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废墟中的花香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seeyourlight


#1  废墟中的花香

废墟中的花香

到处是断壁残垣
积攒了千万年的仇恨
狂啸在
碎石瓦砾之间

愁苦的天空下
死亡的沉寂
灰暗的云覆盖着
上帝的一片弃地

幸存者
拖着饥饿的身躯
枯瘦的手中
一盆开放的花朵
流干了泪水的眼睛
寻找希望的光明

呵, 美
没有离去
透过幸存者的眼
上帝看到希望
他就改变主意
伸出了拯救的臂膀

饥饿者得到饱足
轻快了, 沉重的步履
看, 一个新的城市
从废墟中重新站立

仇恨的噪音
喧嚣地吞噬后
无可奈何地
过去
它无法使花朵不再开放
它无法使歌声不再飞扬

当美丽进入人的心中
当太阳又一次升起
结局就已注定
道路就已芳香四溢

2005.3.15 海滨漫步(二)


2006-7-17 12:33
博客   编辑  引用

白荒地

#2  

想起一个记者二战后到德国采访的故事,他到了柏林,当时是一片废墟,无家可归的德国人住在废墟中的小地下窝棚中,食不果腹,但他在废墟中的窝棚上看到很多这些难民种植的鲜花,他因此断定: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不忘记美化自己的环境,这份执着的对生活的爱令日尔曼这个民族不但不会亡, 还会重新复兴,
当时是1946年。


2006-7-17 13: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可见光的这首诗,是有点白荒地风格。或反之亦然吧。


2006-7-17 13:1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白荒地

#4  

我倒是觉得应该是为力风格,为力不是喜欢种花儿吗?上个石头花园的照片:)


2006-7-17 13: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5  

谢谢荒地.
这首诗是想到了这个故事写的.

为力, 咱仨再鼓捣出一个***风格的诗, 到时候别人写, 咱们判断它算不算


2006-7-17 14:04
博客   编辑  引用

况也

#6  

很好的作品,谈谈个人感受。前三段的沉重与以往可见光的作品风格有很大不同,低悬的铅一般的乌云沉沉滚过心头,可第四段立马云开日出,又回到我们熟悉的作者那充满阳光和温暖的基调。这很令我羡慕,心中有主心中也充满了明快。可是,我觉得诗人过于急切地想把答案推到读者眼前,对于很多我等还在迷雾中摸索之人,这样突如其来的答案并不是那么显见其然的。事实似乎往往告诉我们另外的情景,就拿诗中反映的柏林来说,从它在废墟中倒下被人分割到重新站起来融为一体,那是经历了整整的半个世纪的,其间多少无辜的生命消失于冰冷的销烟里。新生并不如诗中表达的那么容易和直接。因此我担心,诗中表现出太强的讴歌热情和天国光明,反而可能会减弱诗歌的力量。一己愚见,望开导。


2006-7-17 18: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7  

谢谢况也.
先不说内容, 这是我收到的非常真诚和有见识的关于诗作的讨论之一.

是的, 诗本身就是短的, 怎样表达一个漫长的过程, 是一个很可探讨的问题.

写这首诗的时候, 的确想到了那个柏林故事. 但当时针对的却是关于更广泛的,关于美, 比如诗歌或信仰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它们如花朵一样,看似可有可无 . 当时想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想法: 对于美的向往, 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 它是甚至关于我们生存的一个重要的事情.

如果是一个信念, 它本身就表达了"需要长久的坚持和忍耐"
"当美丽进入人的心中
当太阳又一次升起
结局就已注定
道路就已芳香四溢"

看, 它不是答案. 表达的是一种信念. 而你的关于坚持忍耐的想法的确是另外一首很好的诗作的题材. 我这样说有没有让你感觉好一些?

(另外, 况也, 我给你发了短信,关于别的事, 请查)


2006-7-17 19:32
博客   编辑  引用

weili

#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白荒地 at 2006-7-17 02:34 PM:
我倒是觉得应该是为力风格,为力不是喜欢种花儿吗?上个石头花园的照片:)

皇帝的命令,不敢不从。这张能通过吗?

第 1 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7-18 09: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