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我的道德经(九) [打印本页]

作者: 舞曼西楼     时间: 2007-1-21 01:23     标题: [原创]我的道德经(九)

我的道德经(九)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此段话的大意是,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其相争,处在众人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也最接近道。善人,居住像水顺其自然,心胸像深渊一样顺应自然保持平静,待人真诚仁义,说话像水一样格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像水样净化污垢,处事如水,随物成形,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像水样枯溢随时,顺应天时,把握时机。善人正因为与人无争,故无过失,无怨咎。

老子这段至理之言已被成千上万次引用,解说,评析。。。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众口称是。但是多少人能作到呢?说到水的无争,多少人能做到无争呢?而在争与不争之间,人们左右徘徊,劳心劳力,而其后果却是一模一样的。

不信?在此,我举一实例,来说明这个观点。

有一友,为人忠厚老实,人们都认为其过分的墨守陈规,心眼儿太死,迟钝呆滞,定是一事无成。 他在一家公司谋事,公司的生意每况日下,人们纷纷逃离。本来就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当然各自飞。只有他忠于职守地按兵不动。最后剩下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公司自己也撑不住了,终于宣布关门, 留下的人每人拿三个月工资。人们拿到钱后,一分钟不到,就都已收拾好东西走人了。由于他动作缓慢,公司老板就留他做善后,又多给了两个月工资,而在善后期间,早早离开的一个同事突然来电,说要聘请他。这样,他不费吹灰之力,又找到了工作。看来,好东西不是都让跑得快的拿到的。

仍是此人,后来又在一家公司做事,公司的产品因为没有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关,钱也即将用完,人们又开始纷纷逃离,另寻高就。他仍然一如既往,埋头干活。他有时也担心,但他确是为公司担心,毫无抛下落水的家犬自己逃命的意思。甚至在公司只剩寥寥几人时,一个大公司打电话给他提供一个位置,他竟然毫不犹豫地回道,“我现在有工作。”所有人都说他傻得不合情理的地步,(包括他老婆)。公司的股票掉到了几毛钱,公司因没钱给他涨工资,就给了他几万股股票以资奖励。他于是充满信心的把这些股票都买下来,(连本公司总裁都没买)。一年后,公司被一家大公司买断,每股十几元。他老老实实地,静悄悄地赚了几十万,而且负很少的税。算下来,不比总裁赚的少。看来瞎忙活也不一定就能忙出名堂来,啥也别作也不一定啥也没有。

一次偶然,与一位佛教长老邂逅,他说,世上的好事不是都让聪明人,手疾眼快的人占去的,老实人,手慢眼慢的人也拿到同等的多,一切都是公平的。争来争去,劳心劳命,最后大家都差不多。他讲到有一个老板,有两个雇员,一个很精明,一个很老实,他让这个精明人作推销,给他很多风头好处,着精明的雇员也开心卖力,公司因此赚了很多钱,而老板却把钱交给那个老实雇员管理。

所以,每个人在世上都有他的位置,不要因为自己没有枪到。或者太老实而懊悔,老实人的命运和那些上串下跳的精明人其实相差无几,也许更好呢!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1-21 12:59
谢谢你翻译了。不然我得用英文读“道德经”。:)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1-21 19:26
与舞曼交流一下:

老子的“道”,他以为他自己是在和“智者” 同行。

老子的“治大国如烹小虾” ,他把国家公民们都当成了“良民” 。

老子的“做人如水”,是他把人都想象得太清白了。

而西方人与他相反:希腊的民主、罗马的法律、基督教的原罪、以及后来的三权分立……都是严防着“一个人”的劣根性。

我自己从生物、人类进化的角度看:人走向文明的道路,由于自身的局限,路途遥远。
作者: 兰若     时间: 2007-1-22 00:52
为力JJ, 我有一点不同意见哈。 首先我们知道每个问题与概念都有不同的层次,从广义上的概念到最后解决具体问题的细节是一层一层的,如果层次之间混淆了就会导致一些误解。老子的“道”不是细节层次上的,是一种类似战略上的东西,所以在这个层次上他是不会具体考虑一个国家的公民到底是良还是不良,也没有想人的清白与否,因为这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到了具体治国的时候,制定政策的时候,才会考虑这些,象你说得三权分立等等的,是细节层次上的,觉得不好比较的~ 所以有人会认为哲学一点用也没有,好像很空的样子,不过我个人认为哲学很有用~

还有一个类比,有人认为“孙子兵法”根本不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 兰若     时间: 2007-1-22 00:57
我觉得水可不是守信用的象征,遇圆变圆,遇方变方的~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1-22 09:3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若 at 2007-1-22 01:52 AM:
为力JJ, 我有一点不同意见哈。 首先我们知道每个问题与概念都有不同的层次,从广义上的概念到最后解决具体问题的细节是一层一层的,如果层次之间混淆了就会导致一些误解。老子的“道”不是细节层次上的,是一种..

不同意才是好事情呢。

道可道,非常道。每个人的道路都不一样,理解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但最终,人们都会汇到一条大道上,不管我们愿不愿意。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