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一个孩子在哭 - 附批判文章"解读(解毒)况也的“一个孩子在哭”"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况也

#1  一个孩子在哭 - 附批判文章"解读(解毒)况也的“一个孩子在哭”"

(修改稿)

嘤嘤如啾
如蜜蜂,如草叶
如一首儿歌的变奏
孩子蹲在地上
森林在身边阔步行走

天空呈现蓝色
黑云刚飘离一支烟头
孩子蹲在地上
指缝构成眼前的守侯

小兽满嘴奶香
味蕾已不再青涩
孩子蹲在地上
脸颊渐渐出现迷彩

我们假声咳嗽
把后半首歌吐在地上
孩子在地上抬头
脸上流满破碎的词儿

有一些树梢被风景谋杀
有一些石头捧着夕阳的血
孩子从地上爬起
抽搭不成调的1812序曲


2007-10-31 00: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2  

况也:后两段写得真好。前几段略碎散了点


2007-10-31 01:2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3  

昭阳说的是,谢谢。这首诗几乎临屏而成,太欠周详。午休草地上见一可爱男孩埋头蹲着良久,直到他父亲走回身边,我才知道他满脸是泪恐怕在赌气。不知为什么我似乎感到一种冥冥中的神秘。还有,本来我写的是“1812序曲”(指根据柴可夫斯基同名交响乐改作的合唱曲,里面有童声合唱),后怕引起误解,才改成“英雄序曲”,想想还是改回来好一点。现改了一下,大家看看如何,原稿COPY在下面:

嘤嘤
一只蜜蜂从翅上掸下花粉的频率
一片草叶舒卷的节奏
孩子蹲在地上
森林在边上阔步行走

天空是蓝的,一朵黑云
刚刚离开一支烟头
孩子蹲在地上
蹲在森林耀眼的阴影里

小兽满嘴奶香
味蕾还相当青涩
孩子蹲在地上
脏手擦过的脸上渐渐出现迷彩

我们假声咳嗽
把后半首歌吐在地上
孩子在地上抬头
脸上流着破碎的词儿

有一些树梢被风景谋杀
有一些石头捧着夕阳的血
孩子从地上爬起
抽抽搭搭不成调的英雄序曲


2007-10-31 07:0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4  

更为厉害的批判来了,这里的自我解析就让位了,请看下面的“解读(解毒)况也的
“一个孩子在哭””


2007-10-31 07: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5  

况也的诗都需要静下来认真读的。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0-31 08: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6  

章凝你说得对,其实很多人的诗歌都要静下来认真读。我觉得诗歌与其他文学体裁的一个不同之处是诗歌犹如品茗。你的诗歌有人读有人来一点交流那是求之不得,但我们处于快餐文化的强大影响下,没人读你的诗歌也是正常的。这甚至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一杯清茗甚至没有任何张扬的香气。即使有人品茗,也是口味各不相同,有人喜欢龙井,有人喜欢乌龙,有人喜欢苦丁,往往品茗的人比不品茗的人更挑剔
更排斥自己不喜欢的味道。在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有人对诗歌这种极具个性的表现形式产生失落感是再正常不过,70年代街上一条红裙子能引来一场社会风波,现在不管你是身披道袍或一丝不挂都不能吸引多少回头率的。乱砍一下, 嘿嘿。

这首诗还有润色一下,那段解析也要再完善一点。


2007-10-31 17:4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7  

解读(解毒)况也的“一个孩子在哭”

这是首莫名其妙的诗,据况也自述,他在看见一个小男孩蹲在草地上哭泣后,在某种兆感驱使下临屏而成,显然鬼话连篇。我们不妨对这首诗略作解析,看看况也是怎样一个白日梦诗人。当然,他从来都声称自己不配诗人这顶帽子,但大街上还有比“诗人”更廉价的帽子吗?

“嘤嘤”自是指孩子的哭声,但况也可能也借了诗经之句“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孤独求伴之意。“一只蜜蜂,一片草叶”是小儿科的败笔,可能是为了在开头营造一点儿歌般的轻松感吧。就是了,“一首儿歌的变奏”,况也莫不是说小孩哭泣也有自娱成分吧?看来他一开始就词不达意了,哭泣在客观上是一种肺活量锻炼倒是真的。“森林在边上阔步行走”看来是寓指成人或成人世界对儿童的漠视,孩子蹲
在地上,成人高大挺拔,自是森林一般,并且昂首阔步对孩子不屑一顾。

“天空呈现蓝色” ,依然儿歌般的平庸,眼前朗朗晴空一切祥和。“黑云才刚飘离一支烟头”,显然他不会劝人戒烟(会吗),那这里只能理解为危机萌生,但还很遥远。“烟头”,是他居心不良地要把这种危机和成人行为联系起来。“守着森林耀眼的光斑”,显然指成人投给儿童的虚无慰藉无疑。

“小兽满嘴奶香 / 味蕾已不再青涩”,况也开始晦涩起来,但还是词穷的很,他想用“小兽”来代表孩子的未来生存竞争者或者天敌,但小兔小猫也是小兽不是(算了,放他一码),不过这种你死我活的竞争目前还是潜在的,但天敌的血腥味蕾已经形成。当然,这里的竞争和天敌不一定特指某些人群,而是广泛形容未来的生存挑战。“脏手擦过的脸颊渐渐现出迷彩”,他告诉我们, 我们的孩子也不差,本能驱使他
们对未来已有所警觉和准备,擦泪水顺便把自己搞个大花脸,迷彩是也。

“我们假声咳嗽 / 把后半首歌吐在地上”, 祸心显出来了,况也批判成人的虚伪怯弱外强中干,表面道貌岸然冠冕堂皇,背地却把一些曾经视为高贵的东西偷偷抛弃了,他这不把自己也骂进去了,傻帽。“孩子在地上抬头 / 脸上流满破碎的词儿”,孩子多可怜,他们迷茫,痛苦,质问,哭到这里显然已经变味了。

“有一些树梢被风景谋杀 / 有一些石头捧着夕阳的血”,总体是想营造一种肃杀的氛围,如大战临近,但况也用词恶毒,“树梢”不就是高层次的精英成人吗,他们在战前已被优越的环境击溃了,而百姓只能看着夕阳等着命运宰割(石头割得动吗,又是一处败笔)。“孩子从地上爬起”,别急,后备军来了,瞧况也这小样,再赖也不能牺牲孩子啊,“抽搭着不成调的1812序曲”,瞧,孩子不还在抽泣吗,不过也
没办法,成人自私无能造成恶果,孩子只能挺起稚嫩的身躯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了。柴刻夫撕鸡的“1812序曲”表现俄国人民击退拿破仑大军的入侵,里面炮火轰鸣,以后有人把这部管弦乐改成合唱,并且引入了童声部,看来和况也是沆瀣一气了。

归纳一下,况也无非想通过这首并不成功的小诗表现人类生来就是悲壮的,但不悲惨。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注定泪水将灌注生命的历史和未来长河。可是从中国古老的诗经到俄法大战,这种时空跨度不是这首单薄的小诗能承担得起的,这就足见况也的无知和浅薄。况也想批判我们狂妄自私竭泽而渔不顾后代的险恶用心是难以得逞的,他的语焉不详只能说明他的无用和胆小。


2007-10-31 20:2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8  

"况也想批判我们狂妄自私竭泽而渔不顾后代的险恶用心是难以得逞的,他的语焉不详只能说明他的无用和胆小。"

这人是谁啊?这么刻薄?:))


2007-10-31 21:0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7-11-1 02:08 AM:
"况也想批判我们狂妄自私竭泽而渔不顾后代的险恶用心是难以得逞的,他的语焉不详只能说明他的无用和胆小。"

这人是谁啊?这么刻薄?:))

为力,甭管谁写的,你不是老讲我的诗看不懂吗,现在看懂了吗?!


2007-10-31 21: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10  

这首诗歌,没有况也自己的解说,我又理解错了。
下面这段最喜欢。想起我儿子小时候就是“小兽满嘴奶香”,喝一口奶,打一小嗝,愣愣地看着周围。太可爱了。小孩子真好玩。那些因生活所迫,把孩子送回国的人们,一生不知道失去多少乐趣呢。

小兽满嘴奶香
味蕾还相当青涩
孩子蹲在地上
脏手擦过的脸上渐渐出现迷彩


2007-11-2 13:0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11  

况也的“解毒”真幽默 :) :)


2007-11-2 14:0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2  

班门弄斧的来也!

(1) “抽搭着走调的哀哥蒙特”。“哀哥蒙特序曲”为贝多芬的著名作品,交响乐史上的大作,所有序曲中数一数二(自然是俺封的)。内容讲得是贫民起义反抗残暴的统治者,和此诗小孩子反抗大人的主题吻合。

(2) “一些树梢被风景谋杀/一些石头捧着夕阳的血”,那两个“有”有必要么?

(3) “天空很蓝”似乎更自然些。

(4) “一朵黑云飘离一支烟头”

(5) “脏手抹过的脸上泛起迷彩”,“泛起”表示渐渐显示。

(6) 第一段给改差掉了,原先的很好嘛,不败笔,除了那个“如”字多余。

(7) 佩服诗人信手拈来挥洒自如,将日常场景入诗的本事。也不知道学得学不得?

(8) 诗人的帽子你先戴着,等别人都摘帽后才轮到你。

(9) 俺几年前就有过“自我解毒”的念头,一直懒散未能如愿,不想竟被你抢了先,现在需要提上议事日程,看看能否追上来。如果写,绝不容许这样糟践作者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1-8 08: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3  

对不起!这胡平是昨晚写的。刚刚发现首贴才是“修改稿”,那么就是越改越好了,
尤其第一段。

“如一只蜜蜂,一片草叶”,“如”字多余吧?上句已经有了一个。

“黑云才刚飘离一支烟头”,“才”字可以去掉吧?

“蹲在指缝构筑的守侯下面”,“头顶上是指缝构筑的守侯”?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1-8 09:0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4  

孩子从地上爬起
抽抽搭搭不成调的英雄序曲
“童声合唱”,改成“英雄序曲”——这样的跳跃,只有诗人才有。我怎么突然想起“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一句话啊!


2007-11-8 09:3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15  

谢谢楼上各位,都是伊甸朋友了不一一点名了。这虽是儿戏之作,我对此却是有严肃思考的,当然这些思考诗的容量是承载不了的。

另外,我这样逐字逐句的精确解毒(包括对笨笨的“像土一样”)也是下不为例,或是下不为力(因为为力老是嚷嚷看不懂看不懂)。实际上诗歌是不可以精确解毒的,一这样做诗歌就死了,就像靠人体解剖是永远无法了解真正的生命现象,尽管你可以把每块骨骼每根神经标得清清楚楚


2007-11-8 18:2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我这样逐字逐句的精确解毒(包括对笨笨的“像土一样”)也是下不为例,或是下不为力(因为为力老是嚷嚷看不懂看不懂)。”

我这么写着小说,感觉到诗人在诗歌的行句中,表达不尽情感、心思、意愿......反正我就是鼓励诗人多说话啦。

况也怎么老上我的当呢?:))))


2007-11-8 22: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