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载]烟雨故园路——私语及其他 [打印本页]

作者: 梦冉     时间: 2008-9-23 12:32     标题: [转载]烟雨故园路——私语及其他

也许是怜悯。但是,怜悯却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情感。荷尔德林称之为友情,其实他所怀有的又何尝不是对人类的一种发自心灵的怜悯。海子的诗中有着荷尔德林的影子,人们说他注定得不到解脱的出路,因而他自杀了。海子的诗中,我感觉到的是他对这种温暖的向往。

我现在东京。雨天,在高楼上我有与天相接的感觉,而不愿去到地面上。我在等待一位朋友。我听不懂日文,而不愿去到周围的人群里。早上,我听音乐--谭盾的棋馆古琴;觉得去到一个特殊的古老的时空,跌宕起伏而腾跃。

读这篇文,我很感动。



烟雨故园路——私语及其他
--------------------------------------------------------------------------------
文/子村
??
??私人话语作为与公众话语相反的一个方面,它历来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我们一直在强调重视传统的宏大叙述所构成的正式文本。但一旦深入作者的背后,从他们的书信,日记,便条,眉批,笔记等日常生活时间的叙述入手探究,便会发现水下面还藏着更大的冰山,它会比显露出来的那部分大的多。而这不再是表演,没有舞台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更多的会表现出一种事物的真实,还原本来的面目。即便不是那么完美无缺。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私人话语作为其文本作品的一个补充,比起公众话语,它更具有优先性。我亦喜欢此角度出发,开一个口进入。
??《烟雨故园路——荷尔德林书信选》便是大师私人话语·书信系列中的一本。尽管阅此书前我已对私语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亦作过一些少量阅读。但大多都是泛意上的,没有整理亦无笔记,而进入这本书使我对私语更加热爱,决意进一步阅读的想法更大了些。
??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荷尔德林,其实我后面的文字就是在写这位诗人以及我阅读,这与我喜欢诗歌这种表现文本有关,与他的某些方面成就或魅力有关,当然还有“烟雨故园路”这个诗意的名字。
??这是书的封2对这位诗人的简介: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Holder,Friedrich 1770-1843),德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曾创作《许佩里翁》,《恩沛多克勒斯之死》等书信体小说及悲剧并写有大量挽歌体诗和自由节奏诗,如《梅衣为狄奥提马而哀叹》,《漫游者》,《莱茵河》等,他以希腊文化为典范,强调自然与艺术的交融。他的诗音调和谐,格律严谨,思想深邃,是世界诗歌史中的经典。
??荷尔德林一位孤独的人,他从未真正融入到世俗生活,他生性敏感而多愁,在他的少年时代。而后来的生活挫折使他更加害怕现实和逃离现实。其中有一封致诺伊弗尔的信中他这样写到:“我过于惧怕现实生活中的平庸和低俗……害怕现实会干扰我的自我……我害怕现实会干扰我用以把自身和他物联系在一起的那种内在的关切之情;我害怕我内心中的温暖和生活由于岁月冰冷的历史而变得冰冷。”由此,他逐渐走上了在文学和艺术世界里追寻一种无限与完美的至高境界。
??在本书所选的60多封信中,大部分是写给他的亲人的,还有少部分是给席勒,这也与荷尔德林试图转向哲学有关,他一直对席勒怀有敬意,但他始终越不那条鸿沟,在抽象的领域里,他找不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尽管少了一位哲学家,但成全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在感性的艺术领域里发挥得更加完美,更加淋漓尽致。
??我还喜欢读到这样的话语:“我爱未来世纪的人类。因为这是我最幸福的希望,相信我们的子孙会比我们更好,自由终将来临,而美德在自由中,在神圣而温暖的光明中会比在专制的冰冷地带生长得更加繁荣,这信仰令我坚强积极进取。(1793年9月致弟弟)谁说他孤独?我看见他博大而美好的内心。我又一次陷入矛盾。
??作为现世中的人荷尔德林在别人的眼光中无疑是万分痛苦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1793年他从蒂宾根教会学校毕业后一直过着一种动荡且漂泊的生活,靠给别人做助理教师维持基本的生活,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805年荷尔德林的精神陷入崩溃边缘,次年住进医院直至去世,1843年6月7日。这本书信集没有收录他住院后的信件,我不得知他以后的状况,以至于我说我了解他的前半生便以足够。我是残忍的,一个老人在医院是多么地不容易,况且他是孤独的,我又这么说,是他的朋友的的确少得可怜。
??尽管如此,但他依旧在他1794年4月致诺伊弗尔的信中大谈友谊。无论发生什么,我们依旧是朋友!大抵真的友谊确是如此,因为他们心灵相通。这封信的末尾有致诺伊弗尔的一首诗,“一半是作为对我的惩罚,一半作为奖赏。”突然,我无话可说。我是一个现世的人,尽管不能完全理解荷尔德林,但亦始终欣赏他作为诗人的某些方面,从这首诗中可略窥一斑。我在自己的一首诗中也曾说过:“我们还小,都是孩子。”其实更多意义上是单指。——
??
??致诺伊弗尔
??——1794年3月
??甜蜜的春天又回到我的心田,
??我快乐的童心依旧未老,
??爱的甘露仍从我的眼中涌出,
??希望的愉悦与痛苦仍存留在我心间。
??怡人的美景慰济着我,
??蔚蓝的天空与碧绿的田野,
??神递给我令人陶醉的欢乐和圣杯,
??那是青春和友谊的天性。
??安心了!生命值得痛苦,
??只要神的太阳照耀不幸的人们,
??更美好的时代的图景在我们心中飘荡,
??啊!一只友好的眼睛陪我们一同哭泣。
??
??——荷尔德林
??
??烟雨故园路,风景不美好,可在路上走过一通,我便热爱荷尔德林。啊!一只友好的眼睛陪我们一同哭泣。谁来檫干泪水?
??
??04.05.17西安
作者: 更其     时间: 2008-9-23 12:47
为什么诗人都要有会痛的灵魂?
作者: 更其     时间: 2008-9-23 12:48
'一旦深入作者的背后,从他们的书信,日记,便条,眉批,笔记等日常生活时间的叙述入手探究,便会发现水下面还藏着更大的冰山,它会比显露出来的那部分大的多。而这不再是表演,没有舞台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更多的会表现出一种事物的真实,还原本来的面目。'
作者: 更其     时间: 2008-9-23 12:48
:“我过于惧怕现实生活中的平庸和低俗……害怕现实会干扰我的自我……我害怕现实会干扰我用以把自身和他物联系在一起的那种内在的关切之情;我害怕我内心中的温暖和生活由于岁月冰冷的历史而变得冰冷。”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