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我现在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一种回归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7-9-27 10:47
标题:
我现在的所作所为实在是一种回归
我生长在一个沪剧老艺人的家庭。当年活跃在小南门一带的申曲名旦戴雪琴,从幕表制时代起就已有相当名气的编剧前辈宋掌经,沪剧生角施派创始人施春轩,沪剧皇后王雅琴,沪剧旦角汪派创始人汪秀英,著名琴师赵鸿声等与我都有相当的渊源。若果真要论及辈分的话,努力沪剧团的顾姗姗长江沪剧团的汪婵娟上海沪剧院的向佩玲她们应该和我是平辈。
从小耳濡目染的结果让我始终对于舞台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想想看,在后台或台下看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人一踏到台上(一站到九龙口)就变成了完全是另外一个人该有多么的神秘感和荣誉感。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生旦净末丑从古到今生死荣辱,这一切的一切既是假的偏又是真的。幼小的心灵便对于梨园行当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神往。
其结果就是背诵诗词背诵外文很吃力但是记住唱词并不费劲。常常是在必须到教师那儿去报到背上一段课外要求的段落前五分钟,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颠来倒去抓紧背上一会儿赶紧去教师办公室倒出来。没有兴趣嘛,自然就是如此。有兴趣的却能够翻来覆去地跟着唱偷着哼,很快就一大段一大段地记下来了并且一点不打“格伦”。
那时候并没有想当解放军人民警察拖拉机手,更没有想到后来会走上大学讲台。梦想便是在舞台上也像那些叔叔阿姨们演啥像啥,过一过现实生活里不可能出现的情景。甚至于觉得在后台做点杂活(比如服装)也是不错的工作,为什么呢?就因为能够天天看戏啊!打灯光更好,简直就是天天在前台免费看戏。直到后来才知道打灯光是个苦差使——十年浩劫中王雅琴就曾被打发去打灯光。本来她是“三代人”(沪剧《红灯记》的另一版本)里的李奶奶,封资修三高人物不能够再演戏更不能再演英雄人物,于是罚她去打灯光。人家告诉我,那在大灯泡底下是热得要命的所在。
再后来,没有进入那个圈子的原由主要是我倒嗓再加上家里极力反对。并且恐怕对不起我自己的数理化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真正过了一回的戏瘾是在校期间下农村与贫下中农文化交流慰问演出。尽管是主角,可是个地主。指导员夸奖我演来活龙活现。没想到她的称赞反而让我庆幸自己的选择——醒悟到自己即使正式上台,也演不了占领中心的生旦,只能是戏里的配角。
又曾很喜欢编写剧本,尽管从未尝试过。我叫宋掌经是称呼他公公,叫他儿子阿狗(小名)是娘舅。至今记得的是他在南阳路家中为王雅琴改写沪剧剧本《孟丽君》上下集。连演连满,很是红火了一阵子。王雅琴演孟丽君,小筱月珍演苏映雪,王盘声在上集中演皇甫少华,到下集中改演皇帝。因为皇甫少华的戏份减少,就由艺华沪剧团的第二小生刘志麟来演。
可是,到高考时候,填报文科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来文科把数理化全部丢光,二来文科领域容易出事让人望而生畏。又想靠药物专业——上海一医药学系,可偏偏临时改变章程,把药物专业从理工科换到医农类。医农类不考数学改考生物,并且弄不好一个豁边就会跌进农科,为了数学成绩只好再一次放弃理想。
没有想到的是结合专业兴趣所写的第一篇红学文章《红楼梦服饰色彩纵横谈》在高级职称评审会上得到好评,尤其是评委会主任的欣赏。这篇业余之作获得远远超过对一流杂志上发表的评审代表作的评价,于是就进一步激起了我对业余生涯回归文科的向往。
一发不可收拾的结果是大踏步地向文理交叉进军。很顺利地考出法律文凭,接着又很不容易地作为局外人士考出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代理人证书。在杭州的那连续两天考试考得七荤八素,其中“专利文书”一门考试要靠四个小时。乖乖,比之前经历的任何其它一门考试时间都长!
由于不可抗拒的外在原因,想要取得一份专利律师执照的前景破灭。幸运的是网络的诞生,让我找到了一条真正回归文科的途径。
尽管文科的道路崎岖,尽管戏曲的风光不再,我仍然立志于创作新编戏曲剧本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兼及其他。也算是弥补一下少年时期的梦想吧,看到键盘上的辛苦变成一大段一大段的唱词道白,一个个舞台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再辛苦也值得!
长长的一串戏目,总数安排三十六个。其中,红楼新戏(包括红学新戏在内)占据三分之一。完成半数,正在继续努力开始另外一半。最后,还特别指出应该感谢的是黄梅新德博客——就是那一番繁荣景象鼓励着我向前向前再向前进。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07-9-27 11:02
由你一个剧本一个剧本地写,就能感觉到你对戏剧的执迷程度。看了此文,更了解了这执迷由何而来。敬佩!
作者:
金凤
时间:
2007-9-27 13:19
也佩服主持的执着和痴迷!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9-27 19:42
让我猜吧:这是主持大人写的,不是主持夫人写的。:))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7-9-28 08:11
毫无疑问,为力是对的。女同胞不存在倒嗓问题。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