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北京是可以抚摸的吗?
[打印本页]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26 23:23
标题:
[原创] 北京是可以抚摸的吗?
北京是可以抚摸的吗?
朱小棣
<<抚摸北京>>(邹仲之编,三联书店2005年版)是一本杂文集,或曰杂选集,因为它“杂乱”地“选入”了46篇散文、随笔。因为每篇都是在别的书里发表过的,所以是一本真正的“选集”。看似有一个规范的选择标准,那就是它的副标题:当代作家笔下的北京,并又清清楚楚地交代是选了“34位当代作家、学人言说北京”的文章,结果却是一个杂乱无章的大杂烩。封二上标明“内分七辑,或谈论北京整体风貌的历史变迁、或述说局部区域的印象感受;或感叹胡同、寺庙等人文景观的日渐消失,或描摹四合院、大杂院里的日常生活;或凭吊不堪回首的饥饿记忆与文革往事,或缕述旅食京华的苦辣酸甜”,可实际编排上并不以此为序分段。其实这也难怪,一篇现成的文章不可能专讲上述某一方面的事情。一个住在四合院或大杂院里的人回忆起饥荒或文革年间旧事,你说该入哪一辑?加上作者年龄跨度太大,从张中行、周汝昌、到刘心武、张承志,再到肖复兴、陈凯歌,你说他们眼里的北京,能不杂乱吗?虽然都是90年代以后发表的作品,但有人成名早、象刘心武,有人成名晚,如张中行。于是就会有象王朔最近自称是余秋雨爸爸这样的笑话和现象。
我刚开始没注意封二上的说明,于是就被忽悠了,几篇读下来,便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把个北京城没了,还生出一种盲人摸象似的讽刺。(以下删略。文集已出版,见《闲书闲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http://www.bbtpress.com/asp/bookinfo.asp?bh=4587
2007年3月17日
作者:
xw
时间:
2007-4-27 08:13
> 后来渐渐沉下心来,是在连续读了几篇有关三年大饥荒的回忆。其实都不是文章主题,哪怕是张承志的那一篇里“饥饿”二字赫然出现在篇名中,但也不是深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的。即使这样,淡淡的几笔,足已让人内心沉重。这次阅读后的一个强烈感受就是人们当年竟是那样的沉静。即使在京城内都已饿成那样了,更不用说万里关山之外了。可是居然没有愤怒,更没有把矛头指向谁。只是默默地忍受、对付,和期盼。而一个十岁的年轻政府竟有那样大的凝聚力,今日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的调整政策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人们那种普遍的乐观。到了1965年,人们仿佛已经感觉盛世来临了,那种普遍的沾沾自喜、民族骄傲随着物价降低、原子弹实验成功而洋溢民间。在经历了这样一场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以后不到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孕育出全民对领袖的无比信赖和崇敬。当时的北京城里若搞民主选举,咱伟大领袖绝对高票当选。那么究竟谁是最可信赖的,群众、领袖、还是群众的领袖?真是,人啊人!
我在《饿鬼》里读到一节,说“伟大领袖”的“伟大”策略,政治迫
害,饥饿百姓,然后就心甘情愿地高呼“伟大领袖”了。
是官,是民都一样。只是在“人权”上有些过节。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27 16:08
Glad you cited two of the best paragraphs. Feeling good when being understood.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4-28 20:24
支持小棣!
北京不相信“抚摸”,需要“保护”。:))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30 10:31
谢谢为力。你真是言简意赅啊。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5-9 09:22
刚从网上看到:
参与规划工作的梁思成,与应邀到北京指导工作的苏联专家发生分歧。梁思成与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共同提出中央行政区应在古城之外的西部地区建设,以求得新旧两全、平衡发展;苏联专家则提出中央行政区应放在古城中心区建设,并着手对古城的改建。毛泽东支持了后者。北京的城墙、城楼、牌楼等古建筑开始被陆续拆除。
http://www.backchina.com/newspage/2007/05/09/122570.shtml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5-9 09:59
的确如此。应该在北京旧城外,搞卫星城,而不是毁坏老城,建这些圈圈的环路。
环路讨厌透了,把人都绕在里面了,堵死。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7-5-9 14:15
说实话,我最近写的“献给刘姥姥的一曲赞歌”就是从“抚摸”受到的启发。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