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俄罗斯历史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俄罗斯历史

冷酷的北极熊,俄罗斯历史


要说俄罗斯,那应该先从他们的前身基辅罗斯说起。

还是再说到前面一点吧,大概是公元一世纪,斯拉夫人出现在东欧平原上,那时的他们介乎于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有时还靠抢掠为生,自然,此时的他们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整体,而等到公元四世纪,一股由东方来的游牧民族突然出现,他们是被东汉击败的匈奴人,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出现在西亚,然后一直向西前进着,而此时的斯拉夫人或敌不过那矮小的马背民族,投降归附了,或干脆回家收拾包裹,举家向西逃亡。不管是投降的还是逃亡的,这次的大迁徙使得斯拉夫散布在从莱茵河到伏尔加河这段广阔的领域。(无独有偶,中国在公元四世纪开始也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代,所以说世界对东西方是完全公平的。)当然,此时还没有俄罗斯,甚至连基辅罗斯还没出现,

要等到公元9世纪,一群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海盗们抢掠累了,来到第聂伯河,他们看着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天气也比老家暖和,尤其还有无数可供奴役的斯拉夫人,于是,这些海盗们留下不走了。这一留,就留出一个基辅罗斯出来。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维京人实在对欧洲的影响甚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段不好,又常有寒流,不过到是盛产木材,而维京人对做木材商人没什么兴趣,到是对抢掠这个无本生意兴趣多多,所以他们常在欧洲沿海漂流,看到强大的地方,就上去做生意,看到弱小的,就上去抢掠,不止基辅,现在的德国,英国,都被他们洗劫过,还建立了许多国家,基辅罗斯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和其他维京人建立的国家一样,基辅罗斯很快就被斯拉夫人同化,成为真正的斯拉夫国家。

基辅罗斯要算起斯拉夫人真正的领袖,要要算奥列格,在他手里,基辅罗斯统一了大部分斯拉夫人的土地,他还制订了法律,并被尊为基辅大公,这时真正的基辅罗斯才算成型。(不过此时的基辅罗斯还是松散性的,真正的中央强权国家要等到俄罗斯的建立。)基辅罗斯是强大的,他成立之后便四处征伐,就连东罗马帝国也遭到败绩。也是他为未来的俄罗斯指明了发展方向:便是征服再征服。

公元978年即位的弗拉基米尔一世是继奥列格之后的另一位功绩显著的大公,在他手里,基辅罗斯得到了统一和巩固,更重要的是,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安娜公主。假如是奥列格时代,我们倾向于看为和亲,而弗拉基米尔的时代,我们就把他看为文化交流吧,因为弗拉基米尔引进了一个对俄罗斯影响巨大的文化,东正教。之后近千年,俄罗斯一直在东正教影响下。

要说引进东正教那也是再正常不过了,罗马的天主教太远了,东正教可就近的多了,何况东正教有一大好处,他不象罗马的天主教那样教皇和皇帝分开,彼此容易发生纠纷,而是政教合一,大公和沙皇被公认为教会的主人,对于之后的俄罗斯,这可是再好不过的了,政教合一有利于中央集权和专制,也有利于全国合力发挥强大的力量。

不过,此时的基辅罗斯不久就要从历史舞台上退下了,因为,远方的蒙古人就要来了。

西方人说到“黄祸”这个词,是想到匈奴人还是蒙古人更多些呢?但是在俄罗斯人的眼中,那一定是蒙古人,因为成吉思汗骑兵的铁蹄在斯拉夫人的尸体上跃过,基辅城被攻破,所有的城民被屠杀,基辅烧成了废墟。斯拉夫的王公贵族要跪在地上,匍匐着进入蒙古人的金帐,亲吻蒙古大汗的脚背,献上自己的贡物,这样才可以免遭劫难。

那是13世纪初的事,蒙古人因为商人的被杀,进攻花刺子模,之后追逐残敌,就一直攻了过来,(反正哪里都是抢掠财富,东边不亮西边亮,金宋喜欢守城拖的时间长,西边的就好办多了)直到欧洲,基辅罗斯正好首当其冲,遇上了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的大军,基辅罗斯那段时间各路王公贵族为了争权夺利分裂的很厉害,大敌当前,勉强集中几十万大军,但是很快土崩瓦解。基辅被毁。斯拉夫人的土地被金帐汗国统治了近三百年。

终于,真正的俄罗斯出现了,为什么说真正的俄罗斯呢?因为前面说的基辅罗斯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共同祖先,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俄罗斯,是以莫斯科公国发展而来的。

莫斯科本来是个小地方,但是因为蒙古人的抢掠,斯拉夫人到处逃难,聚集到莫斯科这块地方,当时的大公以他的克里姆林城堡(就是日后的克里姆林宫,不过说起来是城堡还不如说是庄园更好,总之当时的莫斯科小的可怜。)但是人的聚集,使得莫斯科渐渐强大起来,这样说来,基辅的毁灭成就了莫斯科,就好象中国北方的战争使得人民逃亡南方,成就了南方的繁荣一样。

莫斯科公国渐渐强大起来,但是蒙古人的统治还是强大的,坐在金帐里的大汗打个喷嚏,斯拉夫草原上的王公们就要颤抖,大汗只要动动小手指,一个公国就要消失了。于是莫斯科公国便小心的侍奉着蒙古大汗们。当时的金帐汗国蒙古人并不多,所以大汗们都是用分而治之,挑动这一方对抗另一方,而这个诱饵便是弗拉基米尔大公。

弗拉基米尔大公不是人,而是一个头衔,是蒙古大汗决定的头衔,所有金帐汗国的大公先交贡给弗拉基米尔大公,再由弗拉基米尔大公交给大汗,这可是油水十足的工作,比中国的丞相什么厉害多了,于是大公们都抢着这位置,而大汗也利用这位置牵制各个大公。

莫斯科公国的二代:尤里大公百般讨好蒙古大汗,用金钱贿赂,从当时强大的特维尔公国手中抢到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位置,这一下两国就结了仇,为了弗拉基米尔大公这块骨头两家打了起来,莫斯科公国不是特维尔公国的对手,但是尤里讨好蒙古大汗,甚至借助蒙古兵力,终于击败特维尔公国,得到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位置,后来一直到季米特里,莫斯科通过种种手段,不惜和各公国开战,向各国行贿,保住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位置,此时的莫斯科公国已经很强大了。而此时的金帐汗国开始衰落,季米特里起了异心。库里科沃一战,莫斯科公国获胜,击败了传说中不可战胜的蒙古军队,大张了斯拉夫人的志气。

这时是1380年,此时在中国本土,明朝已经打退了蒙古人,可以说两个国家的恢复基本是同一时期的,不过由于国力的不同,中国和莫斯科完全是不一样的方式,莫斯科是由小变强,靠着给大汗贿赂过来的,(连大公的位置都是蒙古人给的。)莫斯科公国的那些大公们,要说他们一开始就有异心,处心积虑这么多年,那就太夸张了,其实象谢苗一世大公,对金帐汗国是很忠心的,而那些与莫斯科公国争斗的公国,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弗拉基米尔大公那块骨头。但是自己对金帐汗国的忠心不代表他的后人也对金帐汗国忠心,斯拉夫人对蒙古人的统治是心存不满的,但是因为实力的差距一直忍赖着,只要实力足够,自然会造反,指望那种忠心是不现实的,莫斯科公国到后来的俄罗斯,统治者却都是赤裸裸的现实主义者。所以莫斯科的崛起还主要是蒙古人的政策不足,不应该一直把权力集中在一个公国手中,而是应该轮换着,不使一国的力量达到最强,否则不是莫斯科公国,也会有其他的公国崛起,这和蒙古本身力量的局限性有关。蒙古人数太少,虽然因为全民皆兵,军事力量强大,而且又善于分而治之,但是人数的弱势是不可弥补的。(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是被其他民族同化。)一旦统治下的民族联合起来造反,便吃不住了。中国就是这样,而且尤其中国本身的力量强大,朱元璋北伐成功后蒙古人就只能流亡在草原荒漠上,而莫斯科公国还是太弱小。之后1382年蒙古人反攻,莫斯科被毁。

即便如此,莫斯科公国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而且之后的瓦西里一世,瓦西里二世(这位君王真的很强悍,眼睛被叔父弄瞎,但是最终还是带兵夺回大公之位,俄罗斯人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一直在扩张领土,而金帐汗国内部争斗加剧,对莫斯科公国已经力不从心。

伊万三世这位大公实在是好运气的,蒙古人和他交战时,他自认失败逃离战场。但是下面的将士继续战斗。(这点和中国不同,中国假如皇帝逃离,一般军心就涣散了。)而蒙古人因为天冷退兵了,他占了大便宜。此时他结束了纳贡,也标志着莫斯科独立。而且他于1473年娶拜占廷帝国的索非亚公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等于继承拜占廷帝国的帝位,日后俄罗斯人一直认为自己是接过了古罗马帝国,拜占廷帝国的棒,认为自己是第三罗马帝国。(和纳粹的第三帝国可不是一样的。)

虽然,此时莫斯科也强大了,独立了,但是危机没有解除,金帐汗国虽然衰落,还是不忘恢复自己的权力,而身边也有其他强国蠢蠢欲动,比如立陶宛。(别看现在立陶宛是小弟,但是当时的立陶宛不比俄罗斯差多少。)

好了,开始进入雷帝,也就是伊凡四世,也有人称他为伊凡大帝,之后的彼得大帝也很崇拜他,以他的贡献看,也值得称为大帝。他三岁登基,(和彼得还有康熙这些大帝一样年幼登基要辅征。)17岁称沙皇。(这里的沙皇还是王国级别的,要等到彼得大帝才是皇帝级别的。)

在他手里,对内,他加强中央集权,一些反对他的大贵族势力被他毁灭,沙皇的权力空前的强大,这为之后的俄国确立了基础。对外先后控制吞并毁灭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诺盖汗国巴什基尔亚,西伯利亚汗国,克里木汗国,彻底打击了金帐汗国,而且还阻止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西进,自然,他还想试图西进,不过受到各国的阻挡,真正的西进要等到彼得了。

可惜他脾气甚坏,误杀其子,郁郁而终,而次子不久也死去,尤里克王朝绝嗣。

这里再说说俄罗斯被蒙古统治的事,应该说蒙古的统治对俄罗斯是一件大事,影响深远。(尤里克王朝后的第一个沙皇戈东诺夫还是个蒙古贵族。)蒙古的征伐对许多国家是个灾难,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文明或毁灭或形成了断层,而对于俄罗斯来说,之前他本身发展和西欧中欧很相近,但是自蒙古统治后,专制制度渐渐在他那留下根来,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方面莫斯科大公对蒙古大汗颇为敬畏,不自觉的用了他们的方法,一方面为了抵抗强大的金帐汗国,不得不运用专制手段吞并身边的各国,毕竟专制手段在作战征伐时是相当有用的。再就是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是在与蒙古人的对抗中渐渐形成的。

尤里克王朝绝嗣,而戈东诺夫不久也死了,之后的沙皇谁来做呢?戈东诺夫杀了伊凡的私生子季米特里,但是没想到这个季米特里奇迹般的复活了,还杀了戈东诺夫的儿子费多尔二世,自己即位为沙皇。(不过假如费多尔二世活着,那就是蒙古血统一族做沙皇了,到是也很有趣,不过其实皇帝血统并没有什么关系,关键看这位皇帝守的是什么风俗和文化,比如说李世民,现在的历史学家费劲心思证明他是胡人血统多一些,但是这有什么意义吗?李世民自己说自己是汉人,穿汉服,说汉话,那就足够了,他就是个汉人,而假如他说自己不是汉人,不穿汉服,不说汉话,硬编一个新的文字语言出来,也不守汉俗,那就算他是百分百汉族血统,那也不是汉人。)

话说回来,季米特里当然不会奇迹复活,完全是个闹剧,是波兰国王的阴谋,此时的波兰可不是我们现在的波兰,当然当时的俄罗斯也不是我们现在的俄罗斯,那时的波兰可是中欧的大国,其实力比新崛起的俄罗斯要强大多了,他扶植假季米特里,之后亲自入侵,就是为了吞并俄罗斯。可惜这位波兰王国的国王自家还有一堆事要处理,何况征战多年的俄罗斯军队也不是好惹的,不久就由俄罗斯贵族军队赶了他们出去。

赶了出去之后,俄罗斯的贵族又在一起商议了,他们也相信,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何况这几年没君了,于是,1613年,17岁的米哈伊尔·罗曼诺夫被立为沙皇,罗曼诺夫王朝开始。

假如说诺曼人留里克和奥列格他们子孙建立的基辅罗斯是俄罗斯的起源,达尼埃尔和他们子孙在蒙古人铁蹄和施舍下屈辱挣扎壮大的莫斯科公国是现代俄罗斯的雏形,而真正的俄罗斯成为一个强国,那就要把功劳归于罗曼诺夫王朝了。

不过罗曼诺夫王朝的创建人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可并不是很甘愿做这个沙皇的,因为前几位沙皇都没得到什么好命运,戈东诺夫死的突然而离奇,他儿子费多尔二世和之后的伪沙皇季米特里也是死于非命,让人不由感到是不是尤里克王朝那些不愿离开自己建立的这个政权的幽灵在诅咒后继者。而且外部环境也不好,波兰军队虽然退了,但是还是对俄罗斯虎视耽耽,实际上这位新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可是被波兰人俘虏还送去做僧侣的呢!这样的心理阴影使得他得到自己居然成为了沙皇不由惊慌失措,担心是不是那些贵族们要害死,最后很不情愿接受了沙皇的位子,而实际上这位沙皇并不管事,真正的政务是由他的老爸管理着。

要是我们回到那个时代,告诉俄罗斯的百姓,你们这个王朝将持续近三百年,而且成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他一定很吃惊的看着你,或许会摸摸你的额头看你是不是发烧,然后不屑的说:“就凭米哈伊尔·罗曼诺夫那小子?切!”

是的,罗曼诺夫王朝的创立初期是黯淡的,沙皇或懦弱或年幼,大权掌握在他们的亲戚手中,而国外各国虎视耽耽,波兰,土耳其,对俄罗斯的土地报着异忽寻常的好感。实在看不出这个王朝能支持这么多年,更别说壮大了。

但是,俄罗斯人的神经是如此的坚强,即便他们的沙皇无能,多病,懦弱,他们都没有放弃对外扩张的脚步,向西,他们合并了乌克兰,由基辅罗斯那诞生的另一个兄弟,和乌克兰的合并或许算是顺利的,但是,领土的扩张引起了各国的不满,波兰,土耳其向俄罗斯发动了战争,而北欧第一强国瑞典,对这个新崛起的小老弟也报着戒心。总算,在遭受巨大损失下,西边的乌克兰是勉强控制下来了,虽然没有再向前一步。但是东部得到了回报,那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事了,就是和我们中国的战争。要说俄罗斯对中国北部的侵略,那是很早了,早在吞并乌克兰之前,还是中国的崇祯年间就有俄罗斯人试图远征我国东北。这些俄罗斯人人数很少,大多数是冒险家,罪犯,哥萨克。他们是由于对当年蒙古入侵后畏惧的反击?还是贪图远东的财富?或者更是希望在东方找到他们梦寐以求的出海口呢?甚或是那些冒险者希望通过扩张领土换取俄罗斯政府的赏赐?这些都有可能。而仔细看来,俄罗斯政府的重心并不在远东,他们的根基是莫斯科,他们的目标是西方,东方只是一个小小的试探,他们不会也没兴趣在西方还有强大敌人的情况下大肆的东进。

自然,假如中国不做抵抗,那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大批领土,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样的美事谁不希望,而在中国开始作出反应,让俄罗斯人付出代价后,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谈判了,俄罗斯人,地跨两大洲,也同时学会了两大洲的狡猾。

《尼布楚条约》被我们认为是一个平等条约,那是因为建立在双方都同意的基础上的。确实,中俄双方都比较满意,从俄罗斯来说,他的重心在西部,东部占领了再大的领土也不可能迁移到这里,假如中国弱小到只需几百几千人就能征服那就算了,也值得一试,而现在看不太可能,那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谈判解决了。从中国来说,清朝政府的重心是关内,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才十年不到,以几十万满族人控制亿万汉族人难度很大,而且从三藩之乱和收复台湾这些战事看,满族的八旗部队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绿营这样以汉族为主的军队实力在上升,当务之急是控制关内的领土,而之所以对俄罗斯作战,是因为俄罗斯已经开始侵入东北,这是满族龙兴之地,是根基,绝对不能被外人侵入。(连汉人都不能进去,何况俄罗斯人。)而且俄罗斯也侵入蒙古王公的领土,甚至还有挑动蒙古贵族的举动,而满清一直以“满蒙一家”作为根本,无论是为了回应蒙古王公的要求还是震慑内部离心分子,都要求要打这一仗。(随便说一下,外王内圣,也是一个好办法。)但是这一仗毕竟和汉朝当年对匈奴不同,俄罗斯人重心在西,没有伤及清朝的根本,而清朝重心在内,所以这一仗最终到谈判桌上那是一定的。

《尼布楚条约》的结果,用金庸的话来说,是对中国很有利,不过金庸那是用法理角度上看,认为这样的条约使得大批无主之地划为我国。确实,这在法理上是很有利,但是作为实际上来说,是根本没有什么利益的,不然,从法理上说,中俄之后的条约也是对的。其实,从这个条约的后果看,对中国没什么好处,中国对那些地区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开发移民,根本不能巩固,这样条约法理的规定在两国国力发生变化后很容易被改变。当然,这完全是因为我们自身造成的,也不能抱怨什么,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能依赖条约过日子,这点上俄罗斯是个好榜样,他很少信守条约。(假如俄罗斯对中国的压力大一些,把精力放到东方,甚至大到当年匈奴对汉朝的程度,或许反而好些,中国对外敌一向是被动的反弹,因为消灭敌人的必要而扩张,向对西域,假如没有匈奴突厥,中国是懒得去那些地方的,中国对领土的渴望远远不如俄罗斯。)

说起中国就没完了,还是回到俄罗斯吧,这个条约对俄罗斯真是再好不过了,条约使得俄罗斯巩固了东方领土,使得俄罗斯能很好的消化占领下的各国领土。尤其是东方的大国对这些抱着不干涉的态度,这样俄罗斯可以专门向西边发展。而且东部的领土使得俄罗斯取得了极大的回旋空间,俄罗斯是以双头鹰自居的,地跨两大洲,辽阔的土地,却很少遇到德国那样两线作战的情况。(两线作战只在日本崛起和与新中国交恶以后才遇到。)每次外地入侵,都是有东面的辽阔大地作为逃觅所和后盾。

好了,《尼布楚条约》其实对两国都算不错,中国至少保证了一百多年中俄的和平,而俄国则保证了他们可以专心向西,因为,就在《尼布楚条约》条约签订的时刻,他们的未来对俄罗斯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帝,彼得大帝正式上场了。

好象是命运的安排,1689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标志着俄罗斯对东方的扩张暂时告一段落,而彼得大帝的上场标志着俄罗斯开始疯狂的向西。

向西,向西,假如要总结彼得大帝的一生,那向西就是最好的词语,他的帝王的一生是在向西扩张和学习中渡过的,向西打开出海口,向西迁都,向西方学习文化知识。

与伊凡雷帝一样,他登基时很年轻,才10岁,而且因为国内贵族的反对,他由独一无二的沙皇成为第二沙皇。(两位沙皇,也真是奇异的组合。)他的那位多病的哥哥伊凡五世是第一沙皇,而实际上的政权被他们的姐姐索非亚(就是《鹿鼎记》的那位,至于是不是和韦小宝有一腿就要问金先生了。)掌握着。直到 1689年索非亚被送进修道院,彼得才开始掌握实权。(伊凡五世名义上没有被废,但是实际上已经没人想到这位多病的兄台了。)当然,此时的彼得还需要学习,母亲代他处理朝政,而他有更重要的事——学习。

彼得是个有活力的皇帝,喜欢西方科学技术,喜欢动手,还是个好木工,喜欢战争游戏。(从这个程度上说,天启和正德也可以做个好皇帝,当然要更多点活力和学习,哈哈)他曾经微服私访,学习造船技术,他喜欢自己动手,甚至在战争中做一个炮手,这对于中国的皇帝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甚至对于西方的一些国王也难以想象。

当时的俄罗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地域辽阔,国力强盛,但是实际上却不是如此,辽阔的东方,远东西伯利亚地区人烟稀少,没有得到开发,而且再向东的路已经被中国封死了。而西面,瑞典,这一北欧第一强国对俄罗斯已经越来越不满,要不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和他的几个后继者总是对神圣罗马帝国更关心些,而没心情搭理贫穷落后的俄罗斯,那凭借强大的瑞典军队,要灭掉俄罗斯实在太简单了。(后面也证明了这点,俄罗斯的国力和瑞典相差太远。)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瑞典和俄罗斯还是盟友,因为当时的波兰和两国都交恶。当时的波兰可不是现在的小波兰,那时的波兰可是中欧的一个强国,在三十年战争波兰也参与了,在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的旧教一方,和瑞典为敌,因为参与中欧的战争顾不得北欧的俄罗斯,但是也一直两线作战,最后的代价是屡次被瓜分。(俄罗斯人和波兰人总是不对经,二战里就是这样。)所以二线作战实在是一件艰苦的事,波兰是这样,德国也是这样。此时的波兰和俄罗斯打了多年的战争,但是实力已经衰弱,所以俄罗斯目前的主要对手是瑞典和土耳其。大家可别看轻土耳其,要是拿现在的土耳其去衡量,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可是一大强国,和奥地利俄罗斯一直拉锯着,军力也不差,无论是陆军海军,和西欧的装备是一样的。(不知道中国处于那个位置会如何。)

这是外部环境,还有内部的环境,当时的俄罗斯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帝国,各大贵族各自为政,实力强大,教会也占有强大的实力,而莫斯科近卫军甚至可以控制沙皇的废立。这自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以来就是这样的吧,毕竟罗曼诺夫的沙皇也是各大贵族推选出来的,假如,要是俄罗斯是一个象英国一样的岛国,或是美国那样四周没有强国的国家,那说不定还能吹出君主立宪的风来,但是这是俄罗斯,处于各大国家夹缝中的俄罗斯,要是俄罗斯在此时搞什么推选民/主,只怕神圣罗马帝国那样分崩离析就是下场。或许民/主对几百年后是好事,但是现在的人民只需要能使他们不再受到那些外国侵略者欺凌的统治者,甚至这位统治者专制一点也可以。

而彼得就是这样的人,彼得在俄罗斯搞的那些改革,主要是军事上的,建立强大的常备陆军海军,建立学校培养军官,建立工厂制造弹药,还有一些可笑的文化改革。(比如剪胡子,这和要求留辫子没什么两样,当然,他要求松点,留胡子交税,不用砍头。)主要的目的是打击教会和贵族势力,将主要权力集中于沙皇之手。而这一切的最终目标是,向西边进军。

他先和土耳其暂时达成了和议,集中力量对付最强大的敌人——瑞典,选择瑞典,只能说彼得是个天才,或是个疯子,怎么看瑞典的实力都比俄罗斯要强大的多,国力,经济,军力,甚至指挥官,瑞典当时通过参与三十年战争,控制了德意志北方的许多领土,通过与俄罗斯和波兰的战争,控制了波罗的海,把波罗的海当作自己的内海,而且他与英国荷兰同盟,在商业与海上也占据了优势,随后又和法国这一大国同盟,他的国王查理十二不到18岁,却是继当年的古斯塔夫后又一个天才指挥家,而俄罗斯呢?屡次被瑞典土耳其欺凌,经济上更不可能和瑞典相比,军队素质也不能与当时改革后最先进的瑞典军队相比,(俄罗斯除了9个月结冰的港口外,没有出海口,海军还是一穷二白,刚刚开始造。)而他的盟国是哪些呢?丹麦(开战之前就退出了结盟。)波兰(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被选为波兰国王,他和彼得交好,两国又面对同一敌手瑞典,所以结盟,但是在战争开始了一段时间后,奥古斯都二世被迫下台,波兰就退出结盟。)普鲁士,(一度参与结盟,但是后来在英国压力下结盟。)俄罗斯大部分时间下是独自作战着,而彼得除了坚强的精神,在战略上远不如查理十二。

1700年,开战之初,查理十二出奇兵,在纳尔瓦以少胜多,大败彼得一世,彼得损失了所有的大炮和军官,逃回莫斯科。假如是别人,遭遇如此惨重的代价,一定暴跳如雷,或自暴自弃了,但是彼得是个坚强的人,他要做的是继续和瑞典作战,他搜集金钱,兵源,军官,想尽办法,要称他是在搜刮也不为过,在经过一番疯狂的准备下,俄罗斯再造了新的陆军和海军,继续对瑞典发动攻势。(这是一个坚持的问题,有点象甲午中日战争,中日也是初期战败,但是坚持不下去和谈了,而俄罗斯战败后却是整军再战,或者是统治者,或许是人民精神不同的关系吧,结局也是相反,瑞典在坚持下去的俄罗斯面前退缩了,之后成为小国,俄罗斯成为大国,而中国坚持不下去,退缩了,成为弱国,而日本成为强国。)

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胜利者,或许查理是个天才,但是他的精神不象彼得那样坚韧,而他的臣民也不象俄罗斯的人民那样坚强。经过长期的战争,瑞典战败,俄罗斯取得了彼得梦寐以求的波罗的海出海口。(同时,新建的海军也打败了强大的土耳其瑞典海军,随便说一个以前看来的故事,原来的船都是木制的,但是俄国海军的几只船却是一种坚硬如铁的木头所制造,就象铁甲船一样,炮弹打不进去,这样的船出现在与土耳其舰队总作战中,震慑了敌人,取得奇胜,那种木头是一种神木,科学家研究是因为木头的表面有金属元素,才会象铁一般坚硬,当然,这种木头船要很损耗斧头了。)

彼得之后1712迁都圣彼得堡,那只是一个空地,但是在彼得一手之下,空地上出现了一个大城市,而且是首都,1721年,彼得称帝,而后世通常称他为彼得大帝。(这大帝不是随便叫的,沙皇以后自然是皇帝,但是大帝只有丰功伟绩的人才可以被公认为大帝,俄罗斯的大帝一般就指两位,第一位自然就是彼得。)

彼得是个拥有坚强信念甚至有些固执的皇帝,一些做法甚至毫无道理,但是就是这样的皇帝,将俄罗斯带上了一个高峰,俄罗斯人以这位大帝为荣。(俄罗斯人习惯于在彼得这样的强权英雄的领导下生活,在英雄的指引下对外作战,)也是从彼得开始,俄罗斯人的爱国精神,那些视国家利益为荣誉为生命的爱国精神开始建立起来,俄罗斯之所以在遭受重创后还能恢复过来,这个爱国精神是关键,俄罗斯人把爱国看作一种荣誉,而不是负担,这是包括彼得在内的俄罗斯英雄建立的历史使得国民充满了对俄罗斯的热爱。只要俄罗斯人还爱国,那俄罗斯就会一直持续存在下去。

俄罗斯的历史是扩张史,俄罗斯的统治者是为了国家利益不择手段的人,有些甚至是狡猾的人,但是,他们都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即俄罗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就算统治者并不是真正的俄罗斯人,只要做到这点,那所有的俄罗斯人都会拥护你,而假如做不到,即便你是正宗的俄罗斯人,也只有请你下台。

下面要说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彼得一世死后,俄罗斯的沙皇皇位几番折腾,假如以我们中国皇朝的更替看,俄罗斯已经改朝换代很多次了,确实,欧洲的皇位继承一向是比较混乱的,只要血统婚姻关系沾点边,就可以对皇位提出要求,不过那几年俄罗斯的皇位确实也乱了点。

首先是叶卡特琳娜一世,就是彼得一世的妻子登基,再是彼得二世,彼得一世的孙子登基,然后是安娜·伊万诺夫娜,这又是彼得一世的侄女了,等到了伊凡六世,这就更远了,是安娜·伊万诺夫娜的外甥女的儿子,好不容易,1741年,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也就是彼得一世和叶卡特琳娜一世的女儿登基。不过好景不长,这位女沙皇没结婚,自然也没生下儿子,只好由她姐姐的儿子,也就是彼得一世的外孙,彼得三世继承皇位。

彼得三世是荷尔斯泰因家族的哥道普的卡尔·腓特烈和安娜·彼得罗芙娜之子,关于荷尔斯泰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俾斯麦统一德意志的第一步便是从丹麦那夺回荷尔斯泰因,荷尔斯泰因是德意志的一个公国,这样彼得三世确切的说是个德意志人,自然,前文我已经说了,这血统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何况彼得三世一半的血统是俄罗斯人,而且他立为皇储相当长时间,说他是俄罗斯人也不委过。但是这位俄罗斯的沙皇实在不会为俄罗斯着想,他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停止七年战争。

这里要说一下七年战争的背景了,七年战争原本是由普鲁士和奥地利两国因为德意志内部矛盾引起的战争,之后英法俄也卷了进来,英国支持普鲁士,法国俄罗斯支持奥地利,与普鲁士作战,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面对各路强敌,沉着应战,确实制造了几个军事奇迹,但是在连番打击下,基本上支撑不下去了,偏偏此时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去世,彼得三世登基,这位皇帝疯狂的崇拜腓特烈,甚至愿意在他麾下做个小兵,有这样的沙皇,那结局可想而知,俄罗斯倒戈相向,和原先的敌国普鲁士结盟,退回所有的占领土地,还帮助普鲁士作战。这可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腓特烈起死回生,普鲁士也起死回生,之后普鲁士一统德国,成为中欧第一强国,屡屡与俄罗斯和苏联作对时,那些俄罗斯统治者必定把彼得三世骂个狗血喷头。

确实,作为个人,你可以对腓特烈无比崇拜,但是作为俄罗斯的统治者,也就要从俄罗斯利益角度上看待问题,七年战争对俄罗斯十分有利,却在彼得三世莫名其妙的私人感情下结束了,而且没得了任何利益,还和原先的盟国产生了裂痕。还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日后的超级大强敌,这样损已利人的事做出来,也就不指望这位沙皇能待多久了。(日后纳粹德国遇到绝境时,也指望发生这样的奇迹,还真让他遇到,罗斯福死了,希特勒兴奋不已,认为自己是腓特烈第二,可惜上来的杜鲁门不是彼得三世。)

不久,彼得三世就被他的妻子,也就是日后称为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叶卡捷琳娜二世赶下台。

叶卡捷琳娜,血统上是完全的德国人,她的表舅是彼得三世的父亲,就是说他和彼得三世是远亲兄妹,不过她和俄罗斯确实一点血缘关系也没,但是就是这样的非俄罗斯人,成了俄罗斯历史上最厉害的女皇。

她严格法治,俄罗斯的农奴制度在她手中得到巩固,她是一个专制的女皇,但是又不失开明,和伏尔泰这些思想家交往密切,世人称她的专制是“开明专制” 她对外野心勃勃,战争和外交手段并用,手腕相当灵活,在她统治下,俄罗斯三次瓜分波兰,(波兰后来灭国,日后波兰复国,首先就攻打俄罗斯,二战面对德国入侵,也不寻求苏联支持,这是有历史缘由的。)吞并克里米亚,而她最大的目标是重建东罗马帝国,甚至罗马帝国。以俄罗斯的地理位置,一直南下西进确实有可能在东欧建立起一个大帝国,但是重建罗马帝国就难了。(之后的俄罗斯和苏联目标也是如此,苏联二战后在东欧建立了霸权,要不是美国,西欧确实也在苏联控制之下。)

当然,人老了就要死,叶卡捷琳娜虽然野心勃勃,又极有手段,但是也经受不了命运的安排,统治了俄罗斯34年后死去,此时的俄罗斯已经成为货真价实的欧洲强国,之后的二百多年,俄罗斯一直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强国的角色。

叶卡捷琳娜在私生活上面十分混乱,而且彼得三世一直传闻没有性功能,所以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一世是不是正宗的彼得三世之子很是疑问,也许之后俄罗斯沙皇已经不是罗曼诺夫家族的了,不过也不必管他,反正是俄罗斯人就行了。

不过俄罗斯沙皇的人生真的很不幸。我们看看后面的几位俄罗斯沙皇的一生。

保罗一世,叶卡捷琳娜之子,但是是不是彼得三世的儿子,史学家很是争论,有人说他是私生子,他的梦想是统一天主教和东正教,看来称其为宗教狂热者也不为过,此人做事毫无头绪,在法国革命后参加反法同盟,(派出俄罗斯名将苏沃洛夫,此人是俄罗斯历史上相当出名的将领,身为贵族,但是从士兵做起,屡立奇功,一直升到大元帅,他想和拿破仑交锋,但是一直没有遭遇上,回国不被沙皇重用,很快就死了。)但是又和拿破仑交好,想和英国断交。1801年被人谋杀。谋杀者怀疑是他的儿子亚历山大,还有英国。他不是第一个非自然死亡的沙皇,也不是最后一个。

亚历山大一世:保罗一世之子,单纯从他的功绩上看,他可堪比彼得大帝和祖母叶卡捷琳娜大帝,他就任期间,放松农奴制度,打败拿破仑,组建神圣同盟,吞并芬兰和高加索地区,扩大了俄罗斯领土,在他任上,俄罗斯是欧洲大陆最强的国家,尤其是在拿破仑第一次流放时,俄罗斯的威名达到顶峰。但是从另一方面,此人又优柔寡断,极有自尊,不听人言,起初在与法国作战时遭到惨败,即便是拿破仑东征的失败,历史学家都觉得严寒和库图佐夫比这位沙皇功劳高的多。而在维也纳会议上,他被法国和奥地利的外交家掌握着,是个有两面性的沙皇。

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的弟弟,因为二哥不愿就任沙皇,而被扶上沙皇宝座,在内镇压十二月党人,在外镇压波兰起义,还有1848年革命。有“欧洲宪兵”的称号,1855离奇死亡,有人传言自杀,但是目的不明。

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一世的儿子,其实他是最应该被我们中国人记住的沙皇,因为在他任上,我国一百多万领土割让给俄罗斯,其巧取豪夺,实在手段够高。虽然我们觉得俄罗斯如此做实在是过分,但是我们假如站在俄罗斯的角度上看,既然你中国如此弱小可欺,与其让英法占便宜,不如让我占便宜更好。假如看到身边有一头肥羊,而不去宰割,那也不可能,也只能说我们国家当时太过软弱可欺,地虽大,但是无守地之能,这样被人侵吞也是难免之事,说到底,还是那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俄罗斯也没有义务不吞并我们的土地。此外,俄罗斯在西方也对土耳其下手,只是受到了列强的压力,没有占据完全的便宜。(和之后俄,德逼迫日本归还辽东一样)1881年,他被民意党人暗杀

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二世之子,大概是父亲的被暗杀给了自己很大刺激,一直很担心被暗杀,过着几乎算是隐居的生活,在他在位期间,俄罗斯一切平静,只是在他死后,一切都爆发出来。

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大三世之子,倒霉的他过着不幸的生活,一上任就遇到中日战争,为了自己远东的利益,联合德国阻止日本吞并辽东,由此和日本关系激化,1900年乘镇压义和团之机占领中国东北,并由此于1904年和日本发生战争,并因为战争原因爆发革命,而和日本签约,割让土地才作罢。

而参与一战后,面对将主力集中西线,东线薄弱的德国,俄罗斯军却进展不顺利,没有达到参战想要的利益,反而使国内矛盾激化。(一战如此长期也是当时各国没有想到的,本来各国都希望快速的结束战争,获得最大的利益,但是没想到长期的战争使得各国的实力严重损耗。)1917年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本想传位米哈伊尔大公,但是被拒绝,他只好退位,这也代表了罗曼诺夫皇朝或者说俄罗斯皇朝的终结。

1917年的十月革命,俄罗斯开始苏维埃的时代,后世就称之为苏俄,后来1922年苏联成立。1991年苏联解体。因为苏联的主体基本上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样的斯拉夫国家,而且在现代历史上的地位重要无比,我在此文中也把苏联的历史也随便介绍一下。

1917年的十月革命,俄罗斯并不安全,一方面德国还在进攻,另一方面内战在激烈进行。好不容易和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这个条约对俄国很不利,但是列宁主张接受,毕竟当时熬不起,不过德国战败后,俄国马上声明协议作废,也是,假如德国战胜了,那反正打不过,咱们按条约办,现在德国战败,我这些割地赔款还给他们不是明明便宜了战胜国。)

不过就算这样也不好过,国内有白军,国外德国不和你作战,还有协议国呢,波兰也复国了,她和俄国历史上就是死敌,马上就参合了一把,东边还有日本趁火打劫。那段时间,俄国真是苦不堪言,这比我国建国时要夸张多了,我国建国也就美国威胁了朝鲜,但是我们背后有苏联,俄国那时什么后盾也没,硬是挺过来了,当然,俄罗斯的底子可比我们厚多了,恢复了领土不说,那在1922年成立了日后的巨无霸苏联,而且还能对我们中国伸一把手。

1922年苏联成立,但是这不代表就一帆风顺了,要成为超级大国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其中主要介绍两位,列宁和斯大林。

苏联的对内政策不想多说,评论这个俄罗斯本国人更有资格,主要谈谈他的对外政策,首先是列宁,中国对列宁最大的印象是他宣布废除和我国的所有不平等条约,所以一般中国人对他印象都很好,即便后来没实现。问题是说是这样说,能做的到吗?把这些领土归还给中国,这罪过可比彼得三世还大,愤怒的俄罗斯人不绞死他才怪,退一万步,就算真还,那也是还给一个对自己友好的中国,可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对俄国又谈得上哪里友好了?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是无比热爱的,当初列宁主张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但是因为有割地赔款,几次投票都没同意,最后和德国结结实实打了一仗才勉强同意。

列宁执政时期太短,而且大都在战乱时期执政,真正把苏联带到现在的地位应该还是斯大林。列宁的话,他不单是俄罗斯的领导人,还有国际共产主义领导人的身份,所以他的很多事是兼顾两者利益的,而斯大林不同,他是彻头彻尾的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我们先把他的对内政策放在一边,看他的对外政策,在西边,他和英法德美都有合作,完全就根据利益两字而定,起初试图联合英法压制德国,但是不行后又和德国同盟,瓜分波兰,芬兰,波罗的海各国,之后又和英美结盟打败德国。在东边,他的首要威胁是日本,屡屡作恶,就算他支持中国革命有一大目的也是为了遏制日本,但是他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还是和日本签订和约,但是之后又取消。如此反复无常,但是就是这样的政策,使得苏联在战后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强国。

说到苏联在东边的关系,就不能不说中国和苏联的关系,现在大家对苏联对中国的一些做法很有看法,但是我们要想到一点,苏联他不是慈善家,为什么要帮助你中国呢?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他没有好处,(当然,日本战败之前主要问题是日本,中国在次要了。)即便中国和自己是同盟,但是苏联根据他的经验也不会相信这样的同盟能维持多久,所以他的一些所作所为就很容易理解了,他的一切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向别人乞求,希望他们施舍帮助,这根本是不现实的。

斯大林时期,苏联提升到一个高点,而之后的苏联虽然一直发展,但是却总不是很顺利,赫鲁晓夫对外并不顺利,虽然在他任内,苏联对中国让步比斯大林还要多,(当然这与赫鲁晓夫国内地位不稳和中国实力增强有关。)但是最终还是和中国交恶,而勃列日涅夫时期也继续交恶,即便这个时期被认为是苏联的最强点,但是任凭谁也可以知道那时苏联的危机。

苏联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个国家,横跨欧亚大陆,东边有中日,西边有英法德欧洲国家,而在背后还有美国,现在美国常说要打两个半战争,但是看苏联才是真正要打两个半战争的国家,中国这边陈兵百万,欧洲也是如此,全球还要和美国较量。这样两线作战哪个国家能吃得消,(美国就占便宜,隔着一个大洋,只要海军占优势,除了原子弹什么也不怕。没有所谓的两线压力。除非把白令海峡算进去,那也要苏联先到阿拉斯加,再跨过加拿大才行,所以要说没有原子弹,那苏联也不能战胜在地理上占优势的美国)当年德国不可谓不强,但是两线作战把他折腾完了,苏联面对的敌人也不亚于当时德国面对的美苏,能支持这么长时间也是个奇迹了。

之后的几任苏联领导人实在没什么好说了,1991年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名义上继承了他的地位,但是其影响力和实际地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过纵看俄罗斯历史,时强时弱,往往出现几个昏庸的领导人,又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复兴,但是只要俄罗斯人的爱国心不变,俄罗斯还是那个冷酷无比的北极熊。

【文章来源:转自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上的转帖,起始来源不详。】


2006-5-17 16:2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