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胡思乱想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枯荷

#1  胡思乱想

 《中国出了个毛东东》是烟子给我看的程宝林新作。文章来源出自两则新闻:

  美国世界日报2005年3月4日在中国新闻版上,刊登了两则与已故毛泽东先生有关的新闻。其一是,2月28日,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举行了《毛泽东诗词》典藏册的首发仪式。据新华社报导,“该典藏册通过金银邮票的形式在方寸之间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弘扬了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并为中国邮票史留下宝贵的传世珍品。该典藏册全球限量发行三万册,全国统一发行价3390元人民币。”

    另一则新闻也与邮票有关,全文照录如下:

    “(本报北京讯)毛泽东曾孙取名毛东东,和曾祖父姓名只差一字,已满周岁,近日发行其周岁纪念邮票,成为中国大陆邮票史上发行个性化邮票年龄最小的人。《信息时报》报导,以毛东东为主题的周岁纪念邮票,连同毛泽东的诗词纪念邮票,2月28日在广州发行。

  程宝林先生对此是大加鞭挞,对于他所批驳的点,我没有多少意见,基本还算赞同,但是援引的材料和批驳的论据实在是不敢苟同,尤其是批驳的语言,几乎是一种失去风度的漫骂。

  对这类新闻,我本身并不感冒。纪念伟人和普通人一样在我眼睛里毫无二致,每个人都是可以纪念的。

  可惜的是程宝林先生用血统论抨击血统论,自己却陷入血统论里出不来了。

  谁说只有伟人名人可以发行纪念邮票或者纪念册?一个婴儿就不能了吗?本人反对血统论的程宝林却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如果别的婴儿可以登上邮票纪念,为何毛泽东的曾孙子就没有这个权利?程先生不是又在造新的血统论了吗?

  我比较理解程宝林先生,在文革中受到了诸多的不公平待遇,对于文革的历史终究耿耿于怀,在字里行间中充满了怨毒,充满了刻薄的语言,这些都不是我想指其文章不上乘的原因。

  一篇文章是为了警世,那么就该用一些能警世的素材论据做依撑。而程先生却没有,把一些并无多大关联的素材往那堆积,如果是想反省文革,这些或许还算有价值的,但是显见他不是为了反省文革而作此文,而是为了警世,那么这些素材就等于废料。

  如果换做我该如何行此文呢?前面已经说过,这新闻其实价值并不大,不过沾了毛泽东名字的原由,而引起了注意。每年邮政部门发行的邮票不知道多少,这不过是沧海一粟而已。

  邮票也好,金银之物也罢,终究是历史云烟,能继续留存,不过是人们对于历史的一种感怀。

  对于一个婴儿,我以为程先生过了,语言过了。无论如何,一个孩子是无罪的,就算他的父亲是手刃你的仇人,对于一个刚刚来到这个人世的婴儿,这些语言都是过的,人惟有宽容才能获得尊重,才能获得别人的共鸣。

  发行这个邮票的人不过是炒作,为了银子,被利益驱使而有了一中商业行为,仅此而已,如果说一张邮票就能改变什么,那么我怕城先生是真的草木皆兵了。

  所以为这二则新闻,我不会行文。

  不过程先生的文章倒是引发了我另一番的思考:究竟谁还活在文革的阴影里。

  反思历史是为了走出历史,而不是困就于历史。可是,我很少看见对于文革理性的思考,太多满怀忿恨的情绪严重影响着人的正常思考和思维,有价值的思考性书籍寥寥无几,实在是让人痛感可惜的。

  人因为自己的遭遇,种种的不平,往往会走入怪圈,非自己意愿所能控制,从这点上说,我同情所有走入怪圈的人。

  但是,我却不能因为同情,就滥用自己的笔去写一些附和别人情感的文字,我必须把文字留在天平上,不偏不倚。

  无论如何,历史留给我们的沉思,是为了我们向前看,往前走,而不是为了历史再搭进另一段历史,那么历史的意义就统统的失去了。


2006-4-18 20: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