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年后的80年代新一辈 [打印本页]

作者: searain     时间: 2007-12-24 18:05     标题: 20年后的80年代新一辈

看了舒一生兄的老照片,见到些老熟人,感慨很多啊,那段日子平淡但是有机会读了好多好书。http://blog.sina.com.cn/u/1263978557

小单是我的第一个“领导”,我刚进馆,原本该分到科技情报部,大概位子具体放到哪里还没搞定。馆里就把我放到小单的缩微组待了个把2个月,啥事没有,整天就读读小单他们在翻拍的民国报纸。那时,读了2个月民国报纸打发时光,还有了个主意,要是在南京扬子晚报上弄个专栏,从民国的报纸上摘录历史上这一天的南京趣闻,大概有点意思吧。不过,民国报纸归古籍部管,没我什么事。后来,好像听说馆里还真的有这么个类似项目。

时间过的真快,20年了,当年多年轻。现在看看馆长老孔等“老”领导,照片上当年也不算老。20年前,省馆科技情报部牌子响,条件也没多高档,常用的检索工具也就那么几套,也没有电脑检索工具(省情报所才有)。

不过,说是科技情报部,其实那时馆里把所有的外文和港台的工具书期刊以及所有要管制的外文港台书都划归科技情报部。社科参考阅览室也归科技情报部,有好多 “禁书”好刊。所以,馆里的现代的好书好刊都在科技情报部的4个阅览室,社科参考室,检索室,外文期刊室,时装纺织资料室。

那时,我是部门里资历最浅的,部门里大概还没位子安置我,社科参考室愿意收留我,就把我暂时搁在社科参考室。但是我既没有定岗,又是部门里比较少的学工程的,所以有科技工程方面的外文检索任务时,又常常临时抽调到检索室和外文期刊室。那时,科技情报部把这些金贵的只有省馆才有外汇购买的外文工具书和期刊带到市县馆巡展,是最受欢迎的香饽饽了。其中,外文纺织资料室的时装纺织类资料最抢手。出去书展多的主要是部门里我们几个年轻人。结果变成我是部门里或者全馆唯一常常在社科参考室,检索,外文期刊,时装纺织资料这4个阅览室打转转的人。平日里,我就发发阅览牌读读4个阅览室外面读不到的书刊。

要办书展时就一次出去个1-2个星期。当年到市县馆书展条件也差,市县馆也没啥好招待的。有次,已经退休的封主任带队书展,县馆招待我们的好菜就是带皮的红烧肥肉,我还记得封主任说,你们年轻人没关系,多吃些肥肉,对皮肤好。后来我是谨遵教诲,放心吃了10多年肥肉,都没发胖。最近3-4年,人到中年腰围渐宽了,才开始少吃肥肉和甜品。滕主任带的经常参加书展的我们3个“年轻”人,后来都离开了南图,一位读了南大硕士,一位读了北大硕士。

当年杨老师已经退休了,身体还很好。每天到馆里来研究他的文献计量学和索引什么的。80年代,那时思潮也多。年轻人都心高的很,都想的是国家栋梁该想的事。我在那外文期刊室发阅览牌时,把期刊室里的期刊查了一遍,觉得就“美国政治学评论”最牛,所以发牌子之余就拿本最新的“美国政治学评论”翻着看。杨老师大概看我还是个好学青年,专门找我聊天,意思是做图书馆工作,每天读“美国政治学评论”没用,跟他学文献计量学才是个好方向。可惜没多久,杨老师就彻底退休不来了。

原来以为,虽然这辈子发发阅览牌有点屈才,不过书虫掉到书堆里,有失也有得,读一辈子闲书吧。其实,如果这辈子就这样,我也没多大意见。国家改革发展开放,咱就跟着与时俱进。国家闭关锁国,咱可是还能读到这4大屋子的外面世界的好书好刊。那年头全国的工资和职称都是一刀切。就是发20年阅览牌,反正到年头照样论资排辈升级升职不是。还可以把这几屋子的好书都看了,从每期最新的美国的“国家地理”“政治学评论”和时装杂志,到港台出版的几百部文学道教佛教经典都有,那可真的是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记得社科参考室还有一套台湾的传记文学杂志,都是国民党一些老人的回忆文章。20年前可是稀罕货。那年头,这份读闲书杂书的条件,别说全馆就是全省也独一份不是?20年怎么着也读成了大学问家了不是。

那些个好书,不光是中文英文的,还有其他语种的。我那时还贪心的很。想反正得在这里“看”一辈子阅览室了,那些个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的好书好刊看不懂岂不可惜。就到附近退休工程师协会办的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初级班夜校依次一学期报一个班。可惜后来市县巡回书展越办越火,一年中有2-3个月出差在市县馆,这些学习就都撂下了。

接着,我又忙着考托福GRE出国留学,那时,就是我平日里“看大门”的社科阅览室管理“全省”的留学资料(美国每个省送一套留学指南),那时相当封闭,这些资料我们也是全省独一份。我还给我们那个阅览室出了个好主意,给几十个国家驻中国的大使馆写信索取更多的留学资料,我们管理的留学资料中有一小部分就是我这样白要来的。收发室的哥们还疑惑,我是什么背景,怎么有那么多国的外国关系,还问我要那些外国邮票来着。

后来,签证面试,签证官问我在图书馆做什么,我说做得多了,管理留学资料就是一项。你们使馆还根据我的要求寄给我们很多读者急需的新资料,我做的可是个中美文化交流桥梁工作。那签证官放了我一马,出来后听在领馆门前听风的老资格说,那时我那样没奖学金而且第一次回答签证官问题出了错的是签不出来的。签证官居然当场给了我第二次回答问题的机会,我是独一份,大概因为我的这个“桥梁”工作吧。好笑的是,我签证完刚回南京,我的这个签证故事同步也从上海传到南京我一起学口语也准备出国的同学耳朵里,他说:“嘿,这说的不是我的一个同学嘛。”

不过那次的特别顺利,以后的祸福好坏却难以逆料。这以后就是在外边10多年的稻粱谋而不得其法,反而再没有机会静心读书了。却不料,现如今读闲书也是种奢侈了。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12-27 16:48
祝海雨节日快乐,新年万吉!

特别是,生意兴隆!!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7-12-28 16:11
学工程的搁在社科参考室, ......
作者: searain     时间: 2007-12-28 20:3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zhao2 at 2007-12-28 01:11 PM:
学工程的搁在社科参考室, ......

怪是怪点,不过,别人资格老,有位置的地方得论资排辈不是。我真的没多大意见。我原本懒人一个,学工科原本也是我父母心有余悸觉得工科保险,不会招文字狱,而且,到什么时候都有饭碗,有意无意导向我子承父业的。高考前,我还拿着唐诗宋词翻着,我母亲说,都要高考了,看着啥用?不过也随我去,反正我不读文科就行了。

我数理逻辑还好,现在半路出家学电脑编程,工作中也没人指点,到这会这么大年纪了也还能应付。但我这人手笨,最不该学偏偏就是我的大学专业,“传统的”机械工艺及设备。车铣刨磨钳工,哪样我也做不象样。大学毕业时,我就没打算到工厂当工程师,想找个大专当教师去纸上谈兵就成。那时,要到正规大专当教师,必须离开南京,到外地的大专。

刚好图书馆要找人做科技工程咨询的工作,我起初联系时,图书馆的答复是要找个有经验的工程师。后来,省电大机械系系主任是我爸的学生愿意收留我到那里当教师。不过,那时省电大也不是什么热门单位,当电大教师主要工作不是教书,而是开班,招学生,请教师,借教室,办手续等等。这些之余,如果愿意,自己也可以开门把门课。不过这时,图书馆又问我,说没有工程师愿意去,我这样刚毕业的工科学生也行。我比较了下,还是图书馆悠闲,就奔图书馆去了。后来才知道,其实,省电大肥得很。那是正规大学还绑得死死的。省电大属于5大中档次高,办学创收自由度大,学历认可,后来更可以各种渠道发学位,一度比正规大学肥好多。

不过,那时我在图书馆,打的主意就是

国家改革发展开放,咱就跟着与时俱进。国家闭关锁国,咱可是还能读到这4大屋子的外面世界的好书好刊。... 好书都在社科参考室。我就是坐在那里发20年阅览牌,论资排辈也得是省级机关高级“职称”知识分子了。如果我发牌子之余,20年把那一屋子好书都读了,那真实学问也比好几个博导加一起强多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