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李兆阳谈诗之十:文字的本体和文字的道德化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zhaoyang

#1  [原创]李兆阳谈诗之十:文字的本体和文字的道德化

李兆阳谈诗之十:文字的本体和文字的道德化



前几天读了高尔泰先生贴出来的一篇旧文《文学的本体一问》(此后简称《本体》)。起初我只是粗粗看了一遍,之后就贴了两个帖子。第一个帖子说自己赞同高尔泰的立场 – 大略而言 -- 文学归根到底是关乎人的事,文学的本体是人本身。第二个帖子,反对文学的本体是创造这一命题,并把这个命题加到北岛的头上。后来,为了写这篇文字,笔者再读了一下高尔泰先生这篇文字,才发现自己张冠李戴:不是北岛、而是高尔泰先生自己提出“文学的价值(不是本体)是创造”(惭愧)。再后来,又读一遍《本体》,才发现《本体》短短一篇文字,谈了文学的美、文学的本体,和文学的价值三个分属于美学、哲学和道德、政治学、社会学的大题目,中间又夹杂了文字可读性的讨论:主题多了些。笔者的惭愧便又释然。

现在来先谈谈《本体》一文。这篇文字首先谈到文学的美。《本体》一文是这样给文学的美下定义的:文学的美,在于揭示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这个定义虽然吸引人,但似是而非。什么叫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其实无非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的翻版,加以延伸,实际上和亚里士多德的形式美的概念也差不多,是典型的古典主义。实际上,“人”有个体的人和社会性的、集合的“人” – 这点我们都清楚。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就社会性、集合性的人而言,这种理想状态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乌托邦:有关这个题目,哲人们、美学家们谈论了几千年,我们不用再谈;就个体的、独立的人而言,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因人、因时、因境而异,就是说并不存在一个外在于个体的、独立的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俗话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饱暖者,其理想的生存状态就不是饱暖,而是美色,对饥寒者而言,美色未必对他们的心思意念,物质的丰盛倒对他们的胃口,理想的生存状态永远离开具体的、独立的人一步。所以,可以这么说,就个体的、独立的人而言,“理想的生存状态”永远是对人既有状态的否定,如果文学的美是揭示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一个很显然的结论就是,就具体的、独立的人而言,描写具体个人生存状态的文字不可能有文学美的属性。这显然不是《本体》一文所要得到的结论。由此可见,就具体的、个体的人而言,“文学的美是对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的揭示”这一说法并不成立。

至于文学的本体的探讨,笔者赞同高尔泰先生文学的本体是人本身的观点。但正如我们都知道,人是个复杂的个体和社会动物,既是个体的“人”和社会性的、集合的“人”。如果其中文学的本体是社会性的、集合的人,按照《本体》一文的逻辑,那么我们显然没有立场指摘曾经在中国泛滥的斗争文学,也没有立场指摘上个世纪80、90年代在中国出现的各种文学派别,因为正如上所言,“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实际上是柏拉图理想国的理论翻版,换个说法,也是亚里士多德美是一种理想的“形式”的翻版。对社会性的、集合性的“人”的理想的生存状态的揭示,和文革期间的大众普罗斗争文学没什么区别,因为,大众普罗斗争文学,说透了不过就是对共产主义乌托邦的追求过程中生、死以及各种争斗的种种状态的描述和表现,而中国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出现的种种文学派别,无非就是对某种文学表达方式、形式的追求。

反过来说,如果文学的本体是具体的、个体的人,因为人的各种生存状态体现在人所承载的各种角色中,文学将因表现人的各种生存状态而表现出各种形式。由这里,高尔泰先生提出文学的本体是无边的这一观点。这个观点实际上逃避了有关文学本体的讨论。笔者同意文学的本体只能是人本身 -- 也就是人的存在(Being),文学因为表现这样一个存在而呈现多样性,但我们不能从文学本体的多样性而得出文学本体是无边的这样一个开放性命题。笔者认为,文学的本体是人的“真实的存在”,美、包括文学的美,在于揭示存在的自由和超越。关于这些,笔者将著文另谈。

现在再谈谈《本体》一文关于文学的价值的讨论。关于这个主题,《本体》一文是这样下定义的:

文学的价值,在于创造。文学创造的价值,在于能以自己灵魂的力量,去摇撼别人的灵魂。如果“创造”出来的任何东西都是文学,何来“文学本体”?

这个论点也似是而非,实际上和高尔泰先生的文学本体论相悖。首先,这个定义混淆了价值和本体两个概念。文学的价值是文学之“用”,是文学的属性,而文学的本体也就是文学之本。以文学之用来否定文学之本,显然本末倒置。再者,文学的本体是创造这一命题,虽然为文学加了顶道德化的大帽子,实际上让文学失去本体,失去主体性,成为“用”的奴隶。读者可能还记得过去几年中国的政治学界曾提出“知识分子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这中间的逻辑是,知识分子的劳动也创造价值,所以也是工人阶级。这是以“用”来划分社会阶层的手法。所以,按文学的价值是创造一说,政治学界可以堂而皇之地提出“诗人、文学家、艺术家也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因为诗人、文学家、艺术家都在创造。但工人为养家糊口也工作,诗人为写诗歌而写诗歌,画家为画画而画画:诗人不是工人,艺术家也不是工人。由此可见创造不是文字的本体。至于“文学创造的价值,在于能以自己的灵魂的力量,去摇撼别人的灵魂”,只有当作者、读者作为一个社会性的、集合性的“人”的一个成员而言,才能成立。就作者、读者作为具体的、个体的人而言,摇撼别人的灵魂,根本就不是文学的首要考虑:文学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经历。



现在回过头来谈文字的道德化或者诗歌的道德化。本文所说的文字的道德化,有两层意义,其一,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为自己的审美感受或者文学感受加了层外在于文字本身的、道德性的意涵 -- 读者请注意“外在于文字本身”这几个字;另一层意义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在自己的审美感受中加了层外在于文字本身的、道德性的意涵。所谓道德性意涵,我指的是一切无关文学或诗歌所反映的生命的本真状态的社会性的功利性意涵。诗歌道德化的例子中外都有。比如说,所罗门所著的情歌,其中描写男欢女爱的场面不少。这些所罗门情歌,从解经的角度,也可以很自然地解释为对上帝所造的美丽的女性灵和肉的赞歌,间接赞美了造物主的伟大,而诗经解经家们,非要把这些情歌解成了歌颂上帝的诗。这是诗歌道德化的典型行为。中国的古代现代诗歌文学中,道德化的现象更是严重,比如杜甫的《秋风为茅屋所破歌》,明明悲叹作者在秋风下的苦寒窘迫态的诗歌,却在诗歌的结尾横生出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让天下寒士尽欢颜”,把诗歌无限放大成为天下苦寒人士哭叹的文字。现代诗文中结尾拔高的手法,成了中国诗文创作的点金术,无论写什么,最后都要拔高一层或者放大一圈,美其名曰提升文字的“境界”。这些也都是文字道德化的典型例子。

请注意,笔者这里所指出的文字的道德化不是文字的道德性内涵。实际上所有的文字、包括诗歌,都或多或少带有道德性的内涵 – 因为作者,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必然有他、她自己的道德判断,作者的道德性判断,诉诸文字,就是文字的道德性内涵。但和文字的道德化不同,文字的道德性内涵是文字内在生命的一部分,不是读者或者作者强加给文字本身的。比如我们读托尔斯泰的小说,并不觉得其中许多基督教的道德性内涵让人反感一样,因为托尔斯泰作品中的道德性内涵是托尔斯泰小说内在生命的一部分,不是托尔斯泰节外生枝横加上去的。

文字的道德化,害文甚多,其中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弱化了文字本身的独特性。文字的文学特性,在于文字的独特性,道德化的结果,就是强化了文字的社会功利性,而弱化了文字的独特性。

谈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作者要道德化自己的文字呢?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至少笔者在自己有限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西方文字、包括日本文字,道德化现象并不多,至少笔者自己作为读者很少感受到,而中国的文字,道德化现象极端普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字的道德化是社会文化压力导致的结果。中国的文字素有“载道”的传统,所谓“微言大义”是中国文字创作的点金术之一。几千年传统的压力,让中国的文字有意识无意识地道德化:作者如斯,评者如斯,读者亦如斯。这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文字缺乏主体性,也反映了中国文人缺乏独立的人格特性。让人悲哀。


李兆阳        2008.1.29


2008-1-29 23:0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2  

有兴趣的可以好好读读


2008-1-29 23:0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纯属个人视角


#3  

观点不错,废话太多,为写而写,必然啰嗦

闪人。


2008-1-30 10:41
博客   编辑  引用

luhua

#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纯属个人视角 at 2008-1-30 03:41 PM:
观点不错,废话太多,为写而写,必然啰嗦

闪人。

It is so funny.  I mean, your comments.


2008-1-30 11: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5  

阿狗阿猫之流之类之属,李四不屑一顾


2008-1-30 13:1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  

李四别肆情啊,视角是笨笨妹妹的哥哥。:))


2008-1-30 14: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纯属个人视角


#7  

而且还是亲哥哥:)


2008-1-30 14:37
博客   编辑  引用

weili

#8  

“至于“文学创造的价值,在于能以自己的灵魂的力量,去摇撼别人的灵魂”,只有当作者、读者作为一个社会性的、集合性的“人”的一个成员而言,才能成立。就作者、读者作为具体的、个体的人而言,摇撼别人的灵魂,根本就不是文学的首要考虑:文学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经历。”

这样说对吗:文学用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经历,试图获得另一个个体的共鸣?


2008-1-30 14: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9  

笨笨的文字李四喜欢哦。。。:)

为力:你在和稀泥呢。一黑一白,揉在一起就灰了,不黑不白


2008-1-31 02: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aoyang at 2008-1-31 03:21 AM:
为力:你在和稀泥呢。一黑一白,揉在一起就灰了,不黑不白

我以前也认为这世界是黑白两色的。后来读了你的诗歌,发现你特爱用红、绿、金、黄、紫等诸多颜色。

所以我现在就喜欢用电脑调颜色,不是和稀泥。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8-1-31 10: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纯属个人视角


#11  

李大诗人论诗,论得很牛。

很善于把深邃的事物,用最肤浅的文字来做简单总结,很善于把浪漫的诗歌,用最枯燥的废话来画蛇添足,很善于把丰富的文学,用最空洞的说教来图解一番,很善于把富于激情的创作,用最无聊的笔调来通俗一下。最最难能可贵的是,李大诗人深得散文“形散意不散”的精髓,洋洋数千言,不知核心在哪里,几段论说的相互关联在哪里。这就是当今世界最牛的诗论了,我想砸砖都不知道打那儿下手:)

李四大诗人,咱可以搞恶毒攻击,但别搞人参公鸡呀:)性质不一样的说。


2008-1-31 12:07
博客   编辑  引用

zhaoyang

#12  

有兴趣的应该好好读这篇文字。我跟笨笨就这篇文字通了两次E.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这篇文字,给我一个哥们、浙大社会学系的一位教授看,他的评价是文字写得好,倒不是见识如何,因为我写的都是常识:

文字我读了。不过,实话说,从这篇文字本身看,我觉得好的还是你的文字,不是见识。到不是说你的见识是错的,而是说,你所说的在我看来是常识。当然,你是因高尔泰而发,又当别论。更何况,对于扭曲的人们而言,回归常识也很重要。——忽然就想到了王小波,我挺欣赏他的,就因为在我看来他向那些仿佛中邪的人们和时代表达了一种健康、朴素的理性和常识。

他的评论很中肯。我这篇文字,并没有揭示什么新的观念,而在于谈常识。我这位朋友在国内学术界的才子之一,曾经搞社会心理学,现在研究经典社会学,包括早期马克思主义


2008-2-6 18:0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liyun

#13  

大诗人这个贴到底想说什么?


2008-2-7 00: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4  

一回生两回熟,不打不相识,你们二位多亲近亲近

(二)不错,思想即使不是“原创”。诗歌的泛道德化必须反复批。

挑根小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不是相反。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2-7 19: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5  

欢迎 liyun 君!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liyun at 2008-2-7 00:23:
大诗人这个贴到底想说什么?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2-7 19: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16  

Key point: “
笔者认为,文学的本体是人的“真实的存在”“

作者、读者作为具体的、个体的人而言,摇撼别人的灵魂,根本就不是文学的首要考虑, 文学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独特存在的经历。“


zhaoyang 理论高深。

我乱侃几句,
人完全独立存在是不可能,这种存在离不开人类社会,其他的人类, 来共同对付残酷的自然世界, 这种所谓独特经历也是与他人共处的经历。而与他人和谐共处是个最大的难题。于是就顺理成章偏向了道德的话题。。。文字的道德化也是探索如何活。。。


2008-2-7 20:5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取心

#17  

李四牌万金油。


2008-2-10 23:5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18  

文取心春节好啊。看着李四的高文大论,仰慕得很吧--啊?文兄不甘心,想骂又无从下手:只好用“万金油”骗骗自己忧伤痛苦的心灵,以求安慰啊。。。:)不过,文兄不用灰心丧胆,远不及不可及李四者,岂止文取心一个呢

玩笑归玩笑,但李四诗歌十论,从在者之诗、观者之诗、非诗、到诗人、作者读者,哪一篇不是高越精深,见人所不能见,言人所不能言?


2008-2-11 15:5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取心

#19  

好大一个猪尿泡。


2008-2-11 15:5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20  

章凝新年好。谢了


2008-2-11 15: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1  

“而与他人和谐共处是个最大的难题。”

晨思妹妹这句话讲得很好。兆阳大诗人可以借鉴。


2008-2-11 17:4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22  

不管是什么人,如果读不懂李四的文字,还来凑热闹干什么啊?


2008-2-11 20: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3  

看你有没有佛心啊?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aoyang at 2008-2-11 09:14 PM:
不管是什么人,如果读不懂李四的文字,还来凑热闹干什么啊?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8-2-11 20: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24  

为力:大诗人上面的帖子不是对晨思妹妹发的,是对另一个人发的。李四对晨思印象还不错


2008-2-11 20: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liyun

#25  

嘿嘿,新年到,舞狮子,舞龙灯,还有耍猴赚吆喝的。  今儿算是开眼了。


2008-2-11 20: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