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旧作存档 《千里友情一网牵》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凤     时间: 2007-1-23 20:31     标题: 旧作存档 《千里友情一网牵》

千里友情一网牵

                ·金 凤·

重逢是什么?是一阵端详,一句问候?是一杯清茶,一瓶浓酒?抑或是一首熟悉的歌曲,一段美妙的演奏?

我说啊,重逢是一条找回青春岁月的林荫小路!

而那条迷失了多年的小路,终于在那一天重新显现于神奇的网络。

我为自己失而复得的友情而心怀感激……

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特别是室友,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回想人的一生中,也许只有大学的四年,能有机会同年龄相仿,志趣相同的朋友,同吃,同住,同学习,共度人生中最纯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

毕业前夕,大家依依不舍,信誓旦旦。每个人都说:常联系,有机会一定要多聚聚。在国内的时候,大家确实聚过几次。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出国风开始吹遍祖国大地,我们班上为数不多的同学们也纷纷开始飘洋过海,或留学,或工作,有人去了欧洲,有人来到了北美。

刚开始大家还有联络,信啊,明信片啊,穿梭在几大洲之间。后来学业紧张,搬家频繁,加上那时伊妹儿还不象现在这样普及方便,一段时间不联系,对方地址一变,再写信就如泥牛入海,杳无消息了。

偶尔翻出过去的照片和信件,想到曾经朝夕相处,分享过那么多快乐和忧伤的朋友,就这样天各一方,无影无踪,心中常常会生出淡淡的惆怅:我们真的就这样永远不得相见了吗?

回国见到老师和留守国内的老同学,都会提起过去的人和事。我向他们打听失去联系的同学们的下落,而他们说:你问我们,我们还正想问你呢!你在国外应该更容易找到他(她)们啊!可是这浩浩世界,茫茫人海,要找一、两个旧日的同学,谈何容易?

四年前春天去巴黎,见到了几个在那里定居的校友。我说你们都在欧洲,应该有我室友的消息吧?结果大家也是遗憾地摇头。

前几年上网码字,我写了一篇回忆大学生活的文章,里面提到了我的学校和一位同学的名字。那篇文章一发表,一个远在欧洲的网友就上贴子报来喜讯:我知道你是谁了。我有一个朋友,一定是你的校友。待我核实一下,过会儿给你回音。我盯着蓝光闪闪的电脑屏幕,心中兴奋不已:丢失了这么多年的友情,难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吗?

几分钟以后,贴子又来了:你认识谁谁谁吗?一看到那亲切熟悉的名字,我顿时眼里起雾,惊喜无比。我按捺着心中的激动,十指翻飞,噼里啪啦地回应:认识,认识,当然认识。砸断骨头烧成灰都认识!网友画着笑脸说我的形容太恐怖,可是他哪里知道,那是我们女生宿舍里当年惯用的夸张形象语言,我的同学听到这样的接头暗语,一定会如雷贯耳、百感交集呢!

几分钟后,网友把我同学的伊妹儿贴上来了,我照着地址发了过去,失散的多年的老同学就凭着神奇的网络,迅速便捷地联系上了!

那天我们发了长信,告知各自生活中的变化,倾诉这些年分别的思念。我兴奋无比,很晚都不能入睡。凌晨两点多的时候,才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哪知没过一会儿,床头柜上的电话就铃声大作:我抓起听筒,线的另一端正是我的老同学!她也抑制不住久别重逢的喜悦,说写信还是不过瘾,一定要听听你的声音!我们握着电话,笑啊,说啊,多少往事一古脑来到了眼前……那是我们无望地企盼了许久的越洋电话。

后来的日子里,我们互寄了照片,自己的,家人的,孩子的。当年分别的时候,我们青丝红颜,正值青春年华。如今,我们是人妻、人母,鬓发染霜,真正是“别时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啊。

去年夏天,我从美国、她从比利时飞到了北京。我们事先还联系到了几个在国内的同学,在那个炎热的七月的夜晚,我们终于又重新聚首。

共同的记忆在我们的心中激起涟漪,岁月的流逝让我们感叹唏嘘。我们感动,我们感激。只因为,在那早已落幕的青春舞台上,我们曾一同演绎过人生的悲喜剧;只因为,在我们人生影片的回放中,镜头中频频出现的,总是有我也有你……

我们仔细算过,从当年在北京一别,到去年故地重逢,时光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二十年的岁月啊,过去的往事不可以重来,流逝的年华不能回头。

当我们举起酒杯,为我们的友谊干杯,为我们的重逢庆贺时,我们也再一次信誓旦旦:我们丢失过一次,从今以后,我们永远也不要再把彼此丢失!

□ 寄自美国


刊登在 2006 华夏快递 kd060408.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1-24 10:09
同感。

我也写了一篇:“友爱地久天长”。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