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载] 2006,我们的唐山(钱钢)
[打印本页]
作者:
xw
时间:
2006-7-27 14:54
标题:
[转载] 2006,我们的唐山(钱钢)
2006,我们的唐山
南方周末 2006-07-27 14:59:10
□钱钢
我没有想到,唐山地震30周年的纪念日,会是这样步步临近的。这些天,我每天上网阅读有关报道,吃惊地发现,众多媒体的朋友,竟然追寻重访了几乎所有《唐山大地震》一书记载的人物:目击者、求生者、报警者、救灾者、伤残者、孤儿、地震工作者。一张张久违的面孔重现了,尘封多年的许多老照片被公开,许多故事首次闻听。我的心被撞着,深深感动着。
我想念他们,亲爱的卢桂兰妈妈,那位在废墟中挣扎求生13天后获救的“渴生者”;亲爱的蒋忆潮叔叔,是这位民政局局长把我带进护送孤儿的列车、带进盲人居住区;资希圣,那位双目失明的鼓书艺人;陈树海,带领弟兄们在矿井深处与死神搏斗15天才重见天日的矿场老班长;还有我在书中隐去姓名的“龚xx”,那在看守所大墙倒塌后奋力救人的“在押犯”……30周年,不再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已一个个离去。可是他们的面容,还有促膝交谈时的笑声和叹息,还那般清晰地在我近旁,恍如昨日!
我想念为解救唐山人民于倒悬,当年奋勇飞车赴京的李玉林师傅,想念在废墟上互相支撑、坚强成长的“张家五姐弟”,想念在震垮了的“精神病院”为守护病员而几乎倒下的李忠志药剂师……不久前一次短得不能再短的唐山之行,我和许许多多熟识的唐山人失之交臂。匆匆地,我去看望了轮椅上的姚翠芹。我相信,我看见了唐山人非凡命运的缩影。
朴素的平房,窗明几净,高位截瘫的小姚(她已经年过半百,我还这样称呼她),素洁,从容,活得充满尊严。这30年,她得到温暖的爱,和患难与共的病友相爱成婚;她也曾坠入命运的深渊——诞下一个可人的男孩,孩子却在来到人世间仅仅40天后夭折。可是热爱阳光、露珠和一切小生命的姚翠芹,坚定地走到了今天。这位残疾女作家写道:“这片震后曾是荒凉的土地,而今,像一个富有的‘新娘’,蝴蝶来了,小鸟来了,它们与春嬉闹,与桃花细语,与丁香鸣唱……融在其中的我,好像重新获得了新生。”……
唐山是属于全人类的。30年前的人间惨剧,让不同地域、不同肤色、不同信仰者的心同被撕裂。我很晚才从旧报中发现,当年,唐山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与我们完全隔绝的海峡彼岸,台湾民众曾噙泪发起手足情深的赈灾募捐。这十多年,因为《我和我的唐山》一文被编入中学课本,香港青少年对唐山始终充满特殊的关切,有的学生甚至对解放军255医院小小灵堂里那些死难孩子的名字耳熟能详。
这是生命的传奇。人们从未如那一刻般强烈感受“活着”的珍贵。一个幸存者救活十数人,十数幸存者又抢夺出上百人的生命。当十万救援解放军和万名医疗队员从四面八方汇聚,生者与死者的鲜血融合在一起,在黑色的天地间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
这是人性的实录。大地震以残酷的方式,扯去这星球上的万般涂饰和遮蔽,裸露出这一对最基本的关系:大自然和人。人,从来没有像30年前在唐山废墟上那样,逼真地看清自己:脆弱和坚强,卑微和博大,邪恶和善良;从来没有像30年来的唐山那样,从废墟上重新站起来,惊人地表现自救和他救的伟力,从城市到心灵……
这故事远没有完结。在唐山,许多怀抱幼儿的年轻夫妇来到我面前,他们说:“我们是1976年出生的……”我明白,一切都在延续。30年,唐山在艰难地弥合、康复。新生代唐山人背负着厄运遗留的苦涩辛酸,但他们也拥有那块土地赐予的特殊的财富。
还需要刻意寻找吗?无价之宝就在我们身边。“人”,“生命”,“爱”,在唐山不是甜腻的广告语。它们就是生活本身,和柴米油盐、家长里短、喜怒哀乐如影相随,日复一日,细碎平凡。我看到一股“民间感恩”的暖流,在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正自发地涌出,自然地流淌。到处有人在“寻亲”:经历劫难的人们和他们的后代,要报答那些拯救、帮助过他们的人;当年的援救队员,在牵挂寻觅那时认识的孤儿和伤残者……媒体上,曾被认为“过气”的友爱故事,散发出阵阵新草的清香。人们需要。需要这样的呼吸和沉浸,这样的感伤,需要这样的抚慰和相濡以沫,还有自我涤荡。
珍惜生命,是普世的价值,文明的起点。善待生命的民族,才有健全的心智。当每一个个体都有尊严,一个国家才称得上真正的“强大”。生命的互爱,孕育富有活力的社会,如细胞和细胞、血脉和血脉、骨肉和骨肉相互依存,塑就富有弹性的强健肌体。逝者长已矣!他们鲜血换来的哲理,今天已成共同准则。捍卫人的权利,保护人的生命,增进人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这是2006,我们的唐山。我们向死者致哀。我们向生者致敬。我们牢牢地记着昨日,满怀希望向着明天。拭去泪水的手紧紧相握,我们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责任编辑 陈敏)(P1172211)
====
转贴一点伊甸外情绪。
作者:
杜欣欣
时间:
2006-7-27 15:39
我本来也想转一篇唐山地震的,以纪念当时去世的一位工友。正好XW转了,再写几个字。
那年夏天,小张和几个朋友去北戴河。到那里一看,大海是真好看,海边是真安静。京城胡同里长大的人都是第一次见到海,玩到太阳落山,才想起找住处。哪里有住处?海边除了贵人的别墅,就是各大单位的招待所。这几人虽说都是领导阶级,即使有钱,也住不进去。就在高粱地里宿了。
第二天,正是7月28日。回北京时,小张说去唐山看看,大家都说唐山无甚可看,又道,你无亲无友,那里可连高粱地都没有。
这小张生得青皮黑头,嗓门儿大,劲儿也大,在车间里,天不怕地不怕,干活和领导吵架都是一把好手。最终他和另一位还是去了唐山。当夜就宿在唐山火车站里。
三天之后,那人回来了。张家人去打听小张。那人说,那晚,两人睡在一张长椅上,头对头。自己不知道怎么从废墟中爬出,不记得怎么回到北京,更不记得小张。
张家兄妹都是修马路的,唯有小张上了技校,分了个不顶着毒日寒风的工作。
同车间的一个姑娘哭了,小张喜欢她,她一直没给个准信儿。小张心烦,出去散心,就这么没了。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7-27 18:06
象罔记得张笑妹的父母是死于唐山地震的,你还以为她是我呢?
唐山地震绝对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76年天塌地陷。中国以后再没有天子,自然的神力得到了证实......
下一个,我预感是长江造成的祸害。没办法,人太多了。现在阿拉伯人也一样,这么拼命地生孩子,地球承受不住。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