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水晶鞋之旅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廖康

#1  水晶鞋之旅

水晶鞋之旅

廖康


《灰姑娘与水晶鞋》是流传最广,改编最多的童话。很多国家各种版本的相关故事不计其数;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歌剧至少有十二种;芭蕾舞有七种;音乐剧有十二种;电影若算上即将上映的,有四十九种之多。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原型出自中国唐朝文学家段成式(约803-863)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续集《支诺上》中的《叶限》。1这可不是我们自大,什么都宣称古已有之,而是西方人承认并写入维基百科的事实。2

段成式记录的是一个南方人的传说:在秦汉之前,有个姓吴的洞主,娶过两个妻子。一个去世了,留下女儿名叫叶限。她从小就聪慧,善淘金,深得吴洞主宠爱。吴洞主去世后,叶限受后母虐待,常常上高山砍柴,去深潭汲水。有一次,叶限汲水时,得到一尾鱼,两寸来长,红色的脊鳍,金色的眼睛。她偷偷地把鱼喂养在盆里。鱼一天天长大,她换了好几次盆子,大到盆子放不下时,就把鱼放到后院池塘里。她每天都拿节省出来的饭食喂鱼。叶限一去,这条鱼就会游到岸边,露出头来。别人到池塘边,鱼则不出来。

后母察觉了这件事,但每次到池塘边偷看,都看不到鱼。她骗叶限说:“你辛苦了,我给你做了件新衣裳。”于是,把叶限的旧衣服换下来,然后又让她到另外一个很远的水泉去汲水。后母穿上女儿的衣服,袖子里藏着锋利的刀,走到池塘边呼唤鱼,那鱼把头露了出来,后母趁机把它砍死了。鱼已经长到一丈多长,后母把鱼烹了,味道比一般的鱼强数倍,后母把鱼骨藏在粪坑底下。过了一天,叶限来到池塘边,可再也见不到鱼了。于是,她跑到野外悲伤地哭泣。忽然有人披头散发,穿着粗布衣服从天而降,对叶限说:“别哭了,你的鱼被你妈杀了!骨头在粪坑里,你回去后,可以把骨头取出来藏在屋里,需要什么只管向它祈祷,都可以如愿。”叶限听了此人的话,果然无论金玉还是美食,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

到了洞节时,后母去参加庆典,让叶限在家里看守庭院中的果树。叶限等后母走远了,穿上翠鸟羽毛编纺的衣服和金丝线做的鞋子也去了。后母的女儿认出她来,告诉她母亲:“那个人很像姐姐。”后母见了也很怀疑。叶限察觉出来,匆匆赶回家,路上丢了一只鞋,被一个洞人捡到。后母回来,只见女儿正抱着院子里的树睡觉,就不再怀疑她了。

吴姓的这个洞族临近海岛,岛上有个叫陀汗的国家,兵力强盛,统治着附近几十个岛屿,水域达几千里。洞人把那只金丝鞋子卖给陀汗国,陀汗王得到鞋,让身边的人试穿。可最小的脚还比鞋子长一寸。于是他下令让全国所有的女人都来试穿,竟然没有一个合适的。那鞋轻如鸿毛,踩在石头上也没有声音。陀汗王猜测那个洞人是通过不正当途径得到这只鞋的,于是拘禁并拷打他,但还是不知道鞋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国王认为是某人丢在路边的,于是派人到各户搜查。若有穿同样鞋子的妇女,就抓来报告,他们终于找到了叶限,让她试穿金鞋,果然合脚,于是相信是她。叶限穿上翠羽衣和金丝鞋来觐见国王,貌若天仙。她向国王陈述实情,陀汗王带着叶限和鱼骨回国。后母和她的女儿都被飞石打死了。洞人可怜她们,就把她们埋入石坑,叫做“懊女冢”。洞人将此冢作为生殖神灵来祭拜,要想生女,有求必应。而陀汗王把叶限带回国后,封她为第一夫人。

有一年,陀汗王起了贪念,向鱼骨祈求,得到无数珠宝。又过了一年,再求鱼骨,却什么也得不到了。国王把鱼骨埋在海边,用百斛珠玉覆盖起来,以金子为标记。等征讨叛军作乱时,再拿出来供养部队。结果一天晚上,藏宝之处被海潮淹没了。

段成式这个故事传说色彩浓重,文学色彩不足。主要矛盾不在叶限与后母之间,鱼骨的作用显得更重要。除了叶限的善良以外,几乎谈不到什么人物塑造。这小说更注重的是记录一段奇文怪事,解释当地人祭拜“懊女冢”的缘由。但它已经具备一个好故事的主要因素:善良、美丽、聪慧的女主人翁,可恶的后母和后母的孩子,她们可能构成的矛盾——嫉妒、嘲讽、欺压、虐待,还有神灵的帮助,美艳的证实,国王的的垂青,翠羽衣和金丝鞋的诱惑,善有善报的结局。这传说也有一些不那么合理,不那么优美的细节:杀神灵、埋粪坑、拷打洞人,生殖祭拜,丧失宝贝等。然而,一旦传到擅于去粗取精,剔丑择美的文学大师手里,这传说就嬗变成为打动世界各国亿万读者的美丽童话。

从段成式于晚唐写《叶限》到十九世纪初德国格林兄弟童话集中的《灰姑娘》Aschenputtel相隔有一千来年。其间,这个故事在欧洲大同小异的各式版本还有三百多种。3若想一步步考证清楚这个故事传到欧洲的轨迹,以致最终成为文学名著,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我们知道,菲律宾有类似的故事《螃蟹玛丽安》,那里的神灵不是鱼,而是螃蟹,她同样扮演了保护神的角色。当然,内陆农民对鱼和蟹的依赖没有海岛渔民那么恋恋不舍,鱼和蟹自然就传丢了,代之以飞往高不可测神秘天空的小鸟。越南也有类似的故事,其主人翁还把同父异母的妹妹煮熟了,哄骗后母吃下。但这种残酷到让人自食其类的报复肯定不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当然遭到了摒弃。在基督教文化中,很多人把这故事的结尾改为宽恕。

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有三个故事与《叶限》有相似之处:“第二个老人和猎犬的故事”讲两个哥哥谋害三弟,恶有恶报;“第一个巴格达女人的故事”讲两个姐姐嫉妒妹妹,把她和的她情人推到海里,妹妹浮木自救并因帮助羽蛇而善有善报;“朱德尔和他两个哥哥的故事”很长,很曲折,其中也有打渔和寻宝的情节。虽然这也是两个哥哥欺负三弟,却是善恶同归的历险记。4我认为阿拉伯的故事和段成式的笔记小说未必有什么渊源,但这类兄弟阋于墙,嫉妒害姐妹的故事在各国都很普遍,很容易引起共鸣和哀叹。但成功的作品仍需要一点点奇妙,而金丝鞋的遗失和搜寻才是点睛之笔。

意大利那不勒斯有位朝臣叫巴西勒(Giambattista Basile, 1575-1632),不知他是从马克•波罗之类游历过中国的人那里听来的,还是受到古希腊人的启发,或许就是自己产生了灵感,在他的童话集《故事的故事》Il Pentamerone 中,他不仅补上了这一细节,而且还创造了“灰姑娘”Cenerentola这个外号。但在他的故事中,还不是水晶鞋,而是套鞋。虽然已经有按鞋索女的情节,鞋本身还不够迷人。5

格林兄弟对巴西勒的童话集十分赞赏,他们把外号“灰姑娘”直译为德文Aschenputtel,并以此为童话的标题,把这个故事改写得更上层楼。但水晶鞋却不是他们的功劳,而是童话这种文学形式的奠基人之一,法国作家裴胡(Charles Perrault, 1628-1703)的首创。不知道他是否了解在中文原作中是金丝鞋。显然,金丝鞋更跟脚,更写实。但反正是童话嘛,水晶鞋玲珑剔透,跳起舞来叮当作响,也许更迷人。在裴胡的《灰姑娘》Cendrillon里,还有南瓜车、仙女教母等神奇的元素。6后来,格林兄弟把仙女教母改为随心所愿的如意树,而且是长在灰姑娘生母坟旁的,暗示其保佑来自母亲的魂灵,树上的白鸟似乎是现实与灵界间的信使,保持了中国祖宗崇拜的色彩。而且,格林兄弟还把水晶鞋改回作金丝鞋。舞台剧和电影偏爱水晶鞋,当然是为了更耀眼的视觉效果。可是,格林兄弟把故事的结尾写成报仇,让白鸟啄瞎了灰姑娘姐姐的眼睛,与裴胡那仁慈宽恕的结尾相比,实在是败笔。

这个古老的中国故事为什么会在近代欧洲赢得如此热烈的共鸣?让这么多作家参与再创作?无疑,对弱者的同情是人类共同的最强烈的感情之一。几乎所有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是诉诸人们的同情与悲悯。近代欧洲虽然没有实行多妻制,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娶,也是常见的。孩子的最大恐惧莫过于失去父母的爱。兄弟姐妹之间的嫉妒,尤其是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孩子之间的嫉妒以致伤害,都是普遍存在的。叶限的故事涉及这个普遍现象,激发人们对失去母爱的孩子的怜悯和同情,唤醒人们的良知,还用神奇的手法表现了善有善报,自然会得到各国人民的欣赏。

还有一个不这么明显的原因,那就是叶限的故事情节和古希腊的一个传说相似,而且其相似之处具有男人某种共同的审美特点,或不如说是很多男人的病态迷恋——小脚。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Στράβων, 64 BC-AD 24)在其巨著《地理誌》Γεωγραφικά第十七卷第一章中记录了一个“玫瑰颊”姑娘的奇遇。她是个希腊奴隶,主子是埃及人,还算善良,但其他仆人常欺负她。一天,神鹰把她晾的草鞋叼走了一只,飞到埃及的孟菲斯城,扔到了法老阿莫斯二世的怀里。法老既认为这是神谕,又迷恋上这美丽的小草鞋。他派人四下寻找鞋的主人,并宣布要娶其为妻。不用说,“玫瑰颊”姑娘找到了,草鞋配为一双,法老又多了一个夫人。值得一提的是,这“玫瑰颊”姑娘还认识伊索,听他讲过不少故事。7这个传说当然比叶限的故事古老得多,但它只是对灰姑娘故事的后半部分有启发,所以多数学者还是认为《叶限》是灰姑娘故事的源头。

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古今中外那些男人对一只小巧的鞋的共同迷恋。当然,鞋后面是小脚,是美女。迷恋美女是男人的通病,不难理解,可他们为什么对小脚那么迷恋?对于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我并没有兴趣,而且有关著作、文章、诗歌、词曲堪称是汗牛充栋。有兴趣者,只要搜寻有关“小脚”和foot fetishism的词条,就可以得到无数资讯。学者多认为,中国人缠足的陋习是因南唐后主李煜(937-978)提倡而开始兴起的,但若不是应和了很多男人心中的病态美,也不可能得到全国的响应。段成式的笔记小说早于李煜近一百年,大禹的涂山氏和纣王的妲己也是以美丽小脚著称的,早就与埃及和希腊的美感接轨了。

好在缠足、束腰之类残害妇女的陋习已经成为历史。天然的小脚丫和天然的大眼睛一样,美不美,都是观赏者的主观感受,只要不是为了邀宠而受尽折磨就好。《灰姑娘与水晶鞋》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揭露了继母和姐姐对她的虐待和欺辱,激发了人的同情和正义感,将一个美好的梦想用神奇的手法实现了,把一个不带感情色彩的誌怪笔记变成一个赏心悦目、激动人心的文艺作品。其间经历了一千多年,经历了不同民族大文豪的改编。但说到底,还是我们中国人的首创。在无意中,但也是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中,各国人民携手一道把这故事越编越美。

注释和附录:

1        段成式《叶限》原文:

  南人相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娶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慧,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鳍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
  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尝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襦。”乃易其敝衣,后令汲于他泉,计里数里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内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玉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数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栲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陀汗王怪之,乃搜其室,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 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洞人以为禖祀,求女必应。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
  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际。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2        详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Cinderella

3        In 1893, Marian Roalfe Cox, commissioned by the Folklore Society of Britain, produced Cinderella: Three Hundred and Forty-Five Variants of Cinderella, Catskin and, Cap o'Rushes, Abstracted and Tabulated with a Discussion of Medieval Analogues and Notes.

4        详见《一千零一夜》纳川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第一,第三卷。
5        详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Giambattista_Basile
6        详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Charles_Perrault
7        详见http://en.wikipedia.org/wiki/Rhodopis
2012年1月3日


2013-2-4 14: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