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從布希在清華演講說起(舊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09-1-10 12:43 标题: 從布希在清華演講說起(舊文)
布希在北京清華大學的演講坦率地表達了他自己的觀點。人如果不能表達自己的觀點﹐
而要跟著指揮棒轉﹐那是很可悲的。當演講完畢時﹐清華大學的學生向布希提出了
問題。這也是慣例。不過從所提的問題看﹐筆者對目前國內大學生的思維水平不敢
恭維。他們還停留在奴隸制的思維階段﹐完全沒有達到大學生作為社會改革先鋒的
先進思維水平。或許這只是個別現像﹐希望不是全體如此。僅舉一例說明。
有一個學生似乎兩次追問布希為何不提“和平統一”﹐而只提“和平解決”﹐似乎布
希應該按他們的思維方式去考慮問題和回答問題﹐不應該有他自己的獨立見解。她
還表示布希沒有按照她的要求回答問題﹐她感到很遺憾﹐似乎布希有義務一定要按
照她的要求來回答她的問題﹐來使她感到滿足。這是非常可笑的。她甚至還問為什
麼美國張口就說他們對二千三百萬台灣人的承諾﹐而避談對十三億中國人民的承諾。
如果她不是那麼思維水平低的話﹐她應該能理解這點。美國對十三億中國人的承諾﹐
實際上就是對中共的承諾﹐十三億人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如何﹐決不會有興趣在與
他們提高生活水準無關的問題上。請勿盜用人民的名義。美國對中共的承諾是承認
一個中國。這點美國直到現在為止還是如此。總不能說他們破壞了承諾。而他們對
台灣的承諾是不想讓二千三百萬已享有民主自由的台灣人陷入中共的專制奴役下。
如果中共能做到真正的民主自由﹐台灣人民早就回歸祖國的懷抱了﹐何待今日。他
們還質疑布希是否願意學習中國的價值觀和中國的生活方式。如果中國的東西好﹐
別人自會學習。難道要別人學習目前中國的只講錢不講道德的價值觀嗎﹖難道要布
希選擇沒有宗教信仰自由的生活方式嗎﹖有的學生還說理解是雙向的。她還以為外國
人對中國現狀一點不理解。如果她要求外國人按她的要求去理解中國﹐她就錯了。許
多美國人士對中共統治的理解超過有些中國人。一般中國人民不知道的事情﹐美國
有關人士早就都知道了。反而是中國有些人不想去理解美國的民主自由制度。她還
說因為美國媒體窮追猛打式地追問中國領導人﹐所以她也要窮追猛打式地追問美國
領導人。她把友好嚴肅的政治交往當作孩子式的鬥氣。這是什麼水平﹖這說明他們
不但自己的思維水平停留在被奴役階段﹐而且硬要把別人的思維拉到他們的低水平
上﹐否則就是不對。這是什麼邏輯﹖這是典型的強盜式蠻不講理的邏輯﹐用來對付
在武力脅制下的國內人民還可以﹐用來對付布希豈非不自量力。
再說兩岸統一問題是兩岸中國人之間的事﹐為什麼非得要由美國總統來提及中國的統
一問題﹖難道美國總統不提兩岸統一﹐中國人就不能自己坐下來談統一問題了嗎﹖
如果這樣來提問題﹐似乎中國的統一非仰仗美國總統不可了﹖提問題提到這種水平
上﹐可知當代國內大學生的思維是何等淺薄。他們有沒有站在布希的立場上想一下﹖
布希作為第三者的身份如果來華訪問而指手劃腳說中國應該統一或不應該統一﹐這
是不符合他身份的。所以他只能呼籲兩岸政府和平解決問題。世界和平以及地區和
平是每個人應該關心的。
作者: 依林 时间: 2009-1-11 01:02
说得极是!!!特别赞成您的看法!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9-1-11 01:20
An excellent essay!
作者: 笑言 时间: 2009-1-11 10:00
清华的学生有没有权利“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因为她年轻,因为她的观点与作者的不同,她就很可笑吗?
“美國對十三億中國人的承諾﹐實際上就是對中共的承諾﹐十三億人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如何﹐決不會有興趣在與他們提高生活水準無關的問題上。請勿盜用人民的名義。”
那么,美国“對二千三百萬台灣人的承諾”,岂不是对陈水扁的承诺?
作者怎么知道“十三億中國人決不會有興趣在與他們提高生活水準無關的問題上”?也请作者不要“盜用人民的名義。”
这种论调不鲜见,可惜有点过时。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09-1-11 14:15
每個人有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權利﹐但當一個人表達出來的觀點水平太低﹐且又
不反映獨立思考結果﹐就顯得十分可笑。難道別人沒有笑淺薄的權利嗎﹖要別人不
笑淺薄﹐自己好好修養﹐提高思維能力﹐不要中共說什麼也跟著說什麼。
美國怎麼跟陳水扁搭得上﹖看不看新聞﹖
作者怎么知道“十三億中國人決不會有興趣在與他們提高生活水準無關的問題上”?
看看國內來的消息吧。在這句話裡﹐純粹是個人看法﹐怎麼跟“盜用人民的名義”
有關﹖理路不清﹐豈能參與辯論。
這种論調不鮮見,可惜有點過時。
看見題目上有舊文二字嗎﹖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提高點水平再來吧。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9-1-11 14:57
两位大家都是在下佩服尊敬的,请不要这样吧,有话慢条斯理细水长流地谈,伊甸有得是空间
作者: 笑言 时间: 2009-1-11 16:00
Originally posted by 海外逸士 at 2009-1-11 02:15 PM:
每個人有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權利﹐但當一個人表達出來的觀點水平太低﹐且又
不反映獨立思考結果﹐就顯得十分可笑。難道別人沒有笑淺薄的權利嗎﹖要別人不
笑淺薄﹐自己好好修養﹐提高思維能力﹐不要中共說什麼也跟著說什麼。
美國怎麼跟陳水扁搭得上﹖看不看新聞﹖
作者怎么知道“十三億中國人決不會有興趣在與他們提高生活水準無關的問題上”?
看看國內來的消息吧。在這句話裡﹐純粹是個人看法﹐怎麼跟“盜用人民的名義”
有關﹖理路不清﹐豈能參與辯論。
這种論調不鮮見,可惜有點過時。
看見題目上有舊文二字嗎﹖
總而言之﹐統而言之﹐提高點水平再來吧。
呵呵,看这结论下得急不可耐的样子。我承认,我水平低。可我喜欢和高人一等的说说话,想研究一下你高在哪里嘛。
你可以笑浅薄,我也可以笑浅薄啊。虽然我们笑的对象不同。而且好像一反共就高人一等,否则就是缺少独立思考?对于中共,我们都有自己的判断和定位,这里无须多谈,省得坛子被封掉。
“美國怎麼跟陳水扁搭得上﹖看不看新聞﹖”
布什是2002年02月22日在清华发表演说的吧?陈水扁的任期是2000-2008年吧?我不过是照你上文的逻辑:“美國對十三億中國人的承諾﹐實際上就是對中共的承諾。”那么“美國對二千三百萬台灣人的承諾”,岂不實際上就是對民进党的承諾,也就是对陈水扁的承诺?你也觉得这逻辑不合理了?
“但當一個人表達出來的觀點水平太低﹐且又不反映獨立思考結果﹐就顯得十分可笑。”
很久没回国了吧?你觉得你了解中国人民的真实想法吗?或者说,你知道与你不同想法的中国人占多少比例吗?我不认为清华那位学生没有进行独立思考。那一刻,她提的问题,就是她的想法。浅薄不浅薄另说,犯不上你强行帮她归功于党。
“這种論調不鮮見,可惜有點過時。看見題目上有舊文二字嗎﹖”
我没说你旧在2002年,你旧在1989年,甚至更早。看看你老人家的用词:“指挥棒、奴隶制、奴役、武力威胁、不自量力、指手画脚”,很文革嘛。还有,你在文中称“布希”,那是你投给台湾报纸的稿子吧?给哪里写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自己一叶障目,还要训示世人。
作者: 笑言 时间: 2009-1-11 16:02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9-1-11 02:57 PM:
两位大家都是在下佩服尊敬的,请不要这样吧,有话慢条斯理细水长流地谈,伊甸有得是空间
多谢坛主提醒。那就“慢条斯理细水长流地谈”。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09-1-12 18:17
我只提到中共和13億人民。沒有提到中共任何一個領導同志。所以你提出的對應討論
應該是美國和台灣人民。現在你突然來個美國和陳水扁﹐已經離開了我們的討論命
題。討論應該環繞一個中心命題﹐不能某一方突然加入一個正在討論命題之外的問
題。如有另一問題提出﹐須在一個命題討論結束後﹐而不是把它混進去。所以你還
沒有把握好怎樣討論問題。
跟你討論問題太累了。恕不奉陪了。
作者: 笑言 时间: 2009-1-12 18:52
Originally posted by 海外逸士 at 2009-1-12 06:17 PM:
我只提到中共和13億人民。沒有提到中共任何一個領導同志。所以你提出的對應討論
應該是美國和台灣人民。現在你突然來個美國和陳水扁﹐已經離開了我們的討論命
題。討論應該環繞一個中心命題﹐不能某一方突然加入一個正在討論命題之外的問
題。如有另一問題提出﹐須在一個命題討論結束後﹐而不是把它混進去。所以你還
沒有把握好怎樣討論問題。
跟你討論問題太累了。恕不奉陪了。
随便你啊。不过阁下再有类似文章贴上来,没准我还会发几句牢骚。大不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作者: weili 时间: 2009-1-12 23:25
人们谈了太久的,美国式草根民主,中国的极权专制,反正就是两个极端。
但我们如果列一个直线坐标:就会发现西方也是一步一步从专制走向民主,而且现在的民主继续不完善,甚至有致命弊端。
中国的事情谁都知道不好办,每个人都可以站在坐标上的一点。可就是立场占稳了,谁也不能预见并控制局势。
所以人们最近都累了,决定稍息了。于是我佩服两位精神可佳。
作者: 笑言 时间: 2009-1-12 23:54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9-1-12 11:25 PM:
人们谈了太久的,美国式草根民主,中国的极权专制,反正就是两个极端。
但我们如果列一个直线坐标:就会发现西方也是一步一步从专制走向民主,而且现在的民主继续不完善,甚至有致命弊端。
中国的事情谁都知..
你把我拉到这里,一会要上宗教课,一会要上民主课。累。我不希望在这里看到人民日报,也不想满眼都是大XX。烦。还是自己去写低级的草根文字为好。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
Powered by Discuz!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