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王安忆:我不敢对80后作家发言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 王安忆:我不敢对80后作家发言

王安忆:我不敢对80后作家发言 他们骂人都挺厉害

王安忆: 80后作家 骂人都挺厉害的

自称“也不敢对80后们发言”———

王安忆的“谨言”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传说中的她从不上网,也很少面对媒体,被老记们称为“文学界的王菲”。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话的语速很快,偶尔也夹杂着使用一些网络语汇和英文单词,比如“我当初的作品现在看起来很‘菜鸟’”,并不像传说中那般老陈而封闭。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登上当代文坛的她说:“那些所谓的80后,炒什么炒,二十几岁写作不是很正常嘛。”

有批评家称当代文学史出现了一个“断层”的现象,王安忆说,“70年代的作家我还是满意的,80后的问题是蛮奇怪的,我暂时看不到跟‘经典写作’接轨的作者,我也不晓得为什么,我也不敢对80后们发言,因为他们一个个骂起人来都挺厉害的。但是我想这也不是个人的问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王安忆除了创作,还兼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和上海作家协会主席的职位。对于作协主席一职,王安忆回答得特别坦率,“我不坐班,不开会,基本上没什么事情,你知道事务性的会占了绝大多数,平时主要是写作和讲课。”

现在的王安忆已经带了五个硕士生,对于自己当老师的评价,她笑着说,“学生应该还是蛮喜欢我的吧。”曾经一度传出王安忆要求严格,招不到硕士生,王安忆说,“第一个学生,我当时确实蛮厉害的,我也没经验,她也怕我,后来我发现对他们的期望太高了,现在我比较客观了,他们还要找工作呢。”对于总是有读者粉丝来听课,王安忆现在也见怪不怪了,“小孩子们就是要凑个热闹,他们看见我了,就行了,也不见得每次都来,学生们也忙得很。”

对于中国的“都市文学”为什么缺席的问题,王安忆曾经写道,“城市为了追求效率,将劳动与享受归纳为抽象的生产和消费,以制度的方式保证了功能,细节在制度的格式里简约过程缩减了,形式也简化了。所以描写城市的小说不得不充满言论和解析。因此制度外的人成了城市生活的英雄,他们承担了重建形式的幻想。中国的城市还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制度,这样的生活方式有着传奇的表面,它并不上升为形式,因为它缺乏格调,在突如其来的冲突之下,人是散了神的……往往是恶俗的故事,过于接近现实提供的资料。”

作者:罗皓菱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是非是我非我
2009-3-11 09:4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  

美女自古似名将,不敢人间教白头。当年的美女作家,如今垂垂老矣——惜乎惜乎。

-----------请笑雨帮忙把那张玉照登上来,先谢。


2009-3-11 09:4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红霞

#3  

80年后作家会骂人?这可不知道。但王安忆因为这个而不敢发言,那就不好了。我不是作家,只是文学爱好者,对80年后作家的作品读的很少,发言了也不好。但印象中,他们的作品没有力度和历史厚重感。


2009-3-11 21:20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