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一九八四,你在干什么? [打印本页]

作者: 小曼     时间: 2008-5-10 18:14     标题: [原创]一九八四,你在干什么?

5月10日

奥威尔的想像里,一九八四年的伦敦成为大洋国一个省份里的城市。一九八四年的地球只有三个国家:大洋国、东亚国、欧亚国。它们之间经常战争。

主人公温斯顿活在大洋国,那是一个从个人思想到言行到生活,一切的一切都被电幕所监视的国家。温斯顿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他是穿蓝制服的党员。在大洋国里,个人生活不存在,历史不存在。婚姻是组织决定的,生育是为党尽义务,一个人如果敢在家写日记,下场就是成为非人,化为乌有。那意味着从来不曾存在。这个国家经常发生人口消失的事情。但是,从来不曾被纪录,因为那些消失的人最后都变成不曾存在的人。不断消失的还有语言里的词汇,因为词汇是思想的媒介,而思想是这个国家里最大的罪。

在这个国家,爱情也是一种致命的犯罪。男人和女人只有同志关系,没有超越婚姻的男女关系。而一对伴侣假若因为显而易见的肉体上的互相吸引而申请结婚,那就注定是不可能的。什么理由都允许存在,只有这个互相吸引不能成为结婚的理由。 但爱情还是来侵蚀温斯顿,在这个国家,爱情就像苍蝇,专门叮那些有缝的蛋。温斯顿就是这样一个有缝的蛋,裘莉亚一眼就看出来。对于这个女人而言,只有还有让她看着顺眼的男人存在,只要还可以偷偷摸摸的和他们发生肉体关系,那么,这个国家的一切,谎言还是真实,思想或者空白,对她而言,都无可无不可。但温斯顿并非如此。他常在恶梦中醒来,挥之不去的是童年的不幸经历,父母、姐妹,所有人都消失了,如同空气中的尘埃,只有他一个人留存下来。他对于一切存在着许多疑问:出生以前的世界究竟是怎么样的?他的母亲究竟是因何消失的?

死于1950年的英国作家奥威尔是一个伟大的预言家,他对人性深邃的洞察力和非凡的想像力让他的《一九八四》成为了英国最伟大的政治讽喻小说。极权国家无所不用其极的铁幕统治手段在这本不朽的作品里被冷酷的一一展示,而后世的经验则证明了作者超乎寻常的先知先觉。

看这本小说时,我想到南斯拉夫导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underground》,那里面的主要情节:革命领导人活在由谎言所编造的地窖里,不断为军火贩子制造武器,却热情洋溢干劲十足地相信那些武器都用于南斯拉夫人的革命里。这个生活在谎言里的起义领导者和一九八四大洋国的国民有何区别?故事的灵感也许就来自奥威尔的《一九八四》。

一九八四,年份的选择也有意思,列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方兴未艾,冷战思维依然主宰着东西两极,小说里的三国大战与现实的两极交锋不也相去不远吗?

一九八四,我在读小学,那一年我学钢琴的梦想宣告破灭。你在干什么呢?
作者: 笑雨     时间: 2008-5-10 18:35
我在读中学,在做大学梦。

我今天上这里也好费劲呀,网页老打不开,我还以为在美国也给封了呢,吓死我了。
作者: 月满西楼     时间: 2008-5-10 20:15
温斯顿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他是穿蓝制服的党员。在大洋国里,个人生活不存在,历史不存在。婚姻是组织决定的,生育是为党尽义务,一个人如果敢在家写日记,下场就是成为非人,化为乌有。
~这个作家真的很神奇。
作者: weili     时间: 2008-5-10 20:48
这个奥威尔是厉害。小曼再谈谈他的“动物农场”?
作者: 悟空     时间: 2008-5-11 00:49
欢迎小曼!

1984年,我刚上大学不久。

奥威尔是有历史眼光的作家。冷战时期铁幕笼罩下的集权国家的现实,真让他言中了。
作者: 青冈     时间: 2008-5-11 00:54
哈哈,那悟空可真是老大哥了。我才小学3年级?忘了。
作者: 小曼     时间: 2008-5-11 05:54
嘿嘿,大家好!

为力姐,动物农场我的感触不深,相对而言,我更喜欢一九八四。:)
作者: 月满西楼     时间: 2008-5-11 07: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青冈 at 2008-5-11 05:54 AM:
哈哈,那悟空可真是老大哥了。我才小学3年级?忘了。

1984年我也上大学了,青冈应该叫我老大姐。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8-5-11 07:31
一九八四,你在干什么?

- A very good title.
作者: 青冈     时间: 2008-5-11 08:2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月满西楼 at 2008-5-11 12:11 PM:

1984年我也上大学了,青冈应该叫我老大姐。

真的?通过你平日里的话语,看不出来,我估计可能是80后。:)
作者: retro     时间: 2008-5-11 18:29
一九八四,你在干什么?哼,我正在涮尿布。你又不过来帮忙。

小曼的这篇在我读来,无甚大新意。历史的发展在未来的时候,是充满激情的。否则,人就很难活下去了。但在经历了之后,却又是那么百感交集,似乎悔不当初,如此地作想。

奥威尔的想像,早已经实现了。当人们有了生命的伤痕后,才知道小说家的警语是那么原始、幼稚,甚至可笑。温斯顿还算是活得有个“人样”,因为奥威尔毕竟是在人性社会里长大的。

在我看来,《一九八四》虽然构思了极权政治制度拟真的社会运作,并把它描述成为一种骇人听闻的的现象。然而,今天再读,始觉它,还是一种假象,不足以阻止人们对这种制度的热烈憧憬,以及投入巨大的建设热情。但,奥威尔当年的预感,现在回头看去,不隶为一种超时代的先知先觉。

当历史实践《一九八四》的时候,温斯顿的苦难在我的社会知识学里面,只不过被解析为怨妇自艾,徒有悲伤而已。这种看似满身大汗,梦呓恐惧的虚拟描写,早已被真实的人间地牢里面,那厉鬼般的惨叫声所淹没,变得游息若丝。

有否听过这种叫声,读《一九八四》,是有不同的思考的。

---
小曼,其实这里还有话可说的,但我很怕哆嗦。一个不曾经历过“一九八四”的婵娟女子,能有这般胸怀,写出这种文字,实是难能可贵。拷问政治,不一定要亲历,但要求有深邃的功力。再见小曼,越发长“高”了。请继续。
作者: 小曼     时间: 2008-5-11 19:58
Retro说话真慰贴,一下子就觉得你好像我大哥哥似的。

我知道这篇文字写得一般,很肤浅,原本就是抱着写些文字放在博客里向朋友们推荐阅读的目的而已。:)

无论是在玛雅,还是在这里,小曼都知道自己的文字见识很一般,这里才女高人实在太多,幸好小曼向来也不自视过高,倒是从来知道自己不过坚持学习的无知的人。

一直以来,很庆幸大家对我的包容。尤其还有好几个朋友,例如retro,悟空,鹿希,阿珊这样的GGJJ们善意的鼓励。小曼都一一铭记在心。在此谢过。
作者: 深蓝     时间: 2008-5-24 09:33
1984.我在舅舅家看<<霍元甲>>吧>>>
作者: fanghuzhai     时间: 2008-5-24 12:52
1982-83年,咱迷上了一个学妹,可是人家只愿意做好朋友。她借给我一本香港出的1984,当时还是作为禁书借给我的, 所以感到该书极其震撼。1984年,我想我是在准备硕士论文,在上海,北京,洛阳三地跑。

前不久,加州蒙特瑞县发动读书运动,读《华氏??度》,是关于焚书的,还组织讨论。我看了一下电影。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