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转载] “拒春”与“叫春”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7 16:18
标题:
[转载] “拒春”与“叫春”
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导演找我,我对上春晚没兴趣。
这样一种表述方式,简称为“拒春”。“拒春”像禽流感之类的病毒一样,有一系列变种。例如,春晚导演其实没来找过我,我就提前高调表示了没兴趣。或者春晚导演确实远远地看了我几眼,就已经把我排除了,我还是要大声向全国人民宣布我没兴趣。就好像谈恋爱找对象,其实是对方看不上我,我却偏要说是我看不上她,其实是对方甩了我,我却打肿脸充胖子说是我甩了她。或者,我还可以委婉点说,兴趣不太大,有点进退自如的意思。日后如果没进春晚,可以显示我事先的清高;如果真的进了春晚,显得盛情难却,勉为其难。至于绝对不可能进春晚的,还可以高分贝地说,我对春晚一点兴趣都没有,甚至更加坚决地发誓:永远不上春晚!
上述“拒春”病毒的主动变种,还可以有其他的形式。“拒春”病毒变种、变异的成功,关键在于,春晚导演不可能出来消毒,春晚导演不太会对簿公堂,把真没兴趣、假没兴趣、谁对谁没兴趣都说清楚。也就是说,春晚导演没有疫苗,“拒春”病毒便开始到处传播。
最近“拒春”病毒闹得比较凶的,是我的一个同乡,一个名叫周立波的上海人,余秋雨大师称其为上海滩百年一人。上海有自己的滑稽戏传统,从老一辈的姚慕双、周柏春,到后来的王小毛,到现在的周立波,事实上是有一个滑稽戏的传承。余秋雨大师“百年一人”的说法,有明显夸大的成分。至于夸大成分究竟有多少,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当我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说:这个孩子将来肯定有出息,这种夸大不会遭到白眼,反而会让孩子的父母很开心。但是,当这个孩子长到半大不大,成天挂在嘴边说:刘先生说我肯定有出息!就让这个孩子和我本人变得难看了。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我看过。从上海滑稽戏的角度,还是不错的。比方说,周立波最精彩的一个节目是模仿几十年前上海的“打桩模子”。一写到这里,上海以外的读者可能就糊涂了,“打桩模子”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在市场经济还不发达的时候,上海街头各种做非法生意的人,例如倒外汇的,倒兑换券的,倒进口手表的,倒各种票证的等等。由于没有固定经营场所,只能站在街上,向行人拉生意。与流动的行人相比较,他们经常是站着不动的。上海人比较有幽默感,称这类人是在街上 “打桩”。周立波的这个系列表演对上海人来说比较精彩,但是,对于上海以外的观众是否有吸引力,是一个大问题。孔庆东先生给周立波打80分,并非没有道理。然而,这个80分要斟酌一下。我不知道孔庆东先生是否属于老好人类型,有一类老好人打分的时候,最低分就是80分,最高分也就85分,百分制变成了5 分制。作为周立波的同乡,我如果给他打分,就要在两个不同的系统里打分。在上海滑稽戏的系统中,周立波的确可以得到百分制的80分。但是,出了上海滑稽戏的系统,进入普通话系统,周立波也许只有百分制的60分。
赵本山、小沈阳等全国知名的二人转出身的表演人物,也许对周立波是一个刺激。“拒春”好像是周立波自己先说出来的。这个“拒春秀”背后有一个心态:东北等地出了很多全国知名的类似滑稽表演家,堂堂大上海,居然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全国性搞笑明星?我认为,周立波的确有走出上海、走向全中国的心愿。就像余秋雨大师有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的意愿一样。周立波的这种心态表现在他的一个看似漫不经心的表述中:他们是吃大蒜的,阿拉是喝咖啡的。这一漫不经心其实有用心良苦的潜台词:连吃大蒜的(上海人认为臭)都能红遍中国,阿拉喝咖啡的,与世界接轨的,难道不能红遍中国?说实话,这个心态明显属于山西老陈醋。
吃大蒜与喝咖啡的对比,还有一个更深的渊源。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很多原先属于天桥把式的艺人,被纳入“曲艺团”。这些人最能体会翻身的感觉,从旧社会的下九流,变成新社会的艺术家。其实,上海滩的滑稽戏也有这样的经历。在当前国家扶持的艺术团体日渐式微的状态下,周立波以类似郭德纲的方式,在上海靠剧场演出而获得不错的成绩。但是,郭德纲某些时候只是表现出对于吃官粮的不恭敬,让人体会到他的自信和本分。而周立波在疑似摆脱吃官粮后,立即回到旧社会,表现出十里洋场对于土包子的轻蔑与不屑。与郭德纲相比,周立波的这种表现,已经不是自信和本分,而是油头粉面、西装革履下的无理傲慢。这种背靠洋人文化看不起中国土包子的心态,也许决定了周立波无法红遍全中国。于是,索性来一个“拒春秀”,也算临时性红一阵。
“拒春”并不排除周立波真的可能上春晚。因此,我们就发现,种种“拒春”病毒的变种、变异,其实都是“叫春”,都是要引起春晚的注意。如果实在勾搭不上春晚,那就退而求其次,可以短暂地引起全国人民的注意,这个“叫春”也算有成果,至少算热闹一下,而且还能显得自己水平很高,春晚水平很差。如果将来上了春晚,那是盛情难却,帮一个忙;如果将来上不了春晚,更显得自己一贯正确,无伤大雅。事实上,与周立波类似的一系列“拒春”病毒的变种、变异,之所以会成为向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叫春”,变成向全国人民“叫春”,正是因为春晚有很大的吸引力,让很多人垂涎欲滴。吃不到葡萄的时候,只好以酸葡萄来“叫春” 了。所以,高调公开的“拒春”病毒大多是酸葡萄心态,目的就是“叫春”。
转自刘仰博客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