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一吐为快]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4:51     标题: [一吐为快]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说点在前面的话,这篇文章我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极力劝阻我不要发上来,说这个是纯粹得罪人的事情,静心写自己的文章就好。我说,我不怕得罪的,我只怕我不能坦诚地告诉那些我以为我当作朋友的作者们我最真实的想法。当他们努力抱怨国内的文学创作低下或者编辑水平低下,或者读者水准不高的时候,为何不查找自身的原因呢?

  我只说真话,但不保证这些话就是正确的。所以,谁若气得上了房梁,我只说很遗憾,而不是抱歉。

  海外的人大多一叶障目,他们能阅读到的国内作品少到可怜,所知的不过是原来在国内时候阅读过的一些作者的作品,也或者是国内现在被炒作的一些作品。用他们仅有的看过的文学类书就对国内的文学创作持否决态度,让我感觉很诧异,尽管我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现的优异才华很是赞赏,也坦率承认他们在很多方面的优异品质。

  国内的一个基本事实就是,许许多多好的文学作品得不到广泛的宣传,现在的社会商业味道如此之浓,对于文学的投入已经越来越少,有偶尔发了财的人忽然做起了年轻时的文学梦,于是会拔来九牛之一毛资助一下困顿中的文学。文学越来越趋于边缘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文学边缘化丝毫不代表文学创作的严重萎缩,相反,各种传播渠道的建立,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纯文学的创作,这些创作大多是没有名利的,当然,海外的人看见了木子美,看见了流氓燕,却看不见芸芸众生中的草根写作群体,这部分群体的存在,才是中国文学能不彻底退出人们耳目的根本。

  就如有些人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如何用健康正确的心态去看待,我以为不光是海外作者的事情,也是国内作者的事情。用古龙的话说:是人就有弱点。标榜再高贵的人也不能有免俗的时候。

  前两日看见有一句话说得一点错没有,海外作者的作品就如中学生写作文。拿着自由之剑却写不出自由作品,这个是海外作者普遍存在的,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国内尽管不可以涉嫌太敏感的政治问题,但是在大多方面却是真正百花齐放的,想看什么样的文章就有什么样的文章,说到底,又有多少老百姓对政治感兴趣,或觉得政治值得几个银子呢?当不牵扯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政治谁喜欢谁去谈,是老百姓关心不上的事情,我想即便美国也没那么多人成天谈民主谈政治吧。所以,所谓自由,所谓民主在如今的文学中究竟是不是限制了文学创作的自由,我以为是值得严重商榷的,以国内不自由不民主来否定国内的文学创作,我以为是有失公允,并且是对文学创作本身的一种亵渎,以政治决定文学,是文学的侮辱。国内的作者和读者从来不因信仰或者其他不同而否认国外作品。就是国内,你无病呻吟还是有病呻吟,没有人来斥责你,你不该写或者其他云云。写是你的自由,读是他的自由,各有各的市场,没有谁会干涉谁。因为谁都知道,谁强谁弱不是靠口水决定的,而是靠作品本身决定的。

  海外大多的人有一种自我优越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来自自身本来就具备的优越,还是仅仅因为身在海外就优越,最少这种盲目优越很让人反感,我不喜欢海外一些作者一口一个国内写作与海外写作如何如何,这些不是评判文学好坏的标准,只有真正具有实力的作品让大多数人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在海外就一定有好作品了?那么现在海外怎么还没有出现一部让人震惊之作呢?所以这样没有底气的话说一次就够了,说多了反显得自己心虚了。

  再次,谈到所谓的海外文学,什么是海外文学?我想大多的海外人自己都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海外文学失去兴趣的原因,倘若海外人自己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那么失去国内市场是势在必然。

  如今的海外文学创作,基本都没有脱离原来的文化体系,说白了就是不过换个地方码字,码的还是中国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思维和习惯,甚至连思想都是原来的,那么仔细想想,这样的创作比之国内存在多少价值?

  对汉语言文学的创作,海外作家的基础远远不能和国内比,语境没有了,土壤没有了,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本身就值得怀疑,但是海外作者这种坚持母语创作的精神确实让人钦佩。

  前些年国内的人出国不那么随意与方便,但是现在只要有钱,出国旅游稀疏平常,随时随地与海外保持着高度的紧密联系,国外的各种资信在国内也是随手可得,那么海外文学还能卖什么?《北京人在纽约》那样的作品现在再也不会吸引谁去瞥上一眼了。如果写国内的事情,我很难想象对国内一知半解的人能写出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做梦也该做真实一些。

  不能很好的和所在国的文化相融,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内的文学创作,海外文学死亡是必然的。

  在心态上,很多人不如国内人心态平和。就拿那些作家,美女来说吧,其实有几个是自己说的?再者,如今这样的词已经在国内很中性,甚至不是褒义了。谁若给我戴美女作家的称呼,我绝对是相当反感的,我以为是一种讽刺。当然,这存在一种信息不畅的原因,但是,我觉得不管如何,适当的学会赞美别人,无恶意的,都不值得那么大动肝火。

  关于国内的浮躁,不过是媒体表面的浮躁,吹捧,就吹捧而言,看看余杰吹捧他的那些朋友的文字,我在国内还真没看见这样吹捧到天也高不起来,地也厚不起来的地步了。有吹捧文字,这是肯定的,中国这么大,什么样的鸟没有呢?但是为什么那么尖锐的批评文学大家视而不见呢?最少我个人看见的乱棍子打人比扔鲜花的多,就拿余秋雨作例。捧他的,捧到天,贬他的是贬到地,甚至在前两年还出现了大肆围剿他的现象。在国内但凡出名成家的,有几个没有被臭鸡蛋光临的?所以对于国内浮夸之风,不敢苟同,最少,中国人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更愿意看的是批评,越狠越招人眼球,在经济效益被看得很重的今天,谁还会去写吹捧文字,做那出力不讨好之嫌?

  再谈文学评论。谁都晓得,一部作品出笼后,所有被注释的权利就放在了读者的手中,而文学评论的作者无疑也是读者,不过就是有那么点理论水平的读者而已。那么作为一个读者谁没有自己的好恶?红楼梦被那么多人认可的著作,尚且被一些人批驳得体无完肤,更何况是其他一些作品。那么是不是文学就一定要批评呢?我觉得这又是一个误区,文学本身还有欣赏,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是一样重要的,那么文学评论本身是兼具两种功效的。

  为什么不能把读者认为好的地方推荐给别人呢?经验与教训是两笔财富,为什么就必须选择一样放弃另一样呢?更何况,读者的每一种感受都是自己真实的,那么既然是真实的,为什么要对读者怀疑甚至否定呢?不能因为各自感受的不同,就不尊重别人的感受,否则文学评论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意义。一种声音的文学评论是死的,只有多样化的文学评论才是对文学创作的有益补充。

  所以,如文学创作一样,文学批评也是表达你想表达的,这是最重要的,而我也重视这样的不同,不论批评还是赞美。

  最后说一句不爱听的话:海外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20年,还不夸张地说,他们对国内的理解少得可怜。即便那些去海外没多少年的人,他们在国内把时间都给了学校和英语了,对国内的了解还是少得可怜,没有真正溶于现在的中国,没有生活感受,所谓文学创作也必然是苍白的。
作者: tugan     时间: 2006-8-24 05:59
枯荷厉害。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

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我在国内时,特渴望自由,出国才发现国外不自由。比如,您
要写篇在中国生活如何幸福的文章,英国哪家报纸都不肯发表;您要是写中国是地
狱,几家杂志可能都争着刊登。不自由啊。

====如今的海外文学创作,基本都没有脱离原来的文化体系,说白了就是不过
换个地方码字,码的还是中国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思维和习惯,甚至连思想都
是原来的,那么仔细想想,这样的创作比之国内存在多少价值?====

这话有些道理。CND上的文章90%都进了枯荷说的范围。我们都四五十岁了,
生活有些沉淀,往事突然历历在目了,于是就换个地方,码二十年前的经历。

====对汉语言文学的创作,海外作家的基础远远不能和国内比,语境没有了,
土壤没有了,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本身就值得怀疑,但是海外作者这种坚持母语创作
的精神确实让人钦佩。====

这没啥坚持不坚持的。现代化了,网上都是中文。在国外能提高中文,就像在中国
能提高英文一样。

====最少,中国人那种唯恐天下不乱的心态,更愿意看的是批评,越狠越招人
眼球,在经济效益被看得很重的今天,谁还会去写吹捧文字,做那出力不讨好之嫌?
====

哪国都一样,西方影星红不起来,就故意犯大错误,让报上批评批评。

====最后说一句不爱听的话:海外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20年,还不夸张地说,
他们对国内的理解少得可怜。即便那些去海外多少年的人,他们在国内把时间都给
了学校和英语了,对国内的了解还是少得可怜,没有真正溶于现在的中国,没有生
活感受,所谓文学创作也必然是苍白的。====

这点我不同意。现在教育普及了,人人都可以写,历史是生活在各个社会阶段社会
角落的人写出来的。每个人应该去写对自己最深切感受的东西,不论别人对那经历
有无共鸣,那些文字是有参考价值的。伤痕文学,知青文学,文革文学,科学春天
的文学,海外文学,现代国内文学,每种文学都有自己的脉搏在其中。我们写不出
国内生活,国内人也写不出国外生活;只有国内人才能看清我们多么“自以为是”,
只有我们才最敏感国内人多么“丰富多采”,写写相互的感觉,很好。

我在书童线上发的言,纯属气气尚能先生,谁让他叫我们先读书童后构思来着。先
构思的好处是不受他人影响,后构思的好处是厚积薄发。但是,灵感来的时候,谁
也挡不住!

再说,追着尚能先生打屁板子,那是拍马屁。追着国内文学歪批,才能引来众多的
海外读者读国内文学啊,批评者简直就是铜扇王子,铁扇公主。作者要千恩万谢才
对啊。

枯荷,您就使劲批评海外文学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吧!!!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8-24 06:18
枯荷说得是极。曾经到国内一个小说网站去浏览过,印象很深。

国外很多人拉个什么‘海外文学’的大旗,无非想占山为王。可笑可叹。

正好见到赋格的一篇文字,附在下面。


疯狂
fuge @ 2006-07-27 14:33

上周末在峨眉山避暑,气温凉爽适宜,只是成天不是云遮雾绕就是大雨滂沱,能见度很差,没什么可看的。这样的天气最适合看书,两天时间看完了哈金的《疯狂》。

本来在国内旅行总是没兴致看小说,通常带一本平时看不进的枯燥的书看,可以定神催眠。小说只适合在东南亚的海滩上读,那才是真正的享受。不过,这次去四川却有了看小说的心情,甚至一气带了三本在身上──在成都的碧草园里看《金瓶梅》,在峨眉山雷洞坪看《疯狂》,返程飞机上连同滞留成都机场的几个小时里,看掉五、六回《九尾龟》。

哈金的小说以前只看过一个《等待》,我认为《疯狂》比《等待》差得多,本事非常单薄,像短篇小说的容量,还有些牵强、拼凑之感,很多时候让我觉 得“不对,不是这样的吧”。《等待》虽有点一根筋,却不是张艺谋式的一根筋,可以说是一个简洁明澈的小悲剧,读了觉得命运“大概就是这样的”。

这次到成都旁听一个海外女作家华文写作研讨会,正巧有两个美国女作家自称和哈金很熟,女作家A八卦说哈金用英文创作全为了谋生,因为英文作品可以写进 CV算“成果”,中文的就不算;女作家B说哈金走上英文写作之路就回不来写中文了,两种语言思维方式不同,跳换语言是很吃力不讨好的事,overhead 相当大。

女作家A还说,哈金试图用简单的语言讲复杂的事情,这我基本同意。她又分析张爱玲的英文写作为何没能像哈金一样成功,说张的语言不够拙,是“坐 在窗前一针一线地绣花”那种,张爱玲写中文时的“放肆劲儿”都不见了──我不完全同意。哈金的成功和张爱玲的不成功其实有更多的微妙因素,正如女作家A自 己承认的那样,现今美国华人作家用英语写作(目标读者美国人)比用中文(目标读者中国人)更容易取得成功。张爱玲的时代显然不是这样的。当然,女作家A强调用英语写作才是成名捷径,也是委婉地表明,自己坚持母语写作多不容易啊可还是毅然决然写中文。

女作家B说,一般美国人认为哈金的英文简单而“有点怪”,因此有种奇怪的魅力。我读《疯狂》时体会到,哈金语言的“怪”说穿了就在于他把很多汉 语习语直译成英文,这使他的表达变得丰富又怪异,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断写不出这样的英文来。但反过来,这样的语言如果翻译成中文,肯定魅力全无。我没有看过 黄灿然翻译的《疯狂》,猜一定比原文更难看。

这次会议听到一个八卦:原来请了著名女作家X和Y,因她俩是死对头,X听说Y要来,她就不来了,Y听说X要来也不来了。于是双双缺席,于是只来 了些没名气的女作家,令会议级别一落千丈。后又风闻更详细的八卦,说那著名女作家X之所以不能出席还有个原因,X的著名学者丈夫恰也在蓉,而这位著名学者 目前的情妇(也是个女作家)恰也在出席会议的名单上──X与其著名学者丈夫以开放式婚姻闻名于世,本来无需避嫌,但据说目前夫妻关系恶化,故不能以大方潇 洒的姿态高调现身。

可惜了著名女作家Y,未能及时得到上述八卦,不然的话我要扮作她的粉丝请她畅谈写那部有关旧金山的“神女变女神”的小说之体会,并约她为我的版面写篇exotic的“外交官夫人非洲小国印象记”。

此次女作家研讨会重点推出一位“从网络世界走向平面媒体”的“壮男”作家,我一下飞机就拿到两本他的文集,记得很久以前(十年前?)编辑过此人的大作,题目叫《人生自白》什么的,大概因为错别字特多文笔一地鸡毛,还有些印象。随手翻开那本定价三十七元的文集,谁想一翻就翻到一篇新奥尔良,大段大段搬抄赋格我老人家十年前的一个小烂文,封底护纸上写:“带您走近绝版的新奥尔良”,“绝版”两字粗体印刷,绝倒。

当下,捡了个八卦似的,乐不可支的我发短信告诉朋友这个发现。回电说:哇赛,这可是李逵碰见李鬼了,你一定详细描述你们明天会面过程,要重点探 讨这篇文章噢。我回说:我要扮作极其天真无牙的百年大报记者详细追问该著名旅美华文作家创作之心路历程。朋友建议:你可以递上夏空的名帖,向他表示对赋格 的崇拜,或拿书找他签名,表示崇拜,并深情朗诵那些抄袭的段落。

次日,摩拳擦掌的我捧着壮男作家的文集来到会场,却见壮男作家端坐主席台正中,俨然是大会主持人。一见此君老过徐娘貌比东施还长了个小肚子我就心想,算了,这个人我还是不要靠近的好。

后话:出版三十七元的文集,其实是成都“城市形象工程”的一部分,付给作者的稿费是三十万USD。谁来为该著名旅美华文壮男作家埋单?当然是纳税人咯。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6:33
>>>此次女作家研讨会重点推出一位“从网络世界走向平面媒体”的“壮男”作家,我一下飞机就拿到两本他的文集,记得很久以前(十年前?)编辑过此人的大作,题目叫《人生自白》什么的,大概因为错别字特多文笔一地鸡毛,还有些印象。随手翻开那本定价三十七元的文集,谁想一翻就翻到一篇新奥尔良,大段大段搬抄赋格我老人家十年前的一个小烂文,封底护纸上写:“带您走近绝版的新奥尔良”,“绝版”两字粗体印刷,绝倒


Who is this writer?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8-24 06:35
有朋友推荐这篇小说,是一个印度女孩子在‘纽约人’上发表的,写爱情与文化冲突。在海外的中国人写的东西鲜有达到这个水平的。

http://www.newyorker.com/fiction/content/?040524fi_fiction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7:00
那篇转文提到的应该是成都华文新移民笔会吧?

倒真是说得很实在。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4 07:01
枯荷批评的句句在理。


土干提到的海外没有自由也是有道理的,其实这是指发表自由。国内不发表亲华文章,爱发表揭露中国阴暗面的文章,这只要走进西方书店,就可以感受出来。

网上成为一个海外文学发表的重要途径。

可是,海外人审美趣味低,所以,也是对“痛说家史”之类的作品叫好。对创新的手法不理解、不支持。“痛说家史”,比不上国内人。国内早就搞忆苦思甜了,
只是把矛头换一下。没有新意。

我以后,海外作家适合写些游记和海外记实,当然,随着中国人出国旅游的增多,写游记的优势也渐渐失去了。海外记实也需要成功人士写才有人看。
海外作家其实还适合写一些杂文,介绍西方社会的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思想。
可惜,很多人有观点没思想,写不出好的杂文出来。

衰落的东西就让它衰落下去吧,写文章几年,也满足了我自己的表现欲,现在,
我也想封笔了。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7:1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4 20:01:
枯荷批评的句句在理。


土干提到的海外没有自由也是有道理的,其实这是指发表自由。国内不发表亲华文章,爱发表揭露中国阴暗面的文章,这只要走进西方书店,就可以感受出来。

网上成为一个海外文学发表的重..

看见奔放兄要封笔,那俺还不如不写呢。
作者: 章凝     时间: 2006-8-24 07:29
“如今的海外文学创作,基本都没有脱离原来的文化体系,说白了就是不过换个地
方码字,码的还是中国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思维和习惯,甚至连思想都是原来
的,那么仔细想想,这样的创作比之国内存在多少价值?”

很对!
所谓海外文学的最大问题不是非中国,恰恰相反,而是太中国了。


“最后说一句不爱听的话:海外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20年,还不夸张地说,他们
对国内的理解少得可伶。即便那些去海外没多少年的人,他们在国内把时间都给了
学校和英语了,对国内的了解还是少得可伶,没有真正溶于现在的中国,没有生活
感受,所谓文学创作也必然是苍白的。”

有误!与上面矛盾。
一定要透彻理解了中国才能从事文学创作?海外进行文学创作需要溶于现在的中国?
不理解中国等于没有生活感受?

对于我来讲,汉语不过是一件国际通用的语言工具。不写中国和中国人很容易。不
论成败,我从事的是去中国化的尝试。
作者: 萑苇     时间: 2006-8-24 07:32
枯荷此帖写得痛快,有的话说得绝对了些,从这点上看,无论海内海外,毛病都差不多少。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7:38
“最后说一句不爱听的话:海外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20年,还不夸张地说,他们
对国内的理解少得可伶。即便那些去海外没多少年的人,他们在国内把时间都给了
学校和英语了,对国内的了解还是少得可伶,没有真正溶于现在的中国,没有生活
感受,所谓文学创作也必然是苍白的。”

有误!与上面矛盾。
一定要透彻理解了中国才能从事文学创作?海外进行文学创作需要溶于现在的中国?
不理解中国等于没有生活感受?
=========
这话应该说明确一些就是很多海外作者写中国国内事的文学时,也就是还属于非海外文学创作。真正的海外文学创作,应该如你所说的,仅仅是把汉语作工具。
作者: 银桦     时间: 2006-8-24 07:53
这个壮难好像是名叫“少君”的作家。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11:33 AM:
>>>此次女作家研讨会重点推出一位“从网络世界走向平面媒体”的“壮男”作家,我一下飞机就拿到两本他的文集,记得很久以前(十年前?)编辑过此人的大作,题目叫《人生自白》什么的,大概因为错别字特多..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7:59
这个笔会是他主办的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4 08:17
过去几乎不看枯荷的文章,这次见标题是讨论一个严肃问题,就从头看到尾,几乎一个字都没漏掉。

枯荷说到自由民主之类的(自由民主这两个词大概不会犯国内的忌而令国内网友进不了这个园地吧?问这个问题也反映出我对国内现实的不了解)。就令我想到,文学是有不同种类的。风花雪月的写好了,是好文学。人生的终极关怀写好了,也是好文学。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写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有一个无形的紧箍咒、越了雷池就头痛。你以为写你那些风花雪月就完全和政治无关、你就可以天马行空地自由地写?如果你从未感到紧箍咒的存在,那是因为你碰巧了从未走到边界。我们在美国写字都怕国内的家人受到国内当局的报复,何况生活在中国的写字的呢?至于在中国写人生的终极关怀,就别开玩笑了,如果能不作帮闲文人就很不错了。

枯荷你未感到的未必就是不存在的。

我们没有亲身的观察并不一定就没有深刻的见地。人的脑子是会用常识和理性(common sense and reason)思考的,就象爱因斯坦那样。

你说的“北京人人在纽约”那样的顶多是属于快餐那类的文字,在文学里,好象没
有多么significant的位置。

文学恒久的价值是什么,不是麦当劳,是形式和思想的美。

对了,帮你补充一条,海外的写字的喜欢卖弄蹩脚的英文,就象我上面卖弄的那样。
作者: 银桦     时间: 2006-8-24 08:24
痛快淋漓!如手术刀那样锋利。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4 01:17 PM:
过去几乎不看枯荷的文章,这次见标题是讨论一个严肃问题,就从头看到尾,几乎一个字都没漏掉。

如果你从未感到紧箍咒的存在,那是因为你碰巧了从未走到边界。我们在美国写字都怕国内的家人受到国内当局的报复,何况生活在中国的写字的呢?至于在中国写人生的终极关怀,就别开玩笑了,如果能不作帮闲文人就很不错了。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8:30
有中文网方便,所谓海外中文写手们率先利用起来了。这毕竟是事实嘛。唱唱卡拉OK,也无可厚非。卡拉OK嘛,就是要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个道理好象没人不明白嘛。

再说,众所周知,哪里有什么海外文坛?海外论坛倒是很多,我这个土老百姓每天为了看看同一拨网友的热闹,都得跑三、四个地方。(真不知道过去男人三妻四妾是怎么应付过来的。)


赋格的杂文很细腻,有时候也稍微有些小气。男人作文,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刚看了什么少君的贴文。实话实说,比王伯庆老兄的东西还要俗得多得多。这种东西,赋格也用去淄铢计较?


海外作家里,也有不错的。菊子介绍的李翊云什么的,据说就挺好的。说来也奇怪,写手们都在上面混,怎么有的人就总能欣喜地发现些奇花异草,有的人怎么就脚下总能踩上些不洁之物?还是说,菊子之流的运气总是特别地好?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8:41
不看我文章的人很多,仅伊甸就不少,以此说明我的文章不对你口味或者不入你眼吗?那不必了,没必要强调一下,因为我知道的我的读者群是哪些人,就如我自己的定位,我很清晰很明了,我从来没想把自己的文章拿来每个人都读一遍,正如我根本不知道也无需知道你是谁一样:)。

因为你从来不看我的文章,所以我没有必要跟你说,我不光写风花雪月,也写很多其他类型题材的东西,所以你不知道,并不是不存在的。

我想我文章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所谓的政治自由,界限在哪里,谁都很清楚。你看完所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了吗?你如何能较别人不开玩笑的说,中国没有人写人小生的终极关怀?至于帮闲不帮闲那也是别人的选择自由,至于读者的自由还在读者的手中。请问,做什么样的文人算很好呢?

确实,我没有感觉到的未必不存在,这个适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除非他是上帝或者神仙。

象爱因斯坦的人不多,所以很遗憾,大多的人做不到用常识和理性思考。基于生活的反映是需要生活作基础的。

更遗憾的就是,海外作者群里,连《北京人在纽约》这样快餐的文字都无法去超过他的影响力,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谈多么significant的位置的吗?

文学的恒久价值确实不是麦当劳,使形式和思想的美,所以很期待海外作者群中尽早出现这样的大作品来。

卖不卖弄都无所谓,这个也不是海外写手独创的,上海人在N年前就这么说话写字了。而且英文现在没有什么可卖弄的,在所有翻译作品里,英文的稿费是最低的。
作者: xw     时间: 2006-8-24 08:58
赋格那几个字,够网上经典的。怕惹麻烦了吧?--八子还转!

枯荷的很多意见我不同意,但我欣赏他/她诚恳的批评。

只要不是为什么“海外作家”激怒出来的就是。

高行健是不是外面的?还有程抱一?

另外,我以为外面从事翻译颇有戏。因为国内资料不足,可惜国外讨
论也不足。伊甸有些横向的东西,了不起!

现在译书多,质量次。译书大行于市,只要译些让人不知所云的现代
心理哲学社会学之类的,还有哈佛耶鲁捷径之类的。

外面的游记值得读,但顶好的游记已经在国内了。。。

外面有许多好东西,英国有英国的自然,法国有法国的艺术,美国有
美国的百老汇,欧洲有欧洲的歌剧,还有七洲四洋的天地,可惜挖掘
的人不多,有些失去了五四那一代人的心地。

我这里又要提到傅雷。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4 09:01
我最喜欢xw的说话方式。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4 09:03
银桦是新来的,真诚欢迎。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9:09
先磨:你知道英文稿费为什么这么低吗?你提到傅雷,提得真是太好了。比较比较就可以得出,现在的翻译作品值得别人出好价钱吗?

俺也学蓉妹妹,是她不是他。谢谢,最少这个头像也能表明我是她不是他吧。

海外作家没激怒我,呵呵,你也在美华去过,在美华我那么多的海外朋友,我喜欢还来不及,激怒谈何容易。更何况,虽然写作才三年,但是混网络也十一年了,我早过了被激怒的阶段了,也没时间激怒,这篇帖子发出来却是事出有因,但是跟激怒无关。

我说了,这个是个人直观的看法,与正确无关,就如文学本身没有对错之分一样。所以不同意我的观点很正常:)。
作者: KK     时间: 2006-8-24 09:11
应该是他。若干年前就见这小子到处打各种各样的头衔骗,当时还嗤之以鼻,结果,若干年后,居然能让成都付他一本破书30万美金,看来骗子还是有前途的。其文字,实在没什么好。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银桦 at 2006-8-24 12:53 PM:
这个壮难好像是名叫“少君”的作家。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4 09:1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01:30 PM:

海外作家里,也有不错的。菊子介绍的李翊云什么的,据说就挺好的。说来也奇怪,写手们都在上面混,怎么有的人就总能欣喜地发现些奇花异草,有的人怎么就脚下总能踩上些不洁之物?还是说,菊子之流的运气总是特别地好?

关于这个李翊云,多维先是介绍她是华裔,过两天有说她绿卡没办下来.
自相矛盾.中国人现在见到自相矛盾的事情都麻木了.

海外写作,有两种情况,一是象前面所说的少君一样,本来在国内就是靠写作
吃饭的,到美国后拼命想打海外这块牌子.继续从国内赚钱.

还有一些是公司里太闲,可是又要坐班,只好敲些字消磨时间.这里大都是这种人,
所以写起来向像中学生作文,就不奇怪了.

xw说搞一些翻译,我很赞成.这里好象欣欣与人翻译过"时间简史",是否可以
带大家集体再搞一本书出来.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9:16
高行健写灵山在国内做了多少体验和调查?我没有完全否认海外作者的成绩吧?你把少数人举出来显然和我所要说的没有多大关系。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4 09:19
说到自由,哪里都有创作自由,哪里都没有出版自由.
思想触边最多是有广度,并不代表有深度.
没必要多纠缠这个问题.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4 09:20
又见一个新面孔,握手欢迎KK。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9:2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KK at 2006-8-24 22:11:
应该是他。若干年前就见这小子到处打各种各样的头衔骗,当时还嗤之以鼻,结果,若干年后,居然能让成都付他一本破书30万美金,看来骗子还是有前途的。其文字,实在没什么好。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吧?他的书要根本就卖不动,没谁傻到给他这么高的价钱。以为国内的人那么好骗啊?没利的事情,估计没正常人肯做。

国内出版社一本书的起印是6000册,也就是征订达不到5000以上,根本不会有出版社揽活。所以这样看,少君的书该不在6000以下,那么他最少还有用6000以上的读者吧。这里谁有这么多读者?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9:25
>>关于这个李翊云,多维先是介绍她是华裔,过两天有说她绿卡没办下来.
>>自相矛盾.中国人现在见到自相矛盾的事情都麻木了.


这跟她的作文有何关系吗?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4 09:26
我不和你抬杠,“基于生活的反映”当然“是需要生活作基础的”。(同义反复)

至于作品和生活的关系,未必是过去所说的“到基层去体验生活”那么简单,我认
为实际上是生命阅历的积淀对文学创作起作用,而不是所谓的生活在哪里哪里。也
就是说, 生活在海外的写字的(也就是杜欣欣所说的writers)只要有生命阅历的积淀
照样能写出好作品。还没有出现,是因为多数都不是所谓的专业写字的,都是白天
谋生,晚上写字。假以时日,会有比国内作品更好的出现的。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4 01:41 PM:
......基于生活的反映是需要生活作基础的。......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4 09:2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02:25 PM:
>>关于这个李翊云,多维先是介绍她是华裔,过两天有说她绿卡没办下来.
>>自相矛盾.中国人现在见到自相矛盾的事情都麻木了.


这跟她的作文有何关系吗?

她是以特殊人才申请绿卡的,被拒说明移民局没把她的文学作品当一回事.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9:2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w at 2006-8-24 01:58 PM:
赋格那几个字,够网上经典的。怕惹麻烦了吧?--八子还转!

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XW到了咱伊甸园,说出来的话连我这个老朋友都听不懂了。

能不能拉兄弟一把,讲讲这“经典”的典故?八子,八十一子?
作者: KK     时间: 2006-8-24 09:30
我说他骗,指抄袭吹牛一类,倒不是说有不有人买。还在美国本地混的时候,见过知道此人,那时打的就不是作家头衔了,呵呵。

所谓海外文学中,少君这样的也不少。本人亲睹过非网络的所谓海外文学运动的一部分,某些回国四处做讲座的,那牛吹的。也难怪你对海外文学评价不高。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4 02:23 PM: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吧?他的书要根本就卖不动,没谁傻到给他这么高的价钱。以为国内的人那么好骗啊?没利的事情,估计没正常人肯做。

国内出版社一本书的起印是6000册,也就是征订达不到5000以上,根本..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9:3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4 22:26:
我不和你抬杠,“基于生活的反映”当然“是需要生活作基础的”。(同义反复)

至于作品和生活的关系,未必是过去所说的“到基层去体验生活”那么简单,我认
为实际上是生命阅历的积淀对文学创作起作用,而不是所..

我期待有好作品出现,无论是哪里:)。

能阅读到优秀作品,是读者的福分,所以我也很诚挚的希望,这样的作品尽早出现,别在我老眼昏花前,那时即便有好的,怕也读之无力了。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4 09:3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4 02:23 PM: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吧?他的书要根本就卖不动,没谁傻到给他这么高的价钱。以为国内的人那么好骗啊?没利的事情,估计没正常人肯做。

国内出版社一本书的起印是6000册,也就是征订达不到5000以上,根本..

这三十万稿费可能是个假新闻,有人可以去税务局去举报一下就知道了.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9:3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4 02:27 PM:

她是以特殊人才申请绿卡的,被拒说明移民局没把她的文学作品当一回事.

嗯。移民局要是能把她的文学作品当回事,那移民局就得改名叫文学文化局了。坐在里面的货色就不会是找不着其它工作可干的social worker了。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4 09:33
你们说的是这个少君吗?


   少君,本名钱建军。经济学博士。曾就读中国北京大学声学物理专业,美国
德州大学经济学专业。曾任职中国《经济日报》记者、康华公司经理、美国匹兹
堡大学副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现为美国 TII 公司副董事长,兼美国南
美以美大学及中国华侨大学教授。著有《现代启示录》、《西部报告》、<<未明
湖>>、<<人生自白>>、<<奋斗与平等>>等书。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8-24 09:3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09:28 AM:



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XW到了咱伊甸园,说出来的话连我这个老朋友都听不懂了。

能不能拉兄弟一把,讲讲这“经典”的典故?八子,八十一子?

被xw君弄得一下子没了十一个儿子。郁闷ing.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09:3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22:28:



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XW到了咱伊甸园,说出来的话连我这个老朋友都听不懂了。

能不能拉兄弟一把,讲讲这“经典”的典故?八子,八十一子?

那帖子跟点名道姓没有任何差别了。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8-24 09:3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4 09:33 AM:
你们说的是这个少君吗?


   少君,本名钱建军。经济学博士。曾就读中国北京大学声学物理专业,美国
德州大学经济学专业。曾任职中国《经济日报》记者、康华公司经理、美国匹兹
堡大学副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

好家伙!这个比围城里头那谁谁还厉害。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8-24 09: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w at 2006-8-24 08:58 AM:
赋格那几个字,够网上经典的。怕惹麻烦了吧?--八子还转!

.

不要紧。好人还怕了坏人不成?
作者: 独善斋主     时间: 2006-8-24 09:42
老夫不懂文学,但是老夫懂得中国!

〉〉以政治决定文学,是文学的侮辱。

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没什么出色的文学作品,正是政治在作祟。

〉〉国内的作者和读者从来不因信仰或者其他不同而否认国外作品。就是国内,你无病呻吟还是有病呻吟,没有人来斥责你,你不该写或者其他云云。写是你的自由,读是他的自由,各有各的市场,没有谁会干涉谁。

不管你有病没病,你只能呻吟,而且也就是这些年你才敢呻吟,但你敢反抗吗?

文学是要讲良心的。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9:47
>>文学是要讲良心的。


可惜很少有人能弄明白良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4 09:49
老兄真是惜墨如金呀。

这“哪里都没有出版自由”,听起来有道理,但这里的“哪里”和那里的“哪里”
的无“出版自由”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吧?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4 02:19 PM:
说到自由,哪里都有创作自由,哪里都没有出版自由.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4 09:49
斋主毕竟斋主,咱们老同志咋地就不能和小姐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呢?

党中央又发文件了:禁止外国儿童动画片在黄金时间播出。据说金正日和北朝鲜的文学艺术创作比中国还进步,谁写朝鲜人民的幸福生活都写不过朝鲜的功勋作家功勋艺术家。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9:5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4 02:35 PM:

那帖子跟点名道姓没有任何差别了。

唉。这话听在我们耳朵里,跟没说一样。


咱这里有没有能把话说明白的好同志?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4 09:52
良心的最低层次可能是adagio网友所说的考虑到做恶的成本而不去做恶。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02:47 PM:
>>文学是要讲良心的。


可惜很少有人能弄明白良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9:5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02:49 PM:
斋主毕竟斋主,咱们老同志咋地就不能和小姐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呢?

大概您们心里还顾忌着家里的,“OVER MY DEAD BODY!!!"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09:5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4 02:52 PM:
良心的最低层次可能是adagio网友所说的考虑到做恶的成本而不去做恶。

作恶需要什么成本?行善恐怕才需要成本


兰舟的话我一般是不敢相信的。
作者: 独善斋主     时间: 2006-8-24 09:56
令狐的只言片语都是“语录”级的。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4 10:00
>> 大概您们心里还顾忌著家里的,“OVER MY DEAD BODY!!!" (令胡冲)

八十一子正在这样想这样使着劲!脸都憋绿了。
作者: 尚能饭     时间: 2006-8-24 10:0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独善斋主 at 2006-8-24 02:56 PM:
令狐的只言片语都是“语录”级的。

这话我有版权,欣欣可以作证。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4 10:02
我就当你是装傻(不象杜奔放兄那样),作恶的成本之一是失去好的睡眠、之二是获得坏的睡梦。
当然成本大小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人的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都是不一样的嘛。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02:55 PM:
作恶需要什么成本?行善恐怕才需要成本
兰舟的话我一般是不敢相信的。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8-24 10:0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10:00 AM:
>> 大概您们心里还顾忌著家里的,“OVER MY DEAD BODY!!!" (令胡冲)

八十一子正在这样想这样使劲!



谢谢鼓励!
作者: 独善斋主     时间: 2006-8-24 10:04
一段旧日记,去年的,为冷热老弟加个注:

2005年 7月8日 星期五

下课之后,到了XX那里。他还在XX出版社当总编,看来干得很得意,不仅有权而且有钱。据他自称,合法年薪二十万。 他的思想很活跃,对政治以及中国的前途很有想法。他说,中国如今已经烂透了,从上倒下,从官到民。在机关里,面上还打着官腔,说些与“党”一致的话,而私下里,人人都在骂娘。他说,过去认为江泽民干了不少坏事,而胡锦涛与之相比,更是个庸才。以他们出版界为例,就走向倒退。对舆论控制得越来越严。据说,胡锦涛有一个内部讲话,说在意识形态领域内要向北朝鲜学习,虽然穷,但有理想,有信仰。如果这是真的,中国就要开倒车了。
作者: 银桦     时间: 2006-8-24 10:07
我敢保证你打不赢兰舟。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02:55 PM:

作恶需要什么成本?行善恐怕才需要成本
兰舟的话我一般是不敢相信的。


作者: 杜欣欣     时间: 2006-8-24 10:11
说句题外话,今天刚见到赋格这段文字,他说的人与事闻所未闻。

赋格是我最佩服的编辑,写字之人。他既有国际视野,又了解中国,特别知道‘度’。为人极为谦和。

即使遇到这样的事,他的笔依然是这样散淡幽默,如果是我恐怕就火气十足了,这点我不如他,虚长十来年。。他的文笔散淡飘逸,这点我也不如他。
海内外总有些人借‘文学’谋私谋名,这些人不去理就是了。这是我从来不结社的原因之一。海外的人不会那么了解现在的中国,这是生活在海外人的短处,而要用中文写字,当然有其尴尬之处,但是有距离地看看中国没有坏处。思维停留在20年前,要看什么样的思维?强烈赞同枯荷对于美女作家头衔之反感,只要存在,都有其合理性,没能力去平天下,连想都不敢想,只是表述自己的意见罢了。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4 10:11
我那个班网,大家发言尽是他妈的一些 “XX”、“XXX”、“XXXX”之类,让人无边无际地想象,我感慨,好好的叙旧,搞得象色情文字!马上就有人反驳,你他娘的冷热站着说话不腰痛,你有我们这里的自由吗?

斋主,如果你说的那个XX是我认识的那个XX,咱们就又碰到一块了。XX骂的痛快,到处听得见,可是他荷包里偷了XXX的多少钱,谁也搞不清。

怎么一提到现在的盛世,咱们也搞得跟色情文学一样隐晦?盛世GDP,盛世沙尘暴,盛世电视剧,盛世文学创作。小杜,今天你盛世了没有?
作者: 杜欣欣     时间: 2006-8-24 10:1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尚能饭 at 2006-8-24 03:01 PM:


这话我有版权,欣欣可以作证。

我作证!老尚的话我公开转述过,他确实有意要收集令胡语录,令胡你要当心了。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10:38
>>我敢保证你打不赢兰舟。

唉,不是我吹牛,可丽一向都惧我三分。七年来每次交手都手足无措。兰舟能辣得过可丽吗?写帖子咱写不过她们,打架?这么些年来兰舟从来就没敢跟我理论过。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4 10:38
什么叫班网?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11:11 AM:
我那个班网,大家发言尽是他妈的一些 “XX”、“XXX”、“XXXX”之类,让人无边无际地想象,我感慨,好好的叙旧,搞得象色情文字!马上就有人反驳,你他娘的冷热站着说话不腰痛,你有我们这里的自由吗?

斋主,..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10:5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杜欣欣 at 2006-8-24 03:15 PM:令胡你要当心了。

呵呵。不怕。象我们这样的老江湖,老群众,口水一向是涔透在上下贴之中的,早已风干成块,托体入异。拿起来就是乱七八糟一大堆,单找出来就是莫明其妙有毛病的话,别人看了也不明所以。咱光脚无形,不怕他们。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4 10:57
>> “什么叫班网?”

1977(我们是1978) 级 XX学院 XX系 XX班 同学网,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两天前来一电话,让我帮忙给一单身女同学找个外国人。女的55岁了,“硕士有房,儿上大专,性格开朗,愿去天涯”,条件不高,“男方58 - 68 岁,身高1米七零,说话不结巴(这点就把冷热土干给干掉了),热爱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不秃顶。”

先磨你有兴趣吗?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4 11:00
原来如此,可以看一下。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11:57 AM:
>> “什么叫班网?”

1977(我们是1978) 级 XX学院 XX系 XX班 同学网,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两天前来一电话,让我帮忙给一单身女同学找个外国人。女的55岁了,“硕士有房,儿上大专,性格开朗,愿去天涯”,..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4 11:06
真的老兄!我到处打电话,星期天还准备上教堂呢去搂呢!你要愿意我立马联系,忘写一条,女的父亲老红军,当然你不跟老红军过,不必害怕。女的说如果有合适的她马上买电脑和你进入网恋。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4 11: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12:06 PM:
真的老兄!我到处打电话,星期天还准备上教堂呢去搂呢!你要愿意我立马联系,忘写一条,女的父亲老红军,当然你不跟老红军过,不必害怕。女的说如果有合适的她马上买电脑和你进入网恋。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4 11:12
吓死我了,我是说看一下班级网页,再说我根本不符合她的标准。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12:06 PM:
真的老兄!我到处打电话,星期天还准备上教堂呢去搂呢!你要愿意我立马联系,忘写一条,女的父亲老红军,当然你不跟老红军过,不必害怕。女的说如果有合适的她马上买电脑和你进入网恋。


作者: 尚能饭     时间: 2006-8-24 11:1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03:57 PM:
>> “什么叫班网?”

1977(我们是1978) 级 XX学院 XX系 XX班 同学网,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两天前来一电话,让我帮忙给一单身女同学找个外国人。女的55岁了,“硕士有房,儿上大专,性格开朗,愿去天涯”,条件不高,“男方58 - 68 岁,身高1米七零,说话不结巴(这点就把冷热土干给干掉了),热爱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不秃顶。”

TNND, 什么叫“不秃顶”?难道没听说过:“God first created men with hair; then he had a second thought and took the hair away from them half way through their lives--to make them more handsome"?

唉,上帝跟老尚过不去,到现在还没来找我,让我有条件与冷热的这位女同学套瓷--wait! 可惜,我的年龄还太小,不够格,TNND!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4 11:25
1。 什么是海外文学?如何定义?
2。高行健,哈金,等等算不算海外文学?於梨华算不算?龙应台算不算?各处评价高行健,有争议,怎么办?
3。海外文学取得怎样的成就,才能令人满意?文学在任何地方取得怎样的成就,才能让人满意?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4 11:26
不要悲观老尚,女大三抱金砖!
作者: 白荒地     时间: 2006-8-24 11:30
斋主将问题说到点子上,当年《艳阳天》《金光大道》之类红遍全国,现在有何价值?近年来除了有个《羊的门》《沧浪之水》等还可以看一看,一线走红的作家如池莉等除了有故事性,在文学价值上有多大?现在可以很热闹,但若干年后,文学史上能否写上一笔值得怀疑。

另外,以前我说过,中国国内作家在技巧上和语言上都很出色,所谓西方现代后现代的写作方式都有人尝试,但失分在思想的深度和写作的勇气上。另外,中国现代文学开山人物大部分是国外回去的,不能说那些自由主义的概念的深刻影响。

知道很多人对高行健不服气,但高小说中对自由主义精神的深刻理解,是国内所谓大腕们难以望其项背的。日本为什么那么多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大概这些作家对西方文学尤其是法国文学的深刻理解。

>>>>中国人这几十年来没什么出色的文学作品,正是政治在作祟。

〉〉国内的作者和读者从来不因信仰或者其他不同而否认国外作品。就是国内,你无病呻吟还是有病呻吟,没有人来斥责你,你不该写或者其他云云。写是你的自由,读是他的自由,各有各的市场,没有谁会干涉谁。

不管你有病没病,你只能呻吟,而且也就是这些年你才敢呻吟,但你敢反抗吗?

文学是要讲良心的。
作者: 独善斋主     时间: 2006-8-24 11:36
冷热,你说的那个XX是咱俩的老相识,你说的那个“抱金砖”我不认识。

〉〉你要愿意我立马联系,

你发得什么疯,在这里到处推销你的老相好的?人家先磨不要,你就往尚爷哪儿推,人家尚爷还在乎那三块金砖吗?
作者: yanshengjiang     时间: 2006-8-24 11:43
看枯荷这条线,我笑了好多次,谢谢枯荷,不但风花雪月写得好,杂文也写得好,引来这么多人评论。

不过,我觉得,枯荷的文章有些过于泛指。海外的哪些人对国内的哪些文学创作持否决态度?到哪里能读到表达这些否决态度的文章?我很想知道。从这些文章里,一定可以获得很多信息。

向令胡老弟问好。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8-24 12:12
Hao! - "我只怕我不能坦诚地告诉那些我以为我当作朋友的作者们我最真实的想法".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12:14
>>向令胡老弟问好。

嘿,江兄一向可好。这两年过得还好?

为什么不去CND了?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8-24 12:14
You're right! - "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海外文学失去兴趣".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8-24 12:15
Right! - "文学本身还有欣赏,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是一样重要的,那么文学评论本身是兼具两种功效的。"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12:16
>>"我只怕我不能坦诚地告诉那些我以为我当作朋友的作者们我最真实的想法".

这个句子要让简杨等看见了,不提笔改一改顺一顺,会跳不过去,放不下怀的。


理是这个理,话不好这么说。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8-24 12:17
I agree - "如文学创作一样,文学批评也是表达你想表达的,这是最重要的,而我也重视这样的不同,不论批评还是赞美。"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8-24 12: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4 02:27 PM:

她是以特殊人才申请绿卡的,被拒说明移民局没把她的文学作品当一回事.

Hahaha.........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12:24
>>"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海外文学失去兴趣".

我猜,国内从来就没有对所谓“海外文学”有过什么“兴趣”。海外有的是文学,却从来没有我们这里谈论所指的海外文学。

国内西方文学研究的功力和传统非常深厚。普通书店里随便找一本书都可以站着看上半天,看不过来。

如今海外华人们的任何作文,比起当年清末民初和新文化运动那帮海外游子的任何作文来,都是差之千里。大多论调比起当年来依旧是高山仰止。如果说到国人的所谓海外文学,那全是昨天的轮廓,今天根本就没有Landscape,至少咱老百姓看不出来。也许昨天的东西是经过时间沉淀的东西。今天的一切,也需要时间。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8-24 12:27
- "现在,我也想封笔了。"

Why?

Please don't.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4 12:2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zhao2 at 2006-8-24 05:14 PM:
You're right! - "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海外文学失去兴趣".

谁能告诉我,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什么文学有兴趣?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4 12:33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4 02:27 PM:

她是以特殊人才申请绿卡的,被拒说明移民局没把她的文学作品当一回事.

其实,绿卡申请和文学水平是两码事。一些大厨甚至凭国家利益豁免得了绿卡。有好律师更要紧。
作者: 令胡冲     时间: 2006-8-24 12:41
>>谁能告诉我,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什么文学有兴趣?

嗯。不问则以,一问就是天大的问题。大概只有当代文坛的武林盟主们才有资格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4 12:55
海外、国内,是都不好啊!

海外不好:是没有条件,可我们现在正在创造条件。

国内不好:是没有精神,那就只能“祈祷”了,可咱中国人不爱,也不会祈祷。

本人错过了中国传统(也不是绝对),一点也不后悔;那些“书”,没看过,更好。
作者: tugan     时间: 2006-8-24 13:0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15:57:
女的55岁了,“硕士有房,儿上大专,性格开朗,愿去天涯”,条件不高,“男方58 - 68 岁,身高1米七零,说话不结巴(这点就把冷热土干给干掉了),热爱中国文化中国文学。不秃顶。”

她怎么可以怎样要求?咱口吃,不说话,还是蛮英俊的。要是没有健美的小腹,什么衣服也别想藏住大肚子!

尚能兄,可别错过姐弟恋的时髦。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4 13:0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05:41 PM:
>>谁能告诉我,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什么文学有兴趣?

嗯。不问则以,一问就是天大的问题。大概只有当代文坛的武林盟主们才有资格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就是。我就觉得,枯荷妹妹提了个伪问题。任何话题,上了哲学神学高度,我就觉得要绕开些。
作者: 兰若     时间: 2006-8-24 13: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八十一子 at 2006-8-24 03:02 PM: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10:00 AM:
>> 大概您们心里还顾忌著家里的,“OVER MY DEAD BODY!!!" (令胡冲)

八十一子正在这样想这样使劲!  

谢谢鼓励!

咦?如此严肃中居然有如此的轻松,这样的插科打诨,宛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啊,我也搬来了小板凳。。。;)

先先
贝  一个枯荷,虽然有些论点是有点绝对,不过喜欢这种态度和她的文字。。。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4 13:1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06:04 PM:
我厚颜无耻地说几句,说完也要很快删掉。我毕业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写过创作,我们分两个专业,创作或理论。我是后者。上班网一年,大家都很亲热,决定做的头一件事就是出一本书,题目都想好了,<<我们七八班..

文章,识见最要紧。

我们应该虢夺冷热的自骟权。
作者: 兰若     时间: 2006-8-24 13: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03:56 PM:



呵呵。不怕。象我们这样的老江湖,老群众,口水一向是涔透在上下贴之中的,早已风干成块,托体入异。拿起来就是乱七八糟一大堆,单找出来就是莫明其妙有毛病的话,别人看了也不明所以。咱光脚无形,不怕他们..

哈哈,果然名不虚传,真棒!!!
作者: 兰若     时间: 2006-8-24 13:2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杜欣欣 at 2006-8-24 03:15 PM:

我作证!老尚的话我公开转述过,他确实有意要收集令胡语录,令胡你要当心了。

强烈支持,我可以作涡轮替儿,真的很有趣。。。, 不行啦,要班班去了。。。
作者: 独善斋主     时间: 2006-8-24 13:54
〉〉我一看就说写的什么鸡巴玩意,56个民族56朵花,是很好的比喻,56岁的儿子有个56岁的妈,让人肉麻不肉麻!

冷热,注意点语言,这里很多小妹妹。

再者说啦,谁说“56岁的儿子”就不该有个“56岁的妈”啦?人家杨82的儿子多大啦?肯定不止28!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4 14:00
>> “吓死我了,我是说看一下班级网页”

从搜狐 - 同学录 - 北京、、、、一层层进去,最后问你要口令。

“脸红什么?”
“让屎憋的。”
“怎么又黄啦?”
“屎拉出来了。”
作者: 尚能饭     时间: 2006-8-24 14:04
〉〉〉<<文艺报>>副主编把他的“我和共和国一起成长”传了上来,我一看就说写的什么鸡巴玩意,56个民族56朵花,是很好的比喻,56岁的儿子有个56岁的妈,让人肉麻不肉麻!

冷热老弟,这一句话让你删不成--立此存照!

什么叫绝?这G8玩意儿,真叫绝--“56岁的儿子有个56岁的妈”!:)))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4 14:10
老尚,已经得罪过了。他也大量,解释来不及校对就拿去发表。

我得干活去了,快下班还没动一个字码呢。
作者: 余立蒙     时间: 2006-8-24 14: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8-24 03:57 PM:
>> “什么叫班网?”

1977(我们是1978) 级 XX学院 XX系 XX班 同学网,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两天前来一电话,让我帮忙给一单身女同学找个外国人。女的55岁了,“硕士有房,儿上大专,性格开朗,愿去天涯”,..

冷兄一句"先磨你有兴趣吗" 让我噴饭! 自上次廖兄回来大伙逗他, 好久没这样开心了.

先磨兄要象廖兄一样, 坚决顶住!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4 14:1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uyue at 2006-8-24 06:05 PM:


就是。我就觉得,枯荷妹妹提了个伪问题。任何话题,上了哲学神学高度,我就觉得要绕开些。

没有伪命题,只有伪回答

其实枯荷妹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是,海外人还有搞文学的必要吗?
如果自愉自乐就罢了,如果希望国内人读,那水平还不够.

很显然,枯荷妹所说的海外文学,不是指哈金这些用洋文写作的人,也不是指
高行健这种以海外或者洋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人,而是指希望在国内找到读者的人,
包含少君之类已经回国招摇过市和即将回国的联系编辑的人.

反方认为,海外作家呼吸自由空气,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为国内人所不及.

正方认为,未必.

我同意正方.创作自由与出版自由是两回事.比如,国外可以自由写色情文学,可是,谁能写出"金瓶梅"这么优秀的作品来呢?
不能说国内没有出版自由,作品质量就差,作家会以种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比如,在大兴文字狱的年代,
也产生过"聊斋"这样优秀的作品.

正方认为,海外应该写一些具有海外特点的文章,而且还应该具有时代气息.可是,有些人宁愿写汾河
而不是亚马孙河,这与国内人写的作品有什么区别.

反方认为,国内人现在忘本了,所以提一些旧事,容易让人落泪,是有价值的.

反方在这点上的反驳相当有力.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4 14:30
>>>很显然,枯荷妹所说的海外文学,不是指哈金这些用洋文写作的人,也不是指
高行健这种以海外或者洋人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人,而是指希望在国内找到读者的人,
包含少君之类已经回国招摇过市和即将回国的联系编辑的人.

枯荷会不会这样看,还是个疑问。

高行健的写作对象是洋人一说,结论给我感觉有些武断。

我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才能算海外文学。我眼里,文学就是文学,无所谓海内海外的区分。划分起来,是无事生非。

为了一个海外文学的名头,放着汾河不写,而去写亚马逊河,也不是个事。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4 14:3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令胡冲 at 2006-8-24 11:56 AM:



呵呵。不怕。象我们这样的老江湖,老群众,口水一向是涔透在上下贴之中的,早已风干成块,托体入异。拿起来就是乱七八糟一大堆,单找出来就是莫明其妙有毛病的话,别人看了也不明所以。咱光脚无形,不怕他们..

令胡呀,
请你去查查你的短消息,几天前,我求你一天至少要在伊甸园贡献一个帖子。(你好象一直没打开,没看到)
你今天自己数数,在这线上写了多少个帖子?我可是数不过来了。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8-24 14:4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uyue at 2006-8-24 02:30 PM:
高行健的写作对象是洋人一说,结论给我感觉有些武断。

我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才能算海外文学。我眼里,文学就是文学,无所谓海内海外的区分。划分起来,是无事生非。

为了一个海外文学的名头,放着汾河不写,而去写亚马逊河,也不是个事。

于越说得是。高的小说、戏剧不都是中文写的?他的小说,例如灵山,中国味浓得很啊。

海外文学这个提法十分地哗众取宠。
作者: afeather     时间: 2006-8-24 18:24
李翊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李翊云 (YiYun Li‎,1973年-)是一位在美国用英文写作的华人作家。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2000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免疫专业硕士,2005年获同校艺术创作硕士学位。

她至今的创作均为短篇小说。2005年结集出版的《千年敬祈》(英文名《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和国际作家协会海明威小说处女作奖(Hemingway Foundation/PEN Award‎)。

[编辑]
出版作品
《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 Random House, 2005.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正在美国奥克兰米尔斯Mills私立女子大学英语系任教的李翊云,连日来不断接到恭贺电话和电子邮件,原来她的短篇小说集《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新获首届Frank O’Connor国际短篇小说奖。而且,小说集于上周正式面世短短一星期后,已经要印刷第二版了。

Frank O’Connor国际短篇小说奖是全世界最高奖金额的短篇小说集大奖,奖金达5万欧元,为纪念爱尔兰著名的短篇小说家Frank O’Connor而命名,今年首届评比从数十个作品中挑选了6个入围者,最后由李翊云成功摘冠。

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李翊云1996年来美留学,取得爱荷华大学免疫学硕士学位,一度在该校研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后来在选修写作课时偶然萌生了改行写作的念头,从2001年开始写英文小说,获全美最著名的爱荷华大学写作课程录取。

近年来她崭露头角,包括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纽约客》等,先后刊登了李翊云的作品,她也曾凭短篇小说《Immortality》获得《巴黎评论》年度最佳新人奖Plimpton Prize。
作者: 冰花     时间: 2006-8-24 19:39
好热闹啊! 我来晚了快补课....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22:25
盖了这么高的楼了:)

这原本是私底下交流的邮件,发出来时又稍微添加了些东西,很多地方确实不够严谨,但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所以也就没有打磨。

因为楼层太多,所以不一一答复了。

里面好像提到了龙应台她们,她们不是海外作家,海外作家指侨居定居在海外的华人,台湾香港澳门都不算。

其实,想说的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定义读者群的问题,定义读者群就存在一个问题,写什么样的文章,我觉得海外的一些作者比较盲目的写(觉得自己能写红楼梦三国的除外,自己写着过瘾玩不包括在内),没有针对性 ,这样作品不被国内接受,很难发表是很正常的,写字的人总自诩清高,粪土名利,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寻找最大的读者群,还是大多作者的愿望。

我只说我自己了解的,当前国内最大的图书消费群体是10岁到30岁之间的人,儿童类图书一直卖得好,这个原因大家都比较清楚。

在青年阅读群体中,时尚潮流消遣类是占据了最大市场的,不算期刊,目前文学类流行的是一些新武侠,玄幻,奇异,科幻小说为主,从前传统的主流文学的份额越来越小,除却一些经典文学名著在书店还盘踞一角,其他的作品几乎都不作太奢侈的想法,能被出版社出版并且发行就是很幸运的事情了。

原来正统的文学创作,吸引的基本都是三十岁以上的人阅读,而这部分人目前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又使最重的,能抽闲读书的还是少数。

余华的《兄弟》,在没完稿之前,几十万的地毯式宣传,这样的方式,怕不是大多数作者能承担的。但是不宣传,能被读者知道的,实在太少,每天都有无数的新书上市,想要抢占读者,不光是文章好,还有宣传好。

大量的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被埋没的,所以海外作者想争国内的读者,还是应该仔细理清自己的写作方式,手法,创作思路。

举严歌苓为例,她每年在国内呆的时间比国外要长,她目前的几部作品都是在亲自调查,获得了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开篇的。 她对国内读者群的口味定位比较准确,所以一些书能畅销。但是即便这样也不是每本都能顺利出版的,今年她带回的书里就有被出版社压着的。

还有另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出版社已经是烂摊子了,很多社都靠出卖书号获利,所以自费出书在国内相当普遍,只要自己有钱,就可以出书,当然这样的书基本是没有发行的,除非自己能把发行渠道搞定。

这样的一个问题背后就是,除非是能给出版社带来利润的书会被青睐,否则想出版发行太难,我知道的几个社的总编主编都是自己掏钱出书,有些连发行都不发行,只在私底下赠送了。他们尚且如此,别人可想而知了。
作者: 尚能饭     时间: 2006-8-24 22:4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5 03:25 AM:
盖了这么高的楼了:)

这原本是私底下交流的邮件,发出来时又稍微添加了些东西,很多地方确实不够严谨,但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所以也就没有打磨。

因为楼层太多,所以不一一答复了。

里面好像提到..

枯荷MM这一帖说得都是实话和行内的话,但要知道这种状况,恰恰是从海外出版界学过去的。

哈金为什么能出书、得奖,是因为他在犹太人大学里拿的学位,导师在文学中介机构(是犹太人的天下)里关系多,在书评人圈子(也是犹太人的天下)里关系也多。

李翊云若不是从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里出来,她投到《纽约客》的稿子,在mailroom里,就会被不拆封地丢入垃圾筒里!
作者: fancao     时间: 2006-8-24 23:28
风源在这里呀!
本以为枯荷妹子是写伤感文字的,却不知写起论说文来这么厉害。
我看,当文学和金钱连在一起的时候,文字内容的含金量就打了折扣,不管海内海外大概都差不多把。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23: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尚能饭 at 2006-8-25 11:44:


枯荷MM这一帖说得都是实话和行内的话,但要知道这种状况,恰恰是从海外出版界学过去的。

哈金为什么能出书、得奖,是因为他在犹太人大学里拿的学位,导师在文学中介机构(是犹太人的天下)里关系多,在书评..

提到哈金,倒想起他曾经的一个抄袭之说了:)

另外,比较八卦的就是高行健获奖也是内幕重重,这是组织者亲口所言,俺当八卦听了。

当然国内的那些文学奖的猫腻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哪里都不那么干净,有国人的地方就有面子和关系。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4 23:4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cao at 2006-8-25 12:28:
风源在这里呀!
本以为枯荷妹子是写伤感文字的,却不知写起论说文来这么厉害。
我看,当文学和金钱连在一起的时候,文字内容的含金量就打了折扣,不管海内海外大概都差不多把。

赞同这话。

不过现在文学确实是举步维艰,纯文学的东西都快无人问津了。

那些依靠文字混饭吃的人,俺挺理解的。
作者: afeather     时间: 2006-8-25 00:25
刚找到去年《世界日报》那篇有关李翊云的报道:

 舊金山新聞

                巫一毛替李翊雲鳴不平

                  
(副标题) 巫一毛著的「暴風雨中一羽毛」也要在藍燈書屋出版。

            
【本報記者黃美惠庫比蒂諾報導】華盛頓郵報披露了中國旅美作家李翊雲(Yiyun Li)英文寫小說有成,申請綠卡仍然吃閉門羹的新聞。同樣來自中國、英文作品同樣獲美國最大出版公司「藍燈書屋」(Random House)青睞的女作家巫一毛說,這是令人憤怒又感傷的事,美國人太講究實際,工程師申請綠卡可並不難,但「寫書的算什麼呢?」
            
北京出生長大的李翊雲今秋出版了第一本英文短篇小說集「善信一千年」(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反應甚佳,在主流文壇急速竄起的她,去年夏天以傑出人才申請綠卡,但困難重重。
            
包括紐約客主編、因寫作「魔鬼詩篇」受到過死亡威脅的名作家魯西迪等廿多位重量級作家聯名支持,似乎並沒有幫上忙。公民與移民服務局說,因為李翊雲所提交的資料,不足以說服已達文學領域的頂尖,而且「申請者的作品在現代寫作中並不特別出名」。
            
李翊雲目前在屋崙的Mills學院教書。巫一毛說,一個多月以前,她到紐約見到她即將出版的新書「暴風雨中一羽毛」(Feather In the Storm)責任編輯溫傑(Shelly Wanger)。因為
Wanger 和李翊雲的編輯梅迪納(Kate Madina)是同事,知道李翊雲申請綠卡遇到瓶頸,也曾和巫一毛談及此事。
            
巫一毛目前是國際筆會獨立中文筆會(Independent Chinese PEN)的財務秘書兼候補理事,獨立中文筆會的會長為劉曉波,副會長余杰。聽到了李翊雲的事,巫一毛也曾寫信給她,概述獨立中文筆會的情況,尤其在幫助作家的部分,像是Yahoo電郵事件裡的師濤,目前在獄中,獨立中文筆會的「獄委」小組想方設法幫忙。
            
兩人還沒能見到面,李翊雲也沒有表示要尋求筆會幫忙,不過李翊雲表示知道巫一毛的書明年也快出版,替她高興,並且提到梅迪納實在是很好的編輯。李翊雲的第二本書仍將由藍燈出版。
            
巫一毛表示很佩服李翊雲,「善信一千年」是一本短篇小說集,而短篇小說集能由像藍燈這樣的大出版社出,非常不容易,何況李翊雲原本來美國是攻讀免疫學博士,她不是學文的,英文寫作才五年而已。
            
「文人在美國很難立足,學藝術文科的人,難以讓這社會承認你的價值──除非是佼佼者。」巫一毛說,如果是工程師辦永久居留,也許在報上刊兩篇廣告,對移民局說沒人上門來應徵所以一定得雇這人,也就成了。但是作家因著寫作而拿綠卡者幾希。寫「老井」的鄭義,文章好且不說,在中國逃亡了三年,是划著小船逃出來的。作家逃亡時仍不忘寫作,手稿託人帶到外頭世界來。而鄭義是因著政治庇護拿的綠卡。
            
巫一毛說,李翊雲最終應是能拿到綠卡的,今年 9 月,「善信一千年」又拿到了奧康諾國際短篇小說獎,獎金達六萬多美元。但是觀察截至目前為止的進展,「美國這樣對待一個好作家,太可悲。美國應該超越其它國家才是。還要怎樣才算傑出作家?要得諾貝爾獎才算嗎? 」

            
巫一毛以自身經驗而寫的「暴風雨中一羽毛」,和聖荷西州大教授 Larry Engelmann 合作,約十萬字,三百頁,預訂 2006 年秋天問市,此書並已售出德文版權,中文版由她自己譯寫,已完成一半。這本書實際和Engelmann 合作就花去五年,巫一毛自己構思寫作則花去廿年青春,她說,作家真難為。
            2005-12-24
作者: 星光     时间: 2006-8-25 02:02
先为枯荷的这篇文章叫个好!

虽说有的观点太绝对了一些,但确实指出了海外一些作家盲目自大,说起国内就一无是处,有些短视的问题。

我同意枯荷的这几句话;“ 海外大多的人有一种自我优越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来自自身本来就具备的优越,还是仅仅因为身在海外就优越,最少这种盲目优越很让人反感,我不喜欢海外一些作者一口一个国内写作与海外写作如何如何,这些不是评判文学好坏的标准,只有真正具有实力的作品让大多数人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在海外就一定有好作品了?”

至于什么是海外文学?什么是海外作家的优势?

我觉得我们是站在中国和外国之间的边缘人。我们即没有完全继承中国文化,也没有完全吸收西方文化。但这种尴尬的地位也给我们一种优势。我们可以客观地比较,评论两边政治,文化的不同。我们可以找出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写出一些好的政论,杂文出来。

即使是纯文学作品,即使完全是国内的素材,但我们看到的视野可能是和国内人不同的视野,我们会用东西方融合的文化来描写,抒发我们的感受。所以还是会和国内作家的作品不同。对国内的作者可能也会有点新鲜感。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5 08:5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4 11:25 PM:
盖了这么高的楼了:)

这原本是私底下交流的邮件,发出来时又稍微添加了些东西,很多地方确实不够严谨,但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所以也就没有打磨。

因为楼层太多,所以不一一答复了。

里面好像提到..

谢谢枯荷这个长帖给我们的具体介绍。我们的确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变化又太快),你是我们的“交通员”,这次在北京,咱俩“交换情报”。

至于你的第一篇贴文,我建议你听听江岩声兄的意见。写这样“意识形态”的文章,需要太多的思考、研究、资料、调查等,才能“严谨”。

这样的题目,谁都能写,但写好了,不容易。

个人意见。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5 10:46
为力姐好~

这篇是意识形态的文章?呵呵~我才知道,本也没打算做文章用的,否则也不放侃山闲聊了。这是私底的邮件,后来感觉发来看看也无妨,不过是一些直观和粗浅的看法,想哪说哪而已。

要俺整这些“思考、研究、资料、调查”的工作,俺可不花费这时间,睡觉比写这种东西强。所以宁肯一枕幽梦,不做费力不讨好之嫌:)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5 10:5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5 11:46 AM:
为力姐好~

这篇是意识形态的文章?呵呵~我才知道,本也没打算做文章用的,否则也不放侃山闲聊了。这是私底的邮件,后来感觉发来看看也无妨,不过是一些直观和粗浅的看法,想哪说哪而已。

要俺整这些“思考..

枯荷妹妹,

说服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应证一件事情,需要举例、旁征博引、收集材料,才会确凿(错字吧)。

没办法,我们这些人受了“科学”的毒害,有时对某些“重要”、大家关心的事情,很“较真”呢?

晚安那里。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6-8-25 11:01
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更符合人性,通俗点说,更真善美。

中国作家如果没有在西方切身体验过,很难理解这一点,因为这人文主义精神是自
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只有切身体验,并与中国文化作对比,才能真正理解。所以说,
中国作家的视野相对短浅。从一些名家作品都能感觉到这点。

而我们海外写手,应该有意识地将自己体验到的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反映在自己的作
品里,也就是“去中国化”。如果始终脱不开中国思维,自然写不过中国本土作家。

究竟什么是更符合人性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说白了无外基督教的忏悔、博爱,古
希腊的民主、自由、人权、本体思索等等。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5 11:0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5 23:59:


枯荷妹妹,

说服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应证一件事情,需要举例、旁征博引、收集材料,才会确凿(错字吧)。

没办法,我们这些人受了“科学”的毒害,有时对某些“重要”、大家关心的事情,很“较真”呢..

呵呵,这个邮件出发点不是说服谁,在文学范畴内没有谁能把谁说服。所以不做这费时费力的事情,谁觉得对,就自己找材料,觉得不对,也无妨,不妨碍大家各自码字。

什么时候回国?别赶十一哈~
作者: KK     时间: 2006-8-25 11:0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5 04:42 AM:


不过现在文学确实是举步维艰,纯文学的东西都快无人问津了。

这是正常现象呀,有什么好叹,在哪个时代都如此,难道我们这个时代就真与其他时代有什么本质不同?好的总会留传,靠它吃饭则要运气了。曹雪芹多冤,那么好本书,恐怕当初只赔不赚。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5 11:09
绿卡被拒的人怎么能称华裔?

立此存照:

特稿:华裔女作家李翊云获国际短篇小说大奖

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1996年赴美留学、从2000年才开始用英文写作的华裔女作家李翊云(Li Yiyun),在去年荣获美国着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的年度新人奖后,9月25日,其首部短篇小说集获得了首届爱尔兰法朗克.奥康纳(Frank O'Connor)国际短篇小说奖。这个奖金达5万欧元的奖项,据称是世界短篇小说创作的奖金最高的单项大奖。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5 11:0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6-8-26 00:01:
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更符合人性,通俗点说,更真善美。

中国作家如果没有在西方切身体验过,很难理解这一点,因为这人文主义精神是自
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只有切身体验,并与中国文化作对比,才能真正理解。所以..

所以你的文章是与别人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吸引着很多人阅读。

我喜欢你文章的原因也在于此。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5 11:14
为什么海外有人会自以为是?包含我在内。

深究起来,是文化的毒害。

以前中国太把留学生当回事了。从玄奘开始。
我们有时候幻想自己是玄奘,把自己写的东西当成是经书,要兜售给国人。
可是,现实是,国内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
好比玄奘驮了一箱子佛经回到长安,发现长安已经改信基督教了.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8-25 11: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6-8-25 11:01 AM:
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更符合人性,通俗点说,更真善美。

中国作家如果没有在西方切身体验过,很难理解这一点,因为这人文主义精神是自
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只有切身体验,并与中国文化作对比,才能真正理解。所以..

爱太阳说得很是。

拿苏童的《堂兄弟》来说吧,那四个人物都写得十分好,十分的中国人,但我读后觉得还少挖了一层。使人同情使人恨,却不能使人爱。身处樊笼的无奈写到了,心灵感到禁闭的痛苦也写到了,虽然没有写够。没有挖到的那一层是一颗要挣出樊笼的心。有了这颗心,这个人就可爱了,能否挣出樊笼都不重要了。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5 11:21
如果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从来都不自以为是,那才不正常呢。每时每刻都自以为是,也
不正常。含含糊糊地谈论“自以为是”是没有意义的。你说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5 04:14 PM:
为什么海外有人会自以为是?包含我在内。

深究起来,是文化的毒害。

以前中国太把留学生当回事了。从玄奘开始。
我们有时候幻想自己是玄奘,把自己写的东西当成是经书,要兜售给国人。
可是,现实是,国内..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5 12:0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八十一子 at 2006-8-25 12:17 PM:


爱太阳说得很是。

拿苏童的《堂兄弟》来说吧,那四个人物都写得十分好,十分的中国人,但我读后觉得还少挖了一层。使人同情使人恨,却不能使人爱。身处樊笼的无奈写到了,心灵感到禁闭的痛苦也写到了,虽然..

同意八兄。

李翊云的小说,我只看了一篇。写一个单身的下岗女工的“经历”:现在的中国社会那么“黑暗”,可她却是个“宽容”、“大度”、“不被打倒”的50岁女人。她什么都没有,却有一颗“心”。

我喜欢。

反之苏童的《堂兄弟》,两个什么样的农村妇女???
作者: 任平生     时间: 2006-8-25 12:2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5 04:09 PM:
特稿:华裔女作家李翊云获国际短篇小说大奖

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1996年赴美留学、从2000年才开始用英文写作的华裔女作家李翊云(Li Yiyun),在去年荣获美国着名..

我读李翊云还是很欣赏的。她的东西提供了70年代生人对海内外中国人的特殊视角:做为旁观者冷冷地看。而40,50,60一代则做不到。经受过苦难,则很难超脱。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5 15:5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5 05:05 PM:


同意八兄。

李翊云的小说,我只看了一篇。写一个单身的下岗女工的“经历”:现在的中国社会那么“黑暗”,可她却是个“宽容”、“大度”、“不被打倒”的50岁女人。她什么都没有,却有一颗“心”。

我喜..

其实,相比于故事,小说能塑造的形象更重要一些。鲁迅的阿Q,其为人本身不讨人喜欢,甚至让你鄙视,憎恨,可怜。《金瓶梅》中通篇没有一个正面形象,在我眼里却是中国文学的一座丰碑。《儒林外史》里除了王冕,其它均乏善可陈。但这些都不影响作品的感染力。写的形象能让人讨厌,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可以是成功。其实苏童的这篇中,没有多少正面角色。给我的印象是真实的。

也注意到江岩生不喜欢这样的描写。但我总觉得自己有个印象,就是老江不大看得有人写黑暗,农村的黑暗或落后。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印象。老江下乡过几年,也许对农村有些了解。我也出自农村,对农民也有一些了解。我乡不乏这类我们称之为“眼皮浅”的农民,比这更不好的,也是比比皆是。阿Q本身也是一个农民,过去称流氓无产者,他对尼姑的态度,根本就比不上老尚。

至于用女权主义的观念来解读,提“望床上按”什么的,就更是离题太远。农民里有很有修养的,但在我们那里,几乎家家都有打老婆的。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做了农民,我也会和我的同乡一样,打老婆,望床上按。人的道德,修养,是慢慢进化来的。用基督徒的话来说,是个灵修的过程,要等圣灵慢慢充满。

有些人,一辈子到头,都不能充满,没有良知或者良心,只有动物性。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5 15:56
望床上按。

我以为是关怀她,让她休息呢?

还有别的意思?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5 16:0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5 08:56 PM:
望床上按。

我以为是关怀她,让她休息呢?

还有别的意思?

你是幸运的,没有当过农民的老婆。但我相信你知道这按的意思。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5 17: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5 04:14 PM:
为什么海外有人会自以为是?包含我在内。

深究起来,是文化的毒害。

以前中国太把留学生当回事了。从玄奘开始。
我们有时候幻想自己是玄奘,把自己写的东西当成是经书,要兜售给国人。
可是,现实是,国内..

老杜能不能告诉我,哪里没有自以为是的人?

海内海外互相看不起,如同文人相轻的毛病一样,自古皆然。是个统计概念,其实也当不得真。比如在这个园子,文人之间或者是相重的。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要是看不起人,都不好。这是底线,光脚也好,光屁股也好。这不好,在我看,不值得讨论。
作者: youming     时间: 2006-8-25 19:07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

这一句话我深有体会,枯荷终于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了,以实力赢得人心,赢得好感!------
作者: yanshengjiang     时间: 2006-8-25 20:06
昆德拉正好有一段话(《小说艺术》,1984年出版), 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给海内文学定位的视角,解释为什么海内文学看上去那么兴旺,却一直出不了大师。

先磨君给翻翻?我怕翻不好。

En tant que modèle de ce monde, fondé sur la relativité et ambiguité des choses humaines, le roman est incompatible avec l'univers totalitaire. Cette incompatibilité est plus profonde que celle qui sépare un dissident d'un apparatchik, un combattant pour les droits de l'homme d'un tortionnaire, parce qu'elle est non seulement politique ou morale mais ontologique. Cela veut dire: le monde basé sur une seule Vérité et le monde ambigu et relatif du roman sont pétris chacun d'une matière totalement différente. La Vérité totalitaire exclut la relativité, le doute, l'interrogation et elle ne peut donc jamais se concilier avec ce que j'appellerais l'esprit du roman.

Mais est-ce qu'en Russie communiste on ne publie pas des centaines et des milliers de romans en tirages énormes et avec un grand succès? Oui, mais ces romans ne prolongent plus la conquêt de l'être. Ils ne découvrent aucun parcelle nouvelle de l'existence; ils confirment seulement ce qu'on a déjà dit; plus:dans la confirmation de ce qu'on dit (de ce qu'il faut dire) consiste leur raison d'être, leur gloire, l'utilité dans la société qui est la leur. En ne découvrant rien, ils ne participent plus à la succession des découvertes que j'appelle l'histoire du roman; ils se situent en dehors de cette histoire, ou bien: ce sont des romans après la fin de l'histoire du roman.

Il y a à peu près un demi-siècle que l'histoire du roman s'est arrêtée dans l'empire du communisme russe. C'est un événement énorme, vu la grandeur du roman russe de Gogol à Biely. La mort du roman n'est donc pas une idée fantasiste. Elle a déjà eu lieu. Et nous savons maintenant comment le roman se meurt: il ne disparait pas; son histoire s'arrête: ne reste après elle que le temps de la répétition où le roman reproduit sa forme vidée de son esprit. C'est donc une morte dissimulée qui passe inapercue et ne choque personne.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5 20:33
岩声,

象罔老早就向我推荐这个《小说艺术》,我都没在意。我是喜欢昆德拉,他的小说里有音乐的旋律。

看你敲的这么认真,是不是我这次回国,应该买本中文版的?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5 21:15
江兄:最后一段精彩,明天我会试一下。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anshengjiang at 2006-8-25 09:06 PM:
昆德拉正好有一段话(《小说艺术》,1984年出版), 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海内文学看上去那么兴旺,却一直出不了大师。

先磨君给翻翻?我怕翻不好。

En tant que modèle de ce monde, fondé sur la relativi..


作者: 查维成     时间: 2006-8-25 21:29
我觉得枯荷MM的观点有点偏激。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5 21:35
我也喜欢昆德拉,正要开始读 Ignorance 和 The art of novel.

他小说里的sarcasm 未必是所有人喜欢的,我还是比较喜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6 01:33 AM:
岩声,

象罔老早就向我推荐这个《小说艺术》,我都没在意。我是喜欢昆德拉,他的小说里有音乐的旋律。

看你敲的这么认真,是不是我这次回国,应该买本中文版的?


作者: yanshengjiang     时间: 2006-8-25 21:3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6 01:33 AM:
岩声,

象罔老早就向我推荐这个《小说艺术》,我都没在意。我是喜欢昆德拉,他的小说里有音乐的旋律。

看你敲的这么认真,是不是我这次回国,应该买本中文版的?

为力:

绝对应该买一本,如果翻译能到先磨君那样的水平。

昆德拉在这本书里有专门的章节解释他小说里的音乐旋律。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5 21:48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是谁说的,我不知道。暂且叫他/她A吧。

A说的“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这话好象是在说他/她自己呢。

他/她说“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
行的自由”, 他/她以为“他们”是谁呀?中国的Department of Censorship 的官员?

其实大家都是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文学批评,虽然语气比较尖锐,但也不是“极力
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说到“自由”,往往是指政府不能
限制公民的自由,公民之间的平等争论不存在所谓“限制”“自由”的问题。

不客气地说,他/她的这段话反映了他/她的思维的混乱和概念的模糊。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ouming at 2006-8-26 12:07 AM: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

这一句话我深有体会,枯荷终于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了,以..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5 21:50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060093749/104-9624761-1676762?v=glance&n=283155

是不是还是英文的 The art of novel保证质量?你们谁从amazon.com,买过旧书。我今天才知道可以三个美元,买本旧的。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5 23: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6 02:48 AM: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是谁说的,我不知道。暂且叫他/她A吧。

A说的“海外人还..

如果一个人写得臭,别人说臭,作者或者会有两种反应:一是觉得自己是臭了点;一是觉得自己其实不臭,自己的风格就是如此,或者是坚持自己写臭的自由。

自以为是,对于读写两造,都有可能性。如果只指责别人自以为是,其实自己也正在自以为是。不然无所谓口舌。

海外的写手,海内的写手,老的小的,大狗小狗,专业的业余的,写的读的,在这里都平等。没有必要对谁哄着捧着,办外交似的。

写的态度,可以是,我的东西,你爱读不读,不读拉倒;读的态度可以是,我读了你的东西,花这个时间,是给你面子。这是负向思维,negative power。

正向的,是读者读了好东西,应该感谢作者,因为没有花钱就有阅读的享受。作者感谢读者的阅读,因为别人待见自己,花了宝贵的时间来读自己写的东西。

两相比较,当然正向的为好。但是,君子小人在先,下意识里也该理会到毕竟还有negative power存在。这样更容易培养“和谐社会”。

对于这两天园子里的动静,有如上一些感想,一吐为快。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6 02:35
没想一封私人邮件在海外的几个论坛被转来转去,快成热门话题了。

还好,大多数的人都明白我写的目的,至于不明白的,也就不明白吧,没想跟谁发动战争,因为海外文学究竟如何,实则跟我是毫不相干的。

这条线上有许多比较有意义的回复,如章凝提到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相当有价值。至于其他争执于一些思维也好,方式也好,语气也好,或者其它基本没有多少意义的东西,我不参与,也就不作答复了。

伊甸上逻辑思维最好的是奔放,他的文章逻辑性相当强却又不失文学性。所以我从来不触及这个话题。对奔放的逻辑思维我是望尘莫及。

对待别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采用一种敌意去看待,这样的思维怕再清晰价值也不大吧,很高兴看见的是大多的转文后的回复都相当理智:

把另一论坛的我以为最有价值的回复贴在这里吧:

刘荒田 发表: 2006-08-25 22:25:32

顺便和金凤与枯荷谈谈枯荷对海外文学评价一文的看法,

有网友给我来信,忧心忡忡地提出,如果海外文学只有中学生水平,那么我们还写个屁!
1,海外华文文学是大题目,枯荷的论述打中要害,值得深省。
2,海外华文文学所提供的是海外生活的独特体验,它是人类生活,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反映这一离开故土的中国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只有海外的作者才做得好。
3,海外作者每天处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之中,是“地球村文化”的第一批创造者,这一优越地位,国内作者不能取代。
4,大狗叫,小狗也叫,只要不存野心,不靠文学赚大钱,出大名,每个作者都有存在的权利,在文学百花园里,海外作品是不可替代的花草乃至乔木。
5,不要计较外界毁誉,努力写,尽量写好一点,如此而已。

尤其是最后两条,我以为是我写这个帖子以后得到的最好的答复,也正是我写的目的。无论海内海外,各有利弊,只看见别人之短,自己必然也是鼠目寸光,能看见别人之长,自己之短,文学之路必将越走越开阔。

还是那句话,能看见优秀的文章是读者的福气,所以我感谢所有给与我好文章阅读的人,无论海内还是海外,无论朋友还是陌生人。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6 07:55
你所说的“对待别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采用一种敌意去看待”,那是生活在西方的
华人的一种critical thinking, 是可贵的。如果大家整天都碍于情面,只说些无关
痛痒的夸奖的话,那么除了让大家感觉好之外,还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呢?
连毛主席都懂“有则改,无则勉”的道理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6 07:35 AM:
...
对待别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采用一种敌意去看待,这样的思维怕再清晰价值也不大吧

...


作者: 银桦     时间: 2006-8-26 08:01
当然,当然,他是云里飞,你是雾里飘,相看两不厌。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6 07:35 AM:
伊甸上逻辑思维最好的是奔放,他的文章逻辑性相当强却又不失文学性。所以我从来
不触及这个话题。对奔放的逻辑思维我是望尘莫及。
这条线..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6 08:0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6 20:55:
你所说的“对待别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采用一种敌意去看待”,那是生活在西方的
华人的一种critical thinking, 是可贵的。如果大家整天都碍于情面,只说些无关
痛痒的夸奖的话,那么除了让大家感觉好之外,还有什..

在学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思维以后,最好再学一些礼貌与修养,其实比那些逻辑思维和广博学识让人看着舒服。

没经作者同意,转一篇我以为正常的争论与批评吧:

大雪

  海外文学创作之我见

                                 ——有感于枯荷雨声《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初读雨声的这篇文章,首先感到的一丝真诚扑面而来。这些年来,海外的作家群体随着留学人员的增加而扩大了,这无疑于对海外文学的繁荣,带来了推动,是一件好事;但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主要是海外作家群体的结构和本土作家群体的结构,有着天壤之别。海外作家,多半是一些来自大陆、港台等地区的中国人,近来,大陆的原作家(在大陆就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或是新闻工作者,及与文学有关的人员)们,到海外的数量增加了,但这些原作家所面临的,不再拥有在大陆时所拥有的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他们或是为生计疲于奔命,或是为语言所困,或是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失去了(或是短时间地失去了)文学创作激情。可以说,这些原作家在国外的创作,远远没有赶上和达到在国内时的创作水准。这不免使大家感到失望,因为,吃饭的本事变了,满足肚子成为第一课题,还奢谈什么文学呢?!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海外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人们也不会对其给予更大的厚望。

      还有一部分海外作家,他们是由很大一部份女性组成,这些女作家或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成绩,或是老公有一个可靠的工作,孩子也上大学或有了依托,又勾起了那丝扯不断的文学创作欲望,于是乎就出现了一大批颇具特点的女作家群,有人似乎小觑了她们,但她们的存在,除了活跃了海外的文化生活之外,也的的确确出了一些耐读的好文章。就是在诗歌方面,也独辟小径,令人刮目相看。就我所知道的有:善写随笔的金凤,其文章朴实如其人,平而不淡,秀而不华,外张和内力都很深厚;以散文见长的曾宁,一句一意,活脱脱把个上海的旧貌和文化的声韵描写得轻盈得体,字里行间充溢着文化女子精巧笔触;以诗歌见长的数学家小平,文笔洗炼,妙句连篇;还有以古体诗歌,特别是回文诗见长的黄衫客;素有文学女侠的红装等一些出色的女作家群体,我就不一一列举,她们对海外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们也是海外作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称道的海外作家,如:诗人洛夫、非马,散文家王鼎均,作家刘荒田等,在中国文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成绩不是个人的,是历史的,是海外作家共同的成绩的代表。

     当然,还有一部分作家(写手),也可以说是网络写手,还有一些靠另类出名赚钱的美女(作家)?!前一部分人是带有明显的玩的性质,玩着玩着就觉得自己似乎也应该是个腕儿了,于是,就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名人、作家。。。。。。但更多的,还是在默默地写着,完成着这种人格的向往的梦。

      纵观海外文学和文学家,我们不难看出其作品,不外乎:对过去的回忆(记忆的描写)、在记忆里面创作的文章,有着极其广阔的创作空间,无论是人文的,还是历史的,特别是对于曾经经历了的那个时代来说,记忆,应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这种财富的挖掘,很多人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有价值的,历史将会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就是对海外生活着的人们的创作,我把他称其为:视觉上的反映。这种来自于每天发生的这样和那样的事情,无不刺激着创作者的神经,反映出来的生活,充满了海外游子的真实性,对于这里的人有一种亲切感,对于国内的人,有一种陌生的新奇感(但这种陌生感很快就会过去用雨声的话说,已经不再新鲜了),但这种新奇感还需要更深层的挖掘,不同角度地挖掘才会把这个充满梦幻般的奋斗,呈献给更多的人。其实,这两种创作经验和方法,都是海外文学创作者独有的财富。人们不能忽视和小觑。忽视了,就会失去良机,小觑,就会不自信和轻视自己。

       所以,我不能完全同意雨声所说:关于海外作家只会描写一些过去他们所看到和经力的中国社会,现在的中国已经发展了,变化了。。。。。。不错,大多数的海外作家都在描写那些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但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在于它的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把那个时代通过文学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并给人们新的思考。也许,正因为是历史,才会给今天的人以深刻的回味,再现昨天就是为了给今天以启迪。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的机会有多少呢?更何况是在一个不再会受到来自于思想观念上的干扰,和对那个曾经历过干扰后的理解下的思考,这就更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境界。我们姑且不谈政治,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懂得的。就文学的创作环境来说,国内的文学不是在雨声的口里也谈到了腐烂了吗?什么商业的炒作,大款的怜悯。。。。。。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的通病,但那些伟大的作家,从来就没有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通病而半途而废,那些半途而废的呢?呵。。。。。。不言而喻了吧?!

       雨声还提到:“前两日看见有一句话说得一点错没有,海外作者的作品就如中学生写作文。拿着自由之剑却写不出自由作品,这个是海外作者普遍存在的,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这就未免有一些片面了,不能因为看到了一个中学生和类似小学生的文章就一概而论,也不能看到某些独断专行的家伙,就全盘否定,那样也不够客观。那样的文章充其量说得也是个别网民而已,所以,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另外,雨声在什么是海外文学时说:“谈到所谓的海外文学,什么是海外文学?我想大多的海外人自己都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海外文学失去兴趣的原因,倘若海外人自己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那么失去国内市场是势在必然。”我觉得,海外文学的定义,不应该围绕着国人的兴趣来定,这是大家都应该同意的。在海外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论是描写和没有描写国人感兴趣的生活,都应该被称为“海外文学”。海外文学的创作价值,也不仅仅在于是不是不再使用流行的国语创作,和不再使用国人的思维来界定。读海外作家的作品,其妙处就在于他们的思维类型已经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决不在止是大面积的反抗冲突中,而恰恰是在一种可知和不可知的交换中产生了变化,这是新视觉勾画的老图画的变化,是跳出旧思维审视旧生活的变化。读一读哪些来自曾宁和金凤笔下的文章,就会体味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你所提到的文化体系,我恰恰认为就是那个文化体系的打破,才会在今天的海外作家的思维里产生冲突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他们作品里面细微的描写上,和使用另一个视觉审视历史的态度上。

     你说:“ 对汉语言文学的创作,海外作家的基础远远不能和国内比,语境没有了,土壤没有了,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本身就值得怀疑,但是海外作者这种坚持母语创作的精神确实让人钦佩。”首先,文学基础和语言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语言基础,是作者长时间学习和积累得来的,作为一个成年的文学创作者,其语言基础要是不应该存在你所说的中小学生的水平。倒是那些整天鱼肉于各种场合的中国专业作家们,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是不是也丧失了应有的语言基础?!还是创作和发展了更形象的语言?

    我真的不太理解你的“不能很好的和所在国的文化相融,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内的文学创作,海外文学死亡是必然的。”不和所在国的文化相融,这应该是保留母语,怎么还能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内的文学’呢?恕我没有完全读懂(小学文化),说中国话,写得是中国的文字,你前边又反复说明这些作家使用了传统的文化思维,怎么还能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的文学作品呢?要是按照你的这种说法,那海外文学必然灭亡无疑。我严重同意!不能说现在的海外文学一定要紧跟国内的“文化体系”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来,国内的文化体系既然那么有作用,从建国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像样一点的作品,这是文化界公认的现象和问题。那么,你说的那个文化体系是什么呢?

    我赞同你的文学作品不能苍白的说法,无论是在中国的,还是海外的都不能苍白,但,不是对国内环境的了解就能解决文学作品苍白的问题,重要的是作者本人的文学水平。既然是海外作者,其创作源泉就会来自他们特有的生活环境,就是海外。不能像国内过去那些力图描写国外生活的电视剧一样,看了让人感到可笑。

     我欣赏雨声的勇气和善良的出发点,也在些许年来看到了一些海外写者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美女作家、利用身体写作、和网上一些自吹自擂的家伙,及个别的拿国内的政治说事儿的势利小人,但海外作家的大多数是认真创作的人,他们大多是仅仅依靠创作热情来支撑着文学这个艰难的历程。养家糊口是他们的第一天职,还要挤出一点点时间来写那些一直鼓舞着他们的记忆和信念,他们是无愧于自己的,他们应该得到理解的支持。他们失去了哪些熟悉的,热爱着的,曾经是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但他们还是顽强地写着,这也是一种宝贵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像你所说得那样,哪个地方都有另类,哪个写作的人都会出现不尽任意的作品,多一些理解,多一番关爱。你的批评也是一种特殊的关爱,但是不是要看到更加光明的一面呢?!谢谢雨声的真诚,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想法,如有不当之处,万望见谅!



                     Saturday, August 26, 2006嘉真于美国明州
作者: 枯荷     时间: 2006-8-26 08:1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银桦 at 2006-8-26 21:01:
当然,当然,他是云里飞,你是雾里飘,相看两不厌。


呵呵,奔放兄看我厌不厌我不晓得,也不重要,更没关系,我只晓得,我很欣赏他,也很敬重他,不仅仅是才华,更重要的是文品与网品。真实的人如何,不晓得,但是仅仅从我所看见的文字,不管是主题文字还是回复文字都显示了他卓越的品质和超凡的才华。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6 08:41
“衰落的东西就让它衰落下去吧,写文章几年,也满足了我自己的表现欲,现在,我也想封笔了。”

奔放,

真正想“奔”的人,需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你懂股票市场,要想“赢”,总不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吧?

没有条件,更要创造条件。一张白纸,才能写出好文字,这最简单的道理,你难道不懂?

你可是在华尔街,站在“世界顶尖”的幸运人。

如果你真是个半途而废的人,是不是该改名了,叫“退放” 。哎,不好听啊!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6 08:5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6 01:18 PM:

呵呵,奔放兄看我厌不厌我不晓得,也不重要,更没关系,我只晓得,我很欣赏他,也很敬重他,不仅仅是才华,更重要的是文品与网品。真实的人如何,不晓得,但是仅仅从我所看见的文字,不管是主题文字还是回复文字..

我看枯荷妹当然是看不厌的了.
枯荷妹这么过誉我,让我愧不感当.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6 08:5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6 01:41 PM:
“衰落的东西就让它衰落下去吧,写文章几年,也满足了我自己的表现欲,现在,我也想封笔了。”

奔放,

真正想“奔”的人,需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你懂股票市场,要想“赢”,总不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吧?..

谢谢为力的激励.我就看远些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6 08:5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6 09:56 AM:


谢谢为力的激励.我就看远些

不站高,看不远。 我是对你严要求!
作者: 任平生     时间: 2006-8-26 10:17
>> [一吐为快]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上头许多附和的贴子。出来唱唱反调:不敢苟同。

首先,海外中文写作没有那么多功利,多数是有感而发,还没看到几个人靠写作吃饭。还记得当年图雅,李大股的文章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走出名利场,还是会催生好作品的。

其次,并没有多少人想影响国内,况且许多网站都被封了。以我看,海外的这写人看中国问题还是有其特殊的视角。你要说斋主老尚冷热去国多年就只懂20年前的中国?连我也不信。

第三,海外中文写作近年来是没有什么惊世之作,可国内近年来有什么惊世之作我们漏过了吗?

总之,海外是有少数人用海外文学谋利,但大趋势还是好的,[一吐为快]太过分。
作者: wxll     时间: 2006-8-26 16:06
江兄:误解或误译之处请修正:

作为这个世界的模式,小说是建立在人类生活相对性和模糊性的基础上的,与极权
专制水火不相容。这种势不两立甚于异己人士与党派分子以及人权斗士与刽子手的
关系,因为这不是出于政治或道德的,而是出于对人类生存本质的不同认识。也就
是说,基于一元终极真理和基于多元可能性的小说是用截然不同的材料打造出来的。
极权真理排斥相对性、怀疑、质询,与我所称的小说精神格格不入。

但在共产政权的俄罗斯,不是有成百上千种小说大量出版并获巨大成功吗?是的,
然而这些小说不再探究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有一点新的发现,它们不过在证
实前人所说过的话。更有甚者,这些小说与这个社会沆瀣一气,为其证实人们所说
的或必须说的话语,这也说明了这些小说存在的理由,所获得的荣耀及其功利性质。
这些小说切断了我所称的小说史,因为它们不再探索,当然也就发现不了什么。它
们不属於小说历史,或者说它们是小说史结束之后的小说。

小说史在俄罗斯共产制度的统治下已经停止了近半个世纪。鉴于从果戈里到别雷的
小说辉煌成就,这个事件非常严重。因此,小说之死不是凭空杜撰,这种死亡的确
发生了。我们现在也知道小说死亡的过程:它并不消失,但它的历史停止了。小说
史终结之后仅存的只是徒有小说形式而不具精神实质的重复时期。这种死亡隐蔽性
很强,谁也看不见,人们因此也就无动于衷了。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8-26 17:17
谢先磨兄把蝌蚪文字变成了精辟的汉语言。俄罗斯不仅有“从果戈里到别雷的小说辉煌成就”,俄罗斯文学批评的成就也一样辉煌,他们的别车杜不比我们的奔放杜差多少。
作者: adagio     时间: 2006-8-26 18:0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8-26 09:06 PM:
作为这个世界的模式,小说是建立在人类生活相对性和模糊性的基础上的,与极权
专制水火不相容。这种势不两立甚于异己人士与党派分子以及人权斗士与刽子手的
关系,因为这不是出于政治或道德的,而是出于对人类生存本质的不同认识。也就
是说,基于一元终极真理和基于多元可能性的小说是用截然不同的材料打造出来的。
极权真理排斥相对性、怀疑、质询,与我所称的小说精神格格不入。

但在共产政权的俄罗斯,不是有成百上千种小说大量出版并获巨大成功吗?是的,
然而这些小说不再探究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有一点新的发现,它们不过在证
实前人所说过的话。更有甚者,这些小说与这个社会沆瀣一气,为其证实人们所说
的或必须说的话语,这也说明了这些小说存在的理由,所获得的荣耀及其功利性质。
这些小说切断了我所称的小说史,因为它们不再探索,当然也就发现不了什么。它
们不属於小说历史,或者说它们是小说史结束之后的小说。

小说史在俄罗斯共产制度的统治下已经停止了近半个世纪。鉴于从果戈里到别雷的
小说辉煌成就,这个事件非常严重。因此,小说之死不是凭空杜撰,这种死亡的确
发生了。我们现在也知道小说死亡的过程:它并不消失,但它的历史停止了。小说
史终结之后仅存的只是徒有小说形式而不具精神实质的重复时期。这种死亡隐蔽性
很强,谁也看不见,人们因此也就无动于衷了。- 昆德拉

谢谢先磨兄的翻译,可谓掷地有声~

我想把文中“俄罗斯”换成“中国”,再把“鉴于从果戈里到别雷的小说辉煌成就”半句话去掉,就很能解释中国文坛的现状niao~~
作者: yanshengjiang     时间: 2006-8-26 19:58
谢先磨君。

读先磨君的翻译,是一种享受。我想,即使是傅雷再世,也不可能译得更好了。

现在的问题,是昆德拉这段话,是20多年前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虽然还是共产制度,但和昆德拉所说的当年的俄罗斯共产制度有很大不同。他说的这些话还适不适用当今中国呢?我不是太有把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海外写手不应妄自菲薄。和海内写手相比,海外写手的优势是享有充分的自由,而按照昆德拉的观点,享有自由是小说创作的先决条件。所以,如果说,海外写手出不了大师,那么,海内就更不要想。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6 22: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任平生 at 2006-8-26 03:17 PM:
>> [一吐为快]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上头许多附和的贴子。出来唱唱反调:不敢苟同。

首先,海外中文写作没有那么多功利,多数是有感而发,还没看到几个人靠写作吃饭。还记得当年图雅,李大股的..

同意老任。

假如我写,因为偷渡来了美国,我在这里写的东西,就叫海外文学,我就是海外作家了----尽管我还写我的汾河,我的大山,我家隔壁的二呆子。写得好不好先不去管,但谁给你权力,向我头上乱扣帽子?我还不待见这个称号呢。

再说,我在国内时写,自来水似地哗哗流,写的东西臭不可闻。兄弟我这一跨出国门,一呼吸一些自由空气,我立马就能得道升天,写的东西就上了几个台阶?这意思好像是说兄弟我不努力,放着这样的好条件,不当大师。能这样想吗?

我也想写好,但是肚子里没货,不能与那怀了的妇人相比,吸再多的自由空气也是枉然。写出好东西需要才具,器识,眼界,阅历,人文精神,等等。出了个国,在了个海外,这些东西就统统来啦?在美国的这些人,黑人兄弟什么的,天天跟我一样吸气,不成都是大家了?

而且,人家余华,苏童什么的,也没有比人多呼吸些自由空气,人家不是写得好好的?

一个帖子挂出来,就该任人评说。说了就是没有礼貌,修养,有这种思想的,呼吸些自由空气最需要。人,多数时间是自取其辱的。“You are embarrassing yourself",发帖子,写文章,这是有可能的。

“丑”字,有时候也会被人误认为“五”字的。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6 22:11
我把我在这线上的发言总结如下,

            小议枯荷的“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枯荷的一篇“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在海外的几个文学论
坛上激起了不小的反响。
     枯荷谈到很多海外文学人士对国内文学的偏见时候说:
  “海外的人大多一叶障目,他们能阅读到的国内作品少到可怜,所知的不过是原来在国内时候阅读过的一些作者的作品,也或者是国内现在被炒作的一些作品。用 他们仅有的看过的文学类书就对国内的文学创作持否决态度,让我感觉很诧异,尽管我对他们中的一些人表现的优异才华很是赞赏,也坦率承认他们在很多方面的优 异品质。”

     谈起海外文学的质量,枯荷说:
     “前两日看见有一句话说得一点错没有,海外作者的作品就如中学生写作文。拿着自由之剑却写不出自由作品,这个是海外作者普遍存在的,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

     枯荷毫不客气地指出:
     “如今的海外文学创作,基本都没有脱离原来的文化体系,说白了就是不过换个地方码字,码的还是中国的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思维和习惯,甚至连思想都是原来的,那么仔细想想,这样的创作比之国内存在多少价值?”

     最后,枯荷说:
    “说一句不爱听的话:海外人的思维还停留在过去20年,还不夸张地说,他们对国内的理解少得可怜。即便那些去海外没多少年的人,他们在国内把时间都给了学校和英语了,对国内的了解还是少得可怜,没有真正溶于现在的中国,没有生活感受,所谓文学创作也必然是苍白的。”

     这里面提到好几个问题。

     首先海外人士容易自以为是,看高自己,看低国内文学水平。

     一个原因,是文化的毒害。中国在历史上就太把留学生当回事了,比如唐朝的玄奘,从印度回来后就很受皇室的重视。海外作者有时候幻想自己是玄奘,到西方生活几年后,把自己写的东西当成是经书,要兜售给国人。可是,时代不同了。现实是,国内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好比玄奘驮了一箱子佛经回到长安,发现长安已经改信基督教了。

     另一个原因,海外人认为自己有文学自由,国内没有。所以,其作品比国内的好。

      其实,细究文学自由,应分成两种,一是创作自由,二是出版自由。哪里都有创作自由。国内有审查制度,所以没有出版自由,可是,海外的出版都控制在大财团,而与大财团的价值观念相抵触的也不容易得到出版,所以,海外只看到贬损中国的文章,很难看到正面报道中国的文章。

     文学的自由不能保证产生优秀的作品。比如,国外可以自由写色情文学,可是,谁能写出"金瓶梅"这么优秀的作品来呢?

    也不能说国内没有出版自由,作品质量就差。作家会以种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比如,在大兴文字狱的年代,也产生过"聊斋"这样优秀的作品。

     好的文学作品,还是容易产生在国内,因为他们的文字技巧容易更高超,对语言的感觉比海外人更娴熟。

     相反,海外作家,为了生存,需要把不少精力放在外语上,所以,对中文使用的技巧容易生疏。

     本来说起海外文学,应该反应的是海外的生活,可是让人奇怪的是,为什么有些海外作家还爱写国内事情呢?

     确实有这个现象。有一篇海外获奖作品,叫“一条汾河门前过”,写的是国内的汾河而不是海外的亚马逊河。

     推想起来,海外华人生活在小圈子中,与族裔交往少,互相之间交往也少,生活也比较单纯,没什么值得挖掘的。还是对在国内的那段生活体会深。于是,不知不觉,就写成了 “痛说家史”。

     “痛说家史” 之类的海外作品,确实比不过国内作家,国内作家受过忆苦思甜和伤痕文学的熏陶,写这类题材油刃有余。

     海外作家该写些什么呢?

     以前,三毛写的海外生活的散文,在大陆有不少读者。那时候,海外作家适合写些游记和海外记实。

      随着中国的开放,随着中国人出国旅游的增多,国内作家游记也能写得相当好,海外作家对国内作家几乎没有什么优势了。海外记实,从“北京人在纽约”    以来,国内人看多了,也有些倒胃口。

      那么海外人还有搞文学的必要吗?

      海外人写作,有两种情况:

     一种人在公司或者学校里工作,闲暇敲些中文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博客的流行,这种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写中文的目的,是自愉自乐,也有利用中文保持与其文化母体的意思,所以,他们确实有写下去的必要。

      还有一种海外写手,他们在美国无法靠写作为生,于是打海外这块牌子,筹划如何在国内出书,从国内赚钱。这种人中甚至有抄袭别人作品,此种人不写也罢。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6 22:22
〉〉以前,三毛写的海外生活的散文,在大陆有不少读者。那时候,海外作家适合写些游记和海外记实。

人说了,港台作家不能算海外作家。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6 22:25
刚读完昆德拉的Ignorance(就几分钟之前),还在消化。虽然如此,还是挺有一些感想,都是比较低级、粗浅的啦。第一个感想就是,准备海龟的,可以先读一读那个小说,当然那些奔着中国的花天酒地去的,就不必读了。第二,昆德拉就是一个海外文学写手中的一个大师,虽然不是中国人(捷克人生活在法国,又入了法国国籍)。第三,我读昆德拉的小说(复数)时感觉到他对人生、人性的洞察,他的文字就象一个人的合体的服饰反倒不引起我的格外注意。但我还是注意到他的文字的准确,有时几乎准确到数学推导的地步。

由此令我感到,洞察力和文字上的功夫是成为一个好写手的两个必要条件。洞察力是无法模仿的。文字的功夫不是指创造新辞汇和出奇制胜地重新排列组合旧辞汇的功夫(象令人莫名其妙的李商隐(没记错吧)那样)。其他的我就不说了,否则会得罪人。

不敢得罪活人,就得罪一次已经不在人世的名人吧。由昆德拉的小说想到钱钟书的“围城”,那“围城”除了卖弄钱先生的俏皮和“智慧”之外,有什么对人生、人性的洞察,钱先生写“围城”时大概是太年轻了吧?如果真是那样,也还可以理解,年轻人谁不爱卖弄?这又扯远了。
作者: benfangd     时间: 2006-8-26 22:3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uyue at 2006-8-27 03:22 AM:
〉〉以前,三毛写的海外生活的散文,在大陆有不少读者。那时候,海外作家适合写些游记和海外记实。

人说了,港台作家不能算海外作家。

我注意到枯荷说了,所以,我用三毛,是表示一个时间概念,我起了一个新句:

"那时候,海外作家适合写些游记和海外记实。"

表示那个时候,海外作家也可以学三毛一样,写游记加记实.
作者: 余立蒙     时间: 2006-8-26 23:0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7 03:25 AM:
刚读完昆德拉的Ignorance(就几分钟之前),还在消化。虽然如此,还是挺有一些感想,都是比较低级、粗浅的啦。第一个感想就是,准备海龟的,可以先读一读那个小说,当然那些奔着中国的花天酒地去的,就不必读了。第..

我是从最近的我是谁先生的大贴中认识他的.  感觉他的一些议论很有内涵. 受教. 多谢.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6 23:1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7 03:25 AM:
刚读完昆德拉的Ignorance(就几分钟之前),还在消化。虽然如此,还是挺有一些感想,都是比较低级、粗浅的啦。第一个感想就是,准备海龟的,可以先读一读那个小说,当然那些奔着中国的花天酒地去的,就不必读了。第..

老兄,昆德拉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玩笑》和《生活在别处》。你提的这本我没有读过。印象里,昆德拉后来的东西,像写哲学笔记,没有多少故事了。不合我的口味。

昆德拉的东西,西人总结,是政治和性。兄弟不俗,恰好两者都喜好读。不是冲微言大义去的。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6 23:2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余立蒙 at 2006-8-27 04:05 AM:
我是从最近的我是谁先生的大贴中认识他的.  感觉他的一些议论很有内涵. 受教.
多谢.

您过奖了,谢谢!我只会瞎说(不会创作)。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uyue at 2006-8-27 04:14 AM:

老兄,昆德拉的东西,我比较喜欢《玩笑》和《生活在别处》。你提的这本我没有
读过。印象里,昆德拉后来的东西,像写哲学笔记,没有多少故事了。不合我的口
味。

昆德拉的东西,西人总结,是政治和姓。兄弟不俗,恰好两者都喜好读。不是冲微
言大义去的。

可能咱俩正相反,昆德拉小说里的那些(哲学)议论和心理描写正合我的口味。你说
的那两个,我还未读。
作者: yuyue     时间: 2006-8-26 23:3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7 04:23 AM:


您过奖了,谢谢!我只会瞎说(不会创作)。



可能咱俩正相反,昆德拉小说里的那些(哲学)议论和心理描写正合我的口味。你说
的那两个,我还未读。

你说的围城,我有些同意,也有些不同意。我读的较早,81年的时候。读着觉得好玩,感觉同我读成名前贾平凹的《姊妹本纪》,通篇方言,都写得很好玩,虽然也没有多少思想。

围城我觉得,也就像seinfield。搞笑的多一些,游戏之作而已,等同于我们在这园里写帖子。思想性是谈不上的,没有什么originity。对你这样爱思考,喜哲学的,更不要提了。

但至少它给了我们一些阅读的乐趣。如果我们要求不高,还是好书一本---至少不是不忍卒读。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8-27 00:23
这个帖子我两个地方都贴吧。

瞎说什么都没用。从我做起,海外、国内写手,大家善意、友爱地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伊甸园需要的是阳光灿烂,我们都应该是护花人。

听说现在北美洲的中国人已经和台湾人口差不多了。所以海外华人终于到了可以而且能够自成一体的时候了。

但写中文字,还是离不开中国。那么大的一片国土,那么终多的同胞,是生活在海外的码字人逃不脱,甩不掉的。

海外文人的优势:是自由、视野、心境…….

国内文人的优势:是基本功、专业训练、语言环境、和整个社会的参与……

为什么不能牵起手来,取长补短,互相爱护,共同提高?

那天因为商量回国能否见面的问题,与冬雪儿第一次打电话。由于在她博客看过她的照片。我第一句话就问:“你多高,怎么照片上看着那么高?”

嘻嘻,我们俩一般高,半斤八两!

而且,我们都正在写着长篇,于是交换了对写作的看法。

她从小热爱文学,中文系毕业,然后就一直写作,成为作协成员。自己忍着,没受各种诱惑干扰。老老实实在家写字。她说“说到底,写小说的人,需要的是想象力。”

我呢,也是从小就想写小说的。拖呀,熬呀,一直等到一切安定,家庭、工作、孩子们安好,发现生活中没有新的“挑战”了,才开始拣起中文。

她认识那么多文坛“名人” ,却喜欢上了我们这个新建的“无名” 网站。我写第一部长篇小说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小说” ,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欣赏自己的小说,因为她有“魂灵” ,写的是“世界大同。”

我们明白“缘分”,知道互相交流的重要。与在北美朋友似乎永远说不清的问题,我们一说就透。

还有呢?我们年龄相仿。哈哈,没有代沟!虽然相距有一万多公里。
作者: 银桦     时间: 2006-8-27 08:54
怎么把签名去掉了?我们都喜欢2B的铅笔。

>否则会得罪人。
最想看的是你得罪人的文字,原谅我这么坏。

>但我还是注意到他的文字的准确,有时几乎准确到数学推导的地步。
有一个傻问题,你读的是英文吧,那就是说翻译者很精确?当然英法文的互译是可
以做到这样的。

先磨翻的这段读起来真的很享受。谢谢先磨。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7 03:25 AM:
刚读完昆德拉的Ignorance(就几分钟之前),还在消化。虽然如此,还是挺有一些感想,都是比较低级、粗浅的啦。第一个感想就是,准备海龟的,可以先读一读那个小说,当然那些奔着中国的花天酒地去的,就不必读了。


作者: yanshengjiang     时间: 2006-8-27 08:58
说到底,枯荷所说的文学,和昆德拉说的,根本不是一回事儿,就像前苏联文学与西方小说发展主线(Cervants-Richardson-巴尔扎克-福楼拜-托尔斯泰-普鲁斯特-卡夫卡-穆齐尔-加缪-昆德拉……)之间的区别那样。

海外写手,如果只是想写前苏联那种文学,换些银子,戴顶桂冠,那是肯定写不过海内写手的,确实也没必要再写下去了。如果有更大的野心,那么就写下去,不要妄自菲薄。如果海外有为力说的那么多中国人了,不至少出个昆德拉,是说不过去的,因为捷克人口也就像台湾那么多,可能还少一些。
作者: 谁是我?     时间: 2006-8-27 18:03
签名拿掉,是为了显得更谦虚一些。

让我去得罪人、你偷着乐作好人,我才不那么傻呢。

读得是英文,我假定翻译那个环节没有大的偏差,否则,这书就没法读了,就得先
去研究昆(都拉)学专家(象红学专家)的著作了。后者那样太复杂,就象金融市场上
的各种derivatives那样。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银桦 at 2006-8-27 01:54 PM:
怎么把签名去掉了?我们都喜欢2B的铅笔。

>否则会得罪人。
最想看的是你得罪人的文字,原谅我这么坏。

>但我还是注意到他的文字的准确,有时几乎准确到数学推导的地步。
有一个傻问题,你读的是英文吧,那就是说翻译者很精确?当然英法文的互译是可
以做到这样的。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