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将音乐剧元素融入戏曲之中--新牛年新思路新点子(七)
新牛年新思路新点子继续。
余秋雨和马兰联手的音乐剧《长河》的特点据说是将戏曲元素融入音乐剧中。这儿来一个反其道而用之——将音乐剧元素融入戏曲之中。
到底是啥意思呢?你只要把西方老传统的歌剧和百老汇的音乐剧把来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两者区别。虽然它们都是西方文化的品种,歌剧被认为高雅类别。至今,还有观众津津乐道——去看了一场歌剧。说个事例,有朋友招待国内来美探亲的二老专程驱车去一个有名气的剧场观看一场有名气的剧团演出的一部有名气的歌剧。
虽然看得两位老人云里雾里,却不可否认买票者的一片孝心。毕竟是看了一场有名的西方歌剧!看看那阵营看看那气派看看那布景看看那乐团看看那卡斯 ——都是值得骄傲的,赛如旧时乡下人进城看了一趟梅兰芳。尽管说不定看不出个子午寅卯,不见得比草台班子或者天桥大鼓来得有共鸣,那也必定自豪地说一声:我看过梅兰芳啦。毛泽东进城后不也马上去看了一次梅兰芳吗?
百老汇的音乐剧则绝对不会去和啥高雅攀亲家的。它的普及型和它的拷贝流传大有关系。各种四乡八镇的草台班子很容易取得演出权利并由此获益——当然始作俑者首演的剧团自有其利益在内。这一点已经在前文中说过不再重复。
那么,究竟啥是音乐剧元素呢?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新浪网有专门的博客站点那儿有天下第一的音乐剧博主。我只从观众戏迷的角度来谈看法——也使砖头减少到最大限度的托词。
音乐剧载歌载舞,这和戏曲本来就有相通之义。就是齐如山老先生说过的无声不歌无步不舞(意思大致相通,是不是啊)。
那么,再要如何来引入音乐剧元素呢?我先举一两个例子来说明。沪剧《弹吉他的姑娘》由茅善玉徐俊主演。那里面有一群伴舞者围绕着主角翩翩起舞,使得场面很好看。越剧《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是赵志刚主演,那里面的麦当劳一场和圣诞夜一场同样都有一大批伴舞人员——群众角色既是活动背景又是必要的陪衬。同样的是马兰主演的《长河》,那里面赶考的场面是一批文人学士上路去进京赶考。而不是黄梅戏《女驸马》里冯素珍小姐和丫头两人去上路赶考。换句话说,一批形形色色的赶考者出场不仅是气氛热烈而且增加了可观性。
西方源头的音乐剧可以说无一不是有着大量的场次都是热热闹闹的群众场面来烘云托月。主角领舞领唱,配角和龙套相应伴唱伴舞。这已经成为模式——即便是奥斯卡得奖影片《芝加哥》里,阴森的牢狱场面恐怖的枪杀场景都是群起歌舞演唱。那里面可以说绝对没有净场唱的独角戏更没有男怕夜奔女怕思凡那样的只有一个人出场占据好长时间。记得吗,鲁迅先生在《社戏》里说过的最怕老旦一个人在台上咿咿呀呀唱个老半天。既听不懂又没有热闹的武打更没有俊男美女,因为本来就不是小生花旦嘛——要看独角戏真不如去看脱口秀,那可不是让观众更加有兴趣的节目吗。
所以,要毫不含糊地引进采用这种满台载歌载舞的文艺形式。肯定比死板板的龙套要更适合新世纪的观赏水准。
可以设想,刘德华郭富城老天王以及新天王如小猪他们没有了那些伴舞的人舞台气氛和画面都要逊色不少。所以不在乎那些伴舞的雇员——郭天王当年还是伴舞出身的呢。戏曲界本来就有龙套班底,绝对不会增加人员成本。只需要的变动就是让龙套不再是龙套站桩——从死板板地站在那里好多时间几乎纹丝不动改为音乐剧里生动活跃的活布景和参与剧情同样有喜怒哀乐的一分子。
是不是能够改善舞台观感和迎合新一代的欣赏价值呢?请各位行家和戏迷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