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创] 再谈中文古诗的英译
谈翻译中文古诗
我翻译古诗的原则很简单,达意为主。至于译文上,能押韵就压,能几步就几步,能强弱就强弱,都不行就用现代诗体,在用词上选一些发音近似的,争取一点声音效果。想把中文的韵律结构用英文表达出来大都是徒劳的。
汉诗多无主动词,如译成定式动词,则陪主语,如译成非定式动词,则其主语要在别处主句中出现,否则句子不和语法。
好好学学耐达的翻译理论。他说,即便是动名词,名物化动词,都要首先理解他们的潜在主语和宾语是什么。连这个基本功都不做,谈何翻译?
还有的人翻译,虽然用了分词形式,却对不上下文的主语。你得把主语补出来,否则分词词组就成了孤儿了。
Seeking a fine scene on a fine day
Fresh is the boundless scenery 杜撰的例子
这里的 seeking 词组就是孤儿。
汉诗的惯用意象,如柳如烟,斜阳,断肠,可搜集译例作为参考,但不可拘泥之。
英语的押韵,尽量避免用语法性结尾,如tion,ing ,否则单调。
译古诗,不可替诗人透露天机。朱熹的《 春日》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介绍说:“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虽然如此,把这个翻译出来不是翻译的责任,是评论家的责任。
要我翻译就这样翻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y the Si River I search for a fine scene on a fine day
Presently fresh is the pleasant panoramic scenery
What east wind has brought is easily seen
Spring is where the colors are on display
原诗的“总是” 并非“ 一贯是”的意思,而是“只要你往万紫千红的地方看,你就总归能看到春天的样子”的意思。这才能跟第三句接的上。
译文能否成为经典,取决于读者接受的环境。大部分读者不懂原文,要依赖译文,自然译文的好坏就起作用,但不是绝对的。还要看所翻译的内容是否引起读者共鸣,这又受到时代因素的影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名言之所以流传不息,译文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是那段话在那个时代打动了多少读者的心。反复朗读和传播,就成了经典。即使以后别的人搞出一个新的译文,也取代不了原来的译文。读者不懂原文,并不在意那段译文的翻译技巧如何。
许多名著有不止一个译本,比如大卫科坡菲尔,有董秋斯和张谷若两个译本,不算更早的文言文的节译本那个。这两个译本,哪个现在成为经典了,还真不好说。往往是首译占点便宜。
用外语向外国人介绍汉诗,充其量也就是介绍其内容,形式丢了,七律,对仗,辞格在翻译中都毫无意义了。所以词牌我不主张翻译,特别是意译,老外以为是标题,真正的标题成了副标题。译文能否吸引人,第一,看原诗所写的内容是否有诗意。有些外国诗,我们读起来毫无诗意,如果没有诗的形式,就觉得有什么好写的。反过来汉诗也一样。第二,译文有没有诗味。诗味体现于韵律节奏。现在押韵不是必须了。能押当然好,增加一点诗味,但是因韵造出不自然的诗句,就得不偿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