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我看'金陵十三钗' [打印本页]

作者: 文取心     时间: 2012-1-1 14:55     标题: 我看'金陵十三钗'

我看‘金陵十三钗’


美国电影协会假座卢卡斯工作室预映‘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由他女儿张末陪同,并携女主角倪妮出席开幕晚会。
距上一次见张艺谋已经十多年了,时光荏冉,在衣香鬓影的酒会一角,张艺谋憨厚地微笑着,与客人寒暄。他身穿一袭蓝色工作夹克,留着短短的板寸,眼神仍然锐利,脸上却已经有很深的法令纹。他这副形象走在街上很像中国北方的一位老者,简朴而寡言,苍桑并谦恭,身无长物,两袖清风,除了手上那对磨得发亮的核桃。
手中那对核桃是新的大片‘金陵十三钗’。打磨得通体晶莹,金石有声。

我是看过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的,读完之后不禁掩卷长叹,这篇小说是件玉玲珑,结构巧妙,语言精练,篇幅不长,但所蕴含的内容却复杂无比。民族的战争情仇,人性中善良与暴虐的碰撞,危难临头时普通人并存的勇敢与懦恰,故事在铁与火的背景之下如绸带般地徐徐展开,斑斓多彩,丝丝入扣,极为鲜活地描绘了南京陷落之际的人间百态——地狱从未如此靠近。这篇小说更胜于大部头的历史教科书——描述了近代中国最屈辱痛苦的时代,却也是民心保存得最完整的时代。
张艺谋是国内最负盛名,最具资格的大腕导演。由他来执导这部也许是中国最重要,最具有危机意识的电影,环顾整个影坛,不作第二人之想。
一般说来,并不是所有的小说都能拍成电影,虽同出艺门,但各有侧重,雄雄相争。电影称为影视,更多地重视觉效果,重光色画面,故事如丝如盘的进展。小说着重内心情绪,着重发掘人性深层的隐蔽角落。某些文学的概念是别的艺术手段很难表述的,这就是托尔斯泰和马尔萨斯等大师的一些作品被搬上银幕并不能完全地表现原著精神的原因。
应该说,‘金陵十三钗’虽然作了大幅的改动,电影还是重现了原著的精粹。
小说原来是用散点透视的角度来写一众人士,每个人都是主角,每个人又都不是主角。这在战争中是常态,没有人重要到举足轻重的地步。在电影中对人物的作了不同的安排,原来的叙述者书娟的形象被减弱,她与秦淮烟花女子玉墨的个人恩怨被全部删去。而原来保守木讷的神父英格曼变成了一个好色,喜欢跟风尘女调情,酗酒贪杯的美国佬约翰。别看他玩世不恭,在责任来临之际,却一肩承担下来。他本有机会可以逃离这具战争绞肉器,但轻轻地一挥手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他聪慧狡黠,凭了那张西方人的面孔和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周旋,最终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一群天真纯洁的女学生从魔掌下拯救出来。虽然这美国佬在大是大非的关头表现出正直勇敢和机智,但不免使人想起印第安纳•琼斯无所不能的形象。我可以理解这个人物的变动是出于电影所需要的典型化,但还是觉得原著中正直而迂腐的英格曼神父,在人性的角度看去更为真实。
玉墨是这部电影中重彩渲染的重头戏,一个身世不幸,流落青楼的女子,虽是天生丽质,冰雪聪明,还是不可避免地染上烟花习气,她一进教堂就色诱神父,献身的代价是要他把这群青楼女子带出险境。那是怎样一个尤物啊!镜头特别追踪了她的眼神,迷离诱惑,冷酷决绝,神情中看透了人间只是物物交换。她的媚情,她的步态,她的身姿手势无不阐明了一个深知此道的女人娴熟地运用女性柔媚的武器。一个个长镜头描述了精心修饰的脸容,粉雕玉琢的肌肤,春情荡漾的眼波,娇艳欲滴的红唇,裹在紧身旗袍里风流身段,走起路来腰里起伏跌宕的弧线,夸张的胯部扭动。回首嗔笑之际,一只兰花纤手在脸上有意无意地掠过,自然无邪而又极具风情的诱惑,淑女与荡妇浑然一体。邪恶之花竟可在严酷的气候下开得这般灿烂迷人。
但在摧毁性的战争中,生命如夏花,一瞬间凋落。在生死的逼迫之下,一切的桃红柳绿都不免褪色。
影片对战争残酷的渲染不遗余力,镜头里到处残垣断壁,尸首遍地,河水染红。子弹击中人体喷溅出血花,断肢纷飞,战火及处,玉石皆成齑粉。具有千百年历史的城市一昼夜变成人间地狱。此时任何生命的附加物——体面尊严,等级地位,青春美貌都不值一提,人人可能在下一秒钟遭遇不测,变成一具无知无觉的死尸。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类个体不可逾越的一个关隘。
唯一能超越生死的,是舍生忘死,死中有生。
在伤兵被抬进教堂地窖之际,玉墨和一干青楼女子玩世不恭的态度起了微妙的变化,看到有人为了保卫国家民众献出了生命,而且是如此年轻的生命。她们是民众的一部分,无法置身事外。共同的苦难化为凝聚力,从此刻起,悲悯之情在生命的虚无之中燃起一把火,开始是一粒火星,渐成燎原之势,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的慈悲被开发出来之后,生存和死亡突然有了明确的意义,人,超越了生物性的恐惧,俗物得以进入神灵的境界,一霎间天地为之清明。
女人是块土壤,无论肥沃还是贫瘠,不管在歌舞升平的年代,还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刻,只要一粒种子下去,爱情的青苗一定会冒出头来。风尘女子豆蔻为了演奏一阕完整的曲子以慰伤兵,冒险穿过枪林弹雨,只为了配几根琵琶弦线,最终被日军虏获,反抗强暴不幸送了命。
玉墨,这些风尘女子的大姐大,在日寇命令教堂限时交出避难的女学生之际,做出此生中最重大的决定——由她带领十二位秦淮风月女子代替女学生们赴日寇之约,舍身入不复之境。更是她,在临行之前,被美国佬约翰的勇气所感动,当初千种讨价,万般计算全部化为一腔柔情,卖笑女子有生以来第一次为了爱情和男人共赴巫山,同享雨云。此时此刻,神女化身为圣女。
女人啊女人,唯有爱情,是她们生存在这个苦难世界上的理由。
在原著中并没有如此煽情的床戏桥段,书中倒有一场玉墨跳伦巴舞来描述对往事的追怀,以及对生的留恋,在读者看来更为微妙和诗意,其实也更近实情。张艺谋的电影一直拍得很满,角角落落都铺遍。也许这就是电影和文学的鸿沟所在。
女主角的扮演者倪妮是第一次演电影,她并非影剧科班出身,却像久涉银幕,演技老到精湛。或静或动,或邪或正,都收放自如,一颦一笑,举手投足皆显示出天分,饱满却不张扬。难得的是,她的英语极为流利。在第二天电影协会的午餐上,我有幸坐在倪妮的身边,谈话轻松家常,有如邻家女孩。

虽然剧情和角色作了改动,但原著的要素都得以保留,那种生死存亡的危机感,从电影一开始就紧紧地攫住观众的神经。张艺谋对镜头的动感和气氛的渲染掌握运用,可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与残酷的战争画面形成对比的是教堂内宁静神圣的气氛,巨大的彩色玻璃镶嵌的礼拜堂天顶,在狂轰滥炸之下依然投下天国的光明。在一片废墟之中,由童女曼声唱出的圣经诗篇,严歌苓原著中有着如此描述——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中旬,占领南京的日本军队听见火光和血光中升起的圣经诗篇,歌声清冽透明,一个个音符圆润地滴进地狱般都市,犹如天堂的泪珠。正在纵火,挥舞屠刀,行施奸淫的侵略者散失的人性突然在此刻收拢一霎。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活到战败之后,活到了帝国光荣的梦想幻灭,活到了晚年,还偶然记起这遥远的童贞歌声。
何等的描述!何等的情怀!宗教,黑暗中的光明,此刻比任何时候都贴近苦难的大地,抚慰着人心。在这整部电影中,最使我感动的是苦难中呈现的人性,夸张或收敛,都蕴含着满溢的悲悯。茫茫俗世,苦海慈航,在通往彼岸的小舟上,无论英雄美女,也无论贩夫走卒,都一视同仁,我们——只是一群被拯救者。

不同寻常的是,张艺谋酒会上在回答观众提问之际,说在当年可找到的报章记载里,有那么短短的二行段落提起过曾有妓女代替学生到日军军营赴约。相对于这短短的二行段落,在片尾上,张艺谋列出一张长达十分钟的制作人员表,从男主角克里斯蒂•贝尔,女主角倪妮一直到供应茶水的员工,观众坐在黑暗中一动不动,没人离开,凝神屏息地默念着这庞大的制作班子每一个姓名。那不仅是一种无言的尊敬,一种虔诚。也是对历史重现于眼前的一种敬畏和深思,乌云压城城欲摧,我们人类的历史曾有过那么黑暗的时期。

是的,我可以断言,这部影片将是中国电影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部电影。
作者: xyy     时间: 2012-1-1 16:11
  聽說張藝謀跟艾未未是同班同學?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2-1-3 16:01
文兄新年好!

佳肴佐美人,秀色可餐乎?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2-1-3 16:15
临沂保安出手 可能打碎中国奥斯卡梦

明镜网    2012-01-03

从去年年底以来美国电影可谓好片连连、目不暇接,纷纷为角逐2012奥斯卡一展身手。中国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也加入其中,已经将他的力作《金陵十三钗》作为代表中国参赛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候选片递交评审委员会,他本人日前也前来纽约进行宣传。不过他代表中国争夺奥斯卡奖的辛苦努力可能会因为他的男主角贝尔在临沂的遭遇而泡汤。

纽约时报最近发表的文章说,在本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角逐中,伊朗电影《分离》被公认为领跑者,一直呼声最高。而“《金陵十三钗》原本看上去也可能成为竞逐者,因为张艺谋曾三次入围且具国际声望。”但是“这些机会现在看来几乎为零”。

对舆论起重要影响作用的美国主要媒体的电影评论对《金陵十三钗》的批评远多于肯定。但文章说,负面的影评并不总是致命的,且并没有妨碍其获金球奖提名。可是,美国电影学院成员不可能容忍一个专制政府的安全人员殴打像贝尔这样的一线明星、奥斯卡奖获得者。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他们是不可能继续把票投给代表这样国家的候选片。

去年12月中,《金陵十三钗》男主角、因《斗士》获上届奥斯卡最佳配角的好莱坞影星贝尔驾车8小时前往山东临沂看望被当局监控的盲人维权人士陈光诚,结果跟其他探访者一样遭当地保安粗暴对待,相机被抢走并遭殴打,撵出陈光诚所在村落。

目前已有63个国家提交候选影片。奥斯卡外语片评审委员会近年来规则有所改变,委员会成员即可决定5部被提名入围的影片。《十三钗》入围提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该片的商业意义似乎远大于其艺术成就。美国主要媒体对该片的评论均着眼于“中国电影有史以来首次启用好莱坞一线明星”,以及“该片是制作成本最高的国产电影(约一亿美元)”。张艺谋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也传递了诱惑好莱坞电影人的中国市场利好消息。

他说,中国很快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由于中国电影制作者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国电影市场的需求,因此,中国将进口更多外国电影,他也希望有更多美国电影演员加盟中国电影的拍摄。而眼下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去年电影市场——尽管好莱坞的创造力无可匹敌——上座率却呈下滑趋势。

美国媒体的影评对该片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情节虚假、刻画日本侵略者脸谱化、反日宣传意味太浓。纽约时报发了多篇评论。其中一篇指张艺谋的历史大片《金陵十三钗》在美国上演是中国在海外软化其形象的宣传活动的一部分。文章说,该片还因男主角好莱坞明星贝尔造访山东盲人律师陈光诚被当地保安粗暴对待而意外地跟现实政治纠结在一起。而张艺谋本人则被指责跟中共政权合作——他曾因导演奥运会开幕式被如此指责过。中国网民在博客上称他为“集权团体操总指挥,”他的“作品创造了民粹国家仪式的标准”

纽约时报的另一篇文章说,“看来最终,每一个无谓牺牲的生命都起到了催人泪下的作用。这是《金陵十三钗》得以成立的唯一理由。”“无需等到2个半小时电影结束,《金陵十三钗》要描述的事件和张艺谋处理手法间的不相称已经很明显了。战争是陪衬,故事主要发生在教堂内。这种选择使张艺谋没有对中国历史中最残暴篇章之一的南京大屠杀采取立场。”评论认为,张艺谋在该片中未能呈现该片本应最具价值的大部分元素——宏伟、历史观和真正的悲怆。评论认为,跟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和丹史度曼的纪录片《南京》这些同样题材的但更具优势更少虚假的影片相比,《金陵十三钗》的差距太大了。因为那些影片都有自己的观点。

华尔街日报的评论说,张艺谋对日本兵残暴的刻画没有给人留下任何想象空间。对中国人角色的细腻处理和把日本人描绘成单一色调的野兽形成鲜明对照。评论说,这样的处理或许会受本国民众欢迎。但是在中国煽动民族主义情绪会冒疏远更广泛外国观众的风险,而外国观众正是张艺谋将该片主角设计为美国人所要竭力争取的。

电影导演詹姆斯马西在电影资源网站Twitch发表的文章说,令人失望的是《金陵十三钗》采取了一种非常简单而拙劣的手法来面对这一“中国现代史上最臭名昭著且一直很敏感的历史事件”;该片看起来很满足于对日本士兵的妖魔化,而不是去试图揭示他们行为产生的原因。作者说,“由于这部电影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偏狭视角,很难对其做出推荐,尽管它有许多强项。”
作者: xyy     时间: 2012-1-3 16:28
  早就聽說這事,臨沂保安出手打人,是國家的恥辱,就像打在自己身上。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2-1-3 20:35
不好意思,“金陵十三钗”的书和电影都没看,什么时候找来看看。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2-1-5 13:23
客气点说老谋子是江郎才尽,不客气说他的今天是做专制政权文化走狗的必然结局。
作者: 杨林     时间: 2012-1-5 14: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2-1-5 10:23 AM:
客气点说老谋子是江郎才尽,不客气说他的今天是做专制政权文化走狗的必然结局。

谈不上“江郎才尽”。张郎本来就才有限,这些历史题材的东西,不是他那点“才”(阅历、思想深度、文化素养等)能够handle的。
作者: xyy     时间: 2012-1-5 16:06
  張郎在國內忽悠可以,國外可另有標尺。改革開放接軌了三十年,還接不上軌。張郎還是回去做攝影的好。
作者: 梅鹤不老     时间: 2012-1-6 01:46
在深重的灾难面前, 一切的华丽、技巧都显得轻佻。
因为同样是描写战争背景下的妓女,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羊脂球〉〉。 莫泊桑没有赋予羊脂球美丽的外表以及可卖弄的风情,但是羊脂球的形象鲜明生动地立在朴素可信的故事构架中。

也许导演会说,我怎能不知道应该那样那样,可是那样一来恐怕就没人爱看了。 可怜的导演们!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2-1-14 22: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杨林 at 2012-1-5 07:12 PM:


谈不上“江郎才尽”。张郎本来就才有限,这些历史题材的东西,不是他那点“才”(阅历、思想深度、文化素养等)能够handle的。

有没有才,岂是你说了算!美国的专业电影工作者都极其佩服张艺谋,李安也很佩服他。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2-1-5 06:23 PM:
客气点说老谋子是江郎才尽,不客气说他的今天是做专制政权文化走狗的必然结局。

这样辱骂没有任何意义。没想到版主也会出此无稽之谈。《金陵十三钗》跟做专制政权文化走狗有什么关系?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2-1-15 13:43
连电影都没看,就发出这么多批判、辱骂的帖子,可见文革的贻害多么深(不是单指这里,是泛指)。当年的文人受批判,很多都经历了类似的遭遇。同行的嫉妒,文人相轻,对旁人成功的嫉妒,狭隘的民族主义,浓厚的意识形态,偏执的政治观念,喜欢判罪他人,搞迫害的喜悦,等等,这一切都是孕育文革的文化土壤。扪心自问吧。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2-1-15 13:59
廖教,你别动这么大的气,上纲上线的。你看过电影,可以(1)逐一批驳反对意见,答疑解惑。(2)自己写一篇或多篇影评,更好。不然没人在意你的话,笑骂由人,你挡不住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2-1-15 14:56
我才不动气呢,只感到悲哀。谁上纲上线,还不清楚吗?记得你也说过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类似问题。这次表现得特别明显。

我要写,也得等看过电影后再写。回答那13个问题倒不难。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2-1-15 16:01
下面这个帖子符合我看到的英文评论。多数还是称赞的。有些美国职业评论家批评电影把日本兵妖魔化了,指责电影没有给出日本兵残杀平民,强奸妇女的理由。他们不知道,当年很多日本兵就是妖魔。他们忘记了,战争制造妖魔。

ZT

 而1月9日被大量转发的《金陵十三钗》在北美票房惨败,内容及主题被狂批的微博,陈砺志澄清说:“负面报道中的票房惨败明显虚假。因为还没有公映,何来票房惨败一说?即便是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的圣诞点映,下午和晚上的场次也往往提前售空,很多观众买不到票。至于评价,我们看到的是:普通观众基本都给出了好评,主流媒体也有打出80分的,中评和差评也有。”

  “但我们想提醒的是,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本身就带有向全世界普及的价值。当年纳粹对犹太人的灭绝屠杀,也是得益于犹太人通过大量的文艺作品反复向全世界传播。事实上,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人不仅仅是日本国内,也包括欧美,包括这些主流媒体以及影评人。他们给出差评的隐含目的是什么?这需要更多的思考。我们也看到国内一度有人拿着《好莱坞报道者》的文章作为论据,但忽略了这位作者本身就是否认南京大屠杀的。”

  “包括国内,我们也看到有人用情色爱国主义,军人救国,妓女救国这样的观点作为评论主题。我想说的是,在整个《金陵十三钗》电影中,只有‘救人主义’——无论是国军,还是十三钗,还是约翰,他们都是在救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救一群十二、三岁的女孩子。老人和儿童,永远是在灾难中第一个应该被救的对象,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普遍价值观,到了《金陵十三钗》中就备受一些精英或者所谓电影人的指责甚至辱骂。我认为,《金陵十三钗》的核心是舍生取义,是牺牲自己换取下一代,是拯救未来。”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2-1-15 18:15
闹了半天,你也没看呀。无语了!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廖康 at 2012-1-15 14:56:
我才不动气呢,只感到悲哀。谁上纲上线,还不清楚吗?记得你也说过中华民族和文化的类似问题。这次表现得特别明显。我要写,也得等看过电影后再写。回答那13个问题倒不难。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2-1-15 18:39
我一直在说我还没在电影院看,所以不会写评论。没有你们这种本事。如果看了一本错字连篇的盗版小说,难道有资格评论小说吗?网上看电影的效果相对来说比错字连篇的盗版小说更差得多。要想公正地评电影,至少要在电影院里看一遍吧?当然,回答哪类关于情节的简单诘问,根据网上的电影就足以了。
作者: 文取心     时间: 2012-1-15 22:53
有一大部分人已经到了'虚不受补'的地步,什么东西吃下去都不适合。吃啥吐啥。
作者: 文取心     时间: 2012-1-15 22:57
不要碰不碰就拿国外影评来壮胆,真的深究起来,南京大屠杀在国外学术界并非有足够的数据支持。犹太人在奥斯维辛的每一个受害者都列出名字,出生地,死亡日期。我们该做的工作呢?中国人大而化之的学术风气只有在国内管用,一到正式的学术讨论人家要你有具体数字证例来支持的。
是否张纯如的死因就是一句‘忧郁症’就能对付过去的?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2-1-15 23:34
俺算一个。一向怀疑在那样的政治环境文化体制下,一个大陆当红的作家,文艺家能整出真正人文关怀的东东来,比如于秋雨,张艺谋等。当然张早期还不错。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文取心 at 2012-1-15 22:53:
有一大部分人已经到了'虚不受补'的地步,什么东西吃下去都不适合。吃啥吐啥。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2-1-16 19:25
对人对作品,对什么都拿政治来衡量,难道不是文革余毒?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是2006年出品的,不算早期吧?还不够人文关怀?您的政治水平真高。
作者: xyy     时间: 2012-1-17 13:20
  張藝謀早期搞攝影,還不錯。
作者: xyy     时间: 2012-1-17 13:20
  不是'虚不受补',而是地溝油不敢補。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