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功业、家庭、爱情三不误的女强人 ─ 辽国太后萧燕燕
[打印本页]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8-2-13 09:51
标题:
功业、家庭、爱情三不误的女强人 ─ 辽国太后萧燕燕
史上最大胆的君臣恋:萧太后与韩德让公开同居
辽开国以后,除了第一位太后述律氏以外,每一个皇帝的后妃都姓萧。也就是说,辽国历史上姓萧的太后有无数。但是我们一提起“萧太后”这三个字,那就是指她——辽景宗的皇后萧绰(953~1009),又名萧燕燕。
萧绰出身显贵,她的父亲是北府宰相萧思温,母亲是燕国公主耶律吕不古。燕国公主只生了三个女儿,萧绰是第三个女儿。据说“燕燕”二字,就是来自她母亲燕国公主的封号。在宋朝的资料上,她最早被记载为“雅雅克”。萧思温虽然无子,但也没有纳妾,只在族中过继了一个儿子来。两夫妻鹣鲽情深,萧思温经常亲手给妻子梳头画眉,羡煞旁人。这样的家庭,对于萧燕燕的成长自然是极有好处。据说有一个规律:从夫妻恩爱的家庭里出来的孩子,她将来的婚姻幸福概率也很高;而那些为了逃避不幸家庭而匆匆结婚的孩子,却很容易陷入一个新的不和谐家庭中。
幸福家庭给萧绰的好处不言而喻,让她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在一个小家庭内消除矛盾、增进和谐的办法,此后她的小家庭,一直比较称心如意。这在中国历朝称制的太后中,是一个罕例。
燕国公主去世之后,三朵姐妹花开始亭亭玉立,虽然说辽国有一大半人姓萧,但是此萧彼萧差距甚大。当年耶律阿保机初建辽国,因为仰慕汉高祖刘邦,所以耶律阿保机把自己的姓氏也改成刘氏。而因为辅佐刘邦功劳最大的是萧何,汉代典制大部分出自萧何之手,所以也把自己身边的重臣和后族都改成萧氏。虽然最后他改姓刘这事儿被太多人反对还是改回耶律氏了,但是耶律阿保机却觉得兴犹未足,于是把萧姓扩大,将契丹八部,划了三部姓耶律,其余五部全部改姓萧。
所以辽国契丹族的人就有两姓,一姓耶律一姓萧,并且法律规定,同姓不婚。因此上契丹族全辽国人民的夫妻都是一方必姓萧,另一方必姓耶律。
但是萧绰家却是不一样的,她家是后族。后族原来有两部,开国初一直和耶律氏数代通婚的拨里氏、乙室已氏两大部落,被改为萧氏列为后族,到太宗耶律德光时,又将母后述律一族也添入后族。因此萧氏后族其实为一姓三族,即拨里氏、乙室已氏和述律氏。
萧绰的父亲萧思温,就是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的族侄。
辽国的皇帝和王族,将来的妻子都得从后族中挑选。因此萧家三姐妹,从小被当成后妃的候选人培养。三姐妹从小就学会了如何管理后宫,如何参与政治、驾驭臣下。以及如何行军布阵、带兵打仗等中原女子不可能学习的东西。而其中又以么女萧绰天资聪颖,为人处世沉着大方,重要关头能够不感情用事,因而最得父亲看重。
当年耶律阿保机死后,他的三个儿子中的长子耶律倍被追封为义宗皇帝,次子即辽太宗耶律德光,第三子耶律李胡被追封为章肃皇帝。耶律德光死后,先是耶律李胡欲继位,被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打败,耶律阮继位,是为世宗。后世宗被人杀死,又是耶律德光的儿子耶律璟继承皇位,即当时在位的穆宗。这三支后人分据三派势力,此消彼长,都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在这种局势不明的情况下,老于政治的萧思温对女儿们的婚事各有安排。长女萧胡辇嫁给耶律德光一系的太平王罨撒葛,次女嫁给李胡一系的赵王喜隐,两个女儿出嫁之后,萧老爹又将第三个女儿萧绰许配给耶律倍一系的世宗之子耶律贤。
萧思温的如意算盘打得叮当响,这样的话,不管是哪一系的人马做了皇帝,他都会有一个女儿能坐上皇后宝座,他都是逃不掉的国丈大人。
只可惜,老爹算盘打得响,女儿却不这么想,小女儿萧绰早就喜欢上了一个汉族男子韩德让。
论韩德让的家世,原本也是可以和萧家结亲的。韩德让是已经契丹化了的汉人,韩氏家族是从他祖父韩知古开始入辽的。韩知古本是战争中被俘的奴隶,后来因为才华过人,受耶律阿保机和皇后述律平的重用,曾总知汉儿司26事,又制定契丹国仪,成为开国功臣之一,在辽一直做到中书令的高官。韩知古的儿子韩匡嗣如今是太祖庙详稳,他娶的也是后族萧氏中人,而韩德让则是韩匡嗣的第四个儿子。
不过奇怪的是,韩德让足足比萧绰大了十二岁,这一年萧绰十四岁,韩德让二十六岁。韩德让,举止温文尔雅,身上融合了契丹人与汉人的优点:饱读诗书的气质,没有契丹男儿的粗野;数一数二的骑射之术,又使他没有汉家男儿的文弱;斯文淡定的举止中,却又有一种隐隐的威慑之力。可以想象,情窦初开的小姑娘萧绰,爱上文武双全、知识渊博、才华过人的成熟男子,更多的是一种景仰。从这点分析,可以看出萧绰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成熟,而且喜欢强者。韩德让会爱上萧绰更不是一件难事。他虽然醉心功业、眼高于顶,这些年来寻寻觅觅没有找到心人上,但是以萧绰那样充满活力的青春,那样眩目的美丽,那样霸道的主动告白,一个男人怎么能够抵御这样的爱情呢!韩德让也是血肉之躯,青春男子,自然是毫无抵抗地爱上了萧绰。
两人甚至私自订下了婚姻之约,当时萧绰还不知道,她的父亲已经将她另许他人。她很自信,因为这门婚姻并非不可能,韩氏家族足以匹配后族。
但是一场政变发生了,把两人的爱情梦辗得粉碎。
当时的皇帝辽穆宗耶律璟为人残暴好杀,嗜酒喜猎,而且经常长醉不醒,辽人对于这位大白天睡觉的皇帝极为不满。称之为“睡王”。他为人多疑,皇室宗族,身边近侍不知道杀了多少。更相信巫术,取活人胆入药,炼制延命丹,弄得国内怨声载道,人人自危,国势日衰。辽应历十九年(969年)二月,穆宗去黑山打猎,因为心情不顺,一日之内竟然肢解了六十五人,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及厨子辛古等六名仆役因为没有完成穆宗指派的差事,自知难逃一死,索性铤而走险,当夜在穆宗又喝得醉醺醺的时候,联手将穆宗刺死,然后逃亡。
当时萧思温随侍,一知道皇帝去世,立刻就要考虑下一个问题了:耶律璟死了,由谁来当皇帝?
萧思温当时身为侍中,虽然深得耶律璟宠信,却也对这位皇帝一肚子气——当年柴世宗北伐,志在收回幽云十六州,兵马直逼幽州城下。军情紧急,一日数报,萧思温软哄硬劝,才架着这位“睡王”亲临前线去鼓励士气。当时辽军已经节节败退,结果皇帝耶律璟居然发表了一番奇谈:“反正幽云十六州本来就是汉人的地方,丢了也没什么,就算是还给汉人好了。”
萧思温气得险些晕倒,幽云十六州对中原重要,对辽国也同样重要。失去幽云十六州,难道皇帝陛下打算把辽国重新退回到放马牧羊的原始部落时期不成?
若不是柴世宗中途染病,就此去世,恐怕幽云十六州已经不保了,即是如此,也已经失去了瀛、莫二州及附属城池。
辽国得到幽云十六州已经数十年,在心理上早认同是自己的国土,失去瀛、莫二州心中自是恨事。萧思温身为国之重臣,更是耿耿于怀。穆宗意外去世,这个时候萧思温能够及时通知谁来继位,谁就会是下一任的皇帝。虽然萧思温把女儿分别嫁给太平王罨撒葛和赵王喜隐,然而他在思想政见上,却是更认同晋王耶律贤。萧思温当机立断,一边封锁消息,一边派人秘密通知晋王耶律贤立刻飞马到灵前即位,是为辽景宗。
景宗一回到上京,萧思温立刻手握大权,被封为北府宰相、魏王等爵位,而后一道旨意,令萧思温之女萧绰入宫为妃。
无以得知萧绰和韩德让此时心里是何滋味,只不过身为侯门中人,有时候政治利益高于一切,更何况两人都不是不知世事的小儿女,正相反,他们从小到大,一直接受的是涉及权势斗争的教育。萧绰从小受的是做后妃的教育,韩德让受的是出将入相的教育,在重大政治关头,他们都只能够选择面对现实。韩德让娶汉人大族李氏之女,离开京城,代父韩匡嗣镇守南京。
萧绰入宫之后,她的美貌和才慧受到了景宗的宠爱。景宗耶律贤是一个很有城府和手段的皇帝,他年仅四岁时,父亲世宗就因为察割之乱而被刺杀,他幸被厨子刘解里用毡子包住放在柴草中遮掩过去得以逃生,此后他便被穆宗收养。童年的经历给了耶律贤很大的刺激,令他身心俱受伤害,一直体弱多病。然则外表的羸弱恰和要强的内心成反比,这皇位本来就是他的!但是在多疑而凶残的穆宗眼皮底下,他以与世无争的态度麻痹了穆宗。穆宗曾经把所有能继位的王爷挨个儿杀的杀、关的关、监视的监视,却没有怀疑到他。他则暗蓄大志,结交飞龙使女里、南院枢密使高勋等人为心腹,又与萧思温、韩德让、室坊、耶律贤适等重臣过往甚密。因此在穆宗一死,其余王爷们还没有回过神来时,耶律贤已经登基就位了。
因此对于萧绰,耶律贤本就已经将她内定为皇后了。但是他为人心计甚深,却先封其为贵妃,直到两个月后,他已经将她里外观察得很清楚了,这才下旨,封她为皇后。
初入宫的萧燕燕生活得并不如意,重重考验向她袭来。入宫一年多以后,权倾朝野的北府宰相萧思温忽然被盗贼所杀,谁都知道这不可能是一桩意外。
十六岁的萧绰在惊变之后迅速成熟起来,她明白只有手握大权,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抛开少女情怀,投入新的角色定位中。
半年以后,查出杀萧思温的凶手为国舅萧海只、萧海里,两人被处死。紧接着,在保宁三年(671)十二月份,萧绰生下了皇长子耶律隆绪。她的权势迅速扩大,而她和耶律贤夫妻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好。景宗耶律贤生有四子四女,共八个孩子,其中三子三女,俱是萧绰所生,这似乎也足见他们夫妻很恩爱,而萧绰在他们十四年的婚姻生活中,从长子降生之后,几乎大部份的时间就在不停地生育孩子。
随着孩子越生越多,萧绰的权势也越来越大,先后除去恃功骄横的飞龙使女里和南院枢密使高勋等重臣。这固然是萧绰自己的能力,也是景宗耶律贤有意的一步步栽培引导。
童年的凶杀政变,令耶律贤一生都心有余悸,不仅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也令他一生留有阴影。辽国从耶律阿保机开国始,就没有安稳过,每一次的皇位交替,都伴随着血腥和残杀。太祖耶律阿保机一死,他所指定的继承人长子耶律倍的皇位就被次子耶律德光所夺,失去皇位的耶律倍流亡他乡,死于非命。太宗耶律德光一死,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就发动兵变,将述律太后和李胡囚禁致死。世宗耶律阮在祭祖途中被暗杀,穆宗耶律璟在行猎途中被暗杀……
坐皇位如同坐在活火山口上,谁也不知道它会什么时候爆发,稍有不慎,做皇帝的随时可能死于非命。皇权的控制又是一件体力活儿,它需要掌控者精力充沛,及时扼杀危险苗子,还要随时防范各种可能的出现。
耶律贤不想自己像世宗、穆宗一样死于非命,他想活的好好的,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还想安安稳稳地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但是耶律贤的身体状况很差,小时候过于血腥的经历,令他受惊,从此得了风症。据史料记载,从他病发时的惊悸抽搐状况来看,倒很像是癫痫之症。这倒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帝王病,据说亚历山大大帝、凯撒大帝、彼得大帝都被这种病困扰终生。
所以耶律贤再竭尽心力也不能完全放心,在他风症发作的时候,他的权势随时可能失控。他不能相信那些亲王兄弟们,他刚刚从这群狼嘴里把他们正追着的大肥肉抢跑,现在他们又虎视眈眈地候着呢;他也不敢完全相信臣下们,他们随时都可能被诸亲王们收买。唯一可以全权托付和信任的,恐怕只有他自己的妻子,他儿子的母亲了。皇后的地位系于皇帝身上,皇后的将来系于皇太子身上。只有皇后和皇帝休戚攸关,不可能背叛。就算中间有什么可能性发生,皇位最终还是会回到他儿子的手中。
从接掌皇位的第四年开始,在耶律贤观察了萧绰三年多之后,两人的夫妻之情在增长,信任度也在增长。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耶律贤逐步将皇后萧绰带上政治的前台,让群臣们慢慢熟悉皇后,渐渐适应听从皇后萧绰发号施令。直到保定八年(976年),耶律贤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著为定式”。
这就正式宣告天下,一旦有什么意外发生,和他具有同等地位的皇后所发表的命令,等同于他的命令。
在萧绰执政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因为辽国自太宗耶律德光入主中原不果以后,一直内乱不断,自顾不暇,尤其是穆宗执政以来,国力更是衰弱。而在中原,则由后周开始逐渐成一统之势。自柴世宗、宋太祖、宋太宗开始,就不断地对辽发动攻击,当时的情形一直是南攻北守,辽国处于只挨打不还手的局面。
到辽景宗继位,重用汉臣,兴利除弊,国势为之一振,但是同时他所面对的对手也在日益强大。辽乾亨二年,即宋太平兴国二年(979年),宋太宗亲率大军,灭了辽国在南方的最后一个属国北汉。尽管辽景宗和萧绰连连派出北院大王耶律奚底和南府宰相耶律沙等率大军救援,却也没能够保住北汉。一时间,朝野大惊,因为大家都知道,下一步肯定是要对辽发动攻击了。当时情况一直是南强北弱,刚刚一统天下的宋军气势正锐,完全不同于后来演义说的那样畏战如虎,恰恰相反,反是一直在打败仗的辽军比较胆怯。
果然宋太宗灭了北汉之后,紧接着就发动了对辽的攻击,企图收复后晋石敬瑭割让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宋大军不还朝,直逼到辽国的南京(今北京)城下。当时正值辽景宗每年例行的夏捺钵,文武大臣都随辽景宗行帐夏捺钵去了黑山,包括当时的南京留守韩匡嗣,只有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代父守城。
而在黑山,刚刚接到北汉灭亡消息的耶律贤和萧绰又接到南京被围的消息,不由大惊,立刻派耶律休哥、耶律斜轸率军救援。
这一边,韩德让代父守卫南京城,在辽军数次败退的情况下,一面派人飞报景宗,一面调集粮草军备,并日日夜夜亲自登城坚守,安抚百姓,稳定民心军心,为援军到来赢得宝贵的时间。另一边,萧绰调兵遣将,千里飞援。两个旧情人心灵相通,竟然神奇地扭转了局面。宋军久攻不下,反而被耶律休哥在高梁河伏击,全线溃败,宋太宗在王承恩的保护下抢了一匹驴车逃走,狼狈无比。
南京一役,在宋被称为高梁河之战,使得韩德让自此声誉鹊起,正式超越其父韩匡嗣,进入辽国中央最高决策层。
高梁河之战,对辽国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战。数十年来辽国在后周、宋的攻击之下,只有招架之力,并无还手之功。而这一战,则成为辽国反败为胜,由弱转强的关键转折点,令整个辽国的军心民心为之振奋。
但此时,辽景宗耶律贤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政事基本都交与萧绰。可以说这一战,实是由萧绰全权指挥,也不为过。
高梁河之战后第三年,即乾亨四年九月(982),辽景宗耶律贤巡幸云州,猎于祥古山,崩于行宫。遗诏令:“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就这样,辽国的统治权,正式完全交于萧绰。
虽然在此之前,萧绰已经执行行政事务十几年了,但是行政权不代表所有权,萧绰代表耶律贤发号施令人家可能听话,但是萧绰自己出来说话未必就这么灵。辽国的皇权交接一向不规范,连成年的皇帝都有可能夜半丢了脑袋,更何况才不过十二岁的小皇帝耶律隆绪。当年那么厉害的述律太后,也要站在儿子的背后发号施令。她推第一个候选皇帝耶律德光,人家可以卖账,推第二个耶律李胡时却狼狈收场。
全盘接手朝政的萧绰从皇后成为太后,立刻召见了景宗临死前的顾命之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忐忑不安地垂泪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
这两位都不是外人,韩德让是萧绰的旧情人,耶律斜轸是萧绰的侄女婿,既是至亲又是心腹,在他们面前垂泪很能引起他们的同仇敌忾之心,果然这两位立马表示忠心:“但信任臣等,何虑之有!”
萧绰还有一重加强措施,辽圣宗即位后不久,在萧绰主持下,小皇帝耶律隆绪与耶律斜轸进行了交换弓矢鞍马的仪式,这种仪式金庸曾经在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里写到过,蒙古人叫“结安答”,从此两人成为患难与共的兄弟。
对于韩德让,萧绰是另一种做法。据史料载,耶律贤死后,萧绰就跟韩德让有了如下一段对话:“你我曾有婚姻之约,今愿偕前盟,我儿即你儿,望辅佐之。”
韩德让当然尽心尽力。事实上,两人旧情未断,韩德让又没有儿子,耶律隆绪从小就由他执教,在萧绰有意无意的培养促成下,两人建立起犹如父子般的情谊来。
韩德让当然会尽心尽力地辅佐,这一边护送着景宗灵柩回京,一边扶保圣宗登基。然而此时情况的确不太妙,不但诸王蠢蠢欲动,还有二百部族各拥武力,企图借着孤儿寡母执政无力,要回到原来契丹八部轮流坐庄的历史中去。
内外交困,宋太宗赵光义听说辽国皇帝新丧,剩下孤儿寡母,立刻觉得机会来了。赵光义是见过孤儿寡母执政的局面的,一次是后周柴世宗去世,剩下符太后和小皇帝,全无主张,宋太祖赵匡胤乘机发动陈桥兵变,轻易地取了江山。另一次是宋太祖去世,皇后宋氏连忙派人宣召皇子赵德昭继位,不料赵光义早已经登上金殿,宋皇后也只得大哭一场认命。
所以对于赵光义来说,孤儿寡母当国的所有概念,就是符太后、宋皇后这一类后宫女主,柔弱而无主见,江山落到她们的手中,等于是白送给人一样。他带着这种观念,发动了第二次北伐。而这种偏见,却是致命的。
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从后周到北宋,一共有四次机会可以成功。似乎是天意的捉弄,命运的嘲讽,这四次机会,都是在南方军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因为一些意外的因素,而使得北伐大业,终成泡影。
第一次后周柴荣连夺三州,却在中途染病不起。第二次是宋太祖赵匡胤夺了江山,却采取赵普的先南后北主张,使得辽国得到了喘息的机会。等到宋太祖统一南方,欲要挥师北上之时,却已经是重病不起了,北伐大业,终于搁置。第三次是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挥师北上之时,辽国已经从这两次的机会中得到了喘息,辽景宗推行汉化,国力得到了恢复。而赵光义在南京城下受了伏击之后,军队实力仍在,只要能够重整旗鼓,未必不能不一举收复幽云各州,但赵光义却因为疑心众将有拥立赵德昭为帝之心,匆匆结束北伐,回师整理内务去了,这又使辽国得到喘息的机会。而等到赵光义终于在几年以后再次发动北伐之时,由于自己统率失误,失去了最后的机会。这一次的惨败,不但令北宋的军事力量大受打击,十余年内无法恢复,而且失去了名将潘美和杨业。
潘杨案传说了几百年,然而真正害死杨业的罪魁祸首,不是野史传说中的潘美,也不是正史记载中的小人王侁,而正是宋太宗赵光义自己。因为曹彬、潘美是赵匡胤在世时所用的大将,赵光义在出征之前,采用了监军制度,并且规定了行军计划。不料曹彬所部,一路冒进,以致中了耶律休哥埋伏,使得三军会师幽州成了泡影。而潘美所部也因此被迫撤退,不料监军王侁贪功嫉妒,和副将刘文裕强逼北汉降将杨业再去攻打寰州。杨业遭人嫉妒是实,却轮不到潘美。潘美是开国第二大将,功劳仅次于曹彬,北宋一统各国,有一半土地是他打下的,另一半是曹彬打下的。杨业本是降将,归附未久,在北宋所经历的最大战役也不过是在云州对辽人打了一场小小伏击战,两人地位功劳天差地远,说白了,开国元勋会嫉妒被灭国的只打过边境骚扰战的降将吗?
嫉妒杨业的另有其人,就是监军王侁。他原是田仁朗的部下,在与西夏交战时期,曾密奏皇帝,说主将田仁朗平日荒废军政。宋太宗大怒,令王侁代统军队,将西夏王李继迁杀得大败逃入辽境,深得太宗信任。此时再征辽国,便派了他为监军。王侁在军中资历浅,虽然能拿着监军身份压人,但总是底气不足,不敢对那些老资格怎么样,只能欺负杨业这样的降将。潘美作为主帅,当然知道王侁在挤兑杨业。只因为王侁的背后,站的是当今皇帝。而王侁却是以诬陷主帅而起家,他也不愿意自己成为第二个田仁朗,于是悲剧就这么发生了。
萧绰犹不满足,更是在小皇帝面前的君臣这一名份也欲去掉。于是赐韩德让皇族姓氏耶律,赐名隆运,封晋王,隶属季父房,圣宗从此得称韩德让为亲叔叔了。韩德让像辽国历代皇帝和摄政太后一样,拥有自己私人的斡鲁朵(宫帐)、属城,万人卫队,直如辽国的太上皇。史载:“德让无子,初以圣宗子耶律宗业为嗣;又无子,以魏王贴不(宗范)子耶鲁为嗣;天祚立,以皇子敖鲁斡为嗣。”因为韩德让无子,于是规定皇室每一代都贡献一个亲王作为韩德让的后嗣,看来是一直延续到辽末代的天祚帝时,这一制度仍在实行中。
两人甚至举行了实际上的婚礼仪式,早在圣宗统和六年(988年),即辽景宗去世后的第六年,萧绰一反从前在皇宫中宴请皇亲众臣的惯例,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并且对众人厚加赏赍,并“命众臣分朋双陆32以尽欢”。后人指出,这就是萧太后改嫁韩德让的喜宴。
萧太后至此,事事称心如意,但是这个世界上,总没有令人百分之百满意的事,这完美中的遗憾,就来自萧太后的两个姐姐,嫁给了赵王喜隐的二姐和嫁给齐王罨撒葛的大姐萧胡辇。
而这个悲剧,早在她的父亲萧思温当年把三姐妹嫁给辽国三支亲王时,就已经埋下了。虽然这样一来,萧思温的政治婚姻总有一样会押中宝,但是却也让三姐妹跟着各自的丈夫,相互成了政治上的死敌。
先说萧家二姐,她嫁给赵王喜隐为妃,而喜隐早在景宗时数次谋逆。第一次萧绰看在姐妹情份上放过了,只是小惩一番;第二次又造反,于是将其囚禁了;第三次再造反,当时正值景宗末年,危机四伏之际,萧绰不能再留祸患,终将喜隐处死。然而被爱情冲昏了头的萧家二姐,已经完全站到丈夫这一立场,因此对妹妹怀恨在心,借着以姐妹之情举行家宴之时,打算将萧绰毒死。不料计划失败,萧绰终于下令处死二姐。
大姐萧胡辇跟萧绰,倒是并没有出现像二姐那样的政治敌对。在父亲的安排下,萧胡辇嫁给了穆宗的弟弟太平王罨撒葛,景宗继位之后,为了稳住局势,封罨撒葛为齐王,又封为皇太叔。但是罨撒葛不久就去世了,新寡的萧胡辇被封为皇太妃。也许是罨撒葛年纪已老,再加上这段婚姻生活比较短暂,这一段政治对立没有波及到萧胡辇和萧绰的姐妹之情。辽国的女人,对于守寡的概念并没有像中原人那样悲惨,萧胡辇接手了罨撒葛的旧部,以“皇太妃”的身份率三万兵马镇守西北,替妹妹安定后方。兵马所至,处处大捷,周围小国纷纷归顺。萧胡辇权柄在手,呼风唤雨,宛若西北女皇,快意得很,她很快就有了远比罨撒葛更年青、更英俊的新欢。不久之后,一个叫挞览阿钵的奴隶成为她的新宠。
萧绰并不反对姐姐寻找新的欢乐,但是以她的审美眼光,摆在面前的是韩德让那样的高标准。姐姐可以喜欢马奴没问题,姐姐可以再嫁也没问题,但是再嫁总得嫁一个王公贵族,文能定邦、武能安国的那种。当她听到姐姐说:“愿嫁番奴为妻。”这句话时不禁目瞪口呆,立刻做出了判断,将那个不怀好意、野心勃勃的马奴重打一顿,赶往远方。
不料这次萧胡辇的爱情来了,她死心踏地,只要这一个,对萧绰安排的人连看也不看。一年以后,萧绰终于让步,将挞览阿钵还给萧胡辇。但是挞览阿钵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经此一顿苦打,更是怀恨在心,终于怂恿萧胡辇谋叛,自立一国。他的逻辑很简单,萧绰的情人韩德让可以做上辽国的太上皇,那他皇太妃的情人好歹也应该做上一国之主。但他也不想想,韩德让的高位上,还包括了韩家三代身任大辽重臣和韩德让无数军功,又如何是他一个一步登天的马奴能比。
这场叛乱没有意外地被平定了,挞览阿钵先被诛杀,不久萧胡辇也被赐死。萧家的姐妹都很厉害,在政治、在军事上都不弱于人,但是最有特色的,还是那种“冲冠一怒为蓝颜”的性格。萧家大姐为情人谋反而死,萧家二姐为丈夫谋反而死,就连萧绰自己也不能免,她与韩德让的特殊关系人人可见。涿州刺史耶律虎古,因对韩德让无礼,韩德让竟然当庭将耶律虎古击死。一向以执政严明,在国内推行杀人偿命制度的萧绰眼睛一闭,硬是就当没看见。可同样,大将胡里室在马球赛上将韩德让撞下马,萧绰大怒,立刻就将胡里室斩首示众。唉,这真不是普通的偏心啊!
一辈子吒咤风云的萧太后,也总会有老的时候,在她退出政治舞台之前,她还想干最后一件事。
公元1004年,萧绰亲率大军二十万南下攻宋,军队一路推进,到达澶州城,直逼百里外的东京汴梁城。北宋朝廷一片混乱,甚至有大臣们建议弃城逃跑,迁都江南或者蜀中。宋真宗在宰相寇准的鼓励下御驾亲征,在澶州城下,与萧太后签订了“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的大致内容是:辽兵北撤,退出所占的十几个城池。宋国每年输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辽国,双方交换誓书,彼此以平等的地位相待,并且约同“所有两朝城池,并可依旧守存,淘濠完葺,一切如常,即不得创筑城隍,开拔河道”。这条约也永久有效,所以共同声明“质于天地神祗,告于宗庙社稷,子孙共守,传之无穷。有渝此盟,不克享国,昭昭天鉴,当共殛之”。
宋真宗比较满意,这次寸土不失,还让辽人交出了已占的城池。宋辽互市后,进行榷场贸易,每年给辽国的岁币,从榷场贸易的利润所得就足以抵销了。
萧绰和韩德让也很满意,原本就没想到去占领宋国,一个长久有效拿钱的合约,不但足以向国人交待,而且将来他们去世以后,也不怕因辽国缺乏像他们这样的强势人物而再走回穆宗的老路上去,有一个和平条约保着呢。
大家都满意,就有遵守合同的动力,自澶渊之盟后,宋辽保持了将近一百二十年的和平时光。两国罢战休兵,各自埋头发展经济去了。不管以后的变故如何,至少这一百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老百姓过得最好的一段日子。
萧绰和韩德让联手完成了这最后一战,又过了五年,萧绰自感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在圣宗统和二十七年(1009)的十一月为儿子耶律隆绪举行了传统的“柴册礼”,还政给儿子。
这时候,她已经在南京城开始修建新宫了,于是打算到南方去疗养,不料走到半途,一病不起,逝于行宫,享年五十六岁。死后,葬在辽乾陵之中。
相倚一生的爱人去世了,对于已经是年老的韩德让来说,也是一重极大的打击,他的身体也自此垮了下来,尽管圣宗耶律隆绪率诸亲王像儿子一样亲侍床前,皇后萧菩萨哥也亲奉汤药——耶律隆绪一直和韩德让亲如父子,感情始终不受皇权和时间的影响,除了皇太后萧绰安排得当以外,皇后萧菩萨哥也有部分关系,她是韩德让的外甥女,和舅舅关系一向很好,而耶律隆绪和这位表妹皇后的感情,维系了终生。
尽管帝后殷勤服侍,韩德让的生命仍在急速消逝中。就在萧绰去世后的第十五个月,韩德让也随之去世。辽圣宗耶律隆绪亲自为韩德让举行了国葬,并将其安葬在萧绰的陵墓边。韩德让成为葬在大辽皇陵中的唯一一个汉人和臣下。
辽乾陵,大辽承天皇太后萧绰的陵墓,一边葬着前夫辽景宗耶律贤,另一边葬着后夫韩德让,眼前儿孙孝敬,身后功业千秋,萧绰此生,足可含笑矣!
中国历代皇后、太后中,或也有临朝天下,建功立业者,却难免夫妻反目,母子相争;或也有夫妻恩爱,儿孙孝顺者,却难免三从四德,锁于深宫。而千古以来能够全面收获功业、家庭、爱情之圆满者,却唯有萧绰一人。
【转自网络,作者不详,特此致谢!】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yidianor/)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