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李兆阳谈诗之十二:中国文人的根与无根,从汪精卫谈起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zhaoyang

#1  [原创]李兆阳谈诗之十二:中国文人的根与无根,从汪精卫谈起

李兆阳谈诗之十二:中国文人的根与无根,从汪精卫谈起

早年读汪精卫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直觉豪气干云,让人热血贲张。从这两句首诗再联想到汪刺杀摄政王之壮举,笔者常感叹。所感叹者,早年的汪精卫,较之于处身平和年代的笔者,让笔者常常掂量,如果笔者处身汪的年代,笔者到地敢不敢挺身、为天下刺杀摄政王?笔者不敢下结论。

汪精卫其人,之后的路,大家都清楚:国民政府的第二号人物,与第一号人物蒋不和,遂与日本人勾搭,成立汪伪政权,彻底背叛中华民族,成为日本人的走狗,让贩夫走卒所不齿。

年少时代的汪精卫和后来的汪精卫,无论是气节还是人生之途,是这样两个绝然相反的形象:前者让人有仰止之叹,后者让中国人不齿。汪的一生,让人费解。就知识分子在世上留名的欲求而言,汪精卫一生前后,和曹孟德所谓“人不能流芳百世,就当遗臭万年”之论并不印合:因为在附日之前,汪已经成名,其诗其行,也可以流芳许多年,汪显然没有必要行遗臭万年之举以留名。难道仅仅为了做不了第一号人物,或者仅仅为了与第一号人物蒋的政治理念不合,就可以投敌叛国,与侵略自己国家的敌人一起蹂躏生养自己的国家土地么?

笔者前段时间写的一篇文字:《李兆阳谈诗之十一:中国文人的集体迷幻,从离骚谈起》(《迷幻》),从这篇文字,再思想汪精卫的一生,便若有所悟:汪精卫其人,其实是个无根的人,与中国千百年来的知识分子们,并没有根本的区别,只是汪精卫的表现过于极端而已。

中国知识分子的附庸与他决性特质,根源深远,屈原的文字,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没有根基、因为他决性特质,中国的文人们,习惯于寻求自身之外、外在的支点;也因为其附庸性特质,中国的文人们,对权力有无穷无尽的渴望,而一朝掌握了权力,便威风八面、尽情享受权力;而那些权力的追逐者们,也因为掌握权力的人已经掌握了他们追求未得的权力,而膜拜或者奉承那些掌权的人。在中国、乃至中国文化圈中的官本位现象,根源就在这里。就是中国文人们留名的欲求 -- 所谓“人不能流芳百世,就当遗臭万年” -- 实际上也出乎文人们潜意识中缘于他决性、附庸性特质的惶惑和恐惧。

才华横溢、热血满腔的青年汪精卫,就是这样一个没有根基的知识分子,虽然汪精卫可以“引刀一快“,其生命依然是一个他决的、附庸性的生命。在其早年,革命的热情主宰了他的生命,那时的汪,就其外在表现而言,确实可爱、让人佩服敬仰。进入权力圈之后,革命的那根支点不再,汪的生命需要另一根外在的指点,汪因此很快成为权力的俘虏。国民政府第二号人物这个身份,显然不能满足汪的胃口,因为第一号人物蒋介石,较之于汪,无论才情和血性都不如。对最高当权者的不服、对最高权力的追逐,便成为汪精卫堕落的毒品,引导汪情愿不情愿地走向背叛民族的不归路。

听说最近有为汪平反的声音。这些平反汪的主张,笔者虽然不了解,但这类平反汪的主张,如果基于汪的言语和行为,笔者不知道有什么理由能为汪平反?如果更深一层看汪精卫一生,汪精卫就是中国千百年来孕育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而已,与你我他没有区别,我们中间谁能有资格平反汪精卫?谁能平反谁?

再转过头来看看最近热闹的王千源其人。王其实也是中国千百年来孕育的知识分子(或者准知识分子)中的一员而已,无根,庸附,只是王对镜头的追求代替了汪对最高权力的追求而已:其情可悯,其行不可悯。


李兆阳        2008年4月23日


2008-4-23 12:4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2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一直以为这两句矫情,比为赋新词还矫。

汪如果当了谭嗣同,这两句诗还可卷点一番,不然,狗屁不如。

文天祥的正气歌,以身作注。

&&

陈寅恪、还有其父散原,都是你们客家人,附不附庸?

屈子亦有风、雅、(祭)颂,为民多于为君。

&

王千源也拿来论诗啦。她写不写诗?


2008-4-23 12: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3  

XW, 汪不矫情:汪如果没有去刺杀摄政王,老弟可以称其诗矫情。汪挺身刺王,这两句诗歌李四读来就毫无矫情,只有豪情啊

谭、文让人仰止,陈寅恪等,李四佩服。屈平之风、雅、颂:君=民,一个味道啊。王千源,岂足论哉,李四文锋扫扫而已


2008-4-23 13:3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aoyang at 2008-4-23 06:36 PM:
XW, 汪不矫情:汪如果没有去刺杀摄政王,老弟可以称其诗矫情。汪挺身刺王,这两句诗歌李四读来就毫无矫情,只有豪情啊

谭、文让人仰止,陈寅恪等,李四佩服。屈平之风、雅、颂:君=民,一个味道啊。王千源,岂..

诗人自杀,也就罢了,诗人杀人,总有点不对头。

笔头没有刀刃有力?肉体的力与精神的力,我以为精神力更可贵。又
说到顾城的“禅是一把刀”,放火、杀人,毛头小子头一回发现杀人
有大能。。。兆阳是才批了一极,又步入另一极。

歌德杀不杀人?达尔文杀人?杀人的诗人也是可以一论的。


2008-4-23 15: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5  

XW,言重了。李四笔力如刀,但言不利不能通意啊。杀人等等,从何说起?李四的文字哪里有这个本事?XW“夫子”(别介意啊)敬前人如圣贤,老弟对古人的虔敬,也让李四佩服


2008-4-23 17:3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  

中国历代文人的无根,和中国历代对科学的不认真一样,好像都是被独裁统治给害的,对不对?


2008-4-27 13: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7  

为力啊:文字的东西,不能太当真,也不能不当真。不能太当真,是说文字的东西就是文字的东西,不能伤和气:文人之交,当淡如水;不能不当真者,是指落笔千钧,不能乱说话啊。你这样一“广而推之”,就似乎不当真了:)别生气

从前读老子,懵懵懂懂的,最近读老子,读完有后怕的感觉:读老子,境界不同,感受可能绝然相反,想象自己走过来的路,如果从前读懂了道德经,自己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想来让人害怕。老子五千言,古今解人不少,但老子之精妙,一人当有一解。老庄虽说是一条线的,但庄诡、奇、大而无边(褒义),却远不如老子高妙精微。反之,李四不读孔,因为孔的东西,早就在我们教化中了;读孟,却读不下去,用孟子自己的话,所谓孟子,“仁术”而已。虽然他的文字有力,但境界却未必有孔高。想到于丹谈孔谈成东方文化麦当劳,风靡天下:这真是个极度扭曲的时代啊。

以上数言也与象罔共勉。


2008-5-2 12: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8  

谁“广而推之”啊,我倒认为自己是“提纲挈领”。总结归纳的思维,对科学、人文等,都非常重要。


2008-5-2 12: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9  

“从前读老子,懵懵懂懂的,最近读老子,读完有后怕的感觉:读老子,境界不同,感受可能绝然相反,想象自己走过来的路,如果从前读懂了道德经,自己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想来让人害怕。老子五千言,古今解人不少,但老子之精妙,一人当有一解。老庄虽说是一条线的,但庄诡、奇、大而无边(褒义),却远不如老子高妙精微。反之,李四不读孔,因为孔的东西,早就在我们教化中了;读孟,却读不下去,用孟子自己的话,所谓孟子,“仁术”而已。虽然他的文字有力,但境界却未必有孔高。想到于丹谈孔谈成东方文化麦当劳,风靡天下:这真是个极度扭曲的时代啊。”

兆阳最近说话深沉多了,底气十足。大诗人到底不是吹出来的。请多讲,我们爱听。


2008-5-2 21: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10  

回兆阳,

老子属上古谚语集,圣经里面的箴言,还有后世的增广贤文,一类。

孔子的论语自然高,不解论语,怎解陶渊明?

老庄一线的,看来还是老思路。庄子里孔颜,比老子多。


2008-5-5 14: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11  

为例:大诗人,底气自然足了。从前是不故作深沉,现在少了点张扬而已

象罔:把老子称为古谚语集,儒人的话、也是儒人心态啊。老子是中国唯一可以称为哲学的文字,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多出乎老子,已是定论。儒学,择其要而言,仁学而已,做人的学问,以及做人时的伦常纲要,如此而已,怎么能跟老子相比啊?陶的文字,自在浑厚,与孔丘的患得患失,大不一样呢?如何与论语连在一起?李四还真不明白。庄周文字中的孔、颜,铺陈而已,庄文虽放荡不羁,却不失老庄本相:老庄一线,岂能有新思路啊?


2008-5-6 00:5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