出主题,缓慢而安祥,以十六分音符为一小拍,八小节的乐句,第二次大提琴在高音区重复奏主题。一提的对位声部好似对大提琴的安慰。富有朝气的音型出现了,好象告诫人们不要一直沉溺在悲哀之中,生活中还要奋起。虽然又回到了忧郁深沉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简单的几乎就是小调和弦的分解。哀伤的旋律后来变成了温柔体贴的对话,而伴奏变的错综复杂,乐器之间出现的精细配合,拨弦的琶音进行,流畅的快速音符。最后第一提琴以一连串的六十四分音符奏出音响明朗的华彩乐段。此时已转成大调,直到出现在C音上的颤音,这个音直接成为F大调的属音,这样就不停顿的进入了下一个乐章。

第四乐章 终曲

采用了2/4拍的俄罗斯民歌为主题,贝多芬选择了这首民歌好象有某种暗示,这首基于斯拉夫性格的民歌有种伤感又夹杂着生活乐趣的复杂情感的流露。这首终曲是具有双重性格的,即又生命和快乐的火光,也隐藏着暗淡,人们认为这是贝多芬所写的最有启发性,最有趣的乐章,甚至超过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的终曲。

主题开始在F大调,很快转入D小调,大提琴小提琴奏出后达到了十六分音符的最强音,接着由第二提琴引出了流畅了第二主题,此时整个音区都比较高,中、大提琴的后半拍使得气氛有点不安,转入极轻后又突然爆发出上行音阶。这乐章中的音区跨度特别大,对演奏技术的要求也特别高,无论节奏音准都有相当的难度,结尾是以主题的后半句为材料的,后来主题又成了柔和的慢板,紧接在F大调主和弦的急板下结束。

二、作品131《升c小调弦乐四重奏》

作于1826年的《升c小调四重奏》是贝多芬的最爱。这是室内乐历来最复杂的曲子,也是弦乐四重奏中不朽的佳作。由于此曲包括七个乐章、十四个速度变化,且必须一气呵成地演奏完毕,对任何一位演奏家都是极大的挑战。此外,乐章间的连结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关联性,整个曲子可谓建构于动机关联及显著的调性规画上:七个乐章都是上升调,完全没有升c小调的停顿。事实上,全曲听来似乎没有终点,而是持续的、惊人的旅程。乐谱似乎也暗藏玄机:七个乐章依循歌剧的模式:序曲、几首咏叹调及宣叙调,以及终乐章的合奏——由于第一乐章的赋格曲,全曲模式最接近于神剧中的一幕,奏出梦幻到现实的过程。

即使是对《升c小调四重奏》这么严肃的作品,贝多芬也不忘开个玩笑。当时在缅兹(Mainz)的出版商索恩公司(B. Schott’s Sohne)曾提醒他:这首四重奏必须是“原创之作”,因此贝多芬故意在手稿上写道:“此曲乃东拼西凑的剽窃之作。”

第一乐章的赋格曲充满浓厚的教会音乐风格,几乎是模拟文艺复兴时期经文歌的型态。贝多芬想藉由沉潜的心境,表达丰富的声音。

第二乐章快板是意大利式的咏叹调,模仿通俗的田园风格,并无崇高的意境。

第三乐章是宣叙调的伴奏,只有11小节,却因第一、第二小提琴竞奏的绝妙结构,在全曲中扮演着如手表齿轮的重要角色。

第四乐章是一套由六个变奏组成的行板乡村舞曲,标示为“非常抒情地”。每一段变奏代表风格各异的短小咏叹调;其中一段贝多芬甚至模仿意大利风格小夜曲的吉他和弦。

第五乐章诙谐曲有如吟诵般的曲风,但其旋律随着乐曲行进而渐渐消失,终至瓦解。然后再以全新的方式组合起来。直到最后齿轮滑落,贝多芬才让曲调漂亮地冲入下一乐章

第六乐章一个和声具浪漫乐风的慢板。

第七乐章终乐章的快板就像歌剧的最后一幕,所有演出者都上场。整个乐曲形式像是奏鸣曲,而其开场时节奏冲动的主题,则汲取自《第二号拉苏莫夫斯基四重奏(Razumovsky, Op.59)的终乐章。同时,贝多芬对乐曲切入点的强调,弥补了第一乐章乐曲流畅性的顾虑。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部的核心,贝多芬插入一段全音符的上行音阶作为对照主题,持续了23小节,并且让四件乐器各演奏一遍,宛若回到他三十年前对位法的课程一般。运用各种方式,贝多芬以这首惊世巨作将毕生所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http://classical.baike.com/article-95955.html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2-28 18:0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4  Beethoven Late String Quartets

The following set of string quartets is generally referred to as Beethoven's Late String Quartets, including the Grosse Fuge (which also exists in a piano transcription, opus 134):

Opus 127: String Quartet No. 12 in E flat major (1825)
Opus 130: String Quartet No. 13 in B flat major (1825)
Opus 131: String Quartet No. 14 in C sharp minor (1826)
Opus 132: String Quartet No. 15 in A minor (1825)
Opus 133: Große Fuge in B flat major for string quartet (1826), originally the finale to op. 130
Opus 135: String Quartet No. 16 in F major (1826)

OverviewBeethoven composed these quartets in the sequence 12, 15, 13, 14, 16, with quartets 15 and 13 being written simultaneously[citation needed]. The first three of the quartets (numbers 12, 13 and 15) were commissioned in 1822 by Prince Nicholas Galitzin, who in a letter dated 9 November 1822 offered to pay Beethoven: "..what you think proper" for the three works. In his reply of 25 January 1823, Beethoven stated his price: 50 Ducats for each opus.[1]

[edit] AppraisalThese six quartets (counting the Große Fuge) comprise the last major, completed compositions by Beethoven, and are widely considered to be among the greatest musical compositions of all time.[2] The musicologist Theodor Adorno, in particular, thought highly of them,[3] and Igor Stravinsky described the Große Fuge as "an absolutely contemporary piece of music that will be contemporary forever".[4] Wagner, when reflecting on Op. 131's first movement, said that it "reveals the most melancholy sentiment expressed in music".[5] Also, it is said that upon listening to a performance of the Op. 131 quartet, Schubert remarked, "After this, what is left for us to write?"[citation needed]

http://en.wikipedia.org/wiki/Late_String_Quartets_(Beethoven)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3-1 22: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5  Recordings

RecordingsEnsembles that have recorded all the late string quartets by Beethoven include;

Alban Berg Quartet, EMI (studio early 80s), (rec. live 1989)
Alexander String Quartet, Foghorn Classics
Amadeus Quartet, DG
Barylli Quartet
Borodin Quartet, Chandos
Budapest String Quartet, Bridge (rec. 1941-60), (rec. 1958-61)
Busch Quartet, various labels (rec. 1933-41; no Grosse Fuge)
Cleveland Quartet, RCA (1970s), Telarc (1990s)
Colorado Quartet, Parnassus (rec. 2004-06)
Emerson String Quartet, DG
Endellion String Quartet, Warner Classics (2005-06)
Gewandhaus-Quartett, New Classical Adventure (rec. live 1985-98)
Guarneri Quartet, RCA
Hagen Quartett, DG
Hollywood String Quartet, Testament
Hungarian Quartet, (1953 mono) EMI, (1960s stereo) EMI
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CBS studio late 60s, CBS (rec. live 1982)
Kodaly Quartet, Naxos
Lasalle Quartet, DG (reissued on Brilliant Classics)
Leipziger Streichquartett, MDG
Lindsays, ASV
Medici Quartet, Nimbus
Melos Quartett, DG
Orford String Quartet, Delos
Orion String Quartet, Koch Classics (2008)
Petersen Quartett, Capriccio
Prazak Quartet, Praga
Quartetto Italiano, Decca
Smetana Quartet, Supraphon
Suske Quartett, Berlin Classics
Takács Quartet, Decca (2005)
Talich Quartet, Calliope
Taneyev Quartet, Boheme
Tokyo String Quartet, RCA (1993), Harmonia Mundi (2010)
Vanbrugh Quartet, Intim Musik (1996)
Vermeer Quartet, Teldec, (rec. 1984-89)
Vegh Quartet, (1952 Les Discophiles Français) Music & Arts, (1972 Telefunken) Naïve-Astrée
Wihan Quartet, Nimbus
Yale Quartet, Vanguard

http://wenwen.soso.com/z/q239320226.htm
http://wenwen.soso.com/z/q142653860.htm?sp=1001&pid=ask.djj.xgzs.lddj.kr&pos=0&orig=2012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3-1 23: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6  

弦乐四重奏团為了演出,一班的弦樂樂師會組成弦樂四重奏團。有時,他們會一起合奏多年,有時則會替改成員但保留名稱。 以下是一些出名的弦樂四重奏團:〔名稱以外文為主。〕

艾歐里安弦樂四重奏(Aeolian Quartet)
阿尔班·贝尔格弦樂四重奏(Alban Berg Quartet)
艾爾伯尼弦樂四重奏(Alberni Quartet)
阿雷格里弦樂四重奏(Allegri Quartet)
阿瑪迪斯弦樂四重奏(Amadeus Quartet)
阿馬蒂弦樂四重奏(Amati Quartet)
阿迪蒂弦樂四重奏(Arditti Quartet)
澳大利亞弦樂四重奏(Australian String Quartet)
阿維夫弦樂四重奏(Aviv String Quartet)
Balanescu 弦樂四重奏(Balanescu Quartet)
貝爾琪亞弦樂四重奏(Belcea Quartet)*Bond (band)
鮑羅丁弦樂四重奏(Borodin Quartet)
布蘭迪斯四重奏(Brandis Quartet)
布蘭塔諾弦樂四重奏(Brentano Quartet)
柏洛斯基弦樂四重奏(Brodsky Quartet)
布達佩斯弦樂四重奏(Budapest Quartet),以及後來的新布達佩斯弦樂四重奏(New Budapest Quartet)
布希弦樂四重奏(Busch Quartet)
Carmine 弦樂四重奏(Carmine Quartet)
Cavani 弦樂四重奏(Cavani Quartet)
Claring Chamber Players
克利夫蘭弦樂四重奏(Cleveland Quartet)
奇夌季里安弦樂四重奏(Chilingirian Quartet)
科羅拉多弦樂四重奏(Colorado Quartet)
科爾維努斯弦樂四重奏(Corvinus Quartet)
卡溫頓弦樂四重奏(Covington Quartet)
庫爾弦樂四重奏(Coull Quartet)
絲柏弦樂四重奏(Cypress Quartet)
達文西弦樂四重奏(Da Vinci Quartet)
代爾姆弦樂四重奏(Delme Quartet)
太陽弦樂四重奏(Del Sol Quartet)
公爵弦樂四重奏(Duke Quartet)
安德里昂弦樂四重奏(Endellion Quartet)
愛默生弦樂四重奏(Emerson String Quartet)
菲斯特提弦樂四重奏(Festetics String Quartet)
四弦弦樂四重奏(The Four Strings Quartet)
費兹威廉弦樂四重奏(Fitzwilliam Quartet)
弗路克斯四重奏(Flux Quartet)
加布里埃利弦樂四重奏(Gabrieli Quartet)
格万特豪斯弦乐四重奏(Gewandhaus Quartet)
葛利勒弦樂四重奏(Griller Quartet)
瓜奈里弦樂四重奏(Guarneri Quartet)
哈根弦樂四重奏(Hagen Quartet)
好萊塢弦樂四重奏(Hollywood Quartet)
沃爾夫弦樂四重奏(Hugo Wolf Quartet)
匈牙利弦樂四重奏(Hungarian Quartet)
四方克雷莫纳 (Quartetto di Cremona)
義大利弦樂四重奏(Quartetto Italiano)
四方瓜达尼尼 (Quartetto Guadagnini)
四威尼斯 (Quartetto di Venezia)
姚阿幸弦樂四重奏(Joachim Quartet)
茱莉亞弦樂四重奏(Juilliard String Quartet)
高大宜弦樂四重奏(Kodály Quartet)
柯波曼弦樂四重奏(Kopelman Quartet)
克羅諾斯弦樂四重奏(Kronos Quartet)
Kuchl弦樂四重奏(Kuchl Quartet)
拉薩葉弦樂四重奏(Lasalle Quartet)
林夕弦樂四重奏(Lindsay Quartet)
馬奇尼弦樂四重奏(Maggini Quartet)
梅洛斯弦樂四重奏(Melos Quartet)
紐西蘭弦樂四重奏(New Zealand String Quartet)
歐弗德弦樂四重奏(Orford Quartet)
奧蘭多弦樂四重奏(Orlando Quartet)
彼德森弦樂四重奏(Peterson Quartet)
布拉格弦樂四重奏(Prague Quartet)
Quartet-X
阿貝鳩奈弦樂四重奏(Quatuor Arpeggione)
馬賽克弦樂四重奏(Quatuor Mosaïques)
羅莎蒙德弦樂四重奏(Rosamunde Quartet)
沙羅門弦樂四重奏(Salomon Quartet)
上海弦樂四重奏(Shanghai String Quartet)
西里西亞弦樂四重奏(Silesian String Quartet)
史麥塔納弦樂四重奏(Smetana Quartet)
Skampa弦樂四重奏(Skampa Quartet)
史密斯弦樂四重奏(Smith Quartet)
塔卡克斯弦樂四重奏(Takács Quartet)
塔利希弦樂四重奏(Talich Quartet)
柴可夫斯基弦樂四重奏(Tchaikovsky Quartet)
東京弦樂四重奏(Tokyo String Quartet)
RTÉ Vanbrugh Quartet
維格弦樂四重奏(Vegh Quartet)
維梅爾弦樂四重奏(Vermeer Quartet)
維爾塔弗弦樂四重奏(Vertavo String Quartet)
伊薩依弦樂四重奏(Ysaÿe Quartet)
扎格萊布弦樂四重奏(Zagreb Quartet)
Zorian Quartet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A6%E4%B9%90%E5%9B%9B%E9%87%8D%E5%A5%8F#.E5.BC.A6.E4.B9.90.E5.9B.9B.E9.87.8D.E5.A5.8F.E5.9B.A2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3-7 20: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7  Notable String Quartets

Some of the most popular or widely acclaimed works for string quartet include:

> Joseph Haydn's 68 string quartets, in particular Op.64, No.5 ("The Lark").

> Wolfgang Amadeus Mozart's 23 string quartets, including his Haydn Quartets and Prussian Quartets, and in particular K.465 ("Dissonance")

> Ludwig van Beethoven's sixteen quartets are some of the most highly acclaimed. His String Quartets Nos. 1-6, Op.18, are thought to demonstrate a certain mastery of the classical string quartet form as developed by Haydn and Mozart. The next few, the "Rasumovsky" Quartets as well as the Op.74, "Harp" and Op.95, "Serioso" quartets, expanded upon the form and incorporated what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intensely emotional content. Finally, the late quartets include his last five quartets and the Große Fuge, which stand as some of the composer's last completed works.

> Franz Schubert's string quartets No.12 in C minor, "Quartettsatz", No.13 in A minor "Rosamunde", No.14 in D minor, "Death and the Maiden" and his final No.15 in G major.

> Felix Mendelssohn's String Quartet No.2 (early example of cyclic form)[9]

> Robert Schumann's three string quartets

> Johannes Brahms's three string quartets

>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s String Quartet No.1 in D major, Op.11, known for its second movement "Andante cantabile".

> Bedrich Smetana's String Quartet No.1 in E minor, "From my Life". Widely considered the first piece of chamber programme music.

> Antonín Dvorák's String Quartets No.9-14, particularly String Quartet No.12 in F major, "American" also No.3 is an exceptionally long quartet (lasting 56 minutes).

> Alexander Borodin's String Quartet No.2 in D major, known for its third movement "Notturno"

> Edvard Grieg's String Quartet in G minor

> Giuseppe Verdi's only String Quartet in E minor

> Jean Sibelius's String Quartet in D minor, Op.56, "Voces intimae"

> Leoš Janácek's String Quartet No.1, "Kreutzer Sonata", inspired by Leo Tolstoy's novel The Kreutzer Sonata.

> Edward Elgar's String Quartet Op.83.

> Béla Bartók's six string quartets

> Alban Berg's String Quartet, Op.3 and Lyric Suite, later adapted for string orchestra.

> Dmitri Shostakovich's 15 string quartets, in particular the String Quartet No.8 in C minor, Op.110.

> Karlheinz Stockhausen's Helikopter-Streichquartett (1992–93), to be played by the four musicians in four helicopters[12]

> Morton Feldman's String Quartet No. 2 (1983), exceptionally long quartet (6 hours, although in some performances the audience is not expected to stay for its entirety).

> Elliott Carter's five string quartets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ing_quartet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3-3-12 19: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