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8 04:06 PM:
刚刚读到杜奔放的短文<<打“虎”英雄怕捉“虫”人>>(请见引文),谨商榷如下。
(引文中的段落编号是笔者加的,为了便于赏析.)
第1段说得在理。
第2段前半截说得也好。但后半截的“我说,如果孔乙己现在到大学教书,未尝不
是一个好教授。”的论断需要一些论据,孔乙己为何“未尝不是一个好教授”?
第3、4段,我未看出和前后的逻辑上的关系,令我惘然,感觉象刚喝了两瓶二锅头
(不是武松喝的那种米酒)。是我的问题,不是批评杜兄。
第5段,一下子就从吹牛的转到了打虎的,虽然有些跳跃,但我还是能承受。
第6段,共识是“酒后人的判断力下降”,不是力气下降。所以“水浒”所说的“武
松酒喝得越多,力气越大”并未违反共识。据说武松那个时代,他们喝的是度数很
低的米酒,里面的碳水化合物很多,所以每单位立升(volume)提供很多能量和
较少的酒精,跟现在人们喝的酒不一样。所以武松时代的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开怀
畅饮,但现在的就不那么做了。
谁兄这么认真读我文章,让我喜出望外。我觉得论坛比较随意,所以,想到什么就先贴上来,回头再
完善。
关于第六段,现在运动员为了好成绩,不惜吃兴奋剂等违禁品,如果酒能带来好成绩,怎么会不赛前
痛饮呢?可是,没有听说运动员比赛前喝酒的事。
现在造酒技术发达,很容易就造出武松那种低度酒来,如果武松时代的人喝那酒能够提高比赛成绩,现在
的人为什么不能呢?
再谈第2段.
”孔乙己“之所以被嘲笑,是因为贫穷,贫穷就说明身上没有换钱的东西了。从而说明,孔所知道
的"回"字有四种写法是不值钱的。
可是,“回"字有四种写法确实是一种学问,虽然在社会上换不到钱,可是,到大学里有可能换到
钱,大学里有人靠研究训诂学照样可以吃饭,孔对文字有兴趣,可以教教训诂学之类。
前半截说得也好。但后半截的“我说,如果孔乙己现在到大学教书,未尝不
是一个好教授。”的论断需要一些论据,孔乙己为何“未尝不是一个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