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一瞥】
國人初學英語,每有困惑。蓋中英兩語,不僅書寫不同,更且表達方式各異。兩語相互“串味”,實不作怪。由此而產生的“中式英語(Chinglish)”,風格各歧。多數是必須避免的,亦有令人忍俊不禁,甚至妙趣橫生的。茲備各例,分述肇因如下。
一、理解差池。著名川餚“麻婆豆腐”,流膾天下。然而“麻婆”兩字的由來,言人人殊,已無備考。說中文時,不必細究,要想翻譯,便不能迴避。一般認為,其中的“麻”字,應與“麻辣”風味關聯。但是國內許多餐館,仍把它翻譯成:“Bean Curd made by a Pock-marked Woman(滿臉雀斑的女人製作的豆腐)”。難道廚孃的臉上有了麻點,方能製作出麻辣風味來?
二、翻譯差池。又是菜餚,“童子雞”怎麼翻譯?“童子”兩字的字面意思當然是“處子”啦。但是這跟菜餚何關?有關聯的祇是:雞幼肉嫩。然而翻譯者還是照本宣科:“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尚未有過性生活的雞)”。令用餐者一頭霧水。
三、詞語差錯。中文“白癡”的英文怎麼說?先說“白”字,“白”可以是“白色”,亦可以是“平白”,必擇其一。“癡”字筆劃太多,難認,那就說“吃”吧,祇要張口即可。於是“白癡”就譯成了“white eat(白色的吃)”又,許多商場中常有“一次性用品”的標籤。這“性”字怎麼翻譯?可以是“性質”,亦可以是“男女性事”。於是有人自以為是,把“一次性用品”翻譯成“One Time Sex Thing(一度性事)”。如果說得文雅點,那就是“春風一度”了。
四、因“字”獲錯。“鐘錶”的“錶”和“姑表”的“表”,被合併簡化成“表”字。於是“表妹”就被譯成“watch sister(錶姐妹)”。又,“乾燥”的“乾”,“幹活”的“幹”,當然還有“江干”的“干”,全被合併簡化成“干”字。祇看一個“干”字,難以確定它來自“乾”、“幹”還是“干”,必須由上下文判定之。有時候看了上下文,還是不得要領。北京許多市場,設有“干(乾)菓區”。這“干菓”兩字怎麼翻譯?就去查漢英字典。字典說“干”就是“干活”,甚至於引申成罵人的“操(f**k)”亦成。市場人員不知f**k罵人,於是就把“干菓區”翻譯成“f**k the fruit Area(X你水菓區)”了。
以上幾類差錯,都是應該避免的。但是語言是活的工具,可以信手操作成趣。下面幾項,就見妙趣橫生。
五、英字中文。一句中國話,如果逐字置換成對應的英語單詞,就成了有趣的中式英語。如“開水”被譯成“open water”。“二鍋頭”就是“two pot heads”。“不三不四”就是“no three no four”。“給你點顏色看看”就是“Give you some color see see”。“你看看,我是誰,別唬我”就是“You see see, I am who, don't tiger me”了。當然,這些都是玩玩而已,不上檯面。
六、英文楹聯。一直以為,祇有中文的方塊字方能製作對聯。豈知英文亦行。剛過了的春節,西安市出現了一幅“洋春聯”,無論對仗韻律,都極考究,一旦譯成中文,反倒沒那麼工整了。且看:
上聯:Eat well, Sleep well, Have fun day by day(吃得不錯睡得不錯開心旦復旦);
下聯:Study hard, Work hard, Make money more and more(努力學習努力工作賺錢多又多)。
橫批:Gelivable(給力)
中堂:一個大Luck字(好運,如果倒貼,就是“好運到”了)
bbcodeurl('http://a3.att.hudong.com/16/38/01300000432220129739389267152.jpg', '
')
哈,如果能由電腦幫忙製作洋春聯,一定又多又快又好。那可是格兄的強項喲。
2011-02-17辛卯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