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无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梦冉     时间: 2008-7-16 17:49     标题: [原创]无题

记得在北京时, 看的一本书: 麦田的守望者. 很感动. 人如果能活得自重, 尊重别人, 真诚而相互关爱, 就很好. 很多小孩子就是这样. 然而更多的人却是虚伪, 自私, 肮脏或一肚子坏水. 作者借书中的孩子道: 我就想做一个麦田守望者, 守望麦田里的小孩, 在他们跑向悬崖前警告和阻止他们.

这两天读亨利米勒的书. 当他长篇大论地写着他对世界的看法, 我觉得有些不知所云. 而他更真实地写着那些人的没有节制, 享乐. 人就是这样, 表相的, 感官的.

这两个作者的书应该合在一起读.

这几年, 有时我会哭, 泪流满面, 独自向隅, 时间长短不定. 和好朋友聊, 有时也会哽咽, 甚至哭泣. 朋友问我, 是否你生活中不如意, 所以哭了. 我解释道: 不是的, 我这人随遇而安, 而命运待我不薄. 只是感觉很灵敏, 必定是感觉到什么了. 究竟是什么, 我理性思维不是很好, 也不清楚. 我哭, 大多是因为感觉到人活得很苦罢. 小时候, 还不大会讲话, 父母抱我去看露天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 我就这么哭了. 父母问不出个所以然, 以为我身体不适, 抱回家中细细查问, 才晓得我那么哭, 是为了小姐妹们在暴风雪的草原上被冻坏了脚. 多么无奈. 而除了为其一恸, 还有什么法子.

这几年, 一直说感觉闷. 前个月去到美国住了些日子, 每天在海岸线上看日出日落, 就不觉得闷了. 却又觉得空. 这空大概是属于美国的了.

作家写出一种真实的无聊和苦闷, 又写出一种梦幻的审美. 然后, 就有一种哀. 这大概是我喜欢文学的原因. 前些天, 看小说"洛丽塔". 我觉得, 有些文学作品(也许称得上是好的)就象洛丽塔这小说写得那样. 爱这么个小姑娘, "小仙女". 带她私奔, 为世俗不容. 几年后, 小姑娘又被骗失踪, 遭受不幸, 以后选择过上她自己的平庸生活. 为这小姑娘去谋杀那个老骗子. 临刑前写下心爱的"洛丽塔", 想让"她"活在未来几代人的心中.

也许太感性了. 又想起去上海博物馆, 看魏晋时期的石雕, 觉得石雕散发的气息很养人. 那时期就历史而言, 也算是"小仙女"时期吧. 真是最好的. 为什么呢? 我还在捉摸.

今天回一个朋友的电邮, 写道: 人总不能自我放弃吧. 尤其是我们, 何去何从呢? 还有我们关爱着的人.

梦冉
2005 深秋

----------------------------

随附:

《老残游记》自序

婴儿坠地,其泣也呱呱;及其老死,家人环绕,其哭也嚎啕。然则哭泣也者,固人之所以成始成终也。其间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分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
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刍秣,与鞭策相始终,可谓辛苦矣,然不知哭泣,灵性缺也。猿猴之为物,跳掷于深林,厌饱乎梨栗,至逸乐也,而善啼;啼者,猿猴之哭泣也。故博物家云:猿猴,动物中性最近人者,以其有灵性也。古诗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断人肠”。其感情为何如矣!
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哭泣计有两类:一为有力类,一为无力类。痴儿 女,失果则啼,遗簪亦泣,此为无力类之哭泣;城崩杞妃之哭,竹染湘妃之哭,此有力类之哭泣也。有力类之哭泣又分两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尚弱;不以哭泣为哭泣者,其力甚劲,其行乃弥远也。
《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 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王之厌曰:“别恨离愁,满肺腑难陶泄。除纸笔代喉舌,我千种相思向谁说?”曹之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意?”名其茶曰“千芳一窟”,名其酒曰“万艳同杯”者:千芳一哭,万艳同悲也。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
作者: 晴山     时间: 2008-7-16 23:28
这是三年前写的?这么消沉啊。人还是忙点好。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