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载] 水手—马克·吐温
张永滨 / 著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小说家。他在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被世界各国翻译出版的作品就有30多种。
马克·吐温水手出身,在他写作的大量作品中,有很多是描写水手生活和漂洋过海的文章,他在美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当记者期间,乘海船到夏威夷等地,为《大西洋月刊》、《加州人杂志》和《萨长门图联合报》等撰写了许多航海、旅游、海岛上的风光胜景及风土人情方面的文章,创作了像《高尔斯密士再度出洋》这样的海洋方面的小说,同时还出版了《密西西比河的生活往事》、《赤道旅行记》、《乡巴佬出洋记》和《》等书。特别是最后这本书,轰动了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说:“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芬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马克·吐温的水手生涯和航海旅游,使他成为美国文坛上的领袖。
“马克·吐温”的由来
马克·吐温,并不是这位美国作家的真实姓名。他的原名叫萨缪尔·羊亨·克里曼斯。
萨缪尔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何畔的肯尼波尔城。他在孩提时和小伙伴们偷偷地到大河里游泳,在河畔捉响尾蛇,采集野山莓和榛子。1847前,萨缪尔的父亲离开人世。他不得不到印刷厂当学徒,这时他才12岁,连小学还没读完。后来为了生活,他又到了密西西比河上当学徒,成了水手和领航员。从此,水手领航员这活成为他热爱的职业,他立志“以领航员终其身,愿死在机轮旁”,他常常以水手的身份而自豪。他饱览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风光,体验到船上生活的艰辛,了解了河沿岸穷乡僻壤上的风土人情,接触到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从而在观熟悉他们性格时,在航船途中,搜集到大量的生动的文学创作素材。
在密西西比河航线上,他作为领航员,每天都听到水手们在测量航道水深时的问答:
“喂,水深是多少?”
“MarkTwain”
意思是说水深有两寻。(寻是英美的长度单位的旧称制,一寻合今1.829米)。领航员萨缪尔听到这喊声,知道轮船可以安全无阻地航行,于是放心地引导着航船安全行驶或进港。后来,他把自己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见闻,写成文章,开始在报刊上崭露头角。
有一次,萨缪尔自荐到《地方企业报》当编辑,报社录用了他,并让其负责采访,这时他才感到心里难过。因为,他就要与水手航船的工作告别。为了纪念这段令他永远不能忘记的水手生涯,萨缪尔决定用密西西比河上水手们常用的那句话——“马克·吐温”作为发表文章的笔名。
从1863年开始,“马克·吐温”这个名字在报刊上问世。两年后,纽约一家杂志发表了这个著名的幽默故事《加州驰名的跳蛙》,风行美国文坛,从此,“马克·吐温”的名字全国闻名。
1866年,马克·吐温去夏威夷岛采访。翌年,乘“桂格城”号海轮去欧巴勒斯坦旅行,又以“马克·吐温”署名发表了许多关于海洋、航海和岛屿风光习俗的文章,他的名声越来越大,成为全世界人人皆知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1907年,英国伦敦工人欢迎这位水手作家时齐声称他是“第一流的作家”、“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他脸含微笑幽默地说:“不,我不配做大人物,我是‘马克·吐温’,一个地地道道的水手!”他在回答工人的问话时说,“我又似乎登上了一艘崭新的航路,不是嘛!当我写作时,密西西比河的水浪就在我头脑里翻腾着。”
少年时代
宽壮丽的密西西比河边,在奔向墨西哥海湾的长途流程中,有一座小镇汉尼伯城。河水,用敬慕的眼光端详着这座仅有两万人口的小镇之后,才恋恋不舍地向南流去。这小镇就是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故乡。
汉尼伯镇上的希尔街316号,是一幢两层的小楼——白色的木板房,建于1844年,大门口插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马克·吐温旧居”。
然而,马克·吐温并不是在这幢房子里诞生的。1835年11月30日,他出生在密苏里州的弗罗里达村。他4岁时才跟着父亲迁到这里,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1846年4月的一个星期六的早晨,11岁的马克·吐温(不在用原名)坐在小镇码头上,把目光从偏僻荒凉的小镇上收回来,注视着河水。它神奇、宁静、雄伟,更充满冒险和刺激,紧紧地吸引着小男孩的心。突然听到有人喊道:“船来啦!”他高兴极了,盼望等待的时刻来到了!
河流转折处,驶来一艘大白船,就像飞来的大鸟,涂上金漆的“鸟翼”,其实是船两侧的水轮壳;突耸的烟囱,冒着熊熊的黑烟从圣路易驶来,然后缓速靠岸。
马克·吐温望着大白船,眼睛几乎快乐得要“跳出眼眶”,对他来说这时是最幸福、最欢乐的时候,不能错过时机,否则船开走了还要等到晚上,第二艘从爱德华州驶来的船才能到。船上的涂漆美丽的船舱,鲜丽的地毯,华丽的吊灯,甲板上玻璃宫殿船的驾驶室 …… 尽管这些他闭眼睛就能想象到,但还是贪婪地看不够。他被船的浪漫和冒险迷住了,幻想着有朝一日坐在上面,站在甲板上到大海上遨游。
马克·吐温看到水手们把船的缆绳扔给码头上失系牢,那巨大的“白鸟”就飞走了。他羡慕水手,暗自在心里发誓长大了一定做个勇敢的水手。当船驶离码头而去,消失的时候,他还在呆呆地注视着远方……
有一天,伙伴汤姆来找他,到外面欢耍。他俩坐在码头上望着喘急的河水浩荡而下,心里升起一强烈的愿望。
“河水要涨了,岛上会怎样?” 马克·吐温问。
“乌龟开始下蛋了吧?”小伙伴说。
“对,控乌龟蛋去!”
“还有鲶鱼!不过,没船啊?”伙伴为难地问。
最后,马克·吐温想个办法,被着人“摸”来一条小船,划到岛上去。他们学着水手的姿态划船、靠岸、系缆绳,又用放风筝的旧线做鱼线,系鱼钩,在岛上找到许多乌龟蛋。
从此,“乌龟岛”——小镇上从未有人去过的荒岛、沼泽上经常出现马克·吐温的身影;码头前面的河流上常常见到他的船帆。这儿给马克·吐温的少年时代,留下美妙的乐趣,无私地向他奉献宝藏的知识。
1847年,3月24日,马克·吐温的父亲,由于肺炎,高烧一直不退,与世长辞。悲痛欲绝的母亲,不得不中断他的小学学习。
这时,失学的马克·吐温心里充满痛苦,常常到河码头寻求慰藉。他钓鱼、游泳或是呆呆地望着河上行驶的轮船。后来,他和小伙伴们经常到葛拉斯科岛玩耍,并被吸引了。
葛拉斯科岛,是位于汉尼伯镇南面三英里处的一个丛林密布的小岛。岛的北端是一条长沙洲。他常和伙伴们在这里游泳,饿了就抓鱼,在火上烤着吃。他们常在这里技术档案中扮演海盗、遇难的水手或盘踞在岛上的亡命者。有时,他还在这里过夜。
有一次,马克·吐温从葛拉斯科岛游到彼岸的伊利诺州探险,那里是一大片未曾开垦的森林沼泽区。他听说:汤姆的哥哥曾在这里见到一位逃跑的黑奴,于是每天到这里给黑奴送饭,带衣物给他穿,不幸的是警察发现了黑奴,在躲避追捕中,黑奴跌进深水沼泽里淹死了。这就是马克·吐温上这儿探险的目的。
有时,马克·吐温攀上缓缓漂过的大木筏上。这是上游伐木械人利用水陆运送木材的方法。大木筏顺流而下到新奥尔良市。有时,他围在森林营火边,听伐木工人讲故事或跳舞、唱歌。这些以河为家靠林吃饭的穷苦人,用生动狂野的话语,火爆十足的性格,向他讲述了他从未听到的事物。这些经历和故事,便是后来马克·吐温创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一书的素材来源。
1848年夏天的一天,母亲为马克·吐温找到工作——去“密苏里信差”周报社的印刷厂当学徒工。这时,他才年仅13岁。经过三年的学徒生活,第四年他已是个技术纯熟的印刷工了。但是,他不甘愿过为人出力、工资低微的苟延残喘的生活。于是,1852年春天,他决心出走到圣路易谋生。母亲知道后,极力挽留,但是,泪水并没有使马克·吐温改变决心,他背上旅行袋,沿着街道向停泊在码头上的开往圣路易的晚班轮船走去。
1856年春季,马克·吐温读到一本描写美洲的书,据说亚马逊河上游的可可树丛林茂盛,树叶烘干可制成“海洛英”烈药。这烈药是全世界医生均使用的止痛剂。亚马逊河象迷一样诱惑他前往浏览。
11月的一天下午,马克·吐温冒着凛冽的寒风走在街上,漫天飞舞的夹杂货着纸屑,在他的眼前飘落。突然,一张绿色的长方形的纸片飞到他的眼前,马克·吐温拾起来一看,竟是50元大钞票!这对正愁无钱启程到南美旅游的他,是多么幸运的事啊!然而,他并没有这样做——装入私囊里,在报纸上登了三天失金招领广告,但是,失主一直未前来认领。于是,他决定用这钞票做启程前往辛辛那提的路费。
在到达辛辛那提后,他找到印刷工的工作,计划每周自薪水里省下一点钱积攒起来,直到赴南美洲的旅费筹足为止。就这样,他辛劳了一个冬季,并不为长时间地站在排版机前工作而烦燥。因为,不久他将乘船沿俄亥俄河而下,经密西西比河顺流航行到新奥尔良,然后渡过海洋进亚马逊河口,到他梦想去的地方。那是他童年曾想往的航行的延续。当春天来了,河水刚一通航的时候,他乘船前往圣路易的心就无法克制了。
1857年四月,马克·吐温——这个十一年前曾光脚站在汉尼伯镇港口小男孩的美梦实现了!不同的是,现在他已是穿着鞋、怀有船票、胸有到南美大陆壮志的青年了!
航船岁月
份于1857年4月乘上“保罗钟斯”号轮船,沿俄亥俄河顺流而下午。他满怀理想、信心十足地走在船上,观察船上的一切设施。这是一艘性能良好、膳宿设备齐全的游船。
在船上的头三天里,马克·吐温对甲板上驾驶室里的舵轮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接近驾驶室,他有意认识了守夜值班员,得以悄悄进入。立刻,他被驾驶室豪华的设备吸引了:红色的窗帘,光亮的黄铜工具,软而舒适的沙发,旺盛的壁炉,高级的铜痰盂。
他向站在大驾驶盘之后的矮个子驾驶员有礼貌地问了好之后,带着敬佩的口吻和其谈话,并问是否愿意教他驾驶技术,然而,这个老驾驶员却不同意。
马克·吐温并不气妥,说出了在汉尼伯的几名驾驶的名字,为的是让老驾驶员欢喜他。这办法果然见效,老驾驶员和他们很熟,不在赶他出驾驶室了。这样,每天他都要来驾驶室。
有一天,马克·吐温问驾驶员:“您教一个年青人学驾驶要多少钱?”“500元。”马克·吐温请求驾驶员宽限,先付100元,以后赚了钱再给他。他同意了。于是,马克·吐温高兴地用双手握住驾驶盘,按着老人的指挥口令摆动舵盘。这时,他脑中的上南美旅行的念头淡薄了,因为想驾船的想法实现了,何况还没有路费去南美,他决心在这河上航行。
马克·吐温把想法和老人毕斯谈了,被收为学生。因为毕斯也希望他留下,他非常喜欢他。
这时,大河西岸的山恋,把夕阳隐没,船开始在温柔的夜色中航行。一会儿,船沿着河的堤岸而行,一会儿又神秘地横越河面到另一边堤岸。马克·吐温从老舵手口中知道,河中的流水急喘,导航的技术在于熟知河道上水深平稳之处的位置。
船首有关“测铅手”负责把系重铅锤的绳子放入水中,在铅锤触及河底时,便可测得河水深度。“测铅手”每扔一次绳子即低声念逆风一个数字,上层甲板上的另一位水手传递他的报测数字。于是,驾驶室就能及时的知道船行航道的深度。马克·吐温对“测铅手”这工作也非常感兴趣,并热心地学习和掌握它。
子夜时分,马克·吐温正在香甜的睡梦之中,忽然被人叫醒。他坐起来仔细倾听,是否有船遇难的声响,一切平静。他正要继续入睡时,却又被更凶的叫声喊起来,原来这是船上人员的例行工作——夜间轮流值班。这时,毕斯先生也闯进来,命令他接班守夜。于是,他急忙迅速地穿好衣服,三步并做两步地跑到驾驶室。
这次值夜是毕斯和马克·吐温一班。老舵手教化怎样驾船使舵,如何在漆黑的河水里,驾驶航船躲避随时可能发生的触滩搁浅的危险。翌日早晨,当船在一个小镇靠岸时,马克·吐温快走地跑下船去,买了日记本。他要把毕斯先生教授给他的航船技术全部记录下来。
“保罗钟斯”号航过新奥尔良至圣路易间的全部河道之后,马克·吐温忠实地在日记本上记录了毕斯先生所说的每一句话。这时,他发现也只不过是认识航程情况的一半,而那一半是他值班休息所不知的。这河中的绝壁、沙洲、浅滩、弯道及隐在水中的树槎,还有一半不在他的日记中被记录。他要把河道上所有的故事、阻碍及情况都摸清,记在日记里。于是常常接连值,或替有病的船员、水手守夜。就这样马克·吐温虚心地刻苦学习,向老舵手和水手们请教,认识河道上每一个肉眼可见之物的名称和位置;熟悉它们的形状,学会读出河水的相貌;练习用脑子记住无数的水深和渡口标志号。
尽管船上的生活很艰苦,工作也很累,特别是学徒工更要付出巨大的劳动,但是马克·吐温没有丝毫减弱对水手的热爱。他觉得自己过去从来未这样快乐过,就在他陶醉在对未来水手工作的美好憧憬时,老舵手毕斯被调到密苏里河的航道上,而马克·吐温也离开了“保罗钟斯”号,调到密西西比河上的一艘污秽不堪的“罗约翰”号货船上去。由于他工作努力肯干,得到赏识,又在不久,幸运地方调到“宾州”号船上。
“宾州”号是一艘既新,性能又好的船。驾驶室是马克·吐温见过最漂亮的,不过和他同班的驾驶员布郎性情粗暴,易怒不讲理。对这样的人,他们还是忍住了不满情绪。因为河上规定,他的职务必须服从布朗,否则就会失去心爱的水手工作。然而到了下班之后,在休息间里,他与布朗常常发生争执。他会毫不留情地指出布朗驾驶中的许多错误之处。
终于有一天,马克·吐温和布朗的争执爆发了,当着众人的面他顶撞了布朗,并动手打了他。这是航船上法规所不允许的。然而船长非常同情马克·吐温,赞赏他的才能,但有布朗在,他是不能再回驾驶室去了。于是,船长决定:先让马克·吐温以乘客的身份搭乘“赖西”号在河上继续前进,等把布朗换调别处之后,他再回来当新驾驶员的助手。
在马克·吐温离开“宾州”号后,不久船抵达格林维尔时,他听到一个可怕的消息——布朗驾驶的“宾州”号在曼非斯以南爆炸了,造成了150人死亡和很多人受伤的惨案。
1858年9月,马克·吐温取得了驾驶船的执照,成为一名正式的轮船驾驶员。他被分到“新瀑布城”号新船上。这时,他已是长着丰满羽毛的驾驶员,拿着正式驾驶员的薪水,不但有能力照顾母亲,登岸时还能到驾驶员俱乐部去买需要的东西及读书学习。这是他耗费了整整十年的精力,独自为生活奋斗的结果。这时,毕斯也来到“新瀑布城”号工作。于是,他和毕斯一同驾驶轮船往返于密西西比河的航道上。
然而,马克·吐温驾驶员工作又遭到了恶运。由于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航行在密西西比河上的一切船只,无法正常通航。他又被迫走上流浪的道路,从此与密西西比河分离,开始了新的生活。
航海旅行
1866年,马克·吐温已经是30岁的青年了。他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航海旅行。正巧,旧金山——三明治群岛贸易公司建造的“艾杰斯”号新船,正准备由金门港启程,开始处女航行。这时的马克·吐温身为《萨克拉门托联合报》的记者,被邀请参加航行。
“艾杰斯”号破浪在海上航行。马克·吐温在头脑中想象那群岛的样子,因为该群岛对美国人是个隐蔽在海洋中的神秘的地方。几天的航行生活,他从乘客的口中,知道了不少关于群岛的情况:1790年,凯米哈米哈大帝统一了十二岛,如今大帝的孙子统治这个群岛。1820年,传教士来到夏威夷,输入基督教,使这里变成一个吸引美国人的食糖水果之乡。传教士在岛上很有势力,他们使六万夏威夷人放弃了对“大鲨鱼神”的顶礼谟拜,禁止了草裙舞,教给岛民读书写字和穿衣服。
1866年3月,马克·吐温到达了檀香山,这里的房屋是清一色地用干草、土坯和珊瑚盖成的。房子掩映在绿荫林中,庭院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空气清香。人们骑着马在珊瑚和熔岩渣铺成的马路上驰骋。他们的皮肤大都是黑色的。男人衣着简朴,女人穿着宽大的花布长罩衫,在时髦的帽子上戴着鲜花。这个逍遥悠闲的海岛景象,令马克·吐温心醉神迷,他骑马在岛上漫游,总程长达几百公里。在柯那的咖啡、甘蔗和桔园,都留下他的足迹。他看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世界最大的活火山——莫那洛火山。他曾在基拉韦厄火山口,站在边缘往里凝视,看着那从地心喷射出的火焰,听到熔岩浆的沸腾声,亲身体验到大自然伟大的力量。但是,他并不满足,说服向导为他带路,打着灯笼爬到了300米深处的火山口底面。这时,他才知道这3米宽的圆底面是烫脚的。兴许地下正在孕育新的爆发,向导害怕了,他们匆匆离开这危险的火山口,由于迷了路,在这种里度过了胆战心惊的一夜。
这时,马克·吐温患难夫妻了病,不得不住医院,听到一则热门新闻:“黄蜂”号快帆船起火,有15名死里逃生的幸存者还活着。于是,他带病赶到檀香山,去采访遇难者。原来,“黄蜂”号遇难烧坏了,遇难者在毫无遮挡的船上,在海上度过43个难忍昼夜,通过阳光直射的热带领,忍饥断水,历经折磨,终于登上海岸。马克·吐温连夜写成新闻稿,正好有一条不定期的纵帆船驶往旧金山,把稿件寄走。
1866年7月19日,马克·吐温乘“斯米尔尼奥特”号海船离檀香山回旧金山,在海上做了历时26一在的缓慢航行。一踏上码头,他才知道:“黄蜂”号遇难新闻稿,在美国引起很大轰动,报社为他的新闻消息发了300元的奖金。从此,他更加热爱航海旅行了。
1866年12月15日,马克·吐温再次出洋,踏上“美洲”号离开旧金山。在航海中,他认识了船长奈德·魏克曼,知道他是加州民间的一位英雄人物:曾在1850年,当着纽约警长的面偷偷地开走一艘轮船,并驾驶这艘轮船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结果被控告为“海盗”。多年过后,他摆脱了“海盗”的罪名,在旧金山担任了保安人员,在任职期间曾整治了两名作恶多端的罪犯,旧金山的人民很感谢他。他的全身刺满了花纹,有手举美国国旗的自由女神像、一艘扬帆欲驶的快船等各种图案。
在“美洲”号航行中,开始马克·吐温因穿着打扮不佳,在回到自己的头等客舱时,遭到船员们的拦阻和盘问,以为他是不法的坏人呢。当魏克曼船长把客轮停靠在山琼台寨时,船不再向前航行。因为,当时巴拿马运河尚未开凿,旅客们只好上岸另觅交通工具,通过尼加拉瓜地峡——先从山琼乘马车到位尼加拉瓜湖,再换乘船渡湖到山琼河,沿这条河顺流而下到灰镇,途中还有无法通行的急流险滩,需要换三次船,在灰镇,即尼加拉瓜的加勒比海岸边,有一艘大西洋上的轮船“旧金山”号停泊着,等候继续向前航行的旅客,直到纽约。
在横越地峡的旅途中,有深邃的丛林和茂密的草地。通过日夜不停的旅行跋涉,马克·吐温看到了树林里的野猴,睡在河岸上晒太阳的鳄鱼,以及印第安人的茅草小屋。丛林生活使他想起了亨顿的《亚马孙河日记》——那是一本促使他产生航海旅行欲望的书。从旧金山出发,经过艰苦的地峡跋涉,继乘“旧金山”号到达纽约,整整走了27天半的时间。特别是在葛瑞镇登上船时,从“美洲”号下船的旅客有人在长途跋涉中染上了霍乱病,“旧金山”号变成了一只传染病船。出航的第一天,统舱里发现了两个霍乱病人,后来病症扩散到二等舱和头等船,致使船上的药品都用光了。航行的头五天,有6名旅客染病死亡亡,尸体被仓皇地抛进海里。“旧金山”号在驶抵纽约之前,航途中有8人死在船上,在中途停靠基威斯特港加煤时,有些旅客惧怕霍乱漫延,离开了这艘船。马克·吐温再三向船上的医生表明:他是十分坚强的人,是能经受住任何最坏消息的,要求医生对他说实行话。这样,他才知道:轮船仓促出航,医药箱几乎是空的,船上没有任何药品可供防治霍乱瘟疫。
“旧金山”号瘟疫肆虐。正常的旅客感染后,两个小时病情发作,14个小时就可以死亡。船上的人,每时每刻都在慌恐不安中度日,阴郁的气氛笼罩全船……这时,马克·吐温在船上结识的两个朋友都染上了霍乱,奄奄一息。他不禁想到自己也可能象其他人一样病倒或象有的人那样悄悄死去,被船员们扔进大海葬身鱼腹。
船上的人焦急地盼望“旧金山”能快些抵达纽约,那样他们就能得救了。然而,船却象和他们做对似的,每天以不到120公里的速度缓缓航行。原来,由于发动机失灵,削弱船的活动能力,船上的人只好在加勒比海上忍受着“火炉”般的气候的折磨。就这样,马克·吐温经受了持续12天的煎熬,一直到寒冷的一月夜晚,他才望到纽约码头上的灯火。然而,正当船驶进港口时,又一名霍乱病人死了。船小的人为死者填了“水肿病亡”证书,这样骗过检查人员的耳目,轮船才得以靠岸。1867年1月12日早晨,马克·吐温走下“旧金山”号踏上纽约土地,再度呼吸清新的空气。
在纽约停留的时候,马克·吐温为听众作了两次演说。有一天,他看到了一份发起书:《邓肯船长组织赴圣地参观旅游团启事》。他建议《艾尔塔·加州日报》派他作特约记者参加去圣地采访。报社同意了他的请求,使他有机会参加旅游团,作一次为期6个月的地中海航行。
1867年6月8日下午,马克·吐温又乘上“奎克城”号在狂风暴雨中驶出船坞。然而,刚出港口,海况立即恶劣起来,船被迫回港躲避,于10日上午才在风雨中出海远航。船上约有乘客75人,他们都是50岁以上、事业上有成就的人,而象马克·吐温怀着冒险、航海精神的人为数可数。这次出海,他要到欧洲及西亚、埃及等地浏览,于11月19日返回纽约。
在这次航海旅途中,马克·吐温看到了许多风光圣景,接触了解了许多人物。特别是“美洲”号船长,已成为他心中的英雄人物。他所写的许多航海故事,象魏克曼式的英雄人物,在人们中留下难忘的印象。从此,马克·吐温在文坛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确影响。
1869年7月,马克·吐温的《乡巴佬出洋》正式出版,并风靡全美各界人士。政府的每个议员的桌子上,都放有这本书;在纽约,经济学者边谈边笑,从心情里爱读这本书;在马克·吐温的家乡汉尼伯,人们都骄傲地炫耀这本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本书的销售量达10万本。从此,他无论到何地,都有一大批人蜂拥而至,要求他讲述在遥远的国度、航海和冒险的事迹。
1874年夏季,39岁的马克·吐温再次外出旅行,足迹遍布密西西比河,为写作《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一书寻找素材。
在密西西比河畔,他尽力搜寻着少年时的可爱形象。刹时间,儿时的同伴——约翰、威尔……等等全部栩栩如生地在脑海里浮现。他把这种些可爱的孩子的个性事例塑造成“汤姆·沙耶”主角形象。他以每天写50页的速度,把当年最有趣的事件做为故事的内容,终于完成美国文学史上很重要的一本书《汤姆历险记》。
密西西比河值得每个人去世认识它、了解它、研究它。因为它不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河,从此而南纵贯美国,长达6262公里,著称世界。
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他自幼即爱上了它,现在又看到它为促进美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于是他回到它的身边寻求创作灵感。经过八年的时间,他终于又完成了《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美国历史灿烂的一页从此永存在这本书中。
在马克·吐温写作进行到最后几章时,他又整装到密苏里并乘坐轮船“金沙”号沿河而下。在返回的时候,他巧遇了旧时的老驾驶员毕斯,两人又重温了过去共同度过的航船时光。于是,他在纸上写下密西西比河旧日一切的荣耀和甘苦。1883年5月,《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出版后,立刻被世人公认为马克·吐温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1910年4月21日傍晚,马克·吐温[安详地躺在百慕大的“风雪居”内,与世长辞了。他的一生游历了美国两部密苏里、密西西比河、内华达、旧金山、三明治岛,还原剂远渡大洋神游欧洲、亚洲部分地区及非洲。那海岛、航船、渡洋出国的生活,给他丰富的创作养料,为世界人民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富有教益的海洋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