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读书和读人 [打印本页]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6-18 15:23     标题: [原创] 读书和读人

读书和读人

朱小棣

        读书往往也是在读人,不仅可以读到书中所记人物的言行容貌,还常可以读出作者之格调品味。有些书,根本就是读人的产物,老艺人、作家黄宗江更是把自己新近的一本杂文集题为<<读人笔记>>(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版)。三百五十页左右的一本书记述了不下一百多位叱咤二十世纪中国剧坛、影坛、政坛的风云人物。自然囊括了诸如梅兰芳、赵丹、周恩来这样的著名人物,也介绍了一些我辈鲜知的角色,如给四大名旦均配过戏、江湖上惯称芙蓉草的赵桐珊赵二爷,以及后来旅居巴黎、被宋庆龄视为侄女的混血儿国画家高醇芳。不论人物大小,均娓娓道来,惯常画龙点睛、一语中的。读完了众多人物,我对作者黄宗江的个性人格也了解得大致不离,较身边亲朋好友亦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位30年代上海的“文艺黑线人物”,一身技艺,自由活泼,却终身怀有崇高理想,爱国爱友,秉直率真,好吃而不善饮。尤其令人佩服的是,当时己年近花甲的他,初闻张志新一案,立即放下手头完稿和未完稿的有关敦煌和候宝林的剧本于不顾,赶到辽阳全力以赴去写这位女英雄。明知拍这样的电影有困难,随后的二十几年来却不断地考问:为什么还有人那么怕张志新?“我真的不解、不解、不解。”( 第347页) 。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不解,使我们十分便于理解作者是如何下笔去描述周边的政治人物。一九六四年因<<北国江南>>而遭受批判的阳翰笙突然被康生指为“大叛徒、反革命”。作者这样写道:“这年国庆前夕,我带着女儿走到天安门广场,看灯火。寂寞的灯火,已经是夜深人静。秋凉了,更深了。我突然看见翰老,孤零零地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久久地,仰望着。他是一个人独立着,他只是一个人!我耳畔突然响起我演过的易卜生<<国民公敌>>一剧中的名言:‘那最孤独的人,是最有力量的人!’”

        作者还情不自禁地这样写周恩来,“他当时还不是大官,还不是国务院总理。可是如果他说真话、干真事、做真人,我们就自然而然地、心悦诚服地愿意听、乐意听。”据作者说,“周恩来在一九三六年五月十五日曾致函南开老校长张伯苓:‘曾闻师言,中国不患有共产党,而患假共产党。自幸革命十年,所成就者,尚足为共产党证,未曾以假共产党之行败师训也。’”短短数语,果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可惜六十年后的今天读来,区区如在下之愚恐怕就不禁要傻问,如果那十年算是真共产党,那其后的几十年里又有几个十年算是假共产党呢?

        作者不愧是搞笑的幽默大师,80年代与唐纳等文艺届旧友会聚于北京饭店,因话及赵丹、江青,酒过三巡之后,黄宗江突然站起来,指着唐纳笑骂:“都因为你唐纳是罪魁祸首,要是那时候,你能留住她一直跟你在一起,我们这些老朋友也不至于遭难受罪了!” 于是大家哈哈大笑、齐声附和。

        确实,40年代上海滩上艺人们的私生活是比较自由开放的。书中也可以窥见一斑。编剧姚克曾和上官云珠是一对儿,分手后话剧演员蓝马顶了姚的缺。一日上官邀作者去家里吃饭,去后碰上蓝马,自称在那儿包饭。黄对女主人抱歉说,多日没刮胡子了。上官说:“老姚的刮胡子刀还在。”于是他就去洗漱间在镜前刮胡子。据作者记述,“上官讪讪地走到我跟前,说:‘你跟老姚是好朋友,跟蓝马也是好朋友,我倒怪不好意思。’她这一说我倒怪不好意思了。”真是绝妙好词,而又何其真实也。

        一辈子向往自由的黄宗江在恋爱婚姻上自然也有非凡脱俗的表现。年轻时在美国当了几年代培的中国水兵,居然和白人女教官曾经轰轰烈烈地恋爱一场。后来作为文艺人,正式在编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正连级的编制,又“高攀上”准师级的老党员阮若珊。黄是天性喜爱文艺、戏剧,而阮则是服从领导、干一行爱一行。所以阮曾经戏说黄爱的是戏而非她。的确,个中差别有时也真不足为外人道也。1957年黄的外甥女赵青(赵丹之女)拜小翠花为师,席间有李万春、叶盛兰,尽是名角。当时吴祖光问芙蓉草是否认得黄。回说,“怎么不认得?可是个角儿啊!”黄听了高兴得不得了。后来老伴笑他是演员的虚荣,他“却辩解说这是一种实荣。她不太了然这里头的事儿,芙蓉草夸了我的表演,就好比--好比是钱钟书说你文章写得好!”

        就是在这样一些看似不经意的细微末节处,深刻透露出笔下人物和作者自身的鲜明个性。如写某日和黄裳、黄永玉在西单“好好食堂”共饭,见梅兰芳进入食堂,“又只见梅径入厨房,向厨师道乏”。这位厨师乃是前朝的一位北京市长。黄于是写道:“梅就是如此谦逊、念旧”,“其风格生动,洋溢在‘好好食堂’,真想为之叫好啊!” 一句“念旧” ,把人物关系、炎凉世道交待得清清楚楚。

        除了上述公开的好处,于在下一己私心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多年前,黄裳曾因别人介绍特来寒舍拜见家父,那一日我也如儿时的章贻和一般躲在书房门外偷听,奇怪的是,站立良久,竟未窃听得只言片语。家父一向是健谈之人,二人又是南开中学先后同学,“文革”劫后余生,何至于“话不投机半句多”呢?今日读书,一句释疑。黄宗江写道:“我又访黄裳,他夫人病中住院,一向沉默的他也就越发沉默”。却原来下笔千言、著作等身的黄裳竟是一位个性沉默、寡语少言的人。

        最后读到黄宗江女儿写的跋,说“爸爸好吃,并且好客。平时他什么都能忍受,唯独没有朋友不能忍受。家中有了什么好吃的,爸爸必是要找个‘知音’来共享。他的观点是:‘一个人吃着没味儿’。”嗨,说句不怕人见笑的话,书看到这会儿,真恨不得能有幸突然接到黄老来电话,邀我吃饭去。
       
2007年5月20日
作者: Baihe     时间: 2007-6-18 17:18
读文也是读人.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6-19 10:10
作者不愧是搞笑的幽默大师,80年代与唐纳等文艺届旧友会聚于北京饭店,因“作者不愧是搞笑的幽默大师,80年代与唐纳等文艺届旧友会聚于北京饭店,因话及赵丹、江青,酒过三巡之后,黄宗江突然站起来,指着唐纳笑骂:“都因为你唐纳是罪魁祸首,要是那时候,你能留住她一直跟你在一起,我们这些老朋友也不至于遭难受罪了!” 于是大家哈哈大笑、齐声附和。”

是制度,不是人。他们幽默得傻的可爱。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6-19 20:4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aihe at 2007-6-18 10:18 PM:
读文也是读人.

Thanks, Baihe.
作者: Baihe     时间: 2007-6-19 21:44
那样的调侃是有眼泪的吧. 哪怕他们自己超脱了, 我们看的人也会有点心酸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7-6-19 11:10 AM:
作者不愧是搞笑的幽默大师,80年代与唐纳等文艺届旧友会聚于北京饭店,因话及赵丹、江青,酒过三巡之后,黄宗江突然站起来,指着唐纳笑骂:“都因为你唐纳是罪魁祸首,要是那时候,你能留住她一直跟你在一起,我们这些老朋友也不至于遭难受罪了!” 于是大家哈哈大笑、齐声附和。”

是制度,不是人。他们幽默得傻的可爱。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6-21 15:29
40年代上海上艺人们的私生活是比较自由开放的。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6-22 23:2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6-21 08:29 PM:
40年代上海上艺人们的私生活是比较自由开放的。

Thanks. I fixed the typo now.
作者: tugan07     时间: 2007-6-23 06:27
请感谢海雨吧。我请海雨校对,他热情高,多校对了一篇。就是这篇。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6-23 12:5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ugan07 at 2007-6-23 11:27 AM:
请感谢海雨吧。我请海雨校对,他热情高,多校对了一篇。就是这篇。

谢土干、海雨。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