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谁害怕中国?”——伦敦研讨会谈中国崛起
[打印本页]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12-13 14:19
标题:
“谁害怕中国?”——伦敦研讨会谈中国崛起
美国、欧洲甚至亚洲的一些政客和学者不断抛出“中国威胁论”,鼓吹中国的经济强盛和现有的政治体制会对世界造成威胁,但近日在伦敦举行的一个特别研讨会则从另外一个视角讨论了中国的崛起对世界的影响,而研讨会的主题就是——“谁害怕中国?”。
“谁害怕中国”研讨会是在伦敦市中心的一个酒吧进行的。研讨会是由“咖啡空想”网络杂志社主办的。“咖啡空想”是欧洲第一个多语种时事杂志,它没有国家媒体的局限,为欧洲公民提供表达平台,有人称其“掀起了欧洲媒体革命”。它是2001年在巴黎创立的空想国际协会的出版物。
目前,空想国际协会网络遍布欧洲,在12个欧洲国家设有20个办事处。“咖啡空想”的会员大多是欧洲青年,号称“真实代表欧洲一代的声音”。
提起“谁害怕中国”,参加讨论会的多数人的答案是“纺织业”;“害怕中国什么?”则包括中国在欧洲的非法移民等问题。
有人认为,中国很快会像历史上一样强大,而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更让人担心。
网络成员中的匈牙利人和爱尔兰人对当地中国人的贡献赞叹有加,澳大利亚人也是如此;但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对当地中国人的行为颇多微词。
一位罗马青年说,在意大利有两类中国人。一类移民较早,已相当好地融入当地社会;另一类是过去十年中蜂拥进入意大利的中国人,他们在意大利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国社会,他们只说自己的语言,只对中国人做买卖,生孩子不去当地医院,不顾当地风俗习惯,随意当街吐痰、席地吃饭,完全独立于意大利社会,令当地人十分害怕。罗马有数十万中国移民,但没有一个中国文化中心,没有任何文化交流和沟通,中国人集中在哪里,哪里就成了贫民区。
虽然研讨中的一些观点难免偏颇,但可以从中了解欧洲部分公众的看法——
担心出现所谓的“黄祸”
2005年1月“多种纤维协议”被取消之后,欧盟掀起一股恐华风浪。该决定在世界贸易组织内部谈判中被批准,标志着欧洲对进口中国纺织品实行配额结束。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2005年4月也称:“担心并非没有理由,欧洲不能保持镇静,无所作为。”
欧洲对中国的评价经历了一些变化。这个30年前还被视作西方资本主义敌人的国家,如今在成为新崛起的力量之后又令一些欧洲人恐惧。
因此,欧洲一些人士建议对待媒体的两极变化应汲取两点。
首先,当谈论“黄祸”并将中国“妖魔化”为世界血汗工厂时,不应忘记许多造成中国劳工恶劣工作条件的罪魁祸首恰恰是西方公司。例如,一家美国体育品公司让其在广东东莞公司的工人每天工作16小时,每两周才休息一天。
其次,中国很大很复杂,人们在短时间内完全可能得出对其相反的印象,这些印象不一定是假的,但它们只适用于小范围的现实,不能代表中国全部。
来自环境、生态的压力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欧洲人并不惊讶。亚洲开发银行统计,中国2004年进口商品增加到40%,同时消耗全球近1/3的铜、铁和煤炭。
当然英国也难逃其咎。政府数据显示,英国1/3的废纸和废塑料都倾泻在中国。中国迅速提高的生产能力和对塑料类主要产品的缺乏驱动了这种需求。中国的不断需求,加上欧盟对国内倾泻废物的立法使中国成为对英国公司极具诱惑力的选择。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废料抵达中国之后的情况。
但是,随着中国进入21世纪,其经济会继续增长。由于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从全球消费方面看,它迟早会超出其他大国。美国和其他欧盟国家应身体力行,实行更严格的计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这样中国和印度等崛起的发展中国家会更加体会到自己的责任。
关注“军事威胁”
欧洲人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正稳步增加其国防开支。官方公布的数字为300亿美元,但美国国防部估计实际数字可能是900亿美元。
目前情况下,欧洲似乎无力采取有效措施抗衡中国的战略和军事力量,欧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欧洲安全防务政策都不足以成为坚固的行动框架。欧洲唯一独特的政策是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然而欧洲公司在中国的潜在商业交易有可能成为欧洲对中国解禁的重要因素。
一些欧洲人认为,不论是否解禁,如果中国像人们预计的那样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它不可能停止军事扩张。部分人认为,如果中国发展成为一个一流军事大国,它无疑希望西方减少在亚洲的存在——虽然从中期来讲,中国的扩张是否会对欧洲安全构成直接威胁尚为时过早。
中国发展的瓶颈
欧洲人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国民经济是否能够继续以较高速度发展,进而取代美国、欧洲等现有经济强国,成为世界领袖?对此,部分欧洲人持这样的观点:
的确,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一些世界经济大国。然而,如果从人均GDP来看,中国还是一个穷国。
外国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然而,稳定的外国直接投资刺激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这意味着中国经济目前对外资现金流转的依赖性。
中国的银行业系统是经济不稳定的又一个因素。多年来,为了减少失业,过去的国家银行以信用支撑起国营企业。现在银行不得不承担大量债务。
此外,欧洲人对环境污染、老龄社会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颇为关注。
部分学者认为,空泛的经济数据很少能反映中国的整体情况:中国非同寻常的经济增长主要归功于常规工业产品生产。但是,更高的回报实际上都隐藏在服务业,而这方面是中国劣势。这就是为何欧洲人看好印度会在未来领先的原因。
欧洲的机会
对于中国与欧洲的差距,欧洲人认为,欧盟总体较高的教育水平使它仍领先于中国。欧盟目前受益于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等非实物生产,因此如果欧盟希望确保和中国的贸易能强化欧洲生产力、降低价格,则应该继续推动这些领域的发展。
如果人们考虑到中国的强势市场带给西方经济的益处,对中国的焦虑自然就毫无根据。西方不仅需要中国作为球鞋、T恤等廉价大宗产品的对外采买地点,其13亿人口本身也是欧盟产品的最大零售市场。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