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漫谈赵本山的艺术 [打印本页]
作者: 青冈 时间: 2008-2-23 06:44 标题: 漫谈赵本山的艺术
当刘大脑袋被寡妇谢大脚家衣柜里的臭球子熏得窒息然后被迫从里边钻出来的时候,我真笑岔气儿了,笑得坐到了地上,那是赵本山导演的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2》中的一个片断。我有很多年都没追着看电视剧了,因为提不起兴趣来,再说总感觉浪费时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放老赵的《乡村爱情2》,从第一集开始看,就再也没落过。赵本山是辽宁铁岭人,我们一家也都是东北人,算得上都是本山迷,晚上吃过了饭以后,就等着看赵本山的剧。我这里得感谢赵本山,是他把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在笑声中共同度过一个又一个夜晚,赵本山给我们一家人创造了同享文化生活的机会,因为以往吃过了晚餐,我们都各忙各的。赵本山的剧是对付城市家庭心理割据和孤独的无形粘合剂。
包括《乡村爱情2》在内的几乎所有赵本山作品,主题都围绕着东北农村开展的。我个人是东北农村人,所以对赵本山的剧有高度的认同感,除此之外,我觉得从另一个层次上看,还得感谢赵本山。如今流行所谓的话语权之说,可以说,我们现在的舆论传媒文化基本都把阵地扎根在城市里,这也和高等教育中心、文化中心都聚集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有关。而且,就算是农村的孩子进了城,摇身一变成了城市人,于是城市人创造出来的文化当然是城市文化,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文化成了真空。只要打开电视,便都是矫揉造作的都市文化人为了凑节目在那儿硬挤眼泪,很难得看到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作品。赵本山是当前中国文化圈里的一个异数,他是一心朴实地脚踏农村土地,为农村人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赵本山的系列作品相当于给城市文化霸权开了小口子,而且还取得了相当的成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都钦佩赵本山了。
赵本山的小品连续多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拿语言类一等奖,我个人看春节晚会就是冲着赵本山去的,没有赵本山,那晚会我根本就不看。赵本山的小品的确有意思,这个有意思的基础就是本山的小品都地地道道地来源于生活,本山任何小品都充满了生活气息,一点儿也不死板,和那些坐在办公室里编出来的城市小品迥然有别。看本山的小品,就仿佛身临其境,回到了乡下一样,那一言一动,一笑一颦,都令人忍俊不禁。多年来,赵本山通过各类作品已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娱乐大师的形象,甚至在电视上一看到赵本山这个人,我就想笑,赵本山在许多观众中产生了恒久的艺术魅力。
赵本山是唱东北地方戏二人转起家的,后来红在了电视小品上,接着又借东风乘胜直上搞起了影视文艺,成就都不俗。名利皆至顶峰的时候,赵本山重又杀回二人转舞台上,这次是弘扬、传播、承续东北地方二人转艺术,我得再次感谢赵本山。二人转是俗文化,我小时候就是在二人转的调调声中耳濡目染长大的,后来进了城,觉得二人转土,不过最近几年,对二人转的认识又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读书来读书去,我最后发现二人转才是真正属于人民的艺术啊。东北民间有老话叫“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此言不虚,当年村里人为了到镇上去看二人转,真的不吃晚饭啊。我姥爷看二人转到激动处,常常落泪满怀的,这些情景我至今不忘。城市流行文化的冲击,令二人转和其他许多地方艺术一样,濒临灭顶之灾,赵本山欣然扛起振兴东北二人转的大旗,培育弟子,组织比赛,我不管赵本山做这些事情的主观意图何在,我得实实在在地承认赵本山是个地道的文化人,因为他有一颗文化的心。
除此之外,赵本山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为老家开原市莲花乡举行赈灾义演,还建了希望小学。一个艺人,有这份心思,够人称道了。
赵本山身世曲折,早早地没了娘,从小就吃百家饭长大,初中也没能念完,就辍学做了农民。本山有个盲二叔,正是得益于盲二叔,启蒙了他的艺术之旅,他跟随着盲二叔学会了拉二胡,哼小调,后来从乡文艺队起步,慢慢地进了县文艺馆,因在《摔三弦》中出色的表演能力一炮打红,从此不可收拾。九十年代初,北京要调赵本山过去,经过权衡利弊,赵本山毅然留在了铁岭,这一步对赵本山的艺术之路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进了北京,无非也就是个出色的演员;留在老家,却像巨人安泰离不开大地母亲一样,果然东北地方文化成就了赵本山。人生之路,确有个选择的问题,走了不同的方向,自然会有不同的结局。
赵本山在文艺娱乐界称得上是峰尖的人物,但是我最喜欢本山的一点就在于他实实在在的,不拿架子,走到哪里都不避讳自己仍旧是个农民。赵本山曾调侃自己和高雅艺术之间的区别,他说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人有不同的文化,他不去听三大高音歌唱家的音乐会,因为坐在台下啥也没听懂还得假装跟着鼓掌,没啥意思。
赵本山虽然就是个农民,但不愧于娱乐大师的称号,因为他给太多的人带来欢笑和泪水。也有人把赵本山晋升为艺术大师的行列,我却总觉着还差了一小点儿。都是搞笑的艺术家,把赵本山和卓别林比较,就很鲜明,尤其是赵本山近期的作品,已完全失去了对社会的批判力,降格为纯娱乐。而且,常为人诟病的是,本山的作品角色惯常以滑稽与讽刺弱势群体为笑料源泉。《乡村爱情2》里面范伟饰演的刘大拿的儿子是口吃,刘能是结巴,赵玉田他爹嘴巴有问题,刘大拿秘书是个瘸子。回到出道的《摔三弦》,赵本山就演一个盲人,后被称为“第一瞎”,赵本山在沈阳曾遭到盲人的群体抗议。当然表现异常的弱势群体,是最容易出笑料的,但思想性和教育性上就弱了太多。
不过纵使赵本山的戏里有盲点,如果我们肯于直面现实,还是能看出赵本山面对的两难处境。讽刺性弱了,这和大环境有关,赵本山也生活在当下的文艺政治环境之下,要想上春晚,要想上中央电视台,必须得先通过节目审查,这一关决定了许多艺人必须接受艺术招安,否则你就退出这个圈子别玩儿。赵本山是个艺人,不是改革家,也不是革命家,他没有必要和当权者过不去。他的核心使命是让人快乐,这个目的达到了,主动地犬儒一些也没什么。
要是再从弱者身上找乐子这事儿来看,的确有悖于文明的主潮,但是我在农村生活的时候,实际往往如此,下里巴人嘛,没有文明人那么敏感,比如争什么女权啊争什么平等啊等等,都是无中生有的事儿。大家看见瘸子走路,都在背后偷着叽咕,原生态生活如此,也还怪不得本山,当然,假如赵本山要是教育家的话,那他的麻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我们这个时代,是诠释过度的时代,是评论家的时代,人们都沉迷于文字游戏里,以至于忽略了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赵本山身体力行,退却所有知识界的矫饰,向我们展示火热的生活场面,这个难得。赵本山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给我们证明了一个很平凡的道理:艺术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生活,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2008/2/23。附件 1 : 赵本山.jpg (2008-2-23 06:44, 42.28 K )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8-2-23 07:29
在西方,这是很要命的,没有艺术家会拿残疾人开涮,既出于自觉,也因为不敢。拿残疾人说笑是对他们人权的侵犯。我原来是喜欢本山的,后来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对他冷眼了。
中国的相声演员还喜欢拿人的身高、容貌当笑料,什么“车道沟”等等。而西方搞笑节目从来没有这方面内容,原因很简单,这是对人的不尊重,所以不好笑。
"而且,常为人诟病的是,本山的作品角色惯常以滑稽与讽刺弱势群体为笑料源泉。《乡村爱情2》里面范伟饰演的刘大拿的儿子是口吃,刘能是结巴,赵玉田他爹嘴巴有问题,刘大拿秘书是个瘸子。回到出道的《摔三弦》,赵本山就演一个盲人,后被称为“第一瞎”,赵本山在沈阳曾遭到盲人的群体抗议。当然表现异常的弱势群体,是最容易出笑料的,但思想性和教育性上就弱了太多。"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8-2-23 07:34
当然,本山不闹丑闻,一心搞乡土文化,是令人敬重的。
作者: 悟空 时间: 2008-2-23 09:49
本山的东西好久没有看了。他是90年代的四大名丑之一,其它三位,除了陈佩斯,还有谁?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08-2-23 10:05
Originally posted by 悟空 at 2008-2-23 02:49 PM:
本山的东西好久没有看了。他是90年代的四大名丑之一,其它三位,除了陈佩斯,还有谁?
好象还有葛尤?
作者: cleosong 时间: 2008-3-6 15:49
青冈老乡好。
我先看了你这贴,那天在图书馆,刚好看见乡村爱情1,就顺手拿回了家。确实不错。就象你说的,朴实、真诚、乡土气十足。我以前对赵本山缺乏认同感,觉得他把东北人的形象搞庸俗了,而这部连续剧让我吃惊。
不过二人转我还是喜欢不起来,尤其是谢永强和香秀定亲典礼上那一对,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作者: cleosong 时间: 2008-3-6 16:02
我很喜欢王小蒙那个形象,干净、端庄、朴实。她长得有点像我一个中学同学,想到
这儿又想吹吹咱东北姑娘,长得就是端正,歪瓜裂枣的不太多 (俺自己除外)。你注
意了没有青冈,演谢大脚的那个演员名叫于凤仙,呵呵,talking about people
growing into their names。。。长贵、玉田、广坤、赵四。。。所有演员都东北味儿十足,
香秀、刘英、王小蒙妈、刘英妈都似曾相识,里边的俏皮话很久都没听到了,什么
吵吵巴火,吓人捣怪,缺德带冒烟。。。看得我直想回老家。。。
作者: 青冈 时间: 2008-3-6 21:14
又来一老乡。:)
那快看看乡村爱情2,可有意思了。
cleo是学历史的么?
二人转挺有意思的,我回东北就找小剧场看二人转,不过小剧场的二人转黄段子多,过于庸俗。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
Powered by Discuz!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