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载]228票对208票否决了布什政府的7千亿美元 [打印本页]

作者: weili     时间: 2008-9-29 14:12     标题: [转载]228票对208票否决了布什政府的7千亿美元

美国国会众院议员周一(29日)以228票对208票否决了布什政府的7千亿美元拯救金融界、结束信贷危机的计划。

  美国总统布什早些时候曾表示,共和民主两党领导人已同意救市计划,相信国会会通过。

  布什表示,既然两党领导人已经就这项法案达成共识,国会两院必须通过这项法案。

  他表示:“这将是一次非常困难的投票,我对此表示充分理解。但是这项法案已经得到修改,我相信两党议员将会支持这项法案。”

  他表示,尽快通过这项法案将向国内和国外市场发出一个强烈信号。每一位国会议员和每一位美国人都应记住,投票支持这项法案,就是投票防止你和你的社区遭受经济损失。

  布什说,这样的计划的确"大胆",不过他有信心此举能恢复美国经济活力和对经济的信心。

  救市计划出台的时机相当关键,不仅仅在于它对金融市场的稳定作用,还在于美国总统选举日渐临近。

  美国国会原本上周五休会。总统和国会选举在11月初举行,政治人物都希望竞选过程能有化解经济危机这一显赫战功来助阵。

  民主党总统侯选人奥巴马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对救市法案都持谨慎支持。

  许多美国人对布什政府提出的最初救市方案不满,在经过一个周末的协商后,这一紧急法案添加了许多条款,让纳税人放心。
作者: weili     时间: 2008-9-29 15:52
中国外汇储备的很大部分是永远无法兑现的“白条”

暂时无派

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国会决定印7000亿美元去搞“金融援助”。中国政府对此事很关心,上上下下地在谈论着要帮美国一把,也去援助援助。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为什么如此热心呢?要知道,中国国内的“闹心”事一点也不比美国少啊。一位最近来联合国办事的中国政府领导人道出了个中的原委:“中美两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

且不论这个“广泛的共同利益”到底是些什么利益,先让我们看看中国拿什么去“援助”美国。有人可能会说,当然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了。是的,中国是有一笔外汇储备,据有关方面透露,这笔储备高达近两万亿美元。7000亿美元,美国政府和国会折腾几个来回还没搞定,也不过是中国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多一点。这样看来,有这么大一笔财富,中国政府果真出手,那就不仅可能拯救水深火热的美国人民,说不定还能就手抄了美国金融的底,从此实现“大国崛起”的美梦呢。只是很可惜,这笔号称两万亿的外汇储备,并不全是货真价实的的真金白银,而是一串名不副实的数字符号,其中的很大部分是永远无法兑现的“白条”。换句比较“专业”的话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一笔典型的银行“呆帐”,其中的很大部分根本就是“坏帐”,它们不是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财富”。因此,无论是援助还是不援助美国的金融,都不会给中国人民带来有实际意义的好处。不援助,会造成中国眼前的损失;援助了,会使中国的经济更深地陷入殖民地经济的陷阱,造成持久的、更深重的损失。

在解释我的这个看法之前,让我们简单地分析一下中国外汇储备的来源。大体上说,中国的外汇储备来自贸易顺差和外资引进。

先让我们看看贸易顺差。为了叙述方便,我们暂时将这个贸易限定在纯粹的中国企业在外贸中的外汇净剩余。中国的出口产品的绝大部分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民生产品。我们就以用一亿条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的裤子为例,除了特殊面料,绝大部分制作裤子的材料都可以来自国内,因此,整个产品制造过程中,企业基本不需要进口。卖掉裤子以后,企业得到了外汇,其中主要是美元(中国外汇超过三分之二是美元)。但美元并不能在国内流通,它们要进行下一个生产过程,就要将他们挣到的外汇换成人民币。向谁换呢?向中国的银行。事实上,目前中国境内的绝大部分外汇不在企业手里,而是被中央银行收购去了。当企业下一个生产和流通环节结束后,银行就再重复一次这样的收购过程。就这样,中国的银行通过不断地发行人民币来收购外向型企业挣来的外汇,形成了一个越积越多的外汇储备,同时造成越来越大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一个外贸收支大体平衡的经济体系里,外汇储备是不会变成呆帐的,因为需要进口产品的企业,会用自己手里的人民币向银行兑换外汇或直接向银行贷外汇再以人民还贷。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的低端特点,银行手里越来越多的外汇没有人需要。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美国,而美国又恰恰是个虚拟经济的国家,它只向中国买东西,却很少向中国卖东西。当然,美国也不是什么都不造,他们的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就是中国非常需要的,但它们却是对中国禁运的,中国有钱也买不到。当然了,美国也会卖给中国一些大飞机和诸如大豆之类的农产品,但是,大飞机的需要是有限度的,而大量地进口大豆呢?又一不小心中了人家的奸计,被人家将自己的大豆企业彻底摧毁。于是,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只能是永远的“顺差”,给人家的,是实实在在的民生产品,拿回来的,是什么都买不到的美元。这些美元就相当于中国某些地区的“白条”。

再看引进外资。外资企业投资中国,带来的是美元等外汇,但这些外汇不能直接用于给工人发工资、建造厂房和购买原材料。同样地,他们要向中国的银行兑换人民币。如果这些企业的的产品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当外资将利润带走时,还需要换回外汇,这样就不仅不会增加,而且可能减少外汇储备。但是,相当多的外资产品是针对本国消费者的,这样就会发生和前面说的一样的情形:外资带走的是产品,留给中国的是“呆”在银行里的外汇和增加了的流通人民币,外汇再一次变成“白条”。

即使是这样的“白条”,中国也是受尽了盘剥才积攒下来的。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有一个“6+1”的产业链理论。他把整个产业链分成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七个部分。他认为,从2005年开始,世界进入他所说的“产业链战争”的时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价值最低且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制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中国,而将产品设计、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6”是“软”的生产环节,“1”是“硬”的生产环节。在这样一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中国就沦落在了价值的最低端。他以芭比娃娃为例:芭比娃娃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近10美元,在这个产业链里,中国只能得到1美元的价值,而且还给自身带来了难以避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但美国人通过“6”,获得了9倍的价值,而且这9倍的价值没有污染、没有浪费。也就是说,中国每创造1万元的价值,就为美国创造9万元的价值;中国越勤劳、越制造,美国人就会越富裕。他得出结论说:正是这种产业链的错误定位,美国维护了绿地和美好家园,而中国则遭到了污染和浪费。因此,郎咸平建议中国的企业在“6+1”中的“6”上作文章,使产业升级。应该说,郎咸平的观察是符合实际的,但是他并没有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他的建议,如果是针对美国的某个企业,可能会起到他所希望的产业升级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建议对中国的企业却毫无帮助。我这样说,绝不是想以一个门外汉的身份,去挑战一个认为中国大陆真正的经济学家不超过十个的香港经济学家,也不是说中国的企业管理人不能领会他的思路,而是因为中国企业根本不具备实现他的思路的条件。

中国企业受盘剥,不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无能,而是因为中国带有强烈殖民地性质的经济环境。作为经济学家,郎咸平这样从微观的角度来考察经济不无道理。但是我认为,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发生在今天中国的“产业链战争”似乎更容易让人理解。按照这个理论,商品生产可以简单地分为生产和流通两个过程。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是由产业工人的劳动创造、由商业工人的劳动实现的。工业资本家要实现他们的商品的价值,就要将本该他们全部得到的利润分一部分给商业资本家,这个商业利润就体现在出厂价和零售价的差别上。一个在中国生产的芭比娃娃的全部利润(或严格地说是剩余价值),都是由中国工人创造的。那么,为什么中国企业的出厂价如此之低,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如此之高呢?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里,工业利润应该大体上等于商业利润,否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自动调节。但是,今天郎咸平考察的经济体系,却完全不是这样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他所发现的不平等的根源,是两个社会之间劳动力价值的天壤之别。在美国,沃尔玛要将芭比娃娃卖出去,它首先要计算它的成本,即运输、仓储、商店地价和营业人员的工资。今天的美国,最低工资是每小时六美元左右,而中国工人的工资又是多少呢?去掉所有的中间过程,简化地理解这1美元和10美元的差别,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差别的根源就是两地劳动力价值的不同。这种差别,完全不能通过市场调节来达到平衡。这不是殖民地经济,又是什么呢?由此引起的所谓“产业链战争”,其实并不是从2005年才开始的,而是贯穿于整个殖民地时代。我不知道郎咸平用办法让中国企业家们单纯从经济角度改变这种不平等。

考察今天中国的外向型经济,我们会发现,中国的商品输出完全不同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早期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得益于工业化带来的高效率。除去进入国外市场初期的“倾销”,输出商品的价格是高于国内价格的,商品输出国产业工人的工资也是高于输入国商业工人工资的。这些商品换来的,是真正的黄金和白银和是可以在公园门口挂出“华人与狗禁止如内”牌子的政治利益。这种高额的利润和利益,是他们不惜动用炮舰来轰开商品经济落后国家大门的根本原因。今天中国的商品输出,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心甘情愿地用中国劳动人民的血汗,去养活殖民主义的寄生虫。

按照列宁主义的理论,在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列强已经将世界市场划分完毕。现在看来,这种“划分完毕”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动态的。在今天,世界上最大的霸权国家是美国,它对世界的统治是通过“全球化”的方式,以强势美元的手段将世界能源和市场控制在自己手里。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试图通过“转型”进入这个体系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变成了它的经济殖民地。在俄罗斯和中南美洲许多国家越来越看透这个体系的强盗性质而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时候,中国的“改革家”们却通过大量的政府政策,将这种经济殖民地的角色扮演地有声有色。

我曾听到这样的议论:中国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政府为什么不动用它们解决养老和医疗这样的社会福利问题?这样的议论,反映出许多人对这些所谓的“储备”的真实性质并不了解。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用人民币兑换而来的“白条”,并没有多少购买力,怎么可能用它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难道用它再换回人民币不成?

血汗换来的外汇不能花,又时时刻刻有贬值的可能。怎么办呢?只有想法尽量保住它们的虚幻的价值了。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政府不是用它们购买国家需要的实物,而是成立一个“中投公司”来投资。据透露,中国外汇储备的一半,投资在美国。这种投资是投资在波音和高科技这样的实体吗?不是,是投资在类似“两房”这样的金融公司和美国政府的债券上。这种投资会带来什么结果呢?赔了,手里的“白条”贬值;赚了,手里的“白条”增值,但无论贬值还是增值,白条的性质都不变,都不可以变现。

现在回头看中国的“救市”。不救,原来的“投资”就会贬值,甚至会完全“打水漂”,同时因美国金融破产导致的购买力下降,中国的引进外资和外向型经济将受到影响;救呢,则可能将更多的外汇套在问题百出的美国的虚拟经济上不能脱身。即使是最好的结局,即帮助美国复苏了经济,从而振兴了市场,其结果也不过是使对方能用更多的“白条”榨取更多中国人民的血汗,从而使中国更多地依赖美国经济。这就是我为什么在前面说,“不援助,会造成中国眼前的损失;援助了,会使中国的经济更深地陷入殖民地经济的陷阱,造成持久的、更深重的损失。”

难道中国的当权者看不到这一切吗?难道我们的领导人真的“很傻、很天真”吗?不是的。尽管巨大的外汇储备的很大部分是永远无法兑现的“白条”,对于买办官僚阶层来说,中国殖民地经济给他们带来的“红利”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既可以将这些“红利”以人民币的形式在国内“先富”,也可以将它们以美元的形式在国外“豪掷”。也许,这样理解我们就能真正懂得“共同利益”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