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原创] 闲聊唱戏 19
[打印本页]
作者:
fanghuzhai
时间:
2018-4-11 14:34
标题:
[原创] 闲聊唱戏 19
闲聊唱戏(2019)
发表于cnd 2019 年 02 月 06 日 由 方壶斋
最近,或者大约一年到一年半以前开始吧, 这个有案可查,我突然学起来唱才子佳人帝王将相的京剧。对于唱京剧,本人倒是不生疏,因为文革中耳濡目染,很多唱段都基本会唱。 说是基本会唱, 是因为以前觉得自己都会唱了, 可是有一年回国买了一盘光碟,都是革命现代戏选段, 一听,很多自以为会唱的,其实很多细节部分并没有学会,唱的不对。 当然,主要是拖腔部分。
传统京剧,我以前只会哼哼哼空城计的头两句,别的一概不会。后来我就想,得学点老唱段, 给自己来个拨乱反正。于是就这么开始了, 结果到现在,学了不少唱段。不过严格来说,还是基本会唱,还有唱不准的地方。录了一些音,都是剪辑的。 要我跟伴奏唱而且不出错,自以为做不到。主要还是跟唱,人家有个提示。
其实这转向唱戏,也是因为在CND 歌线唱了一段时间歌, 想不起来还有什么歌好唱了,于是改唱戏。
这一改我才发现,传统京剧有那么多优美动听的唱段,过去关在样板戏的小圈子里,井底之蛙,真是错过了好东东。
特别是女人的戏,优美的唱腔,优美的扮相,优美的表情和动作,令人神迷。
回过头来再看小常宝诉苦那场戏的表情和动作,啧啧啧,不好比的嘞!
样板戏里,有女人味的可能只有垒起七星灶那段。而那段,是阿庆嫂作为一个江湖女流唱的,不是作为党员唱的。凡是隐藏了身份的地方,就还有点人味。
虽然如此,过去唱样板戏的时候, 我也喜欢女的唱段, 比如柯湘的,铁梅的,甚至李奶奶,沙老太的。
开始学老戏唱段后, 我主要也是学唱女的,因为男声用真嗓子,听着还有唱歌的味道,毕竟没有训练过怎么唱戏。而女的,非得用假嗓。模仿的时候,自然也注意怎么发声。
但是学女声, 那个高音我根本上不去,要不就是顶上去了,完全失去控制,变成了踩鸡脖子。京剧的唱腔富于细微的起伏变化 (一看京剧简谱就知道了),嗓子的肌肉要灵活调整。硬顶上高音以后,喉咙挤到一块,根本无法动弹了,就成了干嚎。好在有些不飙高音的唱段, 还勉强能应付,比如坐吴宫每日里长吁短叹。
即便是男声唱段, 我也跟不上那个高度,只能唱低一点。可是我的嗓子高低差八度, 没有中间地带。所以一唱低音就恐怕只是唱给自己听了。京剧没高音就没气势。
因为现在电脑方便,我就录了一些放到网上跟歌线的朋友们分享。录音的癖好也不是从现在才有。大学学英文的时候,学校提供录音机。那时候就没事录自己声音听着玩。主要是录读英文,竭力模仿BBC,VOA。中文也录,有朗诵的,也有唱歌唱戏的。
歌线主要是唱歌的,把戏搁上去,印象里开头可能大家不习惯,没什么反应。后来厚着脸皮继续搁,别人也见惯不怪了。有反馈的,主要是领导同志。
我也跟同事分享,可是现在我认识到了,自己纯粹是瞎忙乎。我注意了一下收视率,发现跟我分享的人数极端不吻合。也是的,且不说可能没几个爱听京剧的,就是爱听,原唱难道不比我这个山寨的好听多了,何必听我的,难道就因为是个同事吗?认识到这个以后,我便停止了秀。我想除了歌线以外,最多就是放微信群,谁爱看谁看。
到现在为止已经学了不少唱段了,赶上原来会的样板戏的数量了。刚开始我学的是梨花颂,由此知道了李胜素于魁智,顺藤摸瓜听学了他们的武家坡和坐宫。这两段男女对唱很过瘾,不过我没有学好,没法一口气换着嗓音快速唱下来。我佩服自拉自唱的周幼军,又能变男女还能自己拉二胡伴奏,脑子得多好使!
后来就侧重学旦角的,海岛冰轮初转晴,劝君王饮酒听虞歌,天女散花。这都是梅派的,音乐唱腔舒展大方优美。我对于京剧各派并不了解,可是发现了锁麟囊以后,知道了程派。我比较喜欢程派一些唱腔的断续唱法,像万马奔腾。后来索性按派别搜,搜出了荀派的红楼二尤,晴雯撕扇,又对荀派的唱法有些了解。荀派多表现年轻普罗女性的感情生活,唱腔活泼调皮。像红娘那段小姐呀,你多漂亮那段唱,让管波唱得神灵活现。
唱戏的几个挑战:音高,发声法,拖腔。有的长拖腔不看谱听几百遍也不一定能记住。观众听戏的时候,叫好鼓掌的地方往往都是长拖腔结尾,顺利唱下来了就是胜利。网上有人曾问京剧为什么要那么长的拖腔。我还真不知道。我只觉得好听的拖腔是锦上添花。
拖腔那么长,怎么练?唱还其次,主要是记不住。这两天在应付嫦娥奔月的秋风起落叶飘那段,已经到了绝望的程度。 那里边破浪后边的拖腔怎么也记不住,跟着唱都唱不好,总是似是而非的境界。不得不找来歌谱,结果一看更晕,密密麻麻的音符,下边两道线,三道线,根本无法视唱。我怀疑简谱能否充分反映京剧曲调。理论上说是可以的,只要把声音切分的很细,但是那样也没有实用价值了。我学唱一般不看谱,就是凭感觉,但是到了这样的长拖腔,不得不找谱来看,然后比较谱子和录音,发现一一对准也很难。看来还得凭听觉硬背。怎么背?拖腔无词就更难背。我的办法是反复听,脑子里分出几个对我来说有意义的分段,分着记。后来我认识到,人类学家描述一种未知语言的时候,也一定用的这个办法。分了段以后,就容易记了,这个长拖腔有几个啊啊啊啊,相对的音高是什么,搞清楚就差不多了。但是真正检验是否学会,还得抛开录音自己清唱。如果能很有信心地唱下来,才算是会了。
常常为了学会一段,我走火入魔,随身带着录音,走到哪里听到哪里,上厕所也一样。但是这么被动地听,脑子还在multitask, 还是学不好的。呵呵。
说自己走火入魔,真不好意思。我似乎是得了妄想症,真把自己当角儿了,好像有演出任务一样。我的本职工作不是这个,自娱自乐差不多就行了,为啥会这样?我想了好久,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个行当很敬佩。当我观看演出录像的时候,我能体验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意思是什么。京剧表演是念唱做,偶尔还有打, 于一体的程式化的综合的立体的艺术。因为它是程式化的,你不能像电影演员那样表演。你如何措手足,眼神怎么走,那都得练,而且有的不是说顺着日常生活的路子来的,所以更不容易练。一个京剧演员,要会那么多唱段,那么多戏,那得花多大功夫才能保证台上不出错?他们用自己的辛苦带给观众美的感受,难道不值得敬佩吗?我觉得这比在论文后边列举一百个参考文献的学者更值得敬佩。那些学者,一句话恨不得都要来个出处,显摆呢。 所以有一阵我有这样的想法,宁为戏子,不作学究。戏子的方向是明确的,你按照师傅教的去苦练,一定有成果。学究不然,方向都是不明确的,常常都是赶时髦跟标签的,折腾下来,理论什么的也不一定奏效,还有被推翻的可能。所以我觉得是浪费人生。我后悔没有小时候去学戏。
有一句话叫做戏如人生。其实过去中国老百姓的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特别是乡下学校教育不发达的地方,都是戏里来的。戏的唱段,它有个上下文,有个剧情。这跟歌不一样。歌是独立的,就是为了好听,没有典故的作用。所以唱戏跟唱歌又不一样。唱一段戏能让你进入剧的境界。说白了就是你也在演。常常你个人生活中的事情也会让你在某个戏词中找到契合。那个时候你唱戏,就是在唱自己,就是在用某种象征表达自己的情绪、态度、想法。这时候,是否唱的好已经不重要了。
2019
2024 校对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18-4-15 09:02
紅燈記裡李玉和的唱段簡直就在唱歌﹐沒有一點京劇的韻味。
小時候家裡的車伕喜歡哼京劇唱段﹐空城計﹐蕭何月下追韓信﹐甘露寺等。我也跟
著哼幾句。當然都不著調的。好玩而已。我除了京劇以外﹐什麼戲曲都聽﹐昆曲﹐
黃梅戲﹐京韻大鼓﹐等。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