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谈谈范美忠事件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冈     时间: 2008-5-25 05:51     标题: 谈谈范美忠事件

5•12大地震以来,每天都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工具密切地关注灾区的情况,虽然人没去前线,但所接触的各类信息却令人无时无刻地不在进行一场思想战场上的救灾运动。5月22日,教师范美忠在天涯社区发表了一篇网文《那一刻地动山摇》,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舆论哗然。

范美忠,199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曾在深圳、广州、重庆、北京、杭州、成都等多处从事媒体、教师等行业,现任职于都江堰市光亚学校。大地震发生的时候,范美忠正在教室里上语文课,据他自己所述,“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在下楼的时候甚至摔了一跤,……,然后连滚带爬地以最快速度冲到了教学楼旁边的足球场中央!我发现自己居然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除了毫不回避地回忆自己身先学生逃避灾难以外,范美忠也对后来在成都的居家生活作了纪录。作为亲历者的范美忠,详细地记述了地震发生期间的种种状况以及大量的心理描写,这是幸存者的第一手资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通读范美忠的文字以及众多的回复,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总起来看是痛批的多。无论主贴还是回帖,作为文本来看,也都是一面面的镜子,折射出人性的许多东西,令人感慨颇多。因为范美忠不顾及学生的先跑,很多人斥责他,甚至提议他将名字里的“美”和“忠”两个字去掉。

道德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作用很重要,人为拔高不好,但是突破底线更不行,如何在道德舆论的边缘处安全行走一直是个难题。地震后,学生曾问范美忠:“我们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只看你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等反应过来我们都吓得躲到桌子下面去了!等剧烈地震平息的时候我们才出来!老师,你怎么不把我们带出来才走啊?”范美忠回答说,“我从来不是一个勇于献身的人,只关心自己的生命,你们不知道吗?上次半夜火灾的时候我也逃得很快!”范美忠这人的实在劲儿是绝对没得说了,不掩饰自己,太多的人做不到这点,这是他的优点。但是说实话不代表做得好,我想如果我的孩子在他的班级里上课,我首先要表达不满。可是回过头来说,在那么紧急的场合下,换成自己,又会不会有强烈的逃生欲望呢?没经历过,不过前头我说过了,一个人不能人为地抬升自己的道德形象,像范美忠那样的行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做出来。范美忠的问题在哪里呢?他说,“我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疚感”。这就不对了。5•12地震波及面大,用同时发生的几个事例便足以说明问题,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为返回倾圮的教学楼救学生英勇牺牲,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袁文婷几次冲上楼救小孩英勇牺牲,崇州怀远中学英语老师吴忠红从三楼返回四楼救学生被楼体吞噬……。一个教师可以去避免为拯救学生而导致自身的死亡,但这决不意味着他可以放弃做任何努力的尝试,保护学生的安全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或许,我们现在对教育的理解过于偏狭了,教师绝不仅仅只是技术的传承者,教师更主要的责任是道德的身教者。如果在危难面前,一名教师奋不顾身地跑到了学生的前面,我们纵使不说这是不道德的,但这一定是令人负疚的。

范美忠说,“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这句话可犯了众怒。其实我倒还是觉得他对女儿和母亲关系的论述,仍旧有几分实情在里面。5•12大地震发生后,我在家里和妻子商量,恐怕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买一根长绳子,楼里一旦发生了不可预知的灾难,楼道不能通行了,不管怎么着也得先把女儿拴上递下去,我都没想着先救我妈,我妈听见我们的话了,也没说啥,她那么喜欢孙女,对我的提法应该也不会有异议。这个是不是也是本能?我不晓得。或许潜意识里还是想给自己留个种?如果只在二选一的情况下,做这种抉择应该都没什么大问题,不过范美忠接着解释说,“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这种说法又有问题了,“抱不动”是不做救援的理由么?我们的生命都是母亲给的,难道就自己一个人兔子似的先跑出去,然后站在街上看楼倒塌,最后把自己的老母亲砸在里面?如何救母的问题在范美忠那里也都是一个假设,事实并没有发生,可是这样的想法特别危险。任何文本都有某种道德导向的问题,尽管文字本身是真实的,但是当文字的主观指向朝着丑陋、恶俗发展的话,我们要争取回避。

范美忠还有一句话,看了让人尤其不舒服。他写道,“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我怎么读都充满了一种所谓“精英”的狂热自恋情绪。话讲得多寒,跟学生一起死亡没意义,所以自己就先撒腿跑出教室,置学生的安危于不顾。自我中心主义过于强烈,是范美忠行为的思想基础,其实如果人们都放开了眼界来看的话,自我真的那么有“意义”么?不提小人物,如果没有莎士比亚,文学史就不成立了么?如果没有牛顿爱因斯坦,人类是不是就灭亡了呀?都不会,在文字产生之前,人类已经度过了几百万年的历史,那时候哪个名人都没有。人活着,还真就是“草木一春”,谁都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从老百姓到科学家到大政客,没了谁,地球都照转。范美忠是为了成全自己的“意义”,最终跌破道德的底线,可是我们从人类文化进化的历史来看,保存下来为人们所颂赞的典籍始终是那些弘扬真善美的文字,没有了真善美的内核,任何意义终究无法成为“意义”。

卢梭当年生了小孩,因为自私,把孩子都送人了,为时人所不容,但是后来他老了,为自己的书命名为《忏悔录》。范美忠网文的最大优点在于写实,最大弊端在于其无法对自己的行为作出有效地道德评估,反过来却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有道理,这个是大问题,连卢梭都会忏悔的,范美忠绝对不是完人。有网友建议剥夺范美忠的教师权,我觉得这也不可取,现在社会都进步了,我们不能因为某个人的言论给他定处分,如果我们还能坚持言论自由的话。

早晨看凤凰卫视节目《灾后的北川中学》,有些老师自己的家人都死了,但直到现在也没回家,一直守在学校看护幸存的学生们,我和妻子都为他们骄傲。妻子也是教师,我们都哭了。我跟妻子说,只有所有的教师都具备这种北川中学精神,每家每户才能保证自己的孩子无忧虑。无论什么时候,总是有些人坚挺着崇高的信念,正是因为他们,我们的精神世界才不会垮,我们这个社会这个民族才有希望。

2008/5/25。

范美忠:《那一刻地动山摇》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06727.shtml
作者: retro     时间: 2008-5-25 08:22
这也是一种人的德性。在现时的信仰迷乱环境下,道德的鞭子也常常会抽在自己的身上。(这话不是对着青冈,也是对照着自已,有感而发的。)
作者: 笑雨     时间: 2008-5-25 08:23
>>>>>>5•12大地震发生后,我在家里和妻子商量,恐怕接下来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买一根长绳子,楼里一旦发生了不可预知的灾难,楼道不能通行了,不管怎么着也得先把女儿拴上递下去,我都没想着先救我妈,我妈听见我们的话了,也没说啥,她那么喜欢孙女,对我的提法应该也不会有异议。这个是不是也是本能?我不晓得。


----下边还有一个问题,是那个老问题了,你救出你女儿后,再救哪个?老婆还是母亲?

黑格尔曾说:每个要为爱人和孩子负责,因为他们是你选的,可以不为父母负责,因为他们不是你选的。

刚好和我们国家的“卧冰求鲤”“埋子救母”的尽孝精神相反。
作者: 青冈     时间: 2008-5-25 20:08
看看这个吧,哈哈哈。
======================

『闲闲书话』范美忠传
范美忠传
   川人范美忠,阔口黄牙,疏眉隆准,尝学于京师大学堂,以理想为名,行虚幻之实,人或言其亏于德行。美忠仕十一年间,累迁鹏城、番禺、巴郡、燕京、钱塘、蓉城,每至一地,则鼓吹之,以其人口才便给,好作新奇语,更兼挟上庠之名,而谋事于乡野,故慕其名者甚众。
   戊子年,美忠课于都江。是岁五月夏十二日,震初起,桌欹倾,美忠素自负,曰:勿惶恐,乃微震耳。然馆舍遽大摇动,美忠意惊慌,动如脱兔,驰奔下楼,不顾众蒙童之死生,素日之道貌岸然谦谦风范,亦不复顾,虽时人善奔如刘翔者,亦恐追之不及也。美忠至空场,觅安全地,魂方定,视周遭,仅己一人耳。美忠立良久,生相属至。或责之曰:“吾等初未觉,师已失踪迹,乃匿于桌下,震似息,方陆续出。师行何速而不待吾侪也?”美忠厚颜曰:“吾,求自由谋公正者,而非献身人也。当此生死间,纵吾母于此险地,亦不复顾,况复诸君乎?”生闻之,皆愕然。
   震后十日,美忠属文发于天涯,言彼时情状,叙当日心路,未有自责之心,竟含自得之意,遂至网际纷纷,浪起千层。一时墨客,如淮阴卢公志文者,皆援笔以责之。后美忠复辩之以诡说,人益视之如粪土。
   呜呼范子,汝以有名之身,行无德之事,遂使童心染尘,上庠被辱,师道蒙羞,国魂受损。苟见谭公千秋于地下,汝安敢以目视之乎?
   顾曰:范子之行,忘师之责,失师之德,曾不如龙门山下牟氏老妪之一犬乎?噫!昔人言人如其名,今范氏美忠者,行不可为范,言不可曰美,德不可称忠,人世之假冒伪劣,一至此乎?
   呜呼,痛哉!夜子时记。

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06886.shtml
作者: 月满西楼     时间: 2008-5-25 20:46
扪心自问,遇到危险会不会救学生,说实话,老师对学生的感情有深有浅,有一般的.
除非那种感情特别浅,一点都不喜欢,甚至讨厌的,老师才不会去救.
哪怕是平时有一点小小的不喜欢,遇到危险,老师的本能还是会去救学生.
作者: 月满西楼     时间: 2008-5-25 20:50
向所有的英雄老师致敬!
作者: 笑雨     时间: 2008-5-25 21:03
西楼青冈:晚上好
作者: 月满西楼     时间: 2008-5-25 21:15
笑雨,早上好。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