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北美殖民地,初期移民固以新教徒中笃信加尔文教义的清教徒为主体,18世纪初又兴起了一场以宣扬加尔文宗(Calvinism)为特色,称为大觉醒(The Great Awakening)的基督教复兴运动,40年代达到高潮;美国独立革命成功後的90年代又再次出现了类似的复兴运动,称为第二次大觉醒。所谓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即白种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成为初期支配美国社会主流的上层群体。由此不难看出日後美国发展青出於蓝尤胜於蓝的深层社会文化基础渊源。
劳动生产率常被简称为生产率或生产力。按美国劳动部劳动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定义,生产率用来描述生产占用劳动时间和实际出力(产值)之间的关系,显示单位工作时间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一个国家的生产率的变化反映了科技、投资、开工率、资金、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组织、管理水平以及劳力素质和积极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科技进步为第一位的主导性的也是最为活跃的因素。
瑞士洛桑的IMD商学院今年5月20日公布的《2009世界竞争力年鉴》(2009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基于对经济产出、政府、企业效率、技术及基础设施等329项指标的详细分析,将世界57个经济体进行排名以推论谁会在21世纪的经济竞争中取得最大成功。其结论是:全球金融危机似乎将经济实力从严重受创的西方国家如美国和英国转向了现金充足的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和中国;但是,尽管目前西方国家举步维艰,当经济增长复苏时,经济实力很可能会转回这里。为什么呢?纵观全世界的国家,发达国家仍然拥有相对先进的基础经济竞争力---无论是基于基础设施和教育系统的质量,还是基于商业法律和管理制度的结合。其中,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系统、巨大而多样化的经济、完善的基础设施,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引擎和国外直接投资的首选目的地。
该报告连续16年高居榜首的是美国,2008年它的领先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美国能保住第一的地位吗?IMD的全球竞争力中心(IMD's World Competitiveness Center)主任贾雷利(Stphane Garelli)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是这样的,尽管经济形势严峻,失业率上升,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但“你永远不能低估美国自我改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