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冷漠成都今方信 [打印本页]
作者: 程宝林 时间: 2009-6-7 13:53 标题: [原创] 冷漠成都今方信
冷漠成都今方信
程宝林
1
成都9路公共汽车火焚事件,已经过去几天了。虽然我内心哀痛,却并没有打算写一篇文章,直到今天早晨,我在湖北荆楚网上,看到了这场大火的一段视频。我的悲哀没有减少,愤怒却油然而升。
当地的媒体,都这谈论公共汽车是否配备有“安全锤”的问题。试想一下,在定员30多人,却挤满了120多人的公共汽车里,大火“呼啦”一下蔓延起来,即使有锤子,怎么能够找到它?又哪里有足够的空间,可以挥舞锤子,将那样厚的玻璃砸开?
安全锤,至少有几把,应该固定在车窗外面。一旦发生火灾,车门无法打开,车外的救援者,可以用它将窗户砸破。
公共汽车,所有玻璃,都应该设计成美国公共汽车上,将安全手柄反拉即轻易脱落的那种。越是高档的公共汽车,逃生设备应该越先进。
话题回到这段视频上。视频开始时,汽车刚刚冒烟,还没有见到明火。在冒烟汽车的旁边,一辆白色面包车,以极其缓慢的、胜似闲庭信步的速度,观赏式地驶过。一个路人,徒劳地绕着冒烟的汽车,试图救援,但赤手空拳,毫无办法对付密闭的玻璃。周围几个路人,也在不紧不慢地张望着那辆黑烟滚滚的公共汽车,好像在看西洋镜。
那辆慢悠悠驶过的白色面包车的驾车人,难道没有听到震天的哭声吗?那锥人心肺的“救命”声?你的工具箱里,难道没有任何钝器,可以用来砸玻璃吗?
2
对危害公共安全因素的容忍,甚至视而不见,是中国灾难频发,且每次灾难都伤亡惨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003年6月26日,我写了一篇《无话可说》(已收入思想随笔集《洗白》中,纽约柯捷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其中有这样一段,涉及到公共汽车和长途汽车的安全问题,现抄录如下:
我清楚地记得,10多年前,我从四川回老家探亲,在荆门市搭上长途客车,见到两名农民打扮的青年男子,用麻袋抬着一个沉甸甸、钢桶一样的东西上车。我一看麻袋口,原来是从荆门市炼油厂灌的天然气,准备运回家里。我仗着自己的记者身份,对这兄弟俩说:“这是危险品,不能搬到客车上来吧?”兄弟俩瞪了我一眼,其中一人说:“司机都让我们上车,你管什么闲事!”我转而对司机说:“你们这样将危险品和旅客混运,违反安全规定啊!”司机斜了我一眼,不屑地说:“我们这里都是这样的,你怕死就下车,自己坐小车嘛!” 那时真穷,买好的车票又不能退,我和新婚的妻子,就这样和全车旅客一起,守着这个随时可能因震荡而爆炸、燃烧的“炸弹”,朝我的故乡驶去。半路上,当这兄弟俩终于将那个“炸弹”抬下车时,我和全车人都松了一口气。 在我的身上,也有这样的奴性和惰性。在退回去不过20多年前,仅仅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倒霉一辈子的社会环境里长大,人们对于不公平的接受和忍耐能力,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之一。如果全车的乘客发出怒吼,那兄弟俩断然不敢将天然气罐搬上客车;如果我当时立刻下车,找到汽车站的负责人,出示自己“党报”记者的记者证,向他抗议,甚至,向市政府书面反映情况,或许,情形会大为不同。
据报道,这次成都的公共汽车火灾,是有人将一桶液体带上了拥挤不堪的汽车。
不仅要迅速制定法规,禁止将任何易燃液体带上公共汽车,而且,要对公众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全体乘客,对威胁到自身乘车安全的隐患因素,如其他乘客试图带上车的不明液体等,产生自觉抵制的意识。如果看见有人将瓶装的、桶装的不明液体带上车,车门前的乘客,都有权拒绝其登车,除非那是可以打开就喝的饮用水。
3
在我的博客上,链接了几位成都作家的博客。他们都是我关注的作家。他们生活在那座被称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灾难发生后,朋友冉云飞写道:成都成了一座“来了就跑不脱的城市“。
在博客中写到这场灾难的,只有他一人。其实,我希望看到其他的朋友,对这一悲剧的评论和建议、呼吁。
每个作家关注的重点自然不同,但现在而今眼目下,那些文字与血肉之躯、与引车卖浆者息息相关的作家,如冉云飞兄,更为急需和稀缺。
4
在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里,这样的人间炼狱,原本是不该发生的。一旦发生,一定是某个或几个环节出现了严重的错误。找到这几个环节,将它们严厉杜绝,这远非一日之功,但要持之以恒。
成都公共汽车火灾视频链接。原帖在湖北日报荆楚网“荆门论坛”上。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34&ID=1633625&page=1
2009年6月7日星期日,夏威夷无闻居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9-6-7 14:34
很惨烈!
画面显示不少人走上去了,看不清是救人还是看热闹,应该都有吧。水龙头来得倒
很快。
作者: fanghuzhai 时间: 2009-6-7 14:37
人多命贱
成都公交车大火录像表明人多命贱。那么多人在火里。有人昏倒在大街上, 旁边的人绕过去, 看都不看一眼。
作者: 廖康 时间: 2009-6-7 14:50
太惨了!心痛。理解宝林的愤慨。那个女人躺在地上,怎么没人管?那怕在她身边安慰她,也会有帮助嘛。
作者: 老牛 时间: 2009-6-7 14:54
"在我的身上,也有这样的奴性和惰性。在退回去不过20多年前,仅仅说错一句话,就可能倒霉一辈子的社会环境里长大,人们对于不公平的接受和忍耐能力,也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糟粕之一。"
有勇气先真正地忍痛解剖自己,大概是我们中国人特别是读书人缺少的一种品质。我们的勇气都用在了玩命谴责别人上。中国下层被统治者欺压的老百姓互相之间的冷漠无情以及同胞争斗时表现出来的恶毒,令人欲哭无泪。这和我们的糟粕文化以及我们骨子里的观念有关系。顶一下宝林这篇。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9-6-7 20:02
宝林当年就敢掏出记者证出面干预,已经算是很英勇啦。而且还是有识之士。安全常识和意识其实是很重要的。何况急中生智的人毕竟少,我看这次也是,大部分是干着急,并非冷漠到见死不救。不知道该干什么,也就会表现为不知所措,no actions taken。
作者: weili 时间: 2009-6-7 20:45
到底死了多少人?最后那位老人怎么衣服都给烧没了?
我是看到了冷漠。
作者: 程宝林 时间: 2009-6-7 20:57
诸位对比一下美国911。我们在现场看到的,至少是惊慌,是奔跑,是救援。而我们在这段视频里,看到的几个行人,是慢条斯理,事不关己。我写到的那辆白色面包车,更是这样,慢慢腾腾地朝前挪。那车里面可是活生生的人啊!
想起小时候,某村房子着了火,周围村子里的人,从四面八方,提着水桶,脸盆,满山遍野朝那里赶。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09-6-7 21:00
冷漠的人具多.热心的人也有.看到好几个人跳过栏杆去围着汽车转.由视频上看不出那几个人的表情,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很焦急的.那个倒地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看不清楚),那么长时间,那么多人由她(他)身边走过,也无人问津.冷漠的人还是太多太多!!
太惨烈了!这次事故。
在杂志社做编辑时,每到周末回家休息要坐长途汽车.遇见过好几次骗子在车上行骗,我都出面制止.我一点也不惧怕.倒是骗子们在我出示记者证时,他们立马让司机停车灰溜溜地下车了.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9-6-7 21:49
去年在高速公路上碰到一起车祸,一俩小车底朝天翻在路旁,我停车下去,和许多
人一起帮忙将压在车里面的一个女孩设法弄出来,最后女孩从后车窗爬出来了,好
象没受什么伤,虽然人惊魂未定。本事够大,将车子开得头朝后底超天,运气好正
好停在路肩,没有被后来的车子撞上 -- 和我自己近十年前的经历类似,那次
我们一车人(不是我开的车),深夜冰雪天高速路上失控打滑,滑翔几十米,18
0度转向,最后“稳稳”地头朝后停在路肩,车皮都没有擦到一丝,人自然都有惊
无险安然无恙。如果那小车子撞树、坠崖、翻滚或是停在路当中被撞,一车人非死
即重伤。那次几乎是死里逃生,终身难忘。
坦白讲,如果碰到这样猛烈的大火,我或许也没有胆量靠近,因为汽油箱随时有爆
炸的可能。所以上去帮忙的人可以称为英雄,没有上去的也不好指责过多。老牛说
得有道理,还是应该审视己身。当然,那个晕倒的女子应该得到救助。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9-6-7 22:44
Originally posted by 程宝林 at 2009-6-8 01:57 AM:
想起小时候,某村房子着了火,周围村子里的人,从四面八方,提着水桶,脸盆,满山遍野朝那里赶。
宝林说得不错,但我恰恰是在美国看到相反情况的。我来的第一年,校园书店失火了,我经过时看见大批人围观而无人行动,我非常纳闷,为什么无人救火。我拼命往前挤,想要靠近做点啥,结果遭到警察训斥,说不许靠近。然后消防车来了,专业队员开始工作,也都是步行而没有疾跑的。
作者: 程宝林 时间: 2009-6-7 23:21
小棣兄所言极是。那是在没有生命被困的情景下,消防队员,专业行动,不急不徐,且公民不必救火,添乱而已。但中国就不同了。就这段视频而言,那辆面包车,还有几辆机动三轮车,车上都可能有能够砸开窗玻璃的物件啊。
作者: 程宝林 时间: 2009-6-7 23:40
此文已上天涯博客(http://blog.tianya.cn)首页栏目头条。
作者: 成辉 时间: 2009-6-21 21:35
哎呀,你们是少见过怪呀,这只不过是小事一件啊,对“人口众多,底子薄”的国度。
现在许多人都是末世心态。之前,我谈起大海啸,死去很几十万人,同事回我:“那死的太少,要把XX市(我们所在的城市)的人死去百万就好了。”
长期的洗脑就洗成这个样子了!
前不久我亲眼所见,当然死个把人不会有报导。在我家附近的邮局前,一个老板被自家货车上的巨星玻璃轧倒了,我一看,人躺在地上,警车是来了,但警察忙碌的拍照,被轧到的老板被放在一块布上,没人管。也许主观认为他已经死了吧。但我看好像还没死,谁知道死没有呢。
还有报导过,运钞车撞死人扬长而去。这不是偶然的呀,以前我们上学就被死劲灌输:为了生产队的几个辣椒,和"地主“生死搏斗。这是它几十年长期的洗脑造成的。
还有,不能写了,再写就要被抓起来了,上次就被罚款了,还说不能把我被罚款的事告诉任何人。水深火热不不为过呀,只不过表面有一层一层的遮羞布遮住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
Powered by Discuz!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