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梅兰芳》观感:差强人意的重复性神化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梅兰芳》观感:差强人意的重复性神化

去看了<梅兰芳>,
前半场时边看边想后面一定会好看的,
后半场时边看边想还不如前面好看呢,
出了电影院,睡前回想,其实,电影算是不差的.
是我的期望太高了.
谁叫<霸王别姬>那么经典呢.
我要说的,被这位网友说尽了.

不知道他是谁,赞一下.有了他这篇,我就不写了.



以下正文:

 
2008 中国 导演:陈凯歌
主演:黎明,余少群,章子怡,孙红雷,陈红,王学圻,英达
美嘉欢乐影城8厅 2008.12.6 上午10点45分场
个人评分:
考虑《霸王别姬》——8.2
考虑梅兰芳真实生平——8.2
不考虑《霸王别姬》和梅兰芳真实生平——8.6
平均分:8.3/10
 
   《时代周刊》曾说,只有两个人曾成功宣传过中国,一是宋美龄,一是梅兰芳。中国电影电视史上还真是第一次有人把梅兰芳的故事搬上银幕。陈凯歌想要借助《梅兰芳》一雪《无极》前耻之心也是昭然若揭。也许我们可以暂时抛开《霸王别姬》不谈,也许我们可以允许陈凯歌延续主流舆论对梅兰芳的神化,但这部孕育三年的大作依然差强人意,更何况,怎么能不考虑呢?
 
     高开低走——虚构段落最精彩
 
    影片故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段:少年梅兰芳取代十三燕,孟梅之恋,赴美演出,蓄须明志。第一部分的水准最高是目前所有观影者和影评人的共识。余少群饰演的少年梅兰芳神形兼备,不愧是戏剧学院科班出身,举手投足闪烁出了男旦的娇媚气质。饰演十三燕的王学圻更是贡献了全片最出色的表演,顶天立地熠熠生辉。黎明的出场成为全片气氛的分水岭,自此后波澜不惊,连最高潮的蓄须明志都软弱无力流于形式。总观全片就如近期股市的特色,一路高开低走,最精彩的故事竟然是虚构的那段,此堪讽刺。
 
     外强中干——黎明恰似“台风眼”
 
     正如我的偶像影评人周黎明所评价的一样,和黎明配戏的每一个配角,要么神采飞扬要么尽职尽责,唯独他自己形似神散。全片的表演风格就如同台风的力量结构,周边势不可挡,中心风平浪静,黎明就是这个空洞的“台风眼”。我甚至觉得,让余少群一直演到底也许更好(冰海螺你肯定赞同这个说法)。尽管我知道他为了拍此片曾多么的刻苦用功潜心钻研,然而他终究摆脱不掉偶像的宿命。当然也许不该对他如此苛责,中国影坛最适合演男旦的那位已经在2003 愚人节当天跳楼自杀了。
 
     避重就轻——凯歌肩扛“纸枷锁”
 
     对照梅兰芳的真实生平,影片中做了一些刻意修改。
 
     孟小冬实际上曾作为梅兰芳的第三个妻子下嫁梅兰芳。梅兰芳和孟小冬为什么分道扬镳?历史研究者普遍认为是前后三件事导致了这一结果,首先是二夫人福芝芳对孟小冬的努力排挤,这件事到梅兰芳访问美国的时候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福芝芳最后不惜堕胎相逼,梅兰芳不得以只身赴美。从这件事,就能见识到福芳芝手段之彪悍,梅兰芳处事之软弱,更能体会出孟小冬内心的委屈。这之后,梅兰芳刚从美国回来就出了所谓“戴孝风波”,这场实为名分之争的闹剧,更使孟小冬心灰意冷,再到后来闹得满城风雨的“李志刚案”,家事演变成刑案并公开化到了社会新闻的程度了。据说孟小冬后来回到自己家,任凭梅兰芳如何呼喊都闭门不见,梅兰芳在雨夜中撑伞苦等一夜后怅然离去。然而片中不仅没有提及这一些,更是把“李志刚案”枪口调转,把分手关键嫁祸成了邱如白的从中作梗。
 
    梅兰芳和邱如白为何分开?抗战开始后,冯耿光(就是片中冯子光的原型)建议梅兰芳去南方,因为他赖以支持的政商大腕都去南方,而齐如山(邱如白原型)却坚持要梅兰芳留守北平,最后梅兰芳选择了南方,二人就此破裂。片中梅兰芳对邱如白的埋怨不仅有赶走孟小冬,更有邱如白因为给日军唱戏的事不慎让梅兰芳名誉受损,这些纯属杜撰。
 
     至于陈凯歌刻意回避的话题就更多了。首先,梅兰芳在出道之初凭借其出色的交际能力,在北洋军阀各派系之间游刃有余,通过博得政客商人的支持来确保自己的地位,显示了他的精明、老练;梅兰芳在政治上也是有“污点”的,给蒋介石唱过戏,也给毛泽东唱过戏,他要到大户人家唱堂会,也为执政者祝寿,然而这样,他安然度过三反五反,又顺利从整风走过反右,若不是足够的谨慎圆滑,又怎能在诸多的暗礁险滩上独善其身?梅兰芳一生可谓生得其时,死得其时,一个“完人”盖棺论定,不仅躲过了“文革”中程蝶衣那样的遭难,直至今天都仍然完美得有些不真实。他一直不敢给自己心爱的女人孟小冬以恰当的名分,则反映他骨子里的软弱。而1945年后梅兰芳和新中国的渊源纠葛,就更是全盘删除。
 
    谨慎,圆滑,精明,软弱,这也许是一个更真实的梅兰芳,但都被陈凯歌回避隐去。然而我知道不该过于苛责他。翻拍这种国宝级人物的生平,本来就如履薄冰,离世不久,家人在世,既要顾及梅葆玖的感受,又要看广电总局的脸色。陈凯歌就这样扛着这副“纸枷锁”,在多方利益和限制中,缩手缩脚不得施展,没有勇气把聚光灯指向历史的阴暗处。到头来不过是用另外一种艺术形式,对同一个人,做同一种“神化”,延续过去主流意识形态对他的完人定论。试问,此种重复,有何意义?
 
      青春永逝——霸王屈膝变梅郎
 
     我仍记得看完《霸王别姬》后是怎样的垂泪唏嘘静坐无语。陈凯歌比影迷更清楚,《霸王别姬》无法复制,不可重复,题材受限使得《梅兰芳》无法留名影史经典。《霸王别姬》文革那段,程碟衣指着段小楼痛骂到:“今儿谁道是小人作乱,祸从天降,哪知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我早就不是东西了,可现在连楚霸王都跪地求饶了,这京剧能不亡吗,能不亡吗?报应,真是报应!”当年的陈凯歌真如那执着于真爱和艺术的程碟衣,遗世独立耿介不阿,胸怀着崇高的艺术理想。然而时过境迁,你也变得圆滑世故,为和张艺谋一比高下而陷入大片惶惑,而今又没有勇气还原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如果是旁人也就罢了,可你是陈凯歌啊!你是曾经用《霸王别姬》震惊世界、令无数影迷为之震彻心魂的陈凯歌!连你都在名利蛊惑和现实窠臼前屈膝俯首,学会了适应和妥协,中国电影的未来能不暗无天日吗?
 
      好吧,也许你正如段小楼一样,不过是抗不过欲望和现实的平常人,我这等凡夫俗子更没有资格指责你。也许归根到底,是因为陈凯歌早已青春不在,真的发自内心的,老了。

发布者:杨子居 from 寂寂寥寥杨子居



是非是我非我
2008-12-30 18:4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