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 卖红枣的男孩是外省人 [打印本页]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2 11:07     标题: [原创] 卖红枣的男孩是外省人

卖红枣的男孩是外省人

冬雪儿


那个卖红枣的农家男孩,很年轻。大约二十二三岁吧。他不是本地人。

这个冬天,一个冷冽的早晨,我去集市购物。走过那条小街时,透过还没散尽的薄薄雾谒,远远看见一辆深蓝色农用三轮车,停泊在小街拐角处。一缕冬日的阳光,穿过薄雾,由街对面的屋顶照射下来,正好落在不是很高的农用三轮车车厢内,将堆积在车厢内用纸箱装着的好几个品种、大小不一的红枣,洇染得艳红一片,煞是诱人。家中红枣吃完了,我正想买哩,就走到车前,问多少显得有些落寞地站在三轮车那边、身着一身黑衣的年轻男孩:“小老板,红枣多少钱一斤?”

“价格不等。这个18元一斤、这是13元、这是15元。”小伙子一一指着三轮车中一箱箱各个不同的红枣,清澈的双眼,眯眯笑着说。

“15元卖不卖。”我指着18元一斤的红枣,讨价还价。通常,我讨价还价,纯粹是为了好玩。

“不卖。”小伙子由农用三轮车的那边走过来,站在我身边,侧身在车子中抓了一把红枣,伸到我面前,摊开手掌,说:

“你看看这红枣个儿多大。可甜哩。18元一斤很便宜了。你去超市看看,象我这种红枣最少得25元一斤。”

小伙子没说错,我前天到超市去看过,在他这儿卖18元一斤的红枣,超市卖到20多元钱一斤。物价的疯长,已经到了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瞠目结舌的程度了。象眼前这种18元钱一斤的红枣,记得去年此时只卖8元钱一斤。小商小贩们都知道,那些原先操作房市的大佬们,现在开始转过头来操纵粮油农副产品。物价不暴涨,才是不正常了。哦,扯远了。这该是独立一篇文章谈论的话题。暂且让我的思绪,还是回到买红枣的现场吧。

此刻,我正在说:“算了,我也懒得跟你讨价还价了,称两斤吧。”讨价还价失败(我对讨价还价从来没有多大耐心),我以原价称了两斤红枣。

“你不是本地人吧。”我给钱小伙子时,问。

“嗯,不是本地人。”

“是哪儿的?”

“山东荷泽的。”

“山东荷泽?我知道山东沂蒙的红枣好吃。你们荷泽也产红枣呀?”

“我们荷泽产的红枣可甜咧。”

“是吗?”

“当然是咧。你回家吃吃就知道了。要不你现在尝一个。”小伙子说着,拿了一个红枣递给我。

“不用不用。谢谢!”我婉言谢绝。又问:“你们荷泽离我们这儿多远?”

“800多里地。”

“公里还是华里?”

“华里。”

“那也是很远的。这么远,你敢开这种小三轮车呀。路上多冷、多不安全啊。”我望了一眼面前的这辆没有氅蓬,两只肥大的、脏得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棉手套绑在裸露的车把手上的三轮车,说。

“是很冷。不过,我晚上不行驶。每天上午九点多钟,等太阳升老高了,才上路。”

“你走高速还是走国道。”

“我这种车,怎么能走高速,只能走国道。”小伙子笑着说。

“走107国道?”

“嗯,是的。”

“走了多长时间啊?”

“我是边走沿途边玩,加上我这种车也不能开快,所以走的时间比较长。走了差不多三四天吧。要是一直走,中途不休息,一天半时间就可以到这儿。”

“那么就是说,你是边走边卖哟。”

“不是不是。我没在其他地方卖。总是到你们这儿来了,才开始卖。”小伙子停顿了稍许,接着又说:“我每年这个时候到你们这儿来,已经好几年了。”

“哦。你怎么想着要在我们这儿卖呢?是不是在我们这儿卖,售价比其他地方高一些呀?”

“不是呀。这儿的价格,比我们家乡的价格差不多。”

“哪你为什么大老远要跑到我们这儿来卖呢?”我这种问话式,已经超出了陌生人与陌生人交谈范畴了。可是,小伙子还是很耐心地回答我所问。

“在你们这儿卖销量大。另外就是,冬天,我们在家也没什么事干。借机出来玩玩。”

“嗯,是个不错的办法。钱也赚了,玩也玩了。你带了多少红枣出来。”

“两千多斤。”

“这么多红枣,全是用这辆三轮车带来的?”

“是嗫,就是用这辆车带来的呀。”

“超载了吧?”我重又看了看这辆不起眼的农用三轮车,疑惑地问。

“没超载咧。哪个敢超载呀。路上被查到后,罚款很重的。我这辆车可以装三千多斤咧。”

“哦,不超载是对的。这样安全。”

“是啊。出门在外,最重要的是平安。”

“你现在已卖出了多少?”

“已卖出一千多斤了。现在只剩400多斤吧。”

“你在我们这儿卖红枣,完不完什么税呀?”我在问这话时,很怕听到小伙子说出我不愿听的结果。

“不完。呃,只完一种卫生费”

“多少钱啊。”

“每天一元钱。”

“噢,每天只一元钱啊,那倒是收得不重。”我释然地说。

“收得是不重。”小伙子说:“在你们这个集贸市场只收一元钱,在另一个地方,每天要收三元。”

“嗯,那也收得不是很重。看来我们湖北对你们外地人蛮客气的哦。”我带了几分调侃地说。

相貌长得很是清爽的小伙子,双手插在黑色西裤口袋里,低头抿嘴一笑,算是作答。

……

“小老板,祝你生意兴隆啊。”我关心的一些问题,问完了,向小伙子摇摇手说:“再见罗。”

“再见。”小伙子说:“红枣吃得好,回头再来买咧。我腊月二十几才回家……”

与小伙子简单交谈后,总爱杞人忧天的我,心中有些欣然。为的是,这位年轻的农人,面对生活的艰幸,脸上没有愁苦和哀怨。有的是一种坦然和自在。还有,顶重要的,为他在我们这座小城,没有遭遇歧视,而感欣慰。

注:此小文粗浅得很。我在练习用对话和平铺直述结构文本。当然,我所要表述的信息和情感及所思,基本上都蕴涵其中了。
作者: pugongying     时间: 2011-1-12 19:14
雪儿好!
你的文字里总是藏着善良和温暖。
作者: 笨笨梅子     时间: 2011-1-12 20:0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11-1-12 04:07 PM:

卖红枣的男孩是外省人

冬雪儿


那个卖红枣的农家男孩,很年轻。大约二十二三岁吧。他不是本地人。

那天我去集市购物,看见一辆蓝色农..

顶!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2 21:1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ugongying at 2011-1-13 12:14 AM:
雪儿好!
你的文字里总是藏着善良和温暖。

天啦,我说昨天晚上怎么做了个好梦呢?原来是蒲公英来了。真高兴见到你!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2 21:1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笨笨梅子 at 2011-1-13 01:01 AM:



顶!

谢谢可爱的梅子顶!
作者: 章凝     时间: 2011-1-13 00:22
蒲公英新年大好!你悄悄地进村,让我差点错过了你。小宝贝大多了吧?上张近照给大家看看吧。

顺便说一句:如果错过了哪位朋友,没能及时招呼到,还请千万原谅。近来忙得昏天黑地,在伊甸只能走马观花。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pugongying at 2011-1-12 20:14:
雪儿好!你的文字里总是藏着善良和温暖。


作者: xyy     时间: 2011-1-13 16:28
  以對話為主體的文字,很難寫,這是一篇佳作。作者雖稱平鋪直敘,其實很有層次感,且大層次中又有小層次,層層得體。不知是作者口才好,還是文字佳,文章的主題、敘述本體、乃至情感,立即躍然紙上。待對話結束,會鼓禮成矣。作者以前有不少類似作品,這篇發揮到了極致。應該收入文摘吧?

  有一個問題,其實亦已注意到了:從山東到湖北,中間隔着河南,小伙子開個敞篷三輪車,這成嗎?我猜想,三輪車祇是個流動販售的工具,存在本地。而棗源另有安排,譬如托運。或許賣棗僅是他謀生手段之一項……。
作者: pugongying     时间: 2011-1-14 06:49
爱阳,也祝你新年好!
>你悄悄进村
怎么把我说成鬼子了;)其实,我经常来这里的,只是没冒泡。
小孙女很乖,我对他妈妈说,很少见这么不爱哭的孩子,她妈妈说,她在别人家里不好意思哭,在自己家里还是哭的。
对不起,因身体不加躺在床上,用iPhone在回帖,没法上照。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章凝 at 2011-1-13 05:22 AM:
蒲公英新年大好!你悄悄地进村,让我差点错过了你。小宝贝大多了吧?上张近照给大家看看吧。

顺便说一句:如果错过了哪位朋友,没能及时招呼到,还请千万原谅。近来忙得昏天黑地,在伊甸只能走马观花。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4 08:53
蒲,你怎么身体欠佳呢?可要多多保重啊!祝愿你早日康复!

等你身体康复了,将孙女的照片传上来,让我们看看。好象是去年这个时候看到过小宝贝的照片的,已经有一岁了吧。肯定长得非常活泼、可爱。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4 08:5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yy at 2011-1-13 09:28 PM:
  以對話為主體的文字,很難寫,這是一篇佳作。作者雖稱平鋪直敘,其實很有層次感,且大層次中又有小層次,層層得體。不知是作者口才好,還是文字佳,文章的主題、敘述本體、乃至情感,立即躍然紙上。待對話結束..

谢谢XYY老师精彩到位的点评!非常感谢!

根据你指出的:“有一個問題,其實亦已注意到了:從山東到湖北,中間隔着河南,小伙子開個敞篷三輪車,這成嗎?我猜想,三輪車祇是個流動販售的工具,存在本地。而棗源另有安排,譬如托運。或許賣棗僅是他謀生手段之一項……。”我将小文又作了些修改。加进了,那天我与卖红枣的小伙子交谈时,涉及到你所提出的这个问题:枣源如何而来的内容。小伙子明确告诉我:红枣就是他用那辆农用三轮车运来的。这些做小本生意的农人,一路风餐露宿,赚的就是节俭钱、辛苦钱。如果他仅是开着空车来,而红枣托运,成本就高了呀。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1-1-14 19:06
“外省人”是巴黎人称“外地人”的说服,法国文学里常见。用在这里当标题好不好,我不确定。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5 08:22
谢谢章凝!

我想应该是没什么问题吧。?我以为,“外省人”不应是某个国家的专用词。在文学作品中,字词的“应用”,原本就是相互圆通、相互“拿来”的,不应该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外省人”,在此小文中可视为泊来语,也可视为很通俗的日常用语。故国日常生活用语中,也是有这种说法的:哦,他是外省人。我这种解释对吗,我也不好确定?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1-1-15 09:40
又感觉“外省人”用在这里完全可以,没问题。

中国人的地域观念很狭窄,一般都说“外地人”。“省”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同一个省的人,相互之间的歧视很常见,比如苏州一带的江南人,就歧视长江以北的“江北人”。再比如同为上海市人,静安区的就歧视闸北区的。当然省与省之间的歧视就更多了,“川耗子”、“九头鸟”、“河南佬”等等。中国人的歧视真是无处不在。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6 08:48
再谢章凝!

“中国人的歧视真是无处不在。”——深有同感。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11-1-16 09:52
其实歧视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去年春回北京,看到街上几乎都是“外地人”的天下,想听个正宗北京话都不容易,心里也不大是滋味。这不是歧视是什么?
作者: 兰若     时间: 2011-1-18 12:39
》》》其实歧视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我觉得用“歧视”有点重了,人性中有judgmental是这样的。。。
作者: 兰若     时间: 2011-1-18 12:43
我觉得后面的对话稍长了些,少了点亮点,我更喜欢前半部分。我妈告诉我,有一次她去买羊肉,问卖羊肉的怎么做好吃,那个卖羊肉的说,我是卖羊肉的,吃不起羊肉,好心酸,不仅想起了“多收了三五斗”。。。

问好冬雪儿~  :)))
作者: xyy     时间: 2011-1-18 14:3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11-1-14 08:57 AM:

谢谢XYY老师精彩到位的点评!非常感谢!

根据你指出的:“有一個問題,其實亦已注意到了:從山東到湖北,中間隔着河南,小伙子開個敞篷三輪車,這成嗎?我猜想,三輪車祇是個流動販售的工具,存在本地。而..

中國農民艱苦卓絕,不由得不信。你這麼一加固,背景更厚實了,主題更深刻了。就像賣肉者不知肉味……。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9 06:44
真的是兰若吗?看到你,太让人高兴了。好久不见,一切可好!

对了,解释一下,我这篇小文不想,一点也不想渲染“多收了三五斗”中的那种心酸啊,苦难啊什么的。我要渲染的,是一种面对生活艰辛的不屈和怡然自得及自救。我由那位年轻的农人身上看到了这一切,我真的很欣慰。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9 06:55
谢谢XYY老师的关注和鼓励!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19 07:20
“其实歧视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我很认同。的确是,歧视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
作者: 兰若     时间: 2011-1-19 12:2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11-1-19 11:44 AM:
真的是兰若吗?看到你,太让人高兴了。好久不见,一切可好!

对了,解释一下,我这篇小文不想,一点也不想渲染“多收了三五斗”中的那种心酸啊,苦难啊什么的。我要渲染的,是一种面对生活艰辛的不屈和怡然自得..

我很好哈,问好~ :) 误解了你的意思,sorry~ 又看了一遍,了解了~
作者: xyy     时间: 2011-1-19 15:32
  竊以為不必預設樊籬,寫作是作者的事,理解是讀者的事。雖不能無中生有,但理解卻是見仁見智的事。一部紅樓夢,惹人天花亂墜,都是曹雪芹的本意?惟讓人讚嘆,曹公留給讀者很多想象空間。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20 09:05
再谢兰若和XYY老师的点评!

是的,每篇文章出笼后,如何解读,那就是读者见仁见智了。任何一种解读,都是对原著的再创造和丰满。都值得原作者尊重!
作者: xyy     时间: 2011-1-20 14:59
  是的是的,好的文章常會留一些想象空間給讀者,您這一篇就是。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1-1-24 07:50
再谢XYY老师给予小文的精到点评!谢谢!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