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校对版)
冬天的一天晚上,A发现自己被一层光包裹着 — 天很冷,风一直吹着,A在黑暗中走,光不知如何就游过来,把A紧紧包在其中。照理说天寒地冻,A被光包在其内,应该很温暖舒服才对,但A却感到害怕。这重光透着一股寒意,让A一直想逃离这重光,进入夜色,回复光来临前的样子。
A一直为这个事纳闷。
一天早晨,A乘火车上班。A上班的地方在大城市,途中要经过多个市镇,还经过一座山。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光线照在车外的山坡和树叶,再返进车内每个人的脸上,为每一张脸镀上一层黄灿灿的光辉。
A有个习惯,喜欢想事情,并常常将自己想到的事情写下来。在车上,A打开电脑,有一搭没一搭地写字。
这情景有点像张某某的电影,又不太像。A想。张的电影,乍一看很养眼,觉得好看,看两眼就觉得俗气,看三眼就感到逼人的俗气,让人不想再多看一眼。
不太像张的电影。A想。
在A左边是一个女孩,B。B一副高中生的模样,椭长脸,稚气将脱未脱,一头金黄色的头发随便拢在脑后,是个典型的西方美人儿。
A在电脑上写东西,时不时儿瞄瞄坐在身边的小美人,看她脖颈根的一根根发丝悠雅地往上翻,阳光投过发丝,透黄透亮的,让人忍不住想凑上去对她的颈后微微吹口气。
B显然没意识到旁边的A在注意自己,显得很平静。B目光向前,似乎在看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在看。在B的脸上,浮着的一层阳光,一动也不动,像A的眼睛,舍不得离开B。
车进了某个市镇的某个站。A看看窗外:许多人站在站台上等待上车,阳光照在候车者的头顶和脖颈,发出一层冬天特有的光,昏黄黄的,象黄昏的路灯,排在路边。
车停下。车门打开。车上许多人下了车。站台上许多人上了车。下车的人站在站台上,等待换乘另一辆车。阳光也同样照在他们的头顶和脖颈上,像黄昏的路灯,排在路的另一边。
上车的人找到座位坐下。阳光照在他们的脸庞,也浮一层冬天的灿黄的光。
B女孩依然坐在A左边,平静的脸上,经历了一段上车和下车的过程,似乎感受到了什么,透着一丝浅得看不见的笑。
A看了看重新坐定的车,看到一个新上车的五十多岁的男人C,双腿开张,一只手扶在座椅背上,大大咧咧地在前方上下车区为老人安排的座位上坐着。C用另一只手掏出手机,熟练地拨了号码,打起电话来。
A有点好奇。一边打字,一边听C所些什么。C似乎在和自己的秘书交谈,说自己要到某某地方去,要办公室的人在他到办公室之前做好什么什么。许久,C放下手机,两眼往车顶看了一会儿,然后闭眼,双手叉在胸前,嘴角笑着。很神气。
车绕山而行。金灿灿的阳光,随山流转,照在C的脸上,像流动的佛光。
多么神气的笑啊。就像弥勒佛的笑呢。A边想,边在电脑上记录C脸上的笑意。
A想起自己许多年前在一个佛庙见过一尊佛像,脸上就是这种笑。那个佛庙,据说还有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特征,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导游女孩指着庙沿上的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特征,脸上流露骄傲的光辉。游人除了好奇,什么也没想,脸上流露好奇的光。
再看看女孩B:冬天的阳光又挪到了她的脸上。女孩若有若无的笑。远远的笑。河边的笑。水边的笑。
对面的C,依然微笑着,两目紧闭。火车拐了一个弯,光离开他的脸,在他两眼留下一圈暗影。之后光投射到A的脸上,A脸上微微的发热。A感到光似乎穿透A的肌肤,进入到自己的血液里。于是A也闭上双眼,感受光束与那股热在自己身上游动。不知过了多久,A感到光感消失在自己身后某个角落,如同水流入海那样,不见踪迹。
火车继续前行。又在某个站停下。门开的声音。脚步声。A张开眼,发现B已经下车,走出车外。A的目光跟随B背对自己走出车站,走入冬天的光中,不一会儿,便不见踪迹。
A回过头。C还在对面,只是身边多了一个女人D。D三十多岁,略显憔悴,乍一看就知经历了不少事。比如说经历过许多男人,却眼睁睁看最后一个男人从身边走过,自己一个男人都没抓住。D的憔悴,是这类女人的憔悴。这样的女人,A在各地机场见过许多:在办票柜台,在行李传输带边,这种女人憔悴的目光,四周都是。冷漠的眼神,略略往上看,或者略略往下看,眼角却带着一丝寻觅和期待,那种绝望的寻觅和期待。A每每看到这样的脸、这样的目光,就看到白白流逝的青春和白白流逝的岁月,心里就莫名其妙地为这些女人痛。
A一边在键盘上打字,一边打量D:光照在D的脸上,象一层柔和的蝉纱,好像特意弥补她脸上遗失的青春似的。D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偶尔会扬手理理飘在额前的发丝,之外就一直低头看自己的手 — 纤长的十个指,在光中泛出粉白色的气晕,十分安份,十分柔和,让A看得惊讶:憔悴的女人,怎么有这样一双温柔的手呢?
A的心思停在这里。手也不再打字,十个手指悬在键盘上。一动不动。车到站。A跟随大家下车,走出地铁站。
冬天的阳光,在雾中发出一层桔红。A走到自己上班的大楼下,转眼看与自己同行的一群人:C背光往西边疾走,左手摇摆,右手拿着手机,似乎在和谁交谈什么。 D逆光往东边走,薄薄的光覆罩在她身上,象飘荡了一整年的某个影子。一阵风吹过。D扬手梳理头发,五个柔白的手指横在光中的一瞬,被渡上一层桔红,幻幻的。
那天晚上,光影又出现在A身上,A看到光影中许多重影子,其中就有C。B的影子象雾,飘荡在A左右。A自己走在光的前面,后面跟着D;A又看到D走在光的前面,自己跟在后面。
李兆阳,诗人、诗歌理论家、诗歌评论家,美国律师。南开大学毕业,美国南卡大学化学博士,VANDERBILT 大学法学博士,美国加州和乔州执业律师,曾出版诗集《新诗歌宣言:围绕一课树的一年四季》和三本法律著作和随笔。作为诗人,李兆阳著有《日本三题》、《光照你脸庞的》、《娥》、《围绕一课树的一年四季》、《致某某》等三、四百首诗歌;作为诗歌理论家和评论家,李兆阳提出“语言构象(自由意象)”、“在者之诗”、“观者之诗”、“非诗”等诗歌美学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