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学术尊重与噤若寒蝉 [打印本页]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19 20:24     标题: [原创] 学术尊重与噤若寒蝉

学术尊重与噤若寒蝉

朱小棣

        很多年前有一个海外华人学术沙龙,平时经常定期举办活动,请海内外各类学者专家(主要以人文学科为主)到场做非正式的讲演,包括回答听众问题,然后进行自由式的交谈。那里的气氛通常是非常民主、自由、活跃的。有天晚上的佳宾是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所谓“重量级”,是指那种肚子里特别有学问的国学大师。结果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大师一出场空气顿时凝重了,人们岂止是肃然起敬,简直就是噤若寒蝉。以往的民主、自由、活跃的气氛完全消失了。人们说话的声音也低了,如果还敢说话的话。笑声与调侃根本就不可能存在了。整个晚上就这么静悄悄地过去。因为事出突然,与我逐渐开始熟悉的美国学术空气迥异,造成的反差特别大,感受非常强烈。事后我就在不断琢磨这件事的文化背景和意义。难道我们真是那样比洋人更尊重学术、尊重知识、尊重大师?是因为洋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大师?是他们的脑子不行产生不了这样的大师?还是他们的文化不在乎这样的大师?在我们的文化里,这种对大师的崇拜是基于理性分析后的思考?难道人们都有比较分析的水平,准确知道谁的份量重、谁的份量轻,又居然知道哪一门学科的份量重、哪一门学科的份量轻,才最后决定对于国学大师,即那些肚子里特别有学问、博闻强记的大师给予最高级的顶礼膜拜?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我才逐步悟出了一个道理,这里面反映的很可能是事物的另一面。(以下删略。文集已出版,见《闲书闲话》,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http://www.bbtpress.com/asp/bookinfo.asp?bh=4587



2007年3月15日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4-19 21:30
"其实要让一个中国人佩服另一个中国人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文人,所以说“文人相轻”。所以就有了一种建立类似于武林比武打擂台的需要,而在上面动手比试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是看谁读过并能准确记住的东西最多,所谓有学问是也。而对思想的独创、论证的逻辑却不太看重。"

"倒是我们芸芸众生也许该换换脑筋,停止盲目的崇拜和敬畏,抱以更多的学术尊重,以便终于能够欣赏大师们的思想高度。即使搞不懂、弄不明大师们的思维精妙,至少也能保持自己独立自由思考的能力、权利和意愿。"

Excellent writing!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20 21:05
Thanks!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22 17:04
Hey, where is that post by San Chuan? I saw it yesterday and didn't have time to comment yet. I want to thank him or her for it and I appreciate her information about England. Could we have it back? I thought it was an interesting discussion. Did I offend anyon by not responding sooner?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4-22 17:12
小棣,
我觉得我的发言好像跑题了,就删了,没留底稿。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4-22 18:1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4-22 06:12 PM:
小棣,
我觉得我的发言好像跑题了,就删了,没留底稿。

爱,我这两天也是净忙着拔草种花,没来得及说话。本来是希望土干把这个帖子写成一篇随笔的。以后删也一定要留底稿,不然多可惜。这么好、这么长的帖子。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22 20:35
What a pity! This is the only one I showed my wife and brag that someone supported my view. In fact, this is the only follow-up piece that didn't misunderstood me. I tried to raise the issue in some other website and people only jumped in to fight for whoever their admired masters were and completely miss the target. Weili is fast to understand me, but this one brought in a discussion in the right direction. Intellegence snobbery is the root issue and it goes against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human life and it is something that is fundemental in the culture.  Hope you can reconstruct some of your information and bring back a discussion to let others join the talk.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4-23 08:50
“我总是说些傻话,还被人赞出深刻来。”
            ──选自土干小品文《视死如归?》

小棣说我删的那个贴子好,希望再看到,我就回忆一遍。我觉得那帖子跑题了,又是批评博学成功人士的帖子。在伊甸上这种贴,我找挨骂。各位博学成功人士,您要是觉得我在说您…………那我就是在说您。

小棣文章中提到的这种现象是一种智力歧视,这在中国比较严重。我只在中国和英国生活过。英国是比较等级森严的国家,但和中国比较起来,她还是很平易近人的,我举例说明:

英国是基督教为主的国家,虽然现在信教人数不如以前多,但几百年的影响根深蒂固,你可以从人们行为中看到圣经教导的痕迹。

我儿子小土豆八岁时,学校里教英国的爵士制度,他回家问我见过真正的伯爵没有?我说我一定介绍一位伯爵与他认识。后来,我真的见到一位伯爵,他是女王授予的伯爵,因为他在生物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我直接称呼他的名字,没有伯爵,先生,教授之类的头衔,他过来与土豆说话聊天,我和他聊天,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他有些缅腆。国内的国家级院士恐怕不会花时间和一个陌生小孩聊天的。

圣经中有耶稣给门徒洗脚的故事,主耶稣给人类树立榜样,他是主,却为我们洗脚,是我们的朋友。因为这个情节,英国历史上的各代国王要在圣诞期间为两个街上最脏最臭的流浪汉洗脚。好象只有一个国王不愿意做。这个习惯不知道在哪一代停止了,现在的皇家花很多时间在慈善事业上。

英国有些研究所所长在圣诞前要站在大厅,为所里每位职工倒一口酒,不是一杯酒,因为这酒是他自己买的,给全所职工买一杯酒,他买不起,即便是买批发。

几乎是传统,在圣诞前,系主任要给清洁工买糕点巧克力,感谢他们一年的辛劳,不管清洁工是否勤劳。

有的系主任在圣诞前要给每位职工送圣诞卡,而职工不送系主任圣诞卡和任何礼物。

一次,一位皇家院士给一个民间团体做科普报告,投影仪器坏了,他准备的材料不能用了,他就凭空讲课,没有怨言。听众是普通人,包括小学生,家庭妇女。要是国内的国家级院士,恐怕要砸麦克风了吧?又有什么国家院士愿意把时间花在民间呢?

小棣文中说的这种现象,我觉得只有从大师开始做起,首先要演练自己的眼神,做到平易近人,老百姓就会放松了。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4-23 09:09
在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中,你很容易看到故事情节里有博学成功人士公开嘲笑其他人。作者也过份渲染赞扬才子佳人。在现实生活中,你可以在中国人中听到:“你懂什么?你哪里有我懂得多。”我对这些句子很敏感,因为在英国圈内,我从没有听到过。国内把国家级院士叫“学霸”。在剑桥,你很容易见到国内科学团体来访问,团长和团员的眼神比较傲慢。

很多中国人说英国种族歧视,外国人做不到很高的位置。但是,英国的大老板说:中国人非常聪明,只是太难相处。看看海外网上的争论,你就可以看到国人之间很不相让,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争论者中不乏教授们。人们以为放开争论体现民主,这是对民主的误解。民主首先是尊重每个人的人格,包括学者也包括平庸的人。

中国家庭对进长春藤的孩子吹嘘,对学业不太好的孩子就骂,这都是智力歧视范围。天赋在各个方面,读书只是一部份。
作者: xw     时间: 2007-4-23 09:20
比如心理的因素,EQ什么的,是不是应该考虑呢?

最近咖啡伊甸讨论问题都很“英美”,我往往喜欢反过来想问题,不
是抬扛,只是更深一些挖掘问题的核心。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23 09:53
EQ is a related question, but not the core issue here. I will soon have a new post somewhat touching on that one. It is my own rule that once I wrote something for Yidian here I will wait for about a month before I post it. This gives me time to reflect on it to see if it is still ok to me. Please wait for it paitiently. Thanks.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4-23 10:22
是比EQ要深广。是文化、思想、意识、历史渊源等。

比如说,中国的皇帝、领袖,从来都不是人民选出来的,是自己抢着、争着、爬着上去的。心里有愧疚,不自信,于是不敢让下面的“小民”随便乱说。结果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7-4-23 10:27
先看了评论,文章今晚拜读。

三川的观察不错,老中是世界上“最最”缺乏平等意识的民族,即使是两个人在一
起,也要分出高低尊卑。过节老板给雇员送卡、送小礼品、请吃,这在中国是不可
想象的,而这里就是这样。我们员工大大咧咧,往往连还礼都免了。每年过节收到
经理的礼物或请吃,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惭愧:真的对不起资本家啊!

好几年前,在一家小商店看到一个小跑车模型,就花3、4元买了下来,因为它和我
经理喜爱、收集的车型一个样(GM火鸟),连颜色都是红的。结果呢,几个圣诞节下
来,竟一直没敢拿出来送他,一怕他拒绝,二怕沾上行贿上司的嫌疑。现在小跑车
还在家里躺着,不知道如何处理是好。

三川这话有点过火了,“国内的国家级院士恐怕不会花时间和一个陌生小孩聊天的”,
院士几百上千人,好人还是有不少的。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4-23 11:2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7-4-23 03:27 PM:
三川这话有点过火了,“国内的国家级院士恐怕不会花时间和一个陌生小孩聊天的”,
院士几百上千人,好人还是有不少的。

俺又说错话了不是?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4-23 12:0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w at 2007-4-23 02:20 PM:
比如心理的因素,EQ什么的,是不是应该考虑呢?
最近咖啡伊甸讨论问题都很“英美”,我往往喜欢反过来想问题,不
是抬扛,只是更深一些挖掘问题的核心。

咖啡的字小,短线可以读,长线眼睛很累。
XW说反着想,我不明白。请举例子。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4-23 14:1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4-23 12:21 PM:

俺又说错话了不是?

谁没有说过错话?举手,嘿嘿,没有。
谁没有做过错事?举手,嘿嘿,也没有。

这不结了。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23 20:08
San Chuan,

Thanks for reconstruction of the deleted post.
作者: 金凤     时间: 2007-4-24 02:14
哈,这条线真热闹。

伊甸这里就是个“文人相亲”的温馨地方。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4-24 08:49
“文人相亲”? hahaha... Does it also mean dating?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7-4-24 09:53
博士差亦,是笔和墨相亲,越亲越黑,不是鸡皮肤相亲。
作者: 金凤     时间: 2007-4-24 13:10
哈哈,我还没想到这一层。小棣是不是要乱点鸳鸯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uxiaodi at 2007-4-24 01:49 PM:
“文人相亲”? hahaha... Does it also mean dating?


作者: 如梦     时间: 2007-4-24 21:08
"倒是我们芸芸众生也许该换换脑筋,停止盲目的崇拜和敬畏,抱以更多的学术尊重,以便终于能够欣赏大师们的思想高度。即使搞不懂、弄不明大师们的思维精妙,至少也能保持自己独立自由思考的能力、权利和意愿。"

好象是, 越不能独立思考的, 越会盲目崇拜. 越能尊重自己的, 也越能尊重别人.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7-7-31 12:15
大约100年前,罗素访华去北大讲演,一上来就是一个问题:“请问诸位,一加一等
于几?”

顿时,台下几百上千精英学子噤若寒蝉,成了不如三岁小儿的傻瓜。

“噤”!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8-1 09:5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7-7-31 05:15 PM:
大约100年前,罗素访华去北大讲演,一上来就是一个问题:“请问诸位,一加一等
于几?”

顿时,台下几百上千精英学子噤若寒蝉,成了不如三岁小儿的傻瓜。

“噤”!

Thank you for adding that great story.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7-8-14 14:36
Sure thing. Please use 噤 in your subject.
作者: zhuxiaodi     时间: 2007-8-14 15:0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7-8-14 07:36 PM:
Sure thing. Please use 噤 in your subject.

Thanks for correction.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