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是在上帝面前犯的 — 读《祁克果的人生哲学》
范学德
1. 没有自我的人
祁克果(1813—1855,名字又翻译为克尔凯戈尔,基尔克果)是哲学家,又是基督教大思想家。谢秉德先生翻译的《祁克果的人生的哲学》一书,汇集了祁克果的六部论著。该书收入“基督教历代名著集成(第二部第二十三卷)”,由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出版,到如今,已经四十多年了。收入这部书中的前三部论著是《今日的时代》,《我著作中的观点》和《致死的疾病》,我曾一读再读,爱不释手。我当然不信祁克果的话句句是真理,但他激励我思考,让我勇于面对自己心灵中的黑暗,这已足矣。祁克果屡次说过,他的整个写作事业“同时即是自我教育”,这应当成为我的座右铭。2. 我们这个时代
祁克果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上来审视基督教信仰的。收入《祁克果的人生哲学》中的第一部书,就是《今日的时代》。3. 这个“单独个人”
“单独个人”,是祁克果思想的基石。在收入《祁克果的人生哲学》中的第二部书——《我著作中的观点》之下,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叫“那单独的人。”祁克果曾有一个心愿,他死后如果有一块墓碑的话,那碑上只要刻上几个字就行了。这几个字就是:“那个单独者”,这也可以译成“那个个人”(第62页)。在这个群众被视为英雄的世代,做一个“单独个人”,它需要的不仅是大勇,还要有大智。在许多时候,人们嘴上说走自己的路,实际上坚持的却是“吾从众”,俗语谓之随大流。一个人若要成为一个“单独个人”,那他不仅要在认真思考之后对“生命”,“真理”和“道路”的有真确的见解,还要有选择走与众不同的路的勇气,他要敢于独往独来,特立独行。4. 绝望是致死的疾病
可普天之下,有几个人愿意成为一个实在的罪人哪?有,但不多。这个时代流行的口号是我就是上帝,这话口气大是大,就是不实。无论我怎么气盖山河,才华横溢,死到临头,万事皆休。5.绝望症的种种形态
祁克果肯定绝望具有普遍性,即使人没有感觉到自己正在绝望中,但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在其性灵的深处,不是多多少少在绝望之中,并且,这个绝望并不是罕见的例外,这就是祁克果关于绝望的普遍性的概括。6. 绝望是罪
罪是什么?罪是绝望。祁克果认为这里的要点是在于“在上帝面前”和“有了上帝观念”这两个概念,因为“那使人的绝望成为罪的,就是因为涉及上帝观。” 人的过错之所以成为罪,正是因为是在上帝面前。(第143页)7. 罪的连续性
祁克果说:“人之陷入罪中的每一刻是一种新罪,或说得更精确些,他之陷入罪的境地即是新罪。”因为“永恒的本质乃是在于连续不断的意识”,或者说,永恒要求人要不断地意识到自己为灵性,并且有信心。“永恒只承认两种境地,若不是属乎信心地即是罪;凡未曾悔改的罪即是新罪。” (第171页)因为人如果不脱离罪,罪就每时每刻都在增长。人之留在罪中,较之所犯的每一个别之罪更坏,“他之留在罪中便是罪的连续,每刻是一个新罪。”因为罪的本身是一贯的,罪的本身中具有邪恶的一贯性。(第172至173页)【转自范学德作品集 (www.fanxuede.net)。特此致谢!】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yidianor/) | Powered by Discuz!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