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一个公章掌控着一个人的一生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一个公章掌控着一个人的一生

小议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系列之一——

《高考1977》据说是今年足以代表中国大陆出征奥斯卡的电影。未看之前已经断言这是自作多情。看过之后更加确信。

奥斯卡要杀出重围夺冠,首先要能让奥斯卡评委看得懂导演在讲点啥。那不是几个华人评委看得懂就能算数的。就像体育花样滑冰比赛的裁判,那曲子那舞蹈就得引起裁判共鸣。

《卧虎藏龙》让西方认可并欣赏的人物第一个卖点就是那叛逆的小女孩章子怡,而不是儒侠周润发。不说老谋子那些揭露人性丑恶的入围片子,就是李安的《饮食男女》人家并没有能体味出国人那种含蓄那种风格——甚至于我想最后真相大白时归亚蕾的出彩他们也看不懂。

后来莫名其妙的紧跟武侠片就更不用去说它。那末,为何《高考1977》肯定没戏呢?

高考的不自由权那是很难叫他们体验的。分场场长的变化尽管铺垫做足,对老外来说也很难理解。就拿老美来说,高考入学考试每年举行好几次,没高中毕业也能去考。哪来的公章一关!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上大学拿文凭,何至于说成是必须中央文件才如此惊天动地?

这些还不是具体评议电影本身。

不可否定,电影的选题极佳。当时确实是天大地大的大事。也正如电影中阐述的——一个公章改变一个人的一生。那一届近二十八万人(我喜欢二十八这个数字就取了约数)改变命运。

不准确的地方很多很多。尤其要说说的是编剧中我所知道的宗福先。有了他,怎么能够出现电视连续剧中才出现的低级错误。

当时,有红头文件,有大幅度多层次的宣传。可以说从全国科技大会开始,一波接一波的种种浪头方兴未艾。科学的春天,求学的春天,到处春意盎然。

我记得,实际情况是各级领导鼓励大家去报名,而不是设卡。这和考研大不一样。考研的大都有工作有一定的职称普通来说都已有学历,单位或许从技术力量出发有死命地卡住不放的情况。而第一次恢复高考,尤其是知青高考没听说过有这样子卡着不让去报名的。我一个妹妹当时在里弄生产组,她知道没把握根本不想报名。居委会主任还反复动员,说是不用上班去休息几天也好的。好多单位都把自己单位里多少青年人考上啥大学作为自身的光荣来看待。——就像是老迟说的自己的孩子一样。

黑龙江农场上海青年去的是军垦。到那时候军垦差不多都是知青自己在掌管,至少分场会是如此。但看轰动的电视连续剧《今夜有暴风雪》写大返城的就是。没有这样一个分场场长单身汉住在那里腰里别着公章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另外,军垦农场是领工资的农业工人,不是阿三嘴里说的农民弟兄。

那个可怜的知青致死根本没有必要,只是为了让强子送骨灰回上海引出老迟代他报名这个伏笔。且不说代报名可行不可行,那些上海徐汇区的镜头根本不对,可宗福先他明明是上海人啊。

陈琼演得很好。自然现在的电影都想加佐料,这才有了裸体投怀送抱。可是陈琼的用意出发点能理解,那么潘连长始乱终弃就是不可原谅的了。——始乱已是展示的事实,顺便插一句,那老迟直接推门而入也是早有伏笔;终弃其实不可避免。那种情况下的身份距离,可想而知。所以给潘连长的光辉形象实际上涂上了黑点。

很惊讶,王学兵演老知青演得相当好。比之《柳叶刀》里的大夫生动确切。孙海英当然老当益壮第一男主角不错。错的在于剧本导演不在演员。

最严重的最显眼的错误就是最后还在计分,居然招生办主任就说出陈琼是全省高考前五名,进北大数学系。要知道高考阅卷不是像百货商店摆货架房地产业按牌价高低排列的。没有把最后一份试卷的成绩统计出来如何能够说出陈琼已经是高考前五名的话来?何况试卷有好几份,要加总分。反正,这是一个大漏洞。看来,他们都没有参加过高考阅卷,只是参加过高考。

再来说说出身成分吧。陈琼和潘连长都是属于那种只要考没有考不上的考生。潘出身成分好,无碍;陈出身(即陈父个人身分是历史反革命)黑五类,成问题。电影中故意强调表现,似乎早就没有政治因素在内。这完全不符合事实。恢复高考头几年肯定政治歧视年龄歧视绝对存在。这就包括1977,逃不掉的。

说说几个实在的例子。我师姐家属于杀关管一类,她就因为出身问题第一次被打下来。她也是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婆家是大学教授所以早早就作了准备。等于人家田径运动员刚在找球鞋,她已经在各就各位预备跑。

另外一个例子是我家那口子。她在河南参加高考1977。数学成绩94点5。答案全对,不敢说全省第一那也是全省前五名。其余成绩也不错,属于在厂里要上班那种没多少时间复习的考生。在当年数学考六十分已经算是不错,好些考生尤其是应届生都是靠政治语文拉分才入学的。偏偏在招生组那儿卡住,原因之一就是政治。我岳父是资方代理人,河南不懂这是啥意思,认为很有问题。她的就读高校母校招生组起先分到档案却不愿意录取。到最后时刻因为开封师院数学系来要这个考生,才促使那个招生组改变主意。因为你不要的话人家就要啦。这才投票表决在这样的情况下三比二算是能够出线。

因此,极力夸张政策是如何如何好像就半个老迟在一开始想不通不符合生活实际。硬编出来的拖拉机送考生也是扯淡。应该是提前到达考场所在地才是。难道他能天天接送?天天坐火车去考场?可不是傻吗。

凡是交通不方便的考生都是隔夜就到。反正要住宿,不在乎多住一天先住一天。所以人为地制造戏眼结果适得其反。不要说我们这些当年的考生,就是不熟悉中国国情当地内情的奥斯卡评委恐怕也难以相信。



是非是我非我
2009-5-2 15:5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