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老律师精辟分析:孙维就是凶手 [打印本页]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3-5-26 14:24     标题: 老律师精辟分析:孙维就是凶手

老律师精辟分析:孙维就是凶手

ZT

  近日,网络上关于清华大学才女朱令被投毒案的爆料消息纷呈,同时也有法律界人士从法律角度对朱令案的分析文章。5月15日,网络上出现一位自称执业20年的老律师(未署名)对朱令案的精辟分析文章,全文如下:


  我已经是一名执业二十年的老律师,近几年来主要从事婚姻家庭方面民商案件,早年经常承办死刑案件的法律援助,经常会一审被判处死刑被告人,我们律师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分析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陈述。

  朱令事件我很早就在关注和追踪,看一次痛一次,孙维在天涯的声明我早就读过,一直沉默的原因是我以为案件还在侦破中,我不想给孙维提供太多的法律常识供她反侦察,今天听说朱令父亲接受采访时已经明确此案已结,我身为律师在这里对孙维的声明进行一些分析,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孙维的声明里问题非常多。我只选几个重要和主要的问题谈,其他问题还有很多,时机成熟时我再进一步分析。

  大家知道人的思维有从自己立场角度出发的一种定式,一个犯过罪实施过投毒行为的人,与没有投过毒的人,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是不同的,人的思维经过自我训练可以很严谨无漏洞,但是思维定式由于自己的立场无法改变角度。

  孙维的声明里把这么一起已经被明确立案过的投毒犯罪案件,她当年被逮捕(或者可能是拘留,网上传言是她因此而被清华开除),涉嫌的罪名一定与投毒罪相关(诸如投放危险物品罪这些涉及公共安全的罪名),她在这些对她执行的强制措施(8小时讯问)必须签收的文书上都签过字,她一定非常清楚地看到过与投毒相关的涉嫌罪名,但她在声明中就偏偏写成中毒案件,她在刻意回避投毒,这是为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害怕提到投毒二字,通篇只说中毒案件,而且在她与友人的信件中也反覆要求提供一次中毒非二次中毒的资料以证明是医院方面延误误诊造成了朱令的残疾,她为什么至今都不能面对朱令被投毒这一事实?

  我是一名律师,长期分析证人证言以及被告人的供述和陈述,在执业当中发现,许多一审被判决死刑案件的被告人,他可以花一整个上午跟你说这个事情的前因和后果,谈得非常详细,但却就是避而不谈杀人发生的现场的情况,一旦我涉及到核心关键问题,他们就卡壳。孙维她可以详细谈她的爷爷,谈其他这个那个,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但就是不谈与朱令被投毒相关的任何细节!包括凤凰卫视的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也提到过,说她可以详细讲出某天的天气,却一涉及到关键问题就答非所问,含煳其辞。最后连同情她的现场记者也高度怀疑她是凶手,采访中断,她扬长而去。

  孙维的声明中有许多漏洞,我只在此先举一二。其中她讲到朱令返校后煎药并不在宿舍,她竟然清楚记得朱令要煎药,且不在宿舍,可见对她生活轨迹极为关注,她讲这个细节的目的,意在暗示网友,她朱令可能并不是在宿舍被投毒的,完全有可能在别处。这其实就是一种投毒人的才有的特有的思维定式,也只有在宿舍里投过毒的人才会这么迫切希望转移视线,因为她希望把投毒的现场转移在与她没有任何关系的宿舍外,而没有投过毒的人他首先会关注到底是谁投的毒,而不是在哪里投的毒(因为没有投过毒,他对在哪里投毒自然无概念),然后是怀疑所有其他人有可能投毒,包括自己的室友,每个人在没有投过毒而被冤枉的人眼里全是嫌疑人,但是孙维她就偏偏从来不怀疑任何自己的室友,而是在声明中把重点暗示在犯罪现场不在宿舍。这就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思维定式,只有投毒人才有。
作者: xyy     时间: 2013-5-28 14:22
  條條大路通羅馬,可羅馬就是雲遮霧障,因為有政府干預。
作者: xyy     时间: 2013-7-10 13:37
李天樂以“鉈”殺夫罪名成立

  李天樂謀殺丈夫王曉業案,昨天9日由陪審團裁定,罪名成立。主審法官定於9月30日宣判。據媒體報導,44歲的被告李天樂,將面臨30年到終身監禁的懲處。

詳見:http://ny.stgloballink.com:82/ny/201307/t20130710_1913022.html

bbcodeurl('http://cmsimg.mycentraljersey.com/apps/pbcsi.dll/bilde?Site=CN&Date=20130709&Category=NJNEWS&ArtNo=307090036&Ref=V1&MaxW=300&Border=0&Monroe-chemist-convicted-poisoning-husband', '
')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3-7-10 15:11
几年不见,铊女见老。一脸无辜,可有悔意。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