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中国龙介绍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eili

#1  [转载]中国龙介绍

中国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龙的模糊集合过程,起自原始社会的发展与繁荣时期,即采拾经济过渡到生产经济、神物崇拜普遍产生的新石器时代前期,至今约有八千年的历史。

中国龙的形成过程,与中华民族的多元融合的过程同一。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或作为开天辟地的创生神,与盘古齐名;或积极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从而繁衍了人类;或帮助黄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或协助夏禹治理洪水,为千秋万代造福。因此,鉴于神话传说与民族起源难以割离的关系,可以说,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领受过龙的福祉,都可称为“龙的传人”。

作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参与者和见证物,中国龙的精神也就是团结凝聚的精神;同时,龙又是水神,普降甘霖、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造福人类的精神;进入现代社会后,龙逐渐由神物演变为吉祥物,作为吉祥物,龙有腾飞、振奋、开拓、变化等寓意,因此,龙的精神,也就是奋发开拓的精神。

喜水、好飞、通天、善变、征瑞、兆祸、示威,是龙的基本神性。进入阶级社会后,龙的身上又增加了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时代的变迁,文明的嬗递,现代化的冲击,已使龙身上象征帝王皇权的神性及兆祸、示威的神性呈现弱化的趋势,相应的,其他的与吉祥物身分相关的神性,却有强化和发扬光大之势。

中华大地是龙的故乡、龙的家园。龙文化广泛地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工艺美术、建筑名胜、歌舞影视,还是岁时节令、婚丧礼仪、服饰冠履,龙都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盘旋、腾跃、奋飞等多种形式,占据着醒目的位置,体现着不可或缺的文化蕴涵。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召唤龙的神灵;通过雕塑,描绘、模拟、展现龙的形象,显示龙的神力;通过著述文章,探讨龙的源流,索解龙的秘密;通过歌舞、竞技、影视剧作品,秉赋龙的神性,焕发龙的精神,弘扬一种纵横江天浩然宇内的民族大气。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12-12 12: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龙的起源

    龙的形象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说来源于鳄鱼,一说来源于蛇,也有人认为来源于猪,甚至有说法称最早的龙就是下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这种看法展示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胜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1987年在我省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龙。

    图腾(Totem)

    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2006-12-12 12: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废除龙图腾:书生误国的另一注脚和恶搞

说起“龙”,国人最快的心理联系是“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奋、自豪,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可以说,上下数千年,龙已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但现在有人却想把这一切都推翻掉,有专家认为“中国‘龙’标志易遭西方曲解,建议不再以龙作为中国形象标志”(《新闻晨报》12月4日)。据报道,“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是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领衔的,已正式列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也就是说,这项研究是名正言顺的,是政府提供资金的,是摆在台面上的。这条新闻在网络上传开后,立马引起巨大争议。更多的人站在极力反对的立场上,并把“汉奸”的高帽戴在专家的身上。当然,网友们的激愤也是情有可原。但值得反思的是,这条新闻背后的思想取向,似乎更显示出国人在面对“大国崛起”的客观现实,和西方“中国威胁论”时的复杂心态。

    专家们之所以提出废除龙作为中国形象,是因为“‘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这句话我们如果稍微解析,就可以看出其中的荒谬。因为“龙”的英文释义“邪恶”,因为西方人对龙的形象片面理解,就可以花费纳税人的钱,去推翻以龙为索引的整个中国历史和文化,实在是太有恶搞的意味了。真是岂有此理!

    龙图腾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上已经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是哪一代人、哪个年代的信仰,不是流行元素。可以断定的是,专家的立项研究,即使逆风而起,有了结果也不会被中国人广泛认同。而且任何试图这样做的努力,不论是谁,都注定是要失败。

    曾记得1937年,《纽约时报》第一次设立国际事务专栏,名为“在欧洲”。当时的美国人似乎把欧洲当成了整个世界,一切都以西化为准绳。但他们又何曾想到几十年之后,自己会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个例子说明,人们总是处于极其局限的思维内,做一些近看冠冕堂皇,远看则匪夷所思的事情。

    当代的中国,就近似地身处于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语境下,一些专家提出要重构中国国家形象,仍然摆脱不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思维。退一步说,即使将有局限性的“龙”,重构成无局限性、完美无缺的“虫”,就可以改变西方对中国的眼光?学者不是普通人,他们头上戴着眩目的光环,他们的“研究成果”甚至会影响到政府决策,但这样充满常识和逻辑错误的“立项”,于国于民又有何益处?历史经验已经一再表明,国脉不能靠空话来支撑。专家的一厢情愿,只是“书生误国”的另一注脚和“恶搞”罢了。

    行文至此,笔者突然想到同日看到的另两条新闻:“中国研发开支首超日本,西方担忧”(中国经济网12月4日)。报道援引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经合组织(OECD)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科技部称,将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惜代价引进人才”(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这些新闻缓解了笔者的不快,几十年前,鲁迅先生曾经发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心了么?几十年后,中国用现实经济发展的奇迹,告诉世人,我们没有。不仅没有,而且变得更为强大、更为自信。一个大国崛起的前提,首先是民族认同上的高度统一,然后是综合国力的崛起。一个民族只要有强大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才有可能把握好历史机遇,实现伟大的复兴。


2006-12-12 12:1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中国龙形象岂能轻言放弃?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龙或作为开天劈地的创生神,与盘古齐名;或积极参与了伏羲女娲的婚配,从而繁衍了人类;或帮助黄帝取得了统一战争的胜利;或协助大禹治理洪水,为千秋万代造福。因此,所有的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都领受过龙的福祉,都可谓龙的传人。可以说,中国龙是一种象征,是一种图腾,还是隐含中国文化和历史以及文明的一个符号。那么,这样一个深入人心的形象,如今却要随意的放弃吗?

    一些专家建议放弃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因为“龙”的英文是“Drag-on”,它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仅仅因为外国人误解就想改变它,实在让人感觉有些可笑。外国人误解,是因为中国龙和外国龙本是两码事。“dragon”和中文里的“龙”所指不同,这和中国龙的形象本身毫无关系。西方世界里,龙是撒旦的化身出现。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基本象征正面的、积极的力量,一切与龙沾上关系的事物都是吉祥的象征。这样的一个错误,难道要我们的中国龙来背么?英文的龙给人以误解,你可以重新换一个,有必要改形象么?因为想迎合外国人就要放弃中国龙的形象,真是匪夷所思,也亏得他们想的出来。

    吴友富说,西方世界对东方文化认识有偏差,重塑国家形象品牌时,应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讲到要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笔者不禁哑然失笑。在我国传统文化里,还有哪个形象的积极元素能和龙相比?《礼记·礼运篇》中就称“龙、麟、凤、龟’,谓之四灵。”龙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长寿;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现威严;魔爪表现勇猛;剑眉象征英武;狮鼻复象征宝贵;金鱼尾象征灵活;马齿象征勤劳和善良等。龙的精神可以用团结凝聚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奋发开拓的精神和与天和谐的精神来概括。除掉龙以外,谁有这么多的积极元素?

    既然承认了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认识上有偏差,那么就应该接受这种偏差,而不应该去求什么大一统。龙在我们国家是美好的积极的象征,就不应该放弃。放弃中国龙的象征,也就等于放弃了自我的个性。重塑国家形象品牌,恰恰不是放弃品牌,却是应该运用好现有的品牌和发扬现有的品牌。

    况且众所周知,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人们历来把龙看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你一旦改了形象,势必会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比如说远在异国的同胞们,他们能接受么?龙的根脉,龙的传人,说到底,也是一种信仰。而这种信仰,它已经深深根植于人们骨子里。如果你肆意的将其打破,这样做只会得不偿失。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006-12-12 12: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红网:没有龙,我们一样是中国人

据《新闻晨报》报道,日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领衔,提出的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因为“考虑到‘龙’的形象往往具有一定局限性,“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容易招致别有用心的歪曲”。<

    这种敢向龙王叫板的行为,招来普遍的惊骇和反对,是一点都不奇怪的。因为他冲撞了历史文化这个宏大主题,牵动了民族自尊这个老大、虚弱的敏感神经,“形象事小,失节事大”。不过,网上潮水般的骂贴,还真有一点“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意味。

    龙,作为中国文化甚至形象的“代言人”,它的历史可能与中国历史一样悠久。但我们知道,地球生物史上,并无这样一个能腾云驾雾、禳灾祈福的奇怪动物。和许多古老文明的图腾一样,它是先民们为生存与大自然搏斗过程中,敬畏心理的投射物。古代中国是一个内陆农业国家,基本上靠天吃饭,旱涝灾害是无法降伏的敌人,因此很多时候,龙王被赋予了调风顺雨的功能。但不管传说、神话中龙王被赋予了怎样强大的神异力量,不管龙图腾被怎样深深地植入民族血脉之中,其实质仍然是民间迷信沉积而成的文化幻觉。

    西方世界对“龙”的印象和解读,也不过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不存在东方的尊敬崇拜与西方的厌恶恐惧谁对谁错的问题。如果我们愿意把龙王好生供养起来,关起门,躲进小楼成一统,那当然是自己的事情。但在全球化的今天,问题就不那么简单。比如中国产品要进入西方市场,如果你非要贴人家不愿意接受的商标,恐怕受损失的还是自己;再比如,北京举办奥运会,如果一定要强势宣传本土的龙文化,让西方人入乡随俗,可能也讲不通。况且,龙文化根深本固,不是谁说换想改就能换掉改掉的。但是淡化一些,小化一些,让时间去证明这种古老崇拜还有无存在的必要,我看也并非什么坏事。

    中国人爱自称“龙的传人”,爱把一切尊贵吉祥的美好愿望都寄托到这个动物身上。但在科学昌明的今天,我们知道它不过是一个子虚乌有的符号。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到今天,并不是拜龙王老爷的恩赐。有人提议用国宝熊猫替换龙做中国形象标志,我看也不必了,这样一个濒危物种,难以当此大任。少一点动物崇拜,并不会动了民族、国家的根本。没有龙,我们一样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006-12-12 12: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  

神话学者提出中华民族龙图腾来源于熊



“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来源于熊图腾?!”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教授的新说惊人。正在河南举行的中国神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叶舒宪教授再次提交他的新论点,进一步证实此前的结论。

    8月12日,叶舒宪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时阐述自己的论点,并激情洋溢地透露了自己的新计划,但又叮嘱记者,暂时先不要透露。记者初次见他时,提起他的观点,他的友人坐在一旁开玩笑说:“照你这么说,那国人的那句‘瞧你这熊样’不是骂人的,竟是夸人的了!”

    他还用在踏访新郑轩辕故里时看到实例作证明:“黄帝号有熊,他的门前为什么站着两只熊,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狼图腾引出熊图腾

    叶舒宪教授这样解释这一研究的由来:“2004年至2005年的国内图书市场,最响亮的书名是《狼图腾》。小说出版策划人在编者荐言中还不惜拿出耸人听闻的标题——我们是龙的传人还是狼的传人?《狼图腾》中还有明确的结论:中华龙图腾是从草原狼图腾演变而来的。在狼图腾和龙图腾之间,还有一个饕餮图腾的阶段。而跟随作者的思路,不少人还认可了书中的观点:龙所代表的封建精神,压抑了民族的生命,只有恢复狼的精神,民族的腾飞才有保证。这不能不引起学界认真的思索。”

     2006年4月,他在和几位学者一同考察了内蒙古东部和辽宁西部的红山文化区域时发现:熊应是中华北方的史前图腾。

    他对记者说:“熊有冬眠春出的特性,比如汉字‘能’,本义训熊,说的就是能量、能力、才能等。能字在金文中就被写作一只熊的形状。这足以说明,熊能够随季节而循环变化,成为体现生命与再生女神能量的动物意象。由于坚信熊具有这种自我复生能力,所以古人才视之为神力的化身,即超人能量的体现者。“

    熊图腾早于龙图腾?

    他认为,中国在多民族文化融合中,龙是较为普遍的一种崇拜物。但众所周知,龙并非现实中实际存在的动物。作为远古神话想象的虚构生物,龙自然有其神幻意象的来源和基础。最近我国北方的考古学发现不断表明,龙确实来源于现实中的动物。这些动物原型包括猪、鹿和熊。其中熊作为崇拜偶像出现在5500年前牛河梁女神庙之中,尤其引人注目。而且,与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共祖黄帝直接有关联的,看来也是熊。再参照北方萨满教传承中有关熊的仪式、信仰和观念,可以说熊图腾要比龙图腾悠久得多。

    他进一步说明,我们审视其他古籍也会看到,与“黄熊”或“熊”有关的上古帝王神圣们不在少数。如伏羲号黄熊,黄帝号有熊等。熊这种动物在史前图腾神话时代就已经充任了生命与再生女神的化身。

    而华夏第一图腾动物——龙,与熊有着直接关系。猪龙、熊龙和鹿龙等新的假说,就是建立在出土的玉雕像实物基础上的。他举例说,牛河梁女神庙下方的积石冢就出土一对玉龙,起初被当作“猪龙”,后来孙守道、郭大顺等考古学者改变看法,又提出“熊龙”说。结合至今在北方流传的熊祖神话,以及上古时期楚国君王姓熊的事实,熊龙玉像符号背后的意蕴是:“龙的传人”之中当有重要一部分为“熊的传人”。

     熊图腾分布很广泛

    他认为,从空间分布上看,整个欧亚大陆北半以及北美洲的史前文化都曾经流行熊图腾崇拜。在中国地区,先是集中分布在以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为源头的东北狩猎地带,那里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神秘“有熊国”。自商周时代以来,熊图腾文化的势力虽然不再以国家政权的方式而存在,却以文化习俗和神话观念的形式延续下来,特别是以动物神像雕塑造型的传统一直延续在民间礼俗、丧葬明器、民间美术和出土文物中。

    而从世界范围看,熊图腾的分布非常广泛,如美洲印第安人和日本阿伊努人的熊祭仪式,韩国的和我国鄂伦春族、赫哲族、蒙古族的熊祖先神话。

    近20年以来的史前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境内的北方新石器时代文化将人工制成的熊形象作为神来供奉,已经形成了相当悠久的传统。当时人制作熊神偶像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石头的、玉的、蚌壳的、泥塑的等等。自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5500年前的红山文化,再到4000多年前的小河沿文化,熊神偶像似乎都是作为人形的女神形象的象征对应而出现的。

    而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境内的出土文物也足以呈现出熊图腾传承的清晰历史。不仅史前文化中出现了石雕与玉雕、泥塑熊神传统,三代文明之后,古代艺术家们不仅构想出“熊龙”的神话意象,还创造了诸如“角熊”、“枭熊”、“鹰熊”等一批神话形象。商代玉器中就发现有坐熊,熊头鸟身的造型。西周玉器中也有大批熊造型。从春秋战国至西汉,熊形的玉器、陶器、铜器更是呈现为多姿多彩、层出不穷的局面。商周以后出现的双熊首玉佩,熊龙停熊龙璧,以及自卷尾熊抽象到熊龙的各种神奇造型,许多都是以往的古史学者们前所未见的。

    写在后面的话

    通过不同神话传说想像史前先民的生存状态,通过历史遗存中的一鳞半爪和不同时代不同形式的文字记载,探索生命神秘和未知领域的渴望引领着人们不断地向前再向前追寻着。我们从哪里来?什么在支持着我们的精神?已经既定的学术判断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不断取得的新发现中被校正着。

    中华文明的起源地长期以来都被确立在中原即黄河流域,以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红山文化被发现以来,有考古学家提出,红山文化在文明起源史上处于更“先走一步”的地位。但更多学者坚持,中原才是中华文化的真正起源和中心,他们认为,红山文化还没有进入文明时代,因为现有资料并不能证明红山文化已经具有青铜器的铸造和应用以及城市和文字的产生。

    但不管怎样,学者对文明起源的研究和思索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中国神话学会会长叶舒宪教授通过对东北红山文化的调查得出了惊人结论,首先,其探索的精神是绝对值得肯定的。

    相关新闻:专家反驳熊图腾难成立

    对于龙图腾来源于熊图腾之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庆柱研究员指出:考古学注重以实证出发,不管是龙图腾也好、熊图腾也好,毕竟只见于文献记载,更多的带有神话意味。叶舒宪等研究人员虽以牛河梁女神庙发掘的一些实物为证推出熊图腾一说,然而,当前考古学界对牛河梁地区的发掘、研究还不够,“发掘的东西太孤单了。”

    “对于我们的历史、过去,不知道的远比知道的要多,我们现在还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现在关于红山文化、女神庙包括赤峰地区的考古基础工作都需要加强。”刘庆柱指出仅靠零碎的资料便去还原熊图腾学说是站不住脚的,对于红山文明曾有过多种推断,此前也有学者指出红山文化是炎帝文明遗留下的。

    对于熊与龙的关系,刘庆柱也有不同的见解。在红山文化中,玉龙比较普遍。玉雕熊龙造型意象已被考古学者多次阐释,有说猪龙,也有说是熊龙。在刘庆柱看来,其实我们无法回到历史的那个点上,究竟当时的猪是怎样的,熊又是怎样的,无法依据一种文物类型加以判断。根据现在的考据,龙本身是不存在的,是想象的东西。然而,如果说熊龙一体,就需要指明熊是怎样转变成龙这个意象,“其实,图腾本身就是西方对史前世界的一个假设”。如果熊图腾成立,并能解释黄帝等先贤的一些传说,那么红山文化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意义便会作出新的解释。

    然而,在刘庆柱看来,依据现有考古资料,现在还远未能将红山文化说成是中华文明的曙光。“对于红山文化,其实考古界关注的挺多,关于红山文化是否为中华文明起源之类的争议很多。但研究必须要打好基础,否则再争论十年二十年还是这样。”


2006-12-12 12: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7  

我一直坚持中国龙的恐龙说,坚持了许多年了。

凭我自然学的直觉。也认为中国的“龙”图腾不应变。

为此我写了冈瓦纳的传奇。

龙的传人比猪的传人,蛇的传人,狼图腾,熊人鳄鱼人都好
得多。


2006-12-12 17: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8  

象罔,下面是我的观点。与你不同。:)

估计在远古的黄河流域,有一个以蛇为图腾的氏族,当他们最终吞并了其他氏族后,为了团结和凝聚人心,他们就将所有被征服氏族的动物图腾,全部吸收融合到了一起,中国龙就是这样产生的。它有着蛇的身、猪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气势磅跎,浑然天成。


2006-12-12 23: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