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载] 诺贝尔奖三巨头
[打印本页]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0-7-13 09:40
标题:
[转载] 诺贝尔奖三巨头
诺贝尔奖三巨头
边纪
12万字的小说《灵异推拿师》是奈保尔从牛津大学毕业后第三年,窝在他一个伦敦穷亲戚家的地下室里写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和奈保尔的成名作《米格尔大街》一样出手不凡。特立尼达是奈保尔观察世界的基点,“异乡人的孤独”是奈保尔永远的主题,至他中晚期的小说《魔种》《抵达之谜》《河湾》等等,奈保尔的小说笔触更加细腻、深邃、沉郁、精美,相比之下,他早期作品的那种清新、生动、幽默、感性具有另一种魅力。虽说起点极高的奈保尔一直在他惯有的风格上发展,但看得到他文学上愈益自信的轨迹。“正因为他所具备的这种冷眼看世界的才能,才造就了其作品不矫揉造作并能触及事物本质的特殊性。”有作家如此评价。非凡的洞察力,忧伤与冷嘲的自然迸发。这就是奈保尔吸引读者的所在。多丽丝·莱辛赞同奈保尔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但没有冯尼格特作品对于她有的那种亲近感。
莱辛是一个真挚而新颖的作家,她获诺贝尔奖的长篇小说《金色笔记》具有创造性的新颖结构,就是自传作品《影中漫步》也以每条街来巧妙结构自己的回忆叙述。“具有史诗般磅礴气势的女性经验,以怀疑的精神,强烈的使命感、透视心性的想象力,审视分崩离析的现代文明。”这是诺贝尔奖的评语。莱辛对现实敏锐、思想丰富这些特点因为我们不熟悉特定历史背景与社会思潮,读起来难免少获共鸣之妙。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是另一个天才人物。阅读《我的名字叫红》不时叫人拍案激赏。不能100%读懂小说的历史、哲学内涵,但我们欣赏能够欣赏的,理解可以理解的,就主人公那条爱情线索的铺排描叙,帕慕克的文学才华堪与经典大师比美。《伊斯坦布尔》《雪》《寂静的房子》……帕慕克作品充满忧郁的抒情诗气质,它激起现代社会对文学日渐麻木的人重新燃起崇拜文学的可贵的激情。
我们文章中的三位诺奖大师有着一些共同点:都得过数个欧洲文学的最重要奖项。作品都自成世界。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与思想体系。个人生活与气质都具有孤独之魂。也许孤独是文学家的生存之根与呼吸土壤。
原载:新民晚报
作者:
虔谦
时间:
2010-7-13 23:50
顶好文,谢谢雪儿转载!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0-7-14 04:55
谢谢QQ分享!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yidianor/)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