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此景只应天上有——琉森小记
[打印本页]
作者:
金凤
时间:
2006-4-12 01:29
标题:
此景只应天上有——琉森小记
此景只应天上有——琉森小记
·金 凤·
2002的春天,我们去欧洲旅行,在瑞士一个美若仙境的小城做了两天短暂停留。那个小城的名字叫琉森。
琉森(Lucerne)位于瑞士中部,人口约七万。它虽然不像巴黎那样热情奔放,也没有罗马那样气宇轩昂,更比不上伦敦那么典雅凝重,但是,这座美丽静谧的小城却是最令我痴情、最令我迷恋的地方。
一想起琉森,脑海里便会浮现出一幅明媚秀丽的山水画卷:雪山、碧湖、古桥、水塔,尖尖的教堂、圆形的古堡;还有那被马克吐温赞颂过的“世界上最哀伤、最感人的” 狮子雕像。
琉森之美既宁静又含蓄,有一种令人柔肠百转,回味无穷的韵味。波光粼粼的琉森湖水纯净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会儿湛蓝,一会儿翠绿,夕阳西下的时候,又呈现出变幻莫测的黄色、桔黄色和辉煌的金色。近处,白色的天鹅在水上嘻戏觅食,它们游水的动作悠闲自在,漫不经心,颇有些超凡脱俗的潇洒气质;远远的湖面上行驶着几只色彩斑斓的帆船,那白色的风帆,象一只只激扬的琴弓,触动我不再年轻的心弦,让我依稀想起少年时代乘风破浪、游走天涯的梦想……
琉森很小,四面环山。那起伏的山峦顶部覆盖着皑皑的雪山,雪山倒映在明镜般的湖面上,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湖光山色,宛若仙境……不禁让人感叹造物主的高深莫测、鬼斧神工!
在这清凉如水的傍晚,我漫步在这绝妙的风景中。洁净芬芳的空气沁人心脾,让人神清气爽,我的心感到从未有过的静谧安详。远离了大城市的喧嚣,远离了为生活而永不止息的劳碌奔波,这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短暂时光是那么地让我感动,那么地令我刻骨铭心!
琉森的自然景色神奇瑰丽,人文景色也如诗如画。
翻开任何一本介绍琉森的旅游书,你都会看到一幅带有古桥、水塔的美丽照片。那无疑是琉森最美的风景之一,也是当之无愧的地标性建筑。它们就是欧洲最古老的木桥——建于十四世纪的卡贝尔桥(意译是小教堂桥)和那竖立在河中的八角型石砌水塔。
褐色的木桥古香古色,原建于1300年,全长200米,是座带有桥顶的廊桥。有120幅图画绘在横楣上,画中叙述了卢塞恩州和瑞士联邦的历史,每幅画下还有一首德文题诗。桥的两边,都有木制的窗户,任游人凭窗欣赏小城美轮美奂的景色。漫步桥上,抬头仰看顶上的图画,我不禁想起了北京颐和园的长廊。这带顶的木制廊桥和桥上的古画与颐和园的长廊雕梁画栋的建筑理念似乎有惊人的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颐和园的长廊是建在陆地上,色彩斑斓、蜿蜒曲折,颇具现代气息。而卡贝尔桥却端庄纯朴、古风尤存。
据导游介绍,这座桥曾于1993年在一场大火中被烧毁,而后由市政府出资加以重建,前后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将古桥的古朴典雅的风姿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琉森处处整洁精致,再古旧的城堡或残桓也会收拾得清爽干净。市内文艺复兴时期及巴罗克式的建筑物及喷水池,广场均以鹅卵石铺砌,排列有至的尖顶小屋色彩斑斓,浪漫温馨。不论是在城中漫步,还是凭吊城墙上的古堡,都能引发人们的“思古之幽情”。
那个晴朗的早晨,我们来到了这个座落在一个小公园里的狮子纪念碑(Lion Monument)。那是个美丽得令人缠绵、令人忧伤的所在。
一湾清波荡漾的水池后面,矗立着笔直的岩壁。石壁凹进的地方,便是丹麦雕刻家Thorvaldsen于1821年凿出的一头濒死的狮子石像,它的一部分身体依旧镶嵌在岩壁里。奄奄一息的狮子表情哀伤痛苦,一只锐利的长箭深深地插在背上,它侧卧石壁,手执一节折断的长矛,头下枕着镶着瑞士国旗的盾牌……雕像精湛细腻,栩栩如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悲壮和凄凉之美。
狮子是瑞士的象征。这座著名的狮子雕像,就是为了纪念在法国大革命期间,为反对拿破仑称帝而参战牺牲的七百名瑞士籍士兵而雕刻的。
百年富裕、人杰地灵的瑞士山国在200多年以前也曾经历过贫穷。瑞士是个山国,可耕地太少,人们常常要为温饱发愁,加入雇佣军便成了许多年轻男子的出路之一。这些士兵英勇善战,忠诚坚贞,所以当时欧洲的教廷和王室都愿意招募瑞士人作为他们的皇家卫士。
1792年8月10日,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他的家人躲在巴黎的杜勒丽宫。巴黎市民在革命党的带领下,举行暴动,冲进皇宫。700多名瑞士卫兵集体战死,其中就有许多来自琉森。因此,这尊狮子纪念碑又被称作“琉森之狮”。其实这些卫兵们至死也不知道,当他们竭尽忠诚,用生命保卫王室的时候,路易十六早已经逃离皇宫。
这次事件令瑞士举国悲痛,后来瑞士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倡导和平,反对战争。从此,瑞士远离战火的涂炭,专心致志发展经济,逐步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凝视着这不同寻常的狮子雕像,我默默无语,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哀伤。我知道在雕像建成后这悠长的100多年里,曾有千千万万的人在狮子像前驻足仰望,沉思冥想。狮子那痛苦哀伤的神情究竟在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是对家乡、对亲人、对人生的眷恋?还是对战争的诅咒,对和平的企盼?
琉森归来之后,曾去图书馆查过马克吐温的作品,想找出这位文学大师在几十年前游历琉森时有关狮子雕像的详细描写,但不得要领,无获而归。
琉森这样的人间仙境,无疑吸引了世界各国文人、艺术家来此游历。除了马克吐温以外,托尔斯泰,哥德,雨果,大仲马,书本华,也都曾在琉森留下过足迹。音乐家理查德.瓦格耐所作的《西格弗里德田园交响曲》,便是在他所居住的琉森湖别墅所作,目前别墅已改作为博物馆,沿湖的路也以他的名字来命名。
我非常珍惜生命中与琉森的偶遇。它给了我惊喜,带给我诗意。我喜欢它略带忧郁的沉静,也惊叹它超凡脱俗的美丽。
“此景只应天上有”。琉森的美是不属于这个红尘滚滚的人间世界的。难怪有人说:在山水仿佛带着钟灵之气的琉森逗留几日,许多人,尤其是女性,还真会产生点儿如梦如幻,飘飘出尘的清雅之感呢!
[
Last edited by 金凤 on 2006-4-24 at 18:30
]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6-4-12 07:21
美,美,读之令人向往不已呀。
记得托尔斯泰写过一篇名为“琉森”的短篇小说,还是大学时读的。哪位有兴趣找来贴上。
作者:
wxll
时间:
2006-4-12 07:23
已记下这座小城,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去。
作者:
金凤
时间:
2006-4-12 20:26
The Sunlover, Wxll, Thanks.
photos are here:
http://www.nawomen.com/viewthread.php?tid=821&fpage=1&highlight=
but don't know how to move to here.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4-12 20:50
金凤姐姐,
节奏掌握得很好,用词准确,语言清新。
作为游记,我认为再加一些历史、地理、人文就更好了。瑞士卫兵做雇佣军,举世闻名。为什么,因为瑞士山高,可耕地太少,所以战前国家贫穷,男人们只好背井离乡去做炮火。后来为什么这么富裕,又是因为山,这个小国免了战火(发了横财)。
如果把这些背景加上,你便把景和人柔在一起了。也解释了这个狮子雕像的纪念意义。
这篇我们可以寄给赋格,看他的南方周末地理版有否兴趣。欣欣你认为呢?
[
Last edited by weili on 2006-4-13 at 14:08
]
作者:
金凤
时间:
2006-4-13 00:04
为力妹妹好:我这两天会修改一下。谢谢。
你和几个园丁忙里忙外,端茶送水,摇旗献花的,辛苦了!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4-13 08:55
金凤姐姐,
刚开始粗活太多,就象盖房子打地基一样。我还是喜欢体力劳动的。
以后的细活,就靠大家了。请你们多多关照。谢谢。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10-29 13:07
我正在写加拿大温哥华北部的一个小山城。
重读这篇,真有我许多可借鉴的意境。
再谢金凤美文!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