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不因人热黄秋园 [打印本页]
作者: 尚能饭 时间: 2006-4-20 12:17 标题: 不因人热黄秋园
不因人热黄秋园
尚能饭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与梁鸿有关的典故,一个叫“举案齐眉”,大家都很熟悉;另一个叫“不因人热”,可能知者不多。这个典故说的是: 梁鸿人穷志不穷, 脾气孤傲。一天,一位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让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其情,却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 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来煮饭。
世界上有不少天才被埋没,常常与被埋没者的这种“不因人热”的傲气有关。现在人们知道了一个外来词,叫“情商”(EQ)。这让我想起了黄秋园老先生。
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曾有过一阵黄秋园热,起因于1986年在京举办的黄秋园个展。据传,李可染先生在参观后,曾对黄秋园的长子黄良楷说:“我很敬佩黄先生的画,想用自己的一张画换黄老的一张画。” 李还亲笔写下如下的评语:“黄秋园先生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家法。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朴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亦必叹服!”
此时,黄老先生已逝世七年。在此之前,他几乎默默无闻。李可染先生愤慨地说:“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象秋园这样的大家长期被埋没是我们工作的缺点。整个中国美术史上能作积墨的不多,成功的更少。在积墨法上有突出成就有龚贤、石溪、近代的有黄宾虹,再就是秋园先生了。”
黄秋园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生于1914年,卒于1979年,江西南昌人,字明琦,号大觉子,半个僧、清风老人、退叟。黄老先生幼学于私塾,后毕业于南昌剑声中学。他自幼爱画,失学后曾一度在裱画店学徒。十来岁上,开始师从其父好友左莲青先生学传统国画,十九岁便开始以卖画为生。解放后至1970年退休前,任南昌市人民银行科员。
据说,黄老先生生前不媚时俗,不求闻达,不把地方上那些专业画家放在眼里,以至于受到地方美术界人士的排斥,去世前连个地方美协的会员都不是。他去世五年后,作品才被送展。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九八七年中央美术学院竟“追聘”他为名誉教授。其后,中国画研究院也“追聘”他为荣誉院委委员。这也实在称得上是“中国特色”。
黄苗子曾不无感慨地说:傅抱石先生和黄秋园先生同是江西人,同是当代画家,同样有高度的成就,但傅先生生前就已有了盛名,而黄秋园先生直至他身后五六年,才有人发现他一辈子默默耕耘的惊人收获。
看来,一个人要想成功,光靠自己的本事还不够—“天时地利人和”则缺一不可。每当我读到黄老先生的这首诗,便百感交集:“花开花落度虚年,霜发低首写云烟。画格高寒不入时,难换人间半文钱。”
[ Last edited by 尚能饭 on 2006-4-20 at 17:38 ]
作者: wendy 时间: 2006-4-20 12:49
谢谢老尚给我们的思考.
我相信人不只是活一辈子, 有的"东西"我们离开这个暂时居住的地方时,可以带走, 有的就不能带走了. 也许黄老先生并不遗憾, 但愿.
作者: wxll 时间: 2006-4-20 13:26
说得对!----一个人要想成功,光靠自己的本事还不够—“天时地利人和”则缺一不可。
同样,章子仪大学同班同学在相貌、气质、演技上并不比她差,但都默默无闻。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4-20 13:33
其实名利并不是好事,得而有失。真正幸福之人,是自由的、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事情的人。
作者: seeyourlight 时间: 2006-4-20 14:31
觉得成名本身倒是挺好的, 可以很容易把你的思想传播出去(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思想很好), 只是不要影响我们能够带到永远里面去的"东西"
老尚说得对, 反正成不成名也不在自己, 只是要学习的功课不同
作者: 廖康 时间: 2006-4-20 15:18
老尚笔力真老道!有意思。
作者: 杜欣欣 时间: 2006-4-20 19:37
黄秋园犹如凡高,但是想到中国人文环境之恶劣,生前之寂寞也许甚于凡高。谢谢老尚好文。
作者: zgbgsd 时间: 2006-4-20 21:29
黄秋园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甘于寂寞,不随乡入俗,没有名利思想。
黄秋园当时在南昌八一广场旁边的一个友谊商店卖画,一幅画只有一瓶可乐的价格。嫁女时的陪嫁是一幅画,而当时的时俗是一台三洋彩电。
作者: 尚能饭 时间: 2006-4-20 22:41
雷亮:
谢谢你提供的黄老先生的轶事。我写此篇是借题发挥,其实对他并不十分了解--这是写作的大忌。我是玩虎口拔牙的险事。在另一网站上,就有一位网友问我文中所引的黄老先生的诗是从哪儿看到的,以下是我的回复:
1992年夏, 我回国探亲, 在南京的一个画家朋友家中,看到一幅字,录的便是黄老先生的这首诗。我当时就指出其中许多平仄不合的地方,并问朋友黄是何许人也。那是我第一次听说黄秋园,我的朋友告诉我,其实是江苏画院院长亚明,最先发现的黄老先生。由于其中细节我当时未问,所以我写此文时随众说。该诗我也是凭记忆,也许有出入,但你所提供的版本,我从未见过。
另外,我想“难换人间半文钱”,可能取自唐伯虎的诗: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最后,想问一下:您认识潘公凯吗?他是我的哥们。
作者: 查维成 时间: 2006-4-20 22:59
Originally posted by zgbgsd at 2006-4-21 02:29 AM:
黄秋园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甘于寂寞,不随乡入俗,没有名利思想。
黄秋园当时在南昌八一广场旁边的一个友谊商店卖画,一幅画只有一瓶可乐的价格。嫁女时的陪嫁是一幅画,而当时的时俗是一台三洋彩电。
尚哥的短文给人以启示。
那幅给女儿陪嫁的画不知现在值多少钱。
作者: 杜欣欣 时间: 2006-4-20 23:02
“黄秋园当时在南昌八一广场旁边的一个友谊商店卖画,一幅画只有一瓶可乐的价格。”看了心里又悲又喜。
悲的是如此势力的世道。喜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作者: 余立蒙 时间: 2006-4-21 00:09
此文让我想起大学时的片段. 黄老的画展给漏了. 但在"美术(?研究)"上看过. 至今记得. 笔墨素雅而沉着. 耐看. 似从石涛化出. 李可染老的憨牛可与徐悲鸿奔马比肩. 但其山水过于黑硬. 其他近代名家无不有因求新心切而导致的偏差. 如潘天寿格高清雅却失之尖硬; 黄宾虹悟高学深也过粗服乱头. 其它下者如钱松AI. 白雪石辈, 都有因求创新而入窄道. 所以黄老可贵! 贵在其能坚持, 贵在其能不为"创新"媚俗. 历史是不含糊的. 是金子总会为人宝贵!!!
有无大侠能贴几张黄老大作及其照片? 当功德无量, 得大家感谢!
作者: fancao 时间: 2006-4-21 00:18
>>>国有颜回而不知,深以为耻,
如此埋没的人才,大概不是一个两个.
尚兄肚子里的典故真多.“不因人热”还是头回听说.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4-21 08:22
嘿嘿,看你们把尚骑士给夸的!
那牛顿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吗?要是我,谁给开了热灶,肯定不客气地享用!
感觉这个黄老,是没有人给他开过热灶。
而另一位老先生,国学大师钱穆,却是幸运的。在旧中国,的确有人为他起了热灶呀。
[ Last edited by weili on 2006-4-21 at 13:24 ]
作者: zgbgsd 时间: 2006-4-21 11:26
尚能饭兄:黄秋园和傅抱石都是我们江西人,所以稍微知道一点他们的故事。潘公凯刚刚来中央美院当院长不久(原来是靳尚谊当院长),是从浙江调过来的。他是潘天寿的儿子,国画基础很好。可惜我后来不在中央美院了,所以没见过他。你跟他是哥们,可见你也是与艺术有缘啊。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4-21 11:39
谢谢尚老给我们的教导。
作者: zgbgsd 时间: 2006-4-21 20:42
尚能饭兄:另外,平仄不合的事情,我觉得现代人写古诗,不必要完全按照古代的平仄去做,就好像现代人画山水,也不必要按照古人的格局。商榷。
作者: 八十一子 时间: 2006-4-21 21:23
好文。小问题:天才真是会被埋没的吗?黄秋园的作品终究要被凡夫俗子顶礼膜拜,不是吗?来这世上一趟不容易,‘我行我素’才对得起自己。可惜多数人是做不到。黄先生做到了,其幸也。
作者: 尚能饭 时间: 2006-4-21 21:29
>>>平仄不合的事情,我觉得现代人写古诗,不必要完全按照古代的平仄去做,就好像现代人画山水,也不必要按照古人的格局。商榷。
雷亮您好:
我同意你的上述观点, 记得汪曾祺先生也这样认为, 他的一些旧体诗词也有的平仄不合。
公凯两次来美,我都尽过地主之谊。我家也有他送的画。1993年,他给我画兰石图,我还曾打油一首:
笔底兰石著墨新
挥毫施展劫余身
世事沉浮了无迹
人间永驻美善真
我虽不是搞艺术的,但爱附庸风雅,结交也广,文化艺术界的朋友不少。您是江西人,江西师大有位雕塑家、画家和艺术史家,叫吴子南,您听说过没有?他一篇评八大的文章《墨点无多泪点多》很有名,我们也是朋友。
希望以后多交流!
作者: hotel 时间: 2006-4-22 11:48
黄秋园老先生千古! 谢尚兄好文章。
关于平仄一事,想说几句外行话。旧诗词的平仄,实际上是带着镣铐跳舞。意兴阑珊时,不被镣铐所轾梏,岂不更聊以快意。
作者: 兰若 时间: 2006-4-22 22:36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4-20 02:22
去年今日篇。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7-4-20 08:16
更确切地说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什么叫江湖,也只有我们老中才明白。
你说是不是,老尚?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若 at 2006-4-22 22:36: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
Powered by Discuz!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