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原创] 二四四 [打印本页]
作者: fanghuzhai 时间: 2012-2-28 22:19 标题: [原创] 二四四
方壶斋
每个周末都去超市买菜。超市都是"物质产品极大丰富"的地方。只要肯花钱,几乎没有什么买不到的。不过有的时候,有一些减价商品,商店也限制一下,说每人限购两份云云。
不知怎么,每次到这种有钱就有东西买的地方,我总是想起来当年使用票证的日子,特别是买米的时候。
经过那些年代的人都知道粮票,肉票,布票,油票、棉花票等五花八门的票。这些票的用途就是分配有限的商品给人民群众,保证每个人都有点。当然这是对城市居民而言。农村怎么样我就不知道了。
我记得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粮食定量是每月30斤。这是我上中学的日子。上中学的时候,中饭和晚饭都回家吃,自然用不着我操心吃多少。偶尔吃多了,家里人会说:"看菜吃饭。"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 我一个学生, 难免有让家里人担心肚子太大的时候。
那个时候只有早饭是自己在去学校的路上买着吃。我算好了,每天一斤,2-4-4的分配最合理,所以早饭常常是买6分钱一个的2两大火烧,加上3分钱一碗的白豆浆或者5分钱一碗的甜豆浆。馋了的话,就买一毛二的油饼。有的时候也买一两一个的芝麻火烧或者糖火烧。北京的糖火烧色香味具全。色是黑红色的,味道自然是甜的,但还有粘粘的口感。这时候得多花钱, 不过也是平常省下来的。 粮票则不敢多用。 不管吃什么,都严格遵守早上顶多吃二两的规定。
我独立生活,是到农村插队以后和以后上大学的时候。大学是军校,供给制管饱。插队的时候吃知青食堂,也不存在要算计粮票的问题。我现在竟然想不起来,我那个244定量法到底什么时候完全由自己实施过。不过我的确有印象,就是在31天的月份里,我必须使用在其他月份里抠出来的定量,保证那个月我有31斤的粮食。另外就是有的时候我也会超标,那就在下一顿里扣除。朝三暮四,或者朝四暮三,反正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粮票是哪年废除的,不经研究我真不记得了。我82年到83年在上海吃大学食堂,似乎是实行自己的2-4-4方案的时间,不过那个时候,定量比上中学的时候高了,不必太计较。85年工作以后吃教工食堂, 也应该有所计划,但是同时自己开伙做饭,应该不是每天算计的。总之后来发现手里积攒了不少全国粮票。在社会地位上,全国粮票比地方粮票高人一等。 走遍天下都不怕嘛。手里捏着宽大硬质的全国粮票,比捏着薄如蝉翼的北京地方粮票要感觉踏实多了。这些全国粮票,托经济社会无形之手的福,居然可以换成钱、鸡蛋和别的商品。我到现在也不知道那种兑换关系是怎么确定的,反正国家没有规定。
实行粮食限量供应的那些年月里, 每月粮店来人发粮票几乎如过节一般。大杂院里一声吆喝:“ 发粮票啦!”家家 户户就出来个人, 拿着粮本和图章, 围在“粮神爷”或者“粮神奶奶”身边,看着他/她从一个薄薄的口袋里淘出来花花绿绿的一大叠粮油票。家长总是让我拿着图章去领粮票,领的时候点清楚,拿回来交给大人,很有点成就感。
作者: xyy 时间: 2012-2-29 16:23
千票萬票,始自糧票。糧票濫觴,起於自報。我所親歷,日後漫告。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2-2-29 20:04
我家现在的几件不锈钢器皿,一锅一饭盒两盘两碗,还是二十年前出国前用粮票换的,使用至今,质量真不错。后来废除票证,老爹手里存的几百上千斤粮票全作废了。
作者: xyy 时间: 2012-3-5 16:03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2-2-29 08:04 PM:
...老爹手里存的几百上千斤粮票全作废了。
不會報廢的,這是文物,是無價之寶。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
Powered by Discuz!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